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榮八恥規范思想行為論文
時間:2022-06-23 08:19:00
導語:八榮八恥規范思想行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在課題組對大學生思想、行為進行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現狀,對形成的原因進行了認真地思考,指出了我們所面臨的六大問題,最后闡明應以“八榮八恥”為標準來規范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并就課題的研究過程進行了詳盡的說明。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思想;行為;現狀;思考與建議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擔負著提高民族素質的任務。評價—個民族的素質時,不但是看這個民族多數人的文化程度,而更重要的是看他們日常的行為習慣。大學生是準社會人,他們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因此大學生日常生活守則和行為規范之養成就顯得非常重要。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經濟的發展,高校不斷擴招,在校大學生逐年增多,但是由于這一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加上他們在大學階段以前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升學上,學習以外的事情都有家長和老師代替包辦,沒能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由于在高中階段學習壓力大,又大都是在父母身邊,老師和家長看管的緊,不良生活行為習慣的弊端表現的不是很明顯。但到了大學階段,隨著學習壓力的放松,遠離父母的管教,單獨應對生活事務的增多,很多大學生出現了不適應,生活很難自理,人際關系緊張,甚至出現了問題學生,厭學學生和退學學生。所以對大學生進行生活守則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和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
本課題組針對大學生的這一思想行為現狀,就大學生良好思想行為規范之養成進行了調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良好生活行為習慣養成的具體措施。
二、研究及實踐過程
為了解大學生日常生活行為現狀,規范其生活行為,探索大學生良好思想、行為的養成途徑,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日常思想、行為規范,課題組特設計了—組《大學生思想、行為規范》調查問卷。本調查問卷分綜合類和思想行為規范類共十—個調研題目,涉及對制定《大學生日常生活守則和思想、行為規范》的認識,政治思想、社會公德及校園、圖書館等十余項具體生活行為規范。調查問卷共分發300份,涉及中文、歷史、數學、計算機等四個系,收回問卷281份,有效收回率93%。
(一)現狀分析:思想上普遍重視.行為上缺乏自律.對現狀不滿
1.認知率高。大學生對制定《大學生日常生活守則和思想、行為規范》表現出普遍認同,這充分說明大學生有強烈的規范自己思想、行為的愿望和意識,希望自己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認識到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對立業、成才的重要性(見表1,表2)。同時在具體思想、行為條款調查中,學生的平均贊同率為98%。
2.自我約束力差。大學生在年齡上可以說已進入成年,但他們的心理和思想還不是很成熟,對正確的思想、行為規范雖有一定的認識,但自覺踐行和自我約束能力還很差。這就需要建立相應制度,利用一定的方式來強化規范,監督其履行規范。(見表3,表4,表5)
3.對規范的作用和評價認識模糊。大學生對良好的思想、行為規范應該說有一定的認識和判斷,但“規范”到底對其自身的成才、成長以及自身價值的實現有多大作用認識不足,對規范是否能作為評價大學生的標準認識不清(見表6,表7)。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自覺自愿的遵守大學生日常生活行為規范。
4.對現狀不清。目前大學生對自己的日常思想行為習慣也非常的不滿意(見表8),并且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缺乏糾正的決心和毅力(見表9表l0)。在征求大學生有哪些不良思想、行為時,共收集意見620條,分四類10條(見表l1)。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學階段糾正一些不良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的任務十分艱巨。
(二)思考:大學生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不是小節問題,也不是個人問題,更不是個別問題。分析現狀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方面面臨六大問題
問題之一:普遍認同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與現實思想\行為的矛盾。通過調查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學生認同也愿意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他們渴望自己成為—個被社會認可、尊重,舉止文雅,談吐風趣,懂禮貌,并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但}、養成的不良習慣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不時的在困擾著他們。這對他們人格的定型,社會的適應,人際交往都產生了不良影響,甚至影響到他們的求職和就業。這就對我們提出了如何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重新培養良好習慣的課題。
問題之二:生活行為規范是自我意識的覺醒與作為大學生的評價標準之問的矛盾。生活行為規范屬道德范疇,是自律行為。但大學生正處于人格的成型期,思想還很不成熟,自律意識差,有的甚至覺的是否遵守《大學生日常生活守則和思想、行為規范》無所謂,對自己的成長不會有多大影響,所以對自己的日常生活行為不檢點,不認真履行規范。而把是否履行規范作為評價大學生的標準又缺乏依據和經驗.不可操作點較多時空也不好掌握。但大學生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也確實需要一定的制度、規章來約束,靠一定的監督機制來提醒和規范。
問題之三:生活行為規范是小節,無關大局與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可以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之間的認識差異。通過調查問卷可以看出,有不少同學認為思想行為習慣是個人生活小事,檢點不檢點是個人行為,采取無所謂的態度,所以在思想行為上對自己要求不嚴,意志力不強,有的雖然認識到了自己思想行為的不規范但沒有信心改正,有的能做到一時的改正但不能堅持經常。縱觀名人,一些“大家”.他們不但在事業七精益求精,做出了驚天偉業,在生活小節上也是嚴謹、嚴格,一絲不茍,也正是如此他們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偶像。
