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類課程課堂管理研究
時間:2022-01-11 08:38:46
導語:涉密類課程課堂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問題的提出
自媒體,We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1]在互聯網+愈發多元化的今天,博客、微博、微信、貼吧、論壇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主要場所,而其中的每一個賬號,都像一個小小的媒體,發帖子、轉微博、評新聞……信息、觀點、態度便匯入了互聯網的比特之海[1]。高校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層次決定他們當然的成為了自媒體的生力軍。課堂教學中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信息極有可能成為他們對外的重點,甚至可能通過實時的圖片和視頻等形式進行傳播;對于所見的帖子、微博、新聞,學生也可能應用課堂所學來表達觀點和態度。知識掌握的片面化及表達方式的激進性,易導致學生自媒體傳播出的課堂教學內容出現諸多潛在問題。加之,空保專業課程以行業實踐為導向,課程內容中所涉案例及實操方案均不宜公開傳播。因此,討論自媒體時代空保專業課程的課堂管理策略,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養顯得尤其重要。本文擬以“危害空防安全行為處置”課為實驗課,以某高校民航空中安全保衛專業2015級7個行政班為實驗班,展開研究[2]。
二、空保專業學生自媒體應用數據調查分析
(一)調查樣本選擇及方法。本文采用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時間跨度從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對于空保專業2015級學生在學習“危害空防安全行為處置”課程期間使用自媒體公開的內容進行隨機抽樣基礎上的普查和問卷調查。鑒于學生反映目前自媒體應用集中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兩個社交APP中,所以我們此次調查集中于此。調查方法一:以7個班級全體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法二:以7個班級學生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為抽樣框,按照學號尾號為7進行等距抽樣符合調查研究的一般規律和標準,可以進行數據分析。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推論價值。問卷形式如表1。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與數據分析,反(注:此處已獲所有被試學生同意,且內容全部所有人可見,不存在隱私侵犯問題),共抽樣35份。然后對這35位同學在此時間內的所有自媒體進行普查。并以這35位同學為初次訪談對象,以了解其所在班級其他同學是否有在此時間區間內過課程相關內容;調查方法三:通過初級訪談發現3個典型案例,遂對后者進行了深度訪談[3]。(二)問卷調查分析。調查問卷對象為某高校2015級民航空中安全保衛專業272名學生,最后共收回265個調查樣本,通過篩選及邏輯校驗,得到有效調查樣本262份,有效率為96.32%,符合調查研究的一般規律和標準,可以進行數據分析。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推論價值。問卷形式如表1。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與數據分析,反映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學生對微博、微信的使用率已達到100%;(2)將社交APP作為自媒體向不特定多數人信息的比例達96.3%,即在信任匿名調查問卷反映真實度高的基礎上,已有賬號但不任何信息的學生人數極少;(3)學生通過自媒體平臺信息的頻次高,有76%的學生平均頻次為一周一次以上,甚至一天多次;(4)學生通過自媒體的每一條信息平均受眾人數為200至300人,人員主要集中于初高中階段同學[4]。個別學生微博粉絲人數過萬人,雖不屬于調研重點,但受眾人員構成不可知,學生本身對消息的后果不可控;(5)有通過自媒體與所學課程相關內容經歷的學生占受調查人數的57.2%,與“危害空防安全行為”等專業課程相關的占31.2%;(6)學生在自媒體信息時絕大多數不會征徇以求的準確性,也不會考慮內容是否可以公開是否適于所有受眾知曉;(7)與課程相關內容的心理預期?20.1%認為是教育、警示他人關注空防安全,32.4%專業自豪感,展現所學之冷門,23.6%炫耀,獲得點贊和正面評論以得到心理滿足。此問題針對有過經歷的學生是自我心理反映,對于沒有經歷的學生則是對他人心理的推測[5]。(三)訪談分析。典型案例1,“危害空防安全處置”課程第一章第一節空防安全演進歷史中提及1971年11月24日D.B.Cooper劫持美國西北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27-100型客機事件。此事件的講授重點在于其是歷史上劫持航空器且在航空器飛行途中通過飛機尾部舷梯成功脫逃案件。在授課結束后,2015級林某某同學即將自己的微信頭像更改為FBI通緝D.B.Cooper時所使用的犯罪畫像[6]。通過與林某某同學的訪談,該生表示D.B.Cooper的行為“很酷”,設計的犯罪過程“很完美”,體現了其超高的智商。劫機以圖財為犯罪動機,過程并沒有傷及任何人員生命健康權,值得崇拜。“危害空防安全行為”處置課第五章第三節機上擾亂性行為處置中重點講解了機上違規使用電子設備的危害及對于此種違法行為的處置措施和處罰依據。課后2015級張某同學發出朋友圈,轉載了其高中同學在乘坐飛機過程中使用手機拍攝的圖片,并將此部分課堂筆記拍照上傳。通過與張某同學訪談,該生表示他的初高中同學得知其所學為空中安全保衛時會向他咨詢空防安全相關知識。他覺得對于此種危害空防安全的行為應該通過自己的有限力量加以教育,使更多的人重視到空防安全的重要性。同時,該生表示在自己筆記時經過了思考和選擇,認為所顯示的內容并不“涉密”,“只顯示了法律條文”,而法律法規中的追責部分可以更好的起到警示作用。“危害空防安全行為處置”課第四章第二節劫機行為處置中以天津航空“6.29事件”成功處置劫機為例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講解。課后多名學生轉發了公眾號“停機坪”的文章《5年前的今天,新疆和田劫機》,形成了幾乎“刷屏”的態勢。通過與轉發此文章的多名同學訪談,他們大多表示這樣的文章寫出了他們的心聲,讓他們有了強烈的傳播愿望。他們為自己的所學專業感到自豪。評論中多人發表了自己對于事件和未來所要從事職業的見解,是所學知識的一次檢驗和總結提升的過程。(四)總結與討論。通過調查問卷、抽樣調查和深度訪談可以看出高校學生使用社交軟件作為自媒體課程內容相關信息是現實存在的,且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學生知識掌握存在片斷性和差異化,存在對的消息內容不加甄別,情緒過分宣泄等問題,易導致受眾的錯誤理解,也有可能被有特殊意圖的人利用。另一方面,學生通過此種方式表達專業認同感,提高受眾對于空防安全的關注度,做出了正向的輿論引導值得鼓勵。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在公眾媒體平臺客觀、正確的表達課程相關內容,需要相當的課堂管理策略。[2]
