《國家公務員制度》通識教育選修課探析

時間:2022-09-03 08:31:00

導語:《國家公務員制度》通識教育選修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家公務員制度》通識教育選修課探析

一、《國家公務員制度》作為通識教育選修課的緣由

通識教育有助于拓展大學生的知識、能力和人格,形成社會需要的素質。目前從就業需求趨勢看,許多招聘者較注重應聘者的專業素養、公共責任和認知人格等決定任務效果的要素。公務員是具有公共屬性的職業,尤其需要這些要素。而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受求穩求同的擇業觀影響,會不考慮自己的專業、潛能和真正的工作興趣,盲目報考公務員,或者是受家長的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官本位觀點的影響,被迫去考公務員,從事公務員職業。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中國由于受不完善的法治和傳統政治文明的影響,權力可以干預資源的配置,并能夠滿足多種的欲望,因而,在社會中產生對權力超級崇拜的現象。而獲得權力的前提是需要成為公務員或者是與公務員相近的職業,如事業單位的事業編制職業等。以上這些因素,使大學生對公務員職業趨之若鶩。而眾多大學生考上公務員后又存在不喜歡它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行為不利于其能力發揮,勢必是人才資源的一種浪費。在校大學生對公務員職業缺少合理的認知,會產生盲目選擇?!秶夜珓諉T制度》通識課,是一門能夠向大學生講授與公務員制度規范相關的課程,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大學生可以了解公務員職業,思考蘊含于公共行政過程中的公平和公共性內涵,能夠充分調動和激發大學生對實現社會公平的熱情和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愿望,從而,減少未來公共行政過程中以權謀私和損害公共利益的現象,學習和養成社會所需的公共性素養,以在社會任何領域都有助于公共性的體現。通識教育是要培養合格的高尚的公民。而公務員首先是公民,是一個能夠為其他公民和社會提供所需幫助的公民。因而,把《國家公務員制度》作為通識教育課極其必要。

二、《國家公務員制度》通識教育選修課的主要內容

(一)講授《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基本理論

很多大學生對公務員這一職業不了解,不清楚與公務員相關的管理制度,譬如,公務員的職位分類制度、考核制度、紀律與懲戒制度、交流與回避制度等。他們對現實中公務員濫用職權、以權謀私和某些公務員不合理的晉升、懲戒等現象沒有客觀的認知,認為這些問題是通過金錢搞好關系就可以解決的,而且,認為公務員可以利用公共權力獲取很多資源,這是一些大學報考公務員的動機之一。為此,針對這一現實,結合政治學、法學和倫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講授《國家公務員制度》,使大學生對公務員這一職業和管理制度產生合理的認知。

(二)分析國家公務員職業的現實境況

近幾年,政府對公務員要求嚴格,一些不合理的福利待遇減少或者取消,但是一些在校大學生依然選擇公務員職業,以實現家人的愿望。通過調研發現,一些畢業大學生通過努力考上了公務員,他們對公務員這一職業后并不是很滿意,甚至有些失落。主要表現是:其一,一些懷有公務員夢想和抱負的畢業大學生,考上公務員后,卻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因為初任公務員基本是做一些簡單瑣碎的事情或是被安排到基層做與專業不相適應的工作。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巨大,使他們在日常工作中的熱情日趨減少。其二,收入待遇與期望相差甚遠。比起想象中公務員待遇,現實中的基層公務員,并沒有那么好。大學畢業生初任公務員進入基層后,由于工作時間短、工作成績不突出,與選擇其他職業的同學相比,收入不高有差距,沒有榮譽感以致在工作會沒有較強的進取心。其三,競爭與壓力較大。在一些領導看來,大學畢業生學歷較高,能力也應該較強,是比較優秀的人才,當然會對其期望很高和工作要求較高、分配的任務較多。然而,多數大學畢業生剛剛參加公共管理領域的工作,需要適應環境、轉變角色,同時由于經驗不足、實踐能力不強,在工作上效率與質量不高,被認為眼高手低,使他們容易產生受挫心理。在基層,晉升壓力大,因為公務員的職務有限而欲晉升的人員多,晉升是非常慢的過程,這也會影響大學畢業生的工作積極性。通過對初任公務員的現實情況分析,使在校大學生清楚公務員職業的現實情況,公務員職業并不是很輕松沒有壓力的工作,所在領域要求有比較高的能力和素質,也存在被淘汰的風險。相較其他領域,公務員系統的等級制度比較嚴格,工作環境因其特殊性,相對比較保守,晉升競爭比較激烈。為此,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興趣去選擇職業,不要盲目、盲從去報考公務員,減少浪費資源。

