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文化對素質培養的思索
時間:2022-03-17 11:13:07
導語:傳統節日文化對素質培養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挖掘傳統節日的情感教育
狄德羅說過:“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靈魂達到偉大的成就?!碧K霍姆林斯基說:“實際上培養真正的人,就是用人的精神美使人變得精神高尚?!蔽覀兘逃淖罱K目的是培養人,培養有知識、有文化、有道德、有情感的人,培養愛國、愛家、愛生活的文明人。傳統節日蘊藏著豐富的情感資源,是感受親情、友情、愛情、故鄉情、山水情、民族情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每到一個節日到來時,教師應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去感悟和體會?!按汗?、元宵節、中秋節”可以讓學生去感受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血肉親情,享受團團圓圓的溫馨和諧,明白游子落葉歸根的道理;一句“過年好”,一句“恭喜發財”也道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友好和美好祝福;“清明節”讓我們在祭奠祖宗、緬懷先人的同時,引導學生銘記家訓,繼承先人之志,懂得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也讓我們想起兩千多年前那個“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忠孝之士介子推,感受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每到“端午節”粽葉飄香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著民族氣節、以身殉理想、忠于祖國的屈原,教育學生要熱愛我們的祖國,有國才有家;“七夕”也就是中國的情人節,可以讓學生明白真摯的愛情是每個人的向往和追求,“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學會愛,堅守愛,更要懂得它承載的是責任;“重陽節”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還是現代的“老人節”,它讓我們懂得“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關愛父母,學會感恩,并且能夠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很多節日還把人們帶向大自然,如“清明節”踏青、郊游,感受春天的氣息,“重陽節”登高、賞菊,領略秋天的風韻這樣既鍛煉了身體,愉悅了心情,也使學生對山水產生了一份情感,更加熱愛生活。而這所有的傳統節日都寄托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凝結了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彰顯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讓我們油然而生一種民族自豪感。教師把這些傳統節日滲透的美好情感撒播到學生的心田,以情激情,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就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盡享節日文化大餐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建議》中說到:“無論是未來的數學家,還是未來的拖拉機手,都應當學會創造性地思考,都應當成為聰明的人。智慧應當給人以享受文化財富和審美財富的幸福?!眰鹘y節日蘊藏著厚重而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傳統節日文化教育走入語文教學,是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所以圍繞著傳統節日我們開展了豐富的語文活動。
首先,分工協作,宣傳解說,了解傳統節日文化知識。根據幾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我們把全班同學相應分成幾個組,教師安排各組的節日話題。每一個組選一位小組長負責,各組同學共同協商、策劃,分工合作,課下廣泛收集材料,了解各個節日的起源、傳說、歷史、名人故事、詩詞,民俗和文化內涵,運用所學專業技術,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做成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在每節語文課前3分鐘,由各組派組員到黑板前面介紹展示,例如“話說春節”“鬧元宵”“清明時節”“端午情懷”“中秋明月寄相思”等,每一個傳統節日的話題又分成若干小專題,全組成員分工依次進行講解,這樣全班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其中,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結協作開展活動的能力和創造力,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鞏固了專業課的知識,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即更大的收獲是學生們飽享豐盛的傳統節日文化大餐,了解了“春節”貼福字、貼對聯、“壓歲錢”的豐富內涵,感受到了“元宵節”賞花燈、猜謎語的樂趣,明白了“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的原因,記住了“清明不祭祖,死了變豬狗”的俗語告誡,知道了“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的道理,領略了各地方伴之傳統節日舉行的一些民俗活動,開展的多姿多彩的文藝演出,如舞龍舞獅、踩高蹺、劃旱船,欣賞了各種地方戲曲表演;并且每一個節日幾乎都和“吃”有聯系,“春節”吃餃子,“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往往因地方不同,這些食品呈現不同的風味和特色。學生也從中感受了我國悠久的飲食文化,當然這些傳統節日食品發展到今天,都有了創新,品種更豐富,可見傳統節日文化在今天的傳承和發揚光大。
其次,舉行傳統節日詩文朗誦、背誦比賽,演講比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學習、傳播弘揚傳統文化。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吟誦傳統節日的名篇佳作,至今被人們所稱道。我們要求學生利用網絡搜尋,選取自己喜歡的詩文,舉行傳統節日詩文朗誦、背誦活動,同學們熱情高漲,十分踴躍。其中代表性詩詞,有王安石的《元日》,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杜牧的《清明》,宋代程顥的《郊行即事》,唐代文秀的《端午》,宋代秦觀的《鵲橋仙》,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李清照的《醉花陰》,當代偉大領袖寫的《采桑子•重陽》,還有好多民歌民謠也同樣表達了濃濃的節日情懷。傳統的“元宵節”“中秋節”文人雅士還要賞月賦詩來唱和,圓圓的月亮作為一個物象,被賦予了豐富的情感和象征意義。而且它在不同的詩詞中其象征意義是不同的,無數的心靈創造著無數的月亮審美形象,讀者因此有了不盡的月亮審美世界。“但愿人長讓傳統節日文化走進語文教學張翠萍(山東省青島電子學校266041)素質教育久,千里共嬋娟”,飽含的是美好的祝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表達的是對友人的思念,“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傳達的是對故鄉親人的眷念,教師可要求學生課下搜集以月亮為意象的詩詞編成冊子,吟誦賞析。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學到了很多詩詞、歌謠,使文學的雨露滋潤著他們的心田,提高了詩詞欣賞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對人生也多了一些感悟,而且也感受到詩詞所傳達出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到“重陽節”時我們又以“感恩”為話題舉行演講比賽,教師同時教育學生,不僅感恩自己的親人,還要感恩他人,感恩社會,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思想品德都得以提高,傳統美德得以傳承并賦予了新的內容。
傳統節日厚重而豐富的文化底蘊有著其獨特的魅力,語文教師要不斷挖掘其內涵,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弘揚祖國文化,使學生在節日文化的熏陶下,茁壯成長。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教育的藝術就在于能夠看到人類精神世界中那些取之不盡的各個方面”,而“學生和他的精神世界不僅是教學法研究的對象,而且是教學方法的主要動力”。讓我們走進傳統節日,享受文化財富給我們帶來的滋養吧!
本文作者:張翠萍單位:山東省青島電子學校
- 上一篇:探討建設大禹故里發揚大禹文化
- 下一篇:街道辦事處活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