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教師課堂管理失效問題探討

時間:2022-05-30 11:24:05

導語:初任教師課堂管理失效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任教師課堂管理失效問題探討

摘要:思想政治課初任教師在入職初期階段受到諸多壓力,容易導致課堂管理失效,影響其職業認同感。分析初任教師課堂管理失效的原因,探討解決對策,有助于改善思想政治課初任教師成長環境,幫助其盡快適應角色,獲得專業成長。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初任教師;課堂管理失效;失效原因;失效對策

初任教師是指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成功畢業于高等師范院校,再經過入編考試篩選,才工作1-3年左右的新教師。初任教師對工作環境經常會有不現實的“職業期待”[1],這些“職業期待”與現實之間存在難以調和的差距和困難,使得他們受到了多方面的壓力。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①學生方面,課堂問題行為頻發帶來的消極作用是很大的。初任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和技能,不能及時有效地應對和處理突發狀況。②家庭方面,初任教師正值角色轉換時期,由“學生轉換為教師”、由“孩子轉換為家長”,需要時間來適應角色轉換。尤其是在“學生轉換為教師”的過程中,受到家長不認可、不理解的壓力居多,這就容易產生自我判斷過低、情緒管理不當、教學行為不適的問題。③學校方面,由于初任教師處于融入教師集體生活的適應階段,諸如學習學校規章制度、處理與其他教師尤其是指導教師的關系等,都是影響初任教師工作積極性的重要因素。④制度方面,由于缺少系統的軌制撐持,教師的培育模式、招聘體制、培訓方式、考核與提升方式都存在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因此,初任教師的就職信心與職業生涯發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1996年國際教育大會第45屆會議提出的建議書《加強教師在多變世界中的作用之教育》中指出“,應該對剛開始從事教師職業的教師給予特別的關注,因為他們的最初職位及他們將要進行的工作,對其以后的培訓和職業具有決定性的影響”。[2]思想政治課教師是實施德育和傳播科學知識的主體,其課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教師自身的發展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分析思想政治課初任教師課堂失效問題,具有直接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從理論角度而言,思想政治課初任教師有效管理課堂是其適應角色的重要步驟,是創建和諧課堂氛圍的前提保證,是提高學校整體教學能力的必要手段。從現實角度而言,思想政治課初任教師有效管理課堂有助于提升教師課堂管理能力、提高課堂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師生與家庭的溝通與聯系,為學生營造了和諧的學習環境;有效加強了新老教師的經驗交流與互補學習,為教師隊伍培育中堅力量;有助于教師相關制度的完善與改革,優化教師生存環境,提高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有效促進其發揮主觀能動性,使之全身心投入教學。教師職業生涯深受入職初期的工作體驗的影響。分析思想政治課初任教師課堂失效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進對策,能有效改善思想政治課初任教師課堂管理失效現狀。

1初任教師課堂管理失效的原因

1.1主觀因素

1.1.1專業能力不足

專業能力不足是影響初任教師課堂管理成效的根本因素。①教學能力不足。初任教師由于教學經驗和技能不足,面對頻發的課堂問題行為和低效的管理現狀,會產生很多壓力和負面情緒。②學習能力不足。有些初任教師不能創新具有個人特色的教授流程,生搬硬套骨干教師的教學模式;有些初任教師過于依賴使用多媒體教學,基本功不扎實,不能引導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結構,導致了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③角色定位不明。初任教師角色定位不明,往往導致其用強硬手段樹立威信。過于強硬的“教”只會使得教師“一言堂”、學生“沉默聽”的現象愈發嚴重。

1.1.2人際關系不佳

人際關系不佳是影響初任教師課堂管理成效的直接因素。①學生關系方面,初任教師由于專業能力不強、教學和管理方式不靈活,使得學生對其認同感偏低。再者,初任教師在模仿骨干教師的教學模式時,往往收效甚微,容易加劇師生課堂矛盾,使得課堂管理狀況每況愈下。②同事關系方面,由于應試教育下“重智輕德”傾向的影響,少數主課教師和學校行政人員把思想政治課看成是一門純理論課,看輕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德育功能與工作能力,降低了思想政治課初任教師對本學科的認同感。③家長關系方面,有些家長認為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本職工作就是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一定程度上造成其教學積極性的缺失,引發了課堂的無效管理。

1.2客觀因素

崗位培訓是影響初任教師課堂管理成效的客觀因素。崗位培訓結果的優劣影響了教師職業生涯的規劃與成長。①職前培訓不成熟。職前培訓即對處于學生階段的初任教師在高校進行培訓。高校的課程主要涉及“教育學”“心理學”和“專業學習”這傳統的“三大樣”,與教師進編選拔軌制不盡匹配。在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中,初任教師需要掌握學生心理、有效管理課堂、分析教例教法、觀摩公開課等多方面內容,才能勝任本職工作。②入職培訓不恰當。雖然2011年1月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對所有初任教師進行崗前適應性培訓,以幫助其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3]但偏重理論介紹的培訓內容并不能解決初任教師的實際需要。③在職進修不充分。在職培訓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師德宣講”和“教學研討”兩方面,培訓方式相對單一,不能滿足初任教師在課堂管理、生涯規劃、職稱考評等方面的需求。加之工學矛盾的壓力,導致了初任教師缺乏時間和精力參加入職培訓。

