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青春期教學的思索

時間:2022-04-21 03:52:00

導語:談論青春期教學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青春期教學的思索

摘要:中學生“談戀愛”問題論文早已引起學校、家庭、社會的關注。為了避免中學生過早地陷入戀情的漩渦,應引導中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心理特點,培養中學生正確的興趣愛好,學會如何與異性交往,健康、快樂地渡過青春期。

關鍵詞:中學生;戀愛;原因;對策

目前,我國中學生戀愛問題日益嚴重,已經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社會問題。中學生是禁止“談戀愛”的,已成通則。有專家談道:我國80年代初的早戀現象還屬于“星星之火”,而且處于地下狀態;90年代則已形成半公開的“燎原之勢”;現在一些中學生更是不顧禁令,明的或暗地里出雙入對,司空見慣。對此,只依靠道德說教、紀律處分等手段加以制止,實踐證明,解決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遵循“預防為主,積極疏導”的原則,使他們順利地渡過青春期,健康地成長,是教師、家長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一、中學生“談戀愛”現象產生的原因

1.青春期生理心理的需要

據一項調查表明:有42.9%的同學認為,中學生“談戀愛”是因為特定年齡生理及心理的需要。進入現代社會,人的青春期提前了。從世界范圍看,在過去的100年間,女孩的月經初潮年齡大約提前了3年。我國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女孩的月經初潮年齡1960年平均為14歲~15歲,1990年提前到了12歲~13歲。目前,有資料顯示,女孩的青春期開始于9歲~11歲,較男孩要早兩年。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中學生們對異性的生理構造和情感世界有一種神秘感,所以試圖通過戀愛來了解。但這種對異性的關注帶有明顯的好奇性、試驗性、模仿性和盲目性,是一種鐘情、思春的朦朧狀態。

2.家庭結構缺失和教育不良

結構缺失的家庭主要是指單親家庭、再婚家庭或雙親缺失家庭。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長期缺少母(父)愛和必要的教育。有學者研究認為:與父親關系特別好的女孩青春期發育遲于那些與父親關系一般或關系不太好的女孩。如果母親有抑郁癥,會使女兒的青春發育提前。在結構完整的家庭里,也存在著家長除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什么都不問的現象,缺少與孩子的溝通。孩子常常感到孤獨、缺少理解。所以,這些學生試圖通過交友,特別是結交異性朋友,尋求理解和精神寄托,占被調查學生的14.2%;有甚者則將“談戀愛”、“師生戀”、“異代戀”等當作緩解生活中遇到挫折時的避風港。

3.社會環境的影響

人的心理發展、知識的獲得、品德的形成都離不開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和制約。有學者研究表明:兒童、青少年長時間暴露在電視等人造光源下,會影響其體內的“睡眠激素”的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越低青春期提前的比例越高),而導致性早熟;另外,還有一些化學物質或經常吸煙與喝咖啡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發育提前。在我國,10歲~20歲的人口就有2億多,這是一個需要進行青春期性知識教育的一個龐大群體。從調查中看到,青少年需要的性知識主要來源于報紙、雜志、書籍、廣播、電視、音像制品和互聯網。在各種媒體所發表的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有情愛情節或細節的描寫。有些青少年把它收集起來,編成了“手抄本”。特別是網絡的出現,更使原本就舉步維艱的青春期性教育受到了更大的挑戰,有占被調查人數9.5%的中學生承認,上述因素是他們過早談戀愛的原因之一。

4.學校教育的不利

長期以來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智育,輕德育:強調知識傳授,忽略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評價時搞分數掛帥;對學校的評價更是以升學率為唯一標準,加之學校為了抵御社會的不良影響,采取封閉式管理,視青春期性教育為禁區,談性色變;對學生中出現的過早談戀愛現象采取“只堵不疏”的方法,效果很差。個別教師師德喪失,少數學校出現的不正常的“師生戀”,也為中學生過早談戀愛的現象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中學生為什么不宜過早談戀愛

眾所周知,戀愛的感覺是一種美好的體驗。但這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愛情。真正的戀愛,是一個逐步認識異性,了解異性,發展情感的過程。有一位初中女生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我作為一個初二學生,曾感受過戀愛的滋味,那滋味甜絲絲的,熱乎乎的,又有幾分苦澀,我至今難以忘卻。”可他(她)們不知道,早開的玫瑰是會傷手的。

1.中學時期談戀愛會分散精力,影響學業

男女戀情一旦形成,當事人往往很難控制自己,少男少女的自制力較差,就更容易沉迷于兩人世界中難以自拔。許多事例表明,中學時期過早談戀愛荒廢了不少優秀學生的學業,毀了不少孩子的前程。其實,學習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學生每天同時學幾門功課,即使很用功的學生也沒有把握一定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如果精力再被分散,那后果不言而喻。在中學階段如果不把基礎打好,將來憑什么就業,靠什么成才發展,靠什么立足于社會?事實證明:過早涉入愛河,有的嗆了水方知后悔;有的墜入愛河不能自拔,因失掉立身之本而葬送了前程;過早地偷吃“禁果”的釀成的更是一杯苦酒;有的因駕馭不了奔騰的感情,過早陷入戀情,碌碌無為,抱憾終生。