問題之四:對別人總是挑三揀四與自己自律意識淡薄之間的矛盾。通過對“目前大學生存在哪些不良生活行為習慣”的調查可以看出,共收集了620條意見,分四大類十余個條款,幾乎每個人都指出了1—3條不良生活行為習慣,也就是說學生對自身和他人的不良習慣是“深惡痛絕”的,并能“如數家珍”是很清楚地。但對糾正這些不良習慣缺乏意志,有的甚至改正不改正抱有無所謂的態度。
問題之五:生活行為規范是否需要監督或作為一種經常性的自醒、自警活動認識不同。大學生自我糾正不良習慣的能力差;自律意識淡薄,但對成立“生活行為習慣”監督組織或每天默念或朗誦“規范”卻又有相當—部分同學不認同。
問題之六:糾正不良生活行為的信心缺乏。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都有改正不良習慣的愿望,但由于糾正不良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有的確實改正起來比較困難,從而有些同學就喪失了改正的信心,甚至有的認為到了大學已改正不了了,也沒有必要去改正。
(三)實踐過程:課題組在06年8月至07年2月就擬訂的《大學生日常生活守則和行為規范》在數學系三個年級十個班近400名學生中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大學生對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規范的愿望是迫切的.能夠自覺踐行規范,并且通過六個月的實踐廣大學生對《大學生日常生活守則和行為規范》的認識更加明確.在思想上、生活行為上普遍有所提高。
l、在數學系全體學生當中進行“大學生日常生活守則和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實驗,要求全體學生認真學習各項具體規范,明確規范的內容,比如學習教室、宿舍、圖書館、餐廳、校園、交往等規范,使大家明確什么事該傲,什么事不該傲,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為了達到學習效果,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是周一集中學習,每天個人自學,每周五交流的形式。二是每月底反省自己有哪些言行違反了規范,今后如何改正。三是學期末總結。
2、利用牌匾、宣傳欄、黑板報、《數學之聲》小報廣泛宣傳,讓《大學生日常生活守則和行為規范》各項條款深入人心,使學生對各項條款的內容耳熟能詳,達到自律和相互監督的目的,以使各項條款的踐行落到實處。
3、學期末每個學生、各個班級都寫出了—學期來踐行“大學生日常生活守則和行為規范”體會報告,回過頭來總結自己履行“大學生日常生活守則和行為規范”的情況,通過近—個學期的學習、規范、反省、總結,同學們的思想行為有了明顯的改觀。說臟話的、圖書館、教室喧嘩的沒有了,教室、宿舍沉積垃圾、餐廳加塞兒的不見了,而見了老師主動打招呼、同學問相互尊重、互幫互助的多了。o4—1班班長麻春燕同學是這樣說的:“—學期下來同學們好像變了—個人,彬彬有禮,相互尊重,關心集體,大家都積極地參與班級工作,生活在這樣—個集體,心情特別舒暢,學習也有了勁頭兒”。
三、總結與建議
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蓋了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抓住了當前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社會現實問題,集中表達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心愿,是非標準鮮明,價值導向明確,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具體化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當今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體現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統一,對于進一步匡正社會風氣、提高文明程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以“八榮八恥”為標準來規范自己的思想行為,只有知榮知恥才能統一大家的思想行為,才知道該傲什么,不該傲什么,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根據目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實際和課題組的調查、研究與分析,培養良好的思想行為應從以下幾點抓起。
—要提高全體學生對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的認識如果學生對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認識不足,再好的規范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只有認識提高了才能把遵守規范作為自黨自愿的行為。提高認識首要的是讓學生明確良好的生活行為對其成長、戰才的促進作用,更是現代意義上的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才要求的—個必備條件。提高認識還要糾正認為生活行為習慣是生活小節,是個人行為,無關大局的錯誤認識。良好思想行為習慣的養成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決不要“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總之。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
二要明確大學生良好思想行為規范的內涵。要想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的內容及其意義。良好的生活行為規范的制定,應根據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和實際,在充分征求大學生和教育工作者及其社會人士的建議的基礎上制定,它既不能高于大學生的承受能力,也不能過于簡單。—個好的生活行為規范應有以下特點:一是大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和訓練可以達到,切實可行。二是它能體現時代、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和要求。三是其內容應包括思想、道德、行為規范及其具體規范細則。
具體規范條款應包括:
政治思想
1.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初步掌握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跟時代脈搏,與時俱進。
2.深刻領會“八榮八恥”的思想內涵,并努力踐行。
3.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制度,關注家鄉建設。
4.具有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思維方法,具有探求知識、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恒心和毅力。
5.具備誠信守法,團結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6.心理健康,善于與人合作、溝通。
社會公德
l文明禮貌,舉止得體。
2.樂于助人,與人為善。
3.愛護公物,尊重他人。
4.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
5.遵紀守法,見義勇為。
6.對社會、家庭有責任心,感恩父母,關心他人內、圖書館、會場、運動場、餐廳、宿舍、待人接物及其它方面等內容。(詳細條款略)
