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機制及實現路徑

時間:2022-04-03 02:52:24

導語: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機制及實現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機制及實現路徑

摘要: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力量,是確保教學質量、推進人才培養活動全面創新的關鍵主體。在全新的教學環境下,高校青年教師面臨角色轉化困難、學術研究方向缺失和教學能力不足等問題。因此,完善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機制至關重要。研究了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成長成才面臨的問題,從人才選聘、培訓、發展和考評等角度研究高校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機制,探究該機制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機制;實現路徑

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中最具潛力和活力的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改革的生力軍,在不久的將來就是教育教學的主力軍,一所高校所能達到的高度,不可能超越教師的水平而發展,青年教師承擔著高校教育創新的重要責任,肩負著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因此,高校要全力營造青年教師成長發展的空間。從價值引領、制度約束和政策導向等角度,培育其成長成才的內驅力,激發其成長成才的外引力,推進高校青年教師成長成才,確保高校青年教師成長與人才培養同步提升和發展。

一、新時代對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的能力要求

在專業設置日益完善,學生培養規模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各高校根據需要補充了大量學歷層次高、知識豐富、專業基礎扎實的優秀青年人才。青年教師學習能力強,善于接受新事物,有較強的學術可塑性。但青年教師個人知識儲備、教學能力、教學經驗與學生培養需要之間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針對高校教育改革的發展要求,結合青年教師的實際,探究其成長成才的能力要求。(一)終身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學習是催動青年教師成長步伐的源頭活水,青年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正確把握教育的內涵,培養和提升個人的創新思維。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持續更新個人知識結構,使用最新的理論成果化解高校教育過程中的各項復雜難題。其次,要精準把握高校教育創新的發展內涵,領悟教育改革的新動態、新趨勢。現階段,高校教育從規模教育向內涵教育發展。為此,青年教師要融入時展格局,研判課堂新動向,補充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最后,要積極融入教育信息化環境,學習微課、可視化技術和虛擬教學等多種新技術,并將其作為教學創新的動力,挖掘教學發展的新資源與新動能,培養創新思維[1]。青年教師要積極融入教育信息化2.0環境,時刻保持超前意識,有主動求變的創新思維,對學術研究保持持續熱情,通過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將理論創新與教育實踐融合,形成創新思維。(二)融會貫通,提升教學能力。青年教師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其教學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直接決定高校教育發展的成效。為此,青年教師要樹立崇高理想,提升個人學術境界,提高個人教學服務能力。第一,要有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主動適應高校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成長需求,深刻把握高校教育規律和內在要求,提高教學成效。青年教師要深入教學發展,注重提升個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升個人服務教學改革發展的能力。第二,要學會通過參與產學研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來平衡教學、科研和個人生活之間的壓力,實現個人成長與教學發展的全面融合。青年教師處于教學技能探索、個人轉型發展的關鍵期。為此,通過精準識別職責定位,了解教學新要求,提升教學能力。第三,要持續積累,深耕教學領域,形成積極探索意識。深入研究教學內容,融入學科前沿知識,構建有特色的體系化教學思路。青年教師要變被動應對為積極引領,重視個人教學積累,提升個人服務教學、研究教學的綜合水平[2]。(三)善于反思,增強科研能力。青年教師要樹立成長成才的遠大理想,要將新時代教師要求與個人能力結構相融合,通過自我探索、回歸成長,實現個人成長成才。首先,要立足教學要求,積極參與教學競賽。要在融入專業特征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教育培訓和教學競賽,拓寬個人知識結構,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其次,要形成開放學習心態和積極探索意識。青年教師要有寬廣的視野,保持對前沿科技文化研究的求知欲和鉆研精神,充分利用各種學術交流機會,重視借鑒他人教學研究經驗,通過保持對學術、科研領域的探索熱情和積極心態,提高個人學術研究能力,為個人成長拓寬新領域,注入新內涵。最后,要將協同意識融入學術研究、教學方法研究等各個環節,實現聚力成長。要重視利用協作平臺,充分發揮協同力量,彌補個人學術研究及教學短板。要真正意識到協同研究的積極作用,通過自發組織、主動參與,為個人教學水平、科研能力提升探索科學合理的成才機制。