2.中學生談戀愛容易感情沖動,種下苦果

通常,戀愛和是有著不解之緣的。中學生墜入愛河以后,特別希望兩個人單獨在一起,強烈的性沖動往往使他們失去理智,不考慮后果。一旦生理和心理防線被沖破,婚前性行為便由此開始。在價值觀、道德規范和生活經驗尚不能有效地對本能欲求施加控制的情況下,早期的性行為會使青少年沉溺于性快感之中,而無視由此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后果。由于性知識的缺乏,由此而產生的生理后果——懷孕常常使得早戀中那種浪漫的氣息一掃而光,代之以性行為后雙方的驚恐不安和無所適從。尤其對女同學,由于身心均未發育成熟,婚前性行為必然要種下苦果。我國的道德觀念和輿論對少女懷孕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有的少女因害怕別人知道,又不好意思跟老師及家長說出來,便裝病偷偷到離家很遠的醫院去做掉孩子,術后又得不到充分休息,給身體造成極大傷害。有的少女可能導致成年婚后的不育不孕等嚴重的婦科疾病,甚至因自行買藥打胎而死于非命;更有的少女在事情敗露后,因在家長的打罵、學校的懲罰、同學的冷眼嘲笑的情況下無地自容,繼而輕生。可見,在中學生的愛情中少女往往是最終的受害者。

3.中學生談戀愛會渙散意志,影響風氣

在學校里,一個班級如果出現了男女學生談戀愛的情況,一定會產生種種反響。一些人把戀愛事件當作課余飯后談論的焦點,探聽戀愛者的行蹤和隱私活動,相互傳播取笑,轉移了學習興趣和注意力。有的羨慕、向往,甚至效仿,積極尋找和物色異性朋友,影響了班級、學校的風氣。

總之,青春期的學生觀察力和判斷是非的能力不強,對異性的了解只限于外貌特征,很難做到深入、準確和全面。青春期的中學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開始形成時期,對事物的選擇性是不穩定的,對“愛情”和“婚姻”的選擇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中學生是不具備承擔愛情、婚姻行為后果的責任和能力的,一旦事發,后果不堪設想。

三、對中學生過早談戀愛的教育思考

對待中學生談戀愛,禁止并非良策,默許是一種失職。作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應正視孩子們青春期正常的情感,從以下幾個方面積極加以疏導。

1.正確認識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性是生命之根,情是生命之源。歌德說:“哪個少年不善鐘情,哪個少女不善懷春。”在性激素作用下青少年產生向往或愛慕異性的心理是合情合理的,是他們性心理發展成熟的一種體現。但由于他們的性心理遠遠不如性生理那么成熟,不能妥善處理這一階段的心理變化,又正處在一個性信息鋪天蓋地地向他們涌來的社會,大量的性信息對他們的誘惑和威脅很大,如果沒有一個舵手在前面引航,孩子們很難順利地渡過暴風驟雨式的“危險的地帶”。作為教師、家長,首先要讓孩子們知道,每個人到了青春期都會對異性產生愛慕和好奇之心,或愛慕對方的儀表、或愛慕對方的能力專長、或愛慕對方的優秀品性等。同時,對異性變得很敏感,渴望了解異性的生理特征,了解異性對自己的態度,這些都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隨著性意識的發展而自然產生的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現象。但這些并不是愛情,不要因此而走進情感誤區。應通過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正確處理與異性的關系。

2.開展有益活動培養正確的興趣愛好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開放,有關兩性和愛情的種種信息不斷地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傳到了中學生之中,沖撞著他們,熏染著他們。孩子們如果缺乏正確的興趣愛好,就很有可能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上網聊天或看不適宜他們看的報刊雜志、影視節目等,盲目地模仿就難以避免了。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第二課堂興趣小組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有意識地轉移一些學生對異性的過分關注,是很好的疏導方式。

因此,要注意發掘和培養孩子的特長,培養他們正確的興趣愛好,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只要是對成長無害的,家長都應該予以尊重并盡可能地支持他們,引導他們。有音樂天賦的就讓他們去追尋貝多芬的足跡;有美術愛好的就讓他們潛心和達芬奇對話;有體育愛好的就讓他們多觀看比賽、多參加運動,通過正確的興趣愛好培養,把他們在學習以外的時間和精力吸引過來。

3.開展心理咨詢門診教育學生學會與異性交往

在中學生社會化的過程中,同伴交往是不可缺少的一課,也是家長和老師最終無法取代的一課。在同伴交往中,異性同伴之間的交往對中學生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社會意義。異性交往是初中生性別角色社會化的重要途徑,也是社會化的重要任務之一。中學階段是學生們獲得性別角色的關鍵期,寬松的異性交往環境,將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角色扮演機會。由此,女同學越來越清楚地了解到社會所悅納的女性魅力;男同學則進一步發展和強化那些為女生青睞的男性特質和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