三、課堂管理策略
(一)課堂紀律管理——規范課上社交軟件使用。在高校學生人手一部甚至多部手機的今天,課堂紀律管理已成為課堂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知識是否能夠有效傳達給學生的關鍵。尤其在民航特有課程中部分內容不可公開傳播的情況下,著重申明課堂紀律,規范課上社交軟件的使用更加重要。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允許拍攝課件內容,不允許錄制音像對外傳播。課堂紀律明確后,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加以督促和監控[3],非課程需要要求學生盡可能少使用或不使用手機。將課上社交軟件的使用交給“翻轉課堂”等有益環節。(二)課堂內容管理——正面引導課程內容傳播方向。鑒于民航特色課程的特點在于行業特殊性導致的課程內容具有普世教育性與涉密性共存的特征。以“危害空防安全行為處置”課為例,課程設置中對于非法干擾行為的處置和機上擾亂性行為的處置程序均屬不宜對公眾公開的內容。另一方面,課程中所講授的反劫防炸的歷史和倡導公眾重視空防安全、自我約束機上不當行為(如機上違規使用電子設備,擅自移動機上應急設備等行為)的理念又希望能夠被更多的受眾所知。因此,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對內容是否涉密加以重點強調,尤其是不宜對外公開的處置措施和程序要明確告知學生不允許以任何形式到社交網絡平臺,并將其可能引起的后果講解清楚;其次,對于學生因專業自豪感和教育他人重視空防安全的主觀需要而渴望表達的內容,筆者認為應該教育學生在發表言論時嚴格檢視內容是否正確合法,不確定時應多向專業人士征詢,正視自媒體的巨大影響力。(三)通過案例加強《保密法》、《網絡安全法》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兩部法律的施行意味著從國家層面上對于網絡平臺信息的安全性、涉密性的高度重視。長期的和平環境、開放的校園文化、網絡信息的高度普及,使得相當一部分高校學生保密意識淡薄,認為自己與保密法不沾邊,進而對于自己在公眾社交媒體所發表的信息不加篩選。[4]我校已開展多次《保密法》相關知識的講座與知識競賽,以提高學生的紅線意識。筆者認為民航特色專業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應進一步教育學生學習了解《保密法》與《網絡安全法》的相關知識,避免網絡上的不當行為引發的不良后果。筆者在“危害空防安全行為處置”課教學過程中多次以案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這兩部法律的傳達,以身邊的高校學生不當言行為事例比單純的解釋法條更能引起學生共鳴,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四)加強網絡輿情監控。教師應對授課期間學生自媒體傳播的課程內容相關信息進行輿情監控,避免不當消息和不當言論的廣泛傳播。筆者在“危害空防安全行為處置”課授課期間針對微信朋友圈采取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監控。每個班級都有主動與教師建立微信朋友關系的同學,將這些同學分組,在課后關注課程內容是否反饋在了朋友圈中,以此發現影響力比較大的“刷屏”信息,對信息加以甄別,及時發現不當信息即時處理。[5]在每個班級設立信息源,對于沒有與教師建立微信朋友關系的同學進行監控,若發現個別同學的個別信息同時與教師溝通,以期正確引導。在受眾更廣的微博平臺,筆者主要采取不定時關鍵詞搜索的方法,以課程中出現的易引起學生反響的內容為檢索進行實時監控。
四、結語
程苓峰在《關于自媒體的九個問題》中提出,自媒體的自特征使網絡信息的創造和傳播集潛在性、隨機性、情緒化、私人性、群集化等為一體,往往能在短時間內匯集起重大輿情,這些輿情與信息完全暴露在大學生面前,使大學教育受到嚴重影響。[6]毫無疑問,當下中國已進入人人皆媒體的“自媒體”時代,以自媒體為特征的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直接形成對課堂教學的影響和沖擊。如何順應時代的發展,利用自媒體引導正確的言論導向將成為課堂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探討了在自媒體時代民航特有課程的課堂管理策略,以應對此種課程的普世教育性與涉密性共存的特征,使學生有效傳播、正確傳播,事實證明行之有效。
【參考文獻】
[1]Theministryofeducationinternetsite.[2017.7.12].www.education.gov.bh.
[2]C.M.Charles.建立課堂紀律[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47.
[3]張向葵,吳曉義.課堂教學監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3-124.
[4]張信軍.高校保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高教論壇,2016.(29):14-16.
[5]張歡歡.自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初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24):19-21.
[6]程苓峰.自媒體的九個問題.[2017.7.12].www.nfmedia.com/cmzj/cmyj/jdzt/201305/t20130523_360347.htm
作者:史金鑫 單位:中國民航大學
- 上一篇:特殊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 下一篇:感恩教育對護理職業穩定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