二、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機制

高校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是一項系統化活動,全面創新高校教育活動,要將青年教師的培養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位置,從青年教師的思想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和創新精神培養、生活保障等方面入手,為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提供持續動力,進而為高校內涵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一)優化選人用人機制。推進高校青年教師成長成才,人才選聘至關重要。高校要在充分考慮自身條件基礎上,健全教師選聘制度,探索符合不同學科、不同崗位特征的青年教師選聘機制,從源頭上確保青年教師與崗位之間的匹配度,為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提供基礎保障。要合理設置選聘標準,確保青年教師隊伍實現專業知識、學科建設和能力結構的優質互補。高校要對教師隊伍狀況進行系統化梳理,結合學校實際和崗位需要招聘優秀青年教師,重視從科研機構選聘優質青年教師。要科學分析崗位要求,確保青年教師能力與崗位需要形成高度匹配。要根據崗位勝任能力要求,嚴格把控人才選拔過程,并根據崗位特征,形成崗位動態管理機制,確保青年教師實現個人價值。(二)科學制定培養機制。良好的培養機制是新時代青年教師成長成才的核心保障。為此,要針對青年教師的崗位特點和專業設置創新培養活動。首先,以師德培養、教學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提升為目標,構建全新培養體系。要對青年教師進行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個人信念的引導,為其成長成才奠定良好的理想信念。學校要積極弘揚奉獻擔當的高尚師德,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引導青年教師形成潛心教研、愛崗愛教的職業精神[3]。其次,要結合青年教師的學術研究需要、教學共性難題,重塑培訓體系。高校要健全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長效機制,樹立強基固本、教師為本的正確導向,實施青年教師骨干培養和激勵保障計劃,持續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最后,按照青年教師入職時間,分階段實施培訓活動。比如,對新入職兩年內教師進行“崗位適應培訓”,幫助青年教師適應學校環境,提高學術研究能力。針對入校三至五年的青年教師進行“教學能力提升”和“專業發展培訓”,提升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學術研究等能力。(三)完善多元發展機制。高校青年教師具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和科學研究精神,通過合理引導和必要輔助,能夠成長為領域內有較高影響力的專業人才。因此,高校要注重傳播、推廣全新教學理念,為青年教師搭建層次化成長平臺。要協調院系師資力量,實施“導師制度”,搭建青年教師“老帶新”成長平臺。通過選拔一批師德高尚、學術造詣深厚、教學能力突出的教師作為青年教師的“導師”,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術研究傾心輔導,指點迷津,及時解決其教學、學術研究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幫助青年教師消除成長疑惑,加速個人成才。要協調院校青年教師力量,實施“共享制度”,搭建青年教師“協作”成長平臺。重視發揮青年教師協作優勢,組建青年教師教學及學術研究團隊,共同開展課程教材和學術項目研究,共享教學經驗和研究心得,切實提升青年教師的學術研究及教學能力。要協調社會資源,搭建青年教師多元成長平臺。實踐出真知,重視發揮科研基地、協作企業優勢,通過校企合作、頂崗掛職、“雙師型”教師培養等途徑,為青年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搭建平臺,切實提升青年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完善教師資助體系,學校要設立專門資金資助青年教師開展科研項目研究和學術交流,提升青年教師學術水平,擴大青年教師研究視野。(四)激發持續發展的內驅機制教師專業發展,除了國家從制度上規范引導、社會從需求上呼喚推進、學校從搭建平臺上拓寬引領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個人不斷追求和積極突破,通過激活專業發展的內驅力,實現自我主動發展。要培養青年教師保持對教育工作的熱情和內在信念,敢于打破個人教學短板,克服職業倦怠和困惑,探究個人成長的“上限”,超越自身學習的“瓶頸”。要引導青年教師形成清晰的目標感,制定科學可行的成長目標,拓展成長空間,使青年教師的個人成長與日常教學、科研有效融合,為教師尋找到充足的發展內驅力。“獨行快,眾行遠”,教師群體的力量可以幫助一名教師詩意的成長,彰顯自我的風格和教學魅力。要形成良性競爭意識,通過引導青年教師養成主動學習、積極對照的良好習慣,使青年教師在團隊學習對比中,提升個人研究水平,探尋個人持續成長的驅動機制。

