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學習中不良習慣及教育對策

時間:2022-07-27 03:30:09

導語:古代文學學習中不良習慣及教育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代文學學習中不良習慣及教育對策

高校古代文學課程作為中文專業的傳統學科,主要承擔了培養學生專業素養的任務,其學科的專業性決定了學習方法與其他現代學科的差異性。該課程具有時間長、跨度大、作家作品眾多、文體繁雜等特點,因此它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也較為嚴格。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大量的相關基礎知識,還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賞析獲得評價作家、作品的綜合能力。但目前在古代文學學習中學生形成了很多不良習慣,諸如“考證熱”影響下的盲目跟風;過度依賴網絡進行文本分析;按個人好惡對文學作品進行選擇性學習;選擇理論證據的隨意性;忽略文本深層意義的開發等。這些不良習慣直接造成了大學生古代文學學習能力的低下,以及去偽存真能力的喪失,所以目前不少大學生的古代文學成績難以提高,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大學生在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中到底有哪些不良習慣,這些不良習慣對他們學習古代文學造成了哪些不良影響,這成為古代文學學科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古代文學教師,必須找到大學生形成這些不良習慣的根源,并對癥下藥,找到合理有效的教育對策,幫助引導學生走上合理的學習之路。

一、大學生在古代文學課程學習中的不良習慣

習慣并不是由遺傳得來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環境中習得的。針對習慣是后天形成的這一特點,應該及時找出不良習慣形成的原因并努力防止其發生。在目前的古代文學學習中,學生的不良習慣可見于以下四個方面:

1.缺乏學習目標,盲目跟風學習,導致對古代文學學科的冷落一方面從高中進入大學之后,原有的學習方式已不能適應大學的學習,導致很多學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對學習興趣減弱。很多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得很被動,學習專業課往往只是為了考試和評獎學金。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形式日益復雜,因此產生的“一張文憑、多種證書”效應使很多學生情緒躁動,因害怕自己落后他人而盲目跟風考證。在從眾效應的影響下,學生們終日忙于“英語四六級”“計算機操作技能”等各種資格考試,而對專業學習卻隨便應付。學習的動力只是為了獎學金或服務工作,學習明顯帶上了功利色彩。由于功利性目的的存在,古代文學一類的傳統學科遭遇到冷落。學生既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古代文學,也不知道該怎樣去學。原本需要花大量時間閱讀和分析的文本被束之高閣,課堂學習中只是機械地應付教師,甚至連教師教授的內容也只是聽聽而已,這樣的學習成果自然收效甚微。

2.網絡成癮造成學生學習古代文學能力的低下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及人們對網絡利用率的提高,網絡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學生是網絡使用的最主要群體之一。但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不少大學生出現了過度依賴網絡的現象,這使得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應用力、自覺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當學生沉迷網絡之后,學習的自主性變成了上網的自主性。情節嚴重的因為大量時間花在網絡上,導致學業荒廢,輕者則表現為學習過分依賴網絡,時下很多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時,沒有網絡,就無從下手。有調查表明,大學生上網收集資料的興趣多于他們對所學課程本身的興趣。網絡成癮削弱了大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古代文學學科自然也受到了影響。大部分學生不愿意閱讀繁體字的文本,而愿意選擇網絡版的現代文本;在文本閱讀中遇到生字、生詞也不愿意查找相關的工具書和資料,而是單單靠瀏覽網頁獲取信息;教師布置的論文,寫作觀點幾乎全部來自網絡,全無自己的想法和評述。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能力越來越低。

3.在古代文學課程學習中因害怕困難而產生畏懼或消極的學習心態進入大學之后,大學生要面對的是全新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環境。大學四年里,他們既要學專業課、公共課,也要學習各學科的研究方法,因此學習方式已完全不同于中學。但大多數學生還是習慣于中學時跟著教師節奏走,教師“手把手”教的方法,所以對大學教師的講授,很多學生感覺難以適應。實際上,大學學習是提倡自主進行的,不僅要求學生自己安排學習時間,還要求學習模式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古代文學課程對學生學習的要求是:課前積極做大量的閱讀準備;課上跟隨教師理解和消化講授內容;課后做相關知識的積累和研究。這也是古代文學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在講授時,教師往往只是速度較快地講重點、難點,一節課會涉及一章或幾章的內容,其中涵蓋的作家作品也很多,但課后布置的相關練習又相對較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有的學生不知從何下手;有的學生感到負擔過重,不知如何安排各科課程的學習時間;更有甚者干脆棄之不顧。在長期的古代文學學習中,不少學生一時跟不上,就時時都跟不上,造成惡性循環,學習效果很不理想,進而產生了逃避的想法。

4.因偏科而忽視對古代文學課程的學學生學習偏科往往是由于興趣差異引起的,很多大學生學習課程僅僅憑對課程或任課教師的喜好。在實際學習中這部分偏科學生的表現是,對感興趣的學科認真對待,對不感興趣的則草草了事。古代文學由于時間遙遠,文體復雜和字詞難以理解等緣故,常常不受學生“歡迎”,特別是先秦到漢魏時期的文學,這一情況更加突出。這種偏科傾向,實際上是由于學生缺乏對古代文學課程應有的了解和興趣所產生的,不少學生對古代文學懷有恐懼和排斥的心理,所以他們在學習古代文學時常常提不起精神,甚至上課做別的事情,顧此失彼的做法使他們難以達到課程的要求,也影響了他們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對大學生古代文學課程學習不良習慣的教育對策