(三)指導大學生應對公務員考試

大學生不僅對公務員職業性質與本質不是很清楚,而且對參加公務員考試也有些模糊,僥幸心理較多,不會合理利用時間和備考。在調查中看到,在校大學生持“試一試”的態度去考公務員較多,做充分準備的人不是很多。而且通過訪談發現,應屆畢業生即使有考公務員的想法,只是按照自己一貫的學習模式進行突擊,看幾本公務員考試指南書和多做幾套題,僥幸心理較多。然而,公務員考試題復雜多變,涉及面積廣,可謂是包括了整個人類的文明成果,如果沒有平時的積累和認真的準備,僅僅采取突擊的方式是很難取得理想成績的;或者是大學生注重書本知識,忽視個人能力的培養,往往是筆試成績很高而面試失利。也有一些大學生選擇捷徑備考,把成功的期望放在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培訓班上。在對公務員調研過程中獲知,不論是領導還是初任公務員,都不提倡參加輔導班。因此,在講授《國家公務員制度》通識教育選修課的過程中,客觀理性地講授與公務員考試相關的內容,使在校大學生了解如何報考如何準備,端正態度以減少在時間和金錢的浪費,并通過努力實現做公務員的愿望。

三、《國家公務員制度》通識教育選修課的形式

為了更有效地讓在校大學生了解國家公務員職業及相關制度,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安排和講授《國家公務員制度》通識課,以達到預期效果。

(一)運用現實中的案例,講授國家公務員制度

其一,解讀公務員職業。結合社會眾多職業進行比較,指出公務員是社會各種職業中的一種,只是由于所在領域即在國家的各種機關中任職,具有特殊性,他們主要是運用所掌握的公共權力管理公共資源提供公共服務,要求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是運用公共權力謀取私利的平臺。而且,欲成為一名公務員必須通過公務員考試,凡進必考,不經過考試進入國家機關的人員不是正式公務員,不能享受公務員待遇,因為,這一職業是非常神圣而嚴肅的職業。其二,公務員的分類辨析。針對大學生考研還是考公務員的矛盾心理,結合職位的分類制度剖析學歷和任職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職位分類是一種以工作職位為主要依據的人事分類制度,是對公務員進行各種管理的依據。公務員類別按照一定的標準又可分綜合管理類、行政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等,不同職位所要求的專業和能力有差別。在我國進行公務員管理時,根據情況還需要結合品位分類進行。譬如,在初任公務員的初始定級中,以學歷和閱歷為主,認識到學歷和閱歷的價值,比如本科是科員,碩士可能是副主任科員(副科級),博士是主任科員(正科級),認識到公務員制度的公正性,也明白經過研究生學習后依然可以選擇公務員職業。其三,公務員的晉升、紀律和獎懲制度的分析。在社會現實中,許多人認為,公務員的升遷和獎懲主要依靠社會關系和金錢來運作。因此,選擇關于公務員的晉升、紀律和獎懲制度這些方面的案例,使其了解公務員的晉升、紀律和獎懲制度都是需要依據法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的,凡是沒有根據這些制度運作的,最后都會有相應的行政和法律制裁,當前眾人皆知的腐敗案例,就是比較有力的說明。其四,交流和回避制度的闡釋。這些制度是比較專業的,在現實中熟知的人不是很多。因此,結合國家高級公務員的異地任職、工作調動的事例進行分析,使大學生明晰此類規定是為了防止領導類公務員在不同工作領域、地域形成的關系網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同時,分析公務員執行公務和任職的限制條件要求,指出目的是為了保證行政執行過程的公正性。通過對這些制度的講授,使在校大學生能夠認清公務員制度客觀公正的現實。

(二)通過不同的教學環節,使大學生了解公務員考試,為考試做好準備

在《國家公務員制度》通識教育選修課過程中,需要有不同的環節,針對具體的《行政能力測試》和《申論》考試科目,向學生講授一些與公務員考試相關的知識,指出《行政能力測試》試題比較靈活、涉及范圍廣,離不開理論和實踐的積累,多讀書勤思考會有所助益,并提供應該閱讀的書目類別;在練習環節,對于《申論》的準備,引導他們經常參與一些積極的公益性、公共危機處理的活動,平時多關注新聞時事,不斷進行理性分析,養成從宏觀上看問題的邏輯分析能力,并根據《申論》歷年考試的特點,指導他們練習寫作以提升寫作水平。在實踐環節,鼓勵他們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和演講,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和邏輯分析能力,有機會去參加和宣傳社會上的積極活動,不斷磨礪自己,使自己沉著冷靜。此外,借助大學生的學生社團功能,定期組織在校大學生進行公務員模擬考試的活動,邀請專家、有經驗的老師指導、評價,從中總結經驗發現自己的不足,為正式的公務員考試做好準備。

(三)比較分析國家的就業政策、社會所需要的職業,引導大學生理性選擇職業

大學生擇業是個人的事情,但也是對社會現實的折射,不可避免會有盲從趨同行為。公務員是一種運用公共權力承擔公共責任和實現公共利益的職業,不是獲取私利的平臺,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職業,它需要無私奉獻的精神、較強的政治鑒別力、解決和協調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應指出,如果大學生不具有公務員職業所要的能力和素質,就應該選擇與自己較適合的職業或者是創業,同時,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到國家最需要、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實現其價值,并根據社會發展的現實情況和政府的就業激勵政策,分析有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國家決定,讓大學生看到發揮自己能力前景,去尋找實現自己興趣和理想的平臺,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服務于社會。

作者:孫卓華 高文杰 單位:山東大學( 威海) 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