三、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成長成才的實現路徑

在轉變教學理念、優化人才培養體系的全新育人環境下,高校要為青年教師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激發青年教師成長的動力。要注重完善學校促進機制,通過實施團隊協作和導師制,設計個性化的培養與考核機制,助力高校青年教師成長成才。(一)以成長成才為核心,實施崗位管理新理念。高校要完善選聘機制,優化青年教師隊伍結構,提高青年教師與崗位需要的匹配度,為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提供良好基礎。高校要形成崗位動態調整制度,通過校企合作、掛職鍛煉、項目研究、頂崗工作為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提供源頭活水,歷練青年教師成為學校教學、學術的中堅力量,增強青年教師的個人歸屬感,將自我成才與院校發展融合一體。根據青年教師表現、學生評價和專業要求靈活調整教師崗位,通過設置教學考評與學術考評并重的人才選拔依據,激勵青年教師善于發現教學中的問題,改進教學機制。要重視研究青年教師崗位特征,設計便于實施的青年教師勝任力評價機制,對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個人成長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和動態追蹤,并以此為依據,確定青年教師的崗位、職稱和福利待遇。(二)以實際需要為契機,搭建自主成長新平臺。高校要為青年教師自主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激勵青年教師形成自我反思、自主成長的良好習慣。青年教師要針對個人不足,適時補充新知識,掌握新的教學技能,學會使用新的教育技術,為個人成長成才提供基礎支撐。高校教師要重視學習微課、MOOC和虛擬教學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技術優勢與學科教學相融合,促進教學內容的深入與提升,通過變換教學形式,拓寬教學空間,激發學習主動性。青年教師要形成教學反思意識,明確個人成長目標和成才方向。青年教師要圍繞學校發展目標,堅持在服務社會、服務學生中,全面提升教學科研水平,升華個人價值。要引導青年教師形成教學反思習慣,通過寫教學日記、開展觀摩教學、行動研究等多種反思方式,使青年教師及時查漏補缺,提升個人能力和教學水平,幫助青年教師成長為骨干力量。(三)以協同成長為依托,拓寬多元發展新空間。高校要為青年教師搭建多元、多方位成長平臺,組織教學技能比賽和開展“導師制”,為教學能力提升和學術研究提供有效指引。要健全教師培訓制度,完善“傳幫帶”的導師制度和常態化的進修制度,通過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科學評估,從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技術和教學備課等多個環節出發,切實提高青年教師的個人素質和綜合能力。要重視發揮團隊協作優勢,將青年教師成長與團隊協作相統一,將教學研究與溝通交流相融合,推動青年教師成為高水平學科帶頭人,推動青年教師學術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再上臺階。青年教師參加各類教學競賽是提升教學能力的捷徑,通過賽前培訓、賽中點評和賽后總結等環節,構建教師常態化的經驗交流與分享機制。通過組織教師授課大賽、多媒體課件比賽和優秀教案競賽,開展示范課觀摩、教學輔導和教學經驗交流等主題活動,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要以教學活動、學術研究項目為載體,為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搭建平臺。通過強化青年教師學術研究意識,共享教學經驗,確保課堂教學質量。高校要結合自身資源優勢,推進青年教師國際化發展,通過加大青年教師對外交流學習力度,完善青年教師出國研修體系,擴大青年教師的學生研究視野,拓展個人研究空間。通過建設新學科,開設新專業,引進國際高層次、高水平專家隊伍,為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注入新力量,搭建個人成長新平臺[4]。(四)以人文關懷為主旨,實施正向激勵新舉措。高校要圍繞青年教師成長成才目標,強化人文關懷,實施正向激勵,做好人才考評工作,構置常態化的教學競爭與激勵機制,引導青年教師精準把握個人學術研究切入點,調動青年教師參與學術研究與教學創新的積極性。完善優秀青年教師選拔及正向激勵制度,牢固樹立教學為中心的理念,在青年教師隊伍中樹立精心治學、潛心研究的價值導向,為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提供正向引導[5]。完善考評制度,構建重教、重育人的青年教師考評體系。結合青年教師的成長狀況,為青年教師設置教學及科研考評的彈性空間,降低硬性指標,注重青年教師成長。對青年教師的實際表現進行客觀、理性評價,實現教學考評與青年教師協同成長。要利用考評結果對青年教師崗位、職稱和福利待遇進行動態調整,要充分尊重青年教師的主體價值,增強青年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將教師自評、互評和學生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融入考評體系,激勵青年教師追求成長。高校要以科學、完善的考評機制為基礎,通過發揮正向考核的引導作用,更新青年教師教學理念,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質量。打破傳統的職稱、論文等考核標準,將教師職稱評審權利下放給院系,凡是在教學、科研等領域具有卓越貢獻的青年教師可以不受學歷、資歷等條件限制,直接聘用為副教授、教授等職務。要重視考核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教學態度和學術研究狀況,激勵青年教師制定科學長遠的發展規劃,助力青年教師實現個人價值。高校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是一項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的過程,從適應教師身份、勝任教師職責到成長成才,既需要青年教師不斷努力,也需要高校為青年教師提供完善的外部支持。為此,青年教師要注重調動自主發展意識,潛心開展學術研究,及時補充教學知識,提高個人教學能力,重視教學反思,調動教學創新的內在潛力,有效提高個人科研能力,為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提供完善的“內驅力”。學校要改善教師培養機制,完善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激勵機制,提高福利待遇,樹立正確的考核導向,全力支持青年教師的教學及科研工作,為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外引力”。

參考文獻:

[1]張行生.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的外部環境支持問題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2):100-102.

[2]熊思鵬,何齊宗.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勝任力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研究,2016,(11):126-132.

[3]張寧.基于教育生態視角的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成長環境研究[J].江蘇高教,2018,(01):57-60.

[4]姚利民,賀光明,段文彧,等.自主發展與學校促進: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發展策略探尋[J].大學教育科學,2018,(02):43-49+67.

[5]馮利偉,馬鳳婷,王麗華.師德建設視域下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動態及應對策略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05):129-132.

作者:宋紅菊 單位:煙臺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