三要建立‘噶范范’’的監督機帝蝴養成機制。目前大學生的生活行為習慣需要糾正的任務很艱巨,但靠學生自覺自愿的改正又很難,要想使學生克服自身的不良生活行為習慣,必須建立“規范”的監督機制和養成機制。一方面成立由學生代表、管理人員和教師代表參加的“學生生活行為規范監督小組”,對發現的學生不良生活行為及時進行糾正,定期對每個學生的生活行為表現與學生進行個別溝通,并聽取學生對自己生活行為的評價,最后提出改進意見。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機制,一是清老教師或社會知名人士對規范的意義、作用及內容進行講解,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二是請遵守規范較好的學生談體會、談認識,起示范作用。三是以班級為單位每天或者每周至少三次集體學習規范,定期組織檢查,讓學生對規范的內容吃透、理解,耳熟能詳,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自覺地去遵守。否則,學生對規范的內容都不了解,那就更談不上去遵守了。四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充分發揮宣傳輿論的監督作用,在相關場合制作匾牌,利用班、團會議、黑板報、校園廣播等大力倡導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形成—個人人踐行、處處可見、相互監督全體學生思想行為的良好氣氛。總之通過建立規范的監督機制和養成機制,來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四要把是否遵守“規范”作為對大學生評價的標準之一。良好的思想行為規范但靠道德的約束、自覺地遵守是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的必須把是否遵守規范作為對大學生評價的重要標準之一。把是否遵守“規范”、遵守“規范”的程度作為學生評選先進、入黨、綜合測評的重要條件,確定“規范”的評價標準和評價內容。通過評價提高學生遵守規范的自覺意識,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促進完美人格的形成。
五要樹立糾正不良思想、行為的信心。通過調查問卷可以看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改正自身不良習慣的信心。的確,要想短時間內糾正十幾年來形成的不良思想行為習慣是不容易的,但過去形成的習慣并不是不能改變的。首先要樹立堅定的售,應該明確在糾正自身不良習慣的過程中,不單單是改正了不良的習慣,同時也錘煉了意志和品格。主動接受老師和其他人的監督和提醒,逐漸便道守“規范”成為自己的自覺行為。
六要把“八榮八恥”作為大學生思想、行為規范的重要內容。同志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對“八榮八恥”的概括,精辟地闡明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概括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鮮明導向,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步推進‘‘三個文明”觳全面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八榮八恥”的榮辱觀是對全社會提出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要求,更是對大學生提出的思想行為規范的要求。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必須從自己傲起,小事傲起。對于較高的道德標準一時達不到并非壞事,而是要從言行一致開始,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所以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行為規范首先要做踐行“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模范。所謂人文素養是指以人為本,以人的心靈的純潔與美好、人格的健全與高尚為中心,以人的個性的完整與張揚、人的本質力量的實現與確認為根本,以人與自然宇宙的和諧與統一為標準,以人的“生命的生產”的有序與完善為目標的文化精神的修煉和涵養。
人文素養教育是通過優秀的人文文化實現的,而優秀的人文文化則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通過不斷的積累、提煉和升華而逐漸形成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在當今時代以優秀的人文文化來武裝大學生的頭腦、陶冶大學生的身心,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首先,通過人文素養教育能夠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們的民族精神,增強其精神力量。其次,通過加強人文素養教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類為爭取自身的生存、發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不斷追求自身解放的—種自覺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守護的不朽長城。通過加強大學人文素養教育,不斷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內化為青年學生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這是培養其人文精神的關鍵環節。第三,通過人文素養教育,可以大大豐富大學生的內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情感智慧主要是指個人對自己情緒的把握和控制、對他^情緒的揣摩和駕馭,以及對人生的自我激勵、面臨的承受能力和人際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質的核心內容,或者說它主要是把對人的素質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加具體化了。從某種意義上講,情感智慧對人的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加強人文素養教育,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意義重大。人的情感智慧提升了,對自身的思想行為要求自然就提升了。第四,針對當今世界普遍存著重科技、輕人文的傾向,加強人文素養教育將在很大程度上克眼目前由于教育的太專門化所造成的科學與人文的分裂,改變各專門人才的“單向度”傾向,使得21世紀高校所培養的學生既有科學素養,又富人文精神,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通過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可以極大得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增進學生對世界、對民族和社會、對人生的理性認識,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個學生的文化素養高,精神境界就豐富,就有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然對自已的要求就高,自覺遵守規范的意識就強。文化素養是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思想基礎,所以提高人文素養是培養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前提和基礎。
- 上一篇:護理工作見結
- 下一篇:黨支部創先爭優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