針對以上大學生在古代文學學習中的不良習慣,作為高校的古代文學教師,必須找出有效的教育對策,以幫助學生走上合理的學習之路。在筆者看來,杜絕以上不良習慣的發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從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以往的古代文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采取傳統的文學史與作品相結合的方法,因此在講授時,文學史方面以點帶面,以發展線索為順序講授文學流派、作家;作品方面以經典作品為主,先談作家生平,再講思想內容,最后分析藝術特色。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興趣不大,學習效果也不太好。所以應積極改變原來滿堂灌的方式,注重課程內容的啟發性與趣味性,并在課堂上適時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以期達到開拓學生眼界,激發學生興趣,并最終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和審美趣味的教學目標。古代文學本身就是一門涉及史學、文化學、哲學、語言學、美學、文獻學等多學科的課程,教師完全可將這些近鄰學科和古代文學的內容整合起來,給學生展示豐富的作品文化內涵。具體來說,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角度地切入作品,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視野;也可以把古今知識融會貫通,從古代作品中,引導學生發掘中華民族傳承至今的精神文化底蘊;更可以適當聯系現實生活的例子,啟發學生思辨能力。這些方法的運用既可以加強學生對文字、音韻、訓詁學知識的了解,又可以拓寬他們的文化視野,還可以培養學生對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審美能力。以教學內容的轉變來喚起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興趣,能有效地解決他們偏科及跟風學習的不良習慣,也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得到古代博大精深文化的熏陶。

2.引入聲像資料和情境教學法,化解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困難在中國古代文學的學習中,給學生帶來困擾的難題之一是對作家人格和作品內涵的理解問題。傳統的古代文學教學很難直觀地解決這個問題。究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課時與課程的信息量之間的矛盾;二是學生理解能力的有限的緣故。所以即便是教師深入地講授,學生還是覺得模模糊糊。實際上,古代文學教師可依托多媒體教學來化解學生在這方面的困難。在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時,古代文學教師不妨增加一些名家誦讀的資料。因為作品誦讀是讓學生感受作家語言藝術最好的方式,而名家誦讀的作品,由于語音標準,感情把握得當,因此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朗讀時的標準,更可以使他們完全置身于其中感受作品,加深對作品的印象。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引入正史中關于作家的記載,輔以講解來強化學生對作家生平的理解和讀史的能力。此外,古代文學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情境來增強教學的形象性,使學生貼近作家和作品。情境教學在古代文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依靠教師引入或創設帶有情緒色彩的形象或場景來實現,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古代文學中那些意境難以靠語言來闡明的作品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圖畫、視頻、音樂來輔助學生對詩詞意境的感悟,甚至在個別作品的講解中可以讓學生分飾不同角色,讓他們親身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境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地化解學生對作家、作品認識方面的困難,還可以讓他們真正參與教學之中。

3.倡導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古代文學的方法第一,自主學習。這是基礎教育十分強調的學習方式,而目前剛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很差,他們習慣了原來中小學“接受式學習”模式。在這一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探究能力、思辨能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在古代文學學習中,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獨立分析、質疑、實踐和研究的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在講授作家作品之前,可先設置具有導向性的問題,安排學生預習;課堂上可提出一些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并要求每個學生有自己的體會;課后還可以適時安排學生寫些小論文,啟發他們的研究能力。以上活動進行的同時,教師應及時觀察學生解決遇到問題的能力,給他們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議,幫助他們找到合理的自主學習的方法,使他們主動融入古代文學的學習中、樂于收集、探究和處理古代文學的新知識。第二,合作學習?,F代大學生的學習科目多,且每個學生又有自己的個性和理解能力,因此對作品的理解難免有偏差,推進合作學習是解決這一問題不錯的方式。古代文學教師可以將學生事先分組,對不同組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首先,在預習階段,安排學生合作交流字、詞、義資料。由于古文的生字生詞多,查閱文獻資料的任務較為繁瑣,一篇文章的字、詞、釋義由幾個小組分擔完成,可以減少學生學習的負擔,節約他們的學習時間。由于每個小組中的學習資源是不同的,所以學生之間共享資料可以使他們對字、詞、義的了解更加全面。其次,在課堂學習階段,安排學生分工合作探究文章主題。對于文章的講解,教師可按需將文章分成若干教學模塊,每小組負責一個模塊。在各個小組的交流合作講解中,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程之中,展示自我,表現自我,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對于學生講解的錯誤和不足,教師應及時糾正和補充。這一環節的設置,可以鍛煉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課堂講授實踐能力。最后,在課后總結階段,安排學生分享學習方法,互查學習效果。古代文學課后,定期讓學習小組進行合作總結是學生獲取學習方法的最佳方式。總結時還可以讓學生互查學習效果,取長補短,提高學習效率。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有效結合,能幫助學生在學習古代文學課程中解決不少難題,也能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提高思考和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