2初任教師課堂管理失效的對策

初任教師有著思維活躍、精力充足、樂于創新等諸多優點。即使初任教師如此活力四射,都難免在課堂管理方面出現倦怠。有效的課堂管理是教學順利實施的基本保障。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需要教師運用靈活的教學機智,掌握正確的技能和方法。

2.1補足專業技能

彼此尊重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課堂管理。初任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明確師生彼此的期望值,科學管理課堂,建立有效的教與學,營造積極的學習環境。①展示自信的第一節課,創建開放型班級規定。第一節課是互相了解、彼此期許、建立班規的重要時刻。初任教師應通過鼓勵適當行為、建設性地處理不當行為,讓學生接納教師認真的工作態度,繼而接受教師的期望和要求。②訂立動態化師生協定,成立互助型師生關系。初任教師應有意識地言傳身教,盡量滿足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期望。與此同時,教師也應及時反饋對學生的期望,不斷強化和調整能營造積極學習環境的協定。

2.2調和人際關系

①調和與學生的關系。一方面,初任教師應用智慧和關愛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平和看待學生之間的差異與個性。另一方面,初任教師應提升專業技能與管理能力,創新教學模式與手段,創設和諧課堂氛圍,提升自己在學生中的認同感與影響力。②調和與同事的關系。一方面,發揮指導教師作用,加快角色轉變。很多學校通過“青藍結對”方式,積極發揮指導教師“傳”“幫”“帶”的作用,指導初任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生活領域。指導教師對新教師進行教學指導主要通過幾種形式展開:相互觀摩、聽課評課、參加教研活動(集體備課)、參加公開課和競賽課等。[4]另一方面,加快德育在其他學科教育中的滲透,改善其他教師對思想政治課的認知。③調和與家長的關系。初任教師應及時關注家長的心理需求和認知偏差,獲得家長更多的理解與支持,發揮家庭在德育中的核心作用。家校合力將德育融入學生生活,可以及時預防和調整學生的身心問題,減少課堂問題行為,減輕課堂管理的失效性。

2.3規劃職業生涯

2.3.1結構化高校課程

夏正江教授曾建議師范院校專業課程結構應由四個課程模塊構成,即:學術知識類課程(31%)、方法與技能類課程(20%)、研究與探索類課程(13.5%)和臨床實踐類課程(6.5%)。[5]這就要求高校在關注傳統教學內容的同時,增加教育管理學、有效教學論、課程資源開發、課題研究等內容,并利用“翻轉課堂”等全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再者,骨干教師的實地指導,也有助于督促學生積極有效地應對未來的角色變化。

2.3.2系統化入職培訓

為了加快初任教師的入職適應速度,必須精準定位教師角色,系統化入職培訓內容。一方面,資深教研員應針對初任教師普遍關注的課堂管理、教學設計、教學評價、活動組織、壓力應對、資源優化與尋找、人際關系處理等問題,進行模塊化指導。另一方面,培訓機構應改良培訓方式,加強反饋機制,避免無效的入職培訓。如何處理教育實踐中隨機的、不定時的課堂管理問題,才是初任教師最為關心的。只有切合初任教師需要的入職培訓,才能增強其課堂管理能力。

2.3.3實用化在職進修

為了促進初任教師盡快適應教師角色,在職進修階段的培訓內容比較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努力提高其教育教學能力。不能只關注教學技能而忽視師德,也不能只重視敬業精神而忽視實踐操作技能。因此培訓機構應該針對初任教師關注的實際問題,改進在職培訓。一方面,豐富培訓內容,建立多元化培訓方式,與時俱進。另一方面,統籌兼顧,加強學校與培訓機構的聯系,緩解初任教師的工學矛盾,給予其更多的自主性。

2.3.4規范化職稱改革

與此同時,必須加快職稱改革,提高教師入職門檻,科學化選拔軌制。2015年在全國范圍全面推開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邁出了職稱改革規范化歷史性的一步。這次改革更新了人才評價機制,提升了中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有利于激發廣大中小學教師教學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對于全面發展教師素質、改善教師成長環境大有裨益。思想政治課堂管理的有效性離不開國家政策、社會環境和校園環境,最為重要的是,它與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息息相關。思想政治課初任教師正值精力充沛時期,對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度比較高,可以在不斷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藝術化教學。雖然面臨諸多困難,但是不輕言拋卻。實現思想政治課初任教師對課堂的有效管理,離不開內外的共同努力。

作者:商艷 付旭 單位: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 錦州市教師進修學院

參考文獻:

[1]彭秀麗“.師徒結對”之研究———以海口市中學初任教師“師徒結對”為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26.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趙中建.全球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國際教育大會60年建議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530.

[3]教師[2011]1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Z].

[4]胡燕琴.初任教師的適應性教育[J].師資培訓研究,2006(1):41-42.

[5]夏正江.高師教育專業通用課程結構的設計及辯護———以“教育學”專業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7(6):7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