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高等林業教育發展綜述
時間:2022-04-13 04:19:00
導語:遼寧高等林業教育發展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生態立省高等林業教育發展對策
論文摘要:“生態立省”是遼寧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而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這一戰略決策對遼寧高等林業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高素質的林業專業人才成為當務之急。目前,遼寧高等林業教育發展存在著生源市場進一步縮小、人才市場不穩定、辦學市場空缺等問題,為實現培養高素質林業專業人才的目標,必須調整林業教育的重心,把培養學生具有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積極探索與發展網絡教學等。
一、“生態立省”戰略背景下遼寧高等林業教育發展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2003年,遼寧省委、省政府在《關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堅持生態立省,把林業放在我省生態建設的首位,充分發揮林業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在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提前實現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進程中,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一舉措充分表明了遼寧省黨政各級領導已清醒地意識到一個地域、社會(含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不斷完善的生態環境的有力保障,認識到森林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將林業推向了“生態立省”的前沿。
遼寧省確定“生態立省”的發展戰略絕非一時應急之策,而是確保遼寧社會、經濟穩健發展及民生質量漸進趨高的永恒性目標。這一決策顯然對遼寧林業的發展提出了從高從嚴要求,這是由森林在生態環境中的地位所決定的。林業要可持續跨越式發展必然把林業高級科技人才隊伍的相應發展與壯大推至前沿。如果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那么教育則應成為第一潛在生產力,因為一切科學技術必須通過學習才能掌握和運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加強林業教育,尤其是高等林業教育,是現階段遼寧省“生態立省”戰略能夠得以順利實施的根本要求。
就教育本身而言,無論是基礎理論教育還是專業學科教育,都具有初、中、高三個層次,而教育整體水準高低的關鍵在于高層次的教育。只有高層次知識領域的縱深拓展,才能正確引導中等、初等知識結構的改進和提高。林業教育也離不開這個基本規律。
高等林業教育是林業產業鏈條中的一部分,它通過對社會各方面投人的教育資源進行合理利用,以生產林業知識、培養林業及社會所需的高級專業人才為己任。遼寧省“生態立省”戰略的提出以及遼寧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無疑對全省高等林業專業人才提出新的需求。
由于多年來大量消耗資源,目前遼寧林業在承擔環境建設主體功能中的問題仍很突出,形勢十分嚴峻。表現為:一是遼寧省森林資源總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目前,全省森林面積為464萬hm2,森林覆蓋率為30.95%,人均森林面積僅0.llhmz,居全國第十五位。二是森林資源質量不高、分布不均,森林生態功能較低,有效輻射較差。現有林地平均每公頃森林蓄積僅38時,不足全國平均的一半;80%的森林資源集中在丹東、撫順、本溪、鐵嶺等東部山區,而中、西部及遼南部分地區生態卻非常薄弱。三是森林保護與利用的矛盾比較突出,新的林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尚未建立起來。由此看來,遼寧林業要從根本上緩解與改善以上三方面嚴峻狀態,必須盡快構建一支能承擔起“生態立省”歷史重任、把握林業科學發展的高素質林業科技隊伍。遼寧要在不斷加強對林業的經濟支持,創造林業發展寬松的政策環境基礎上,緊緊抓住“林業科技是林業第一生產力”這一主題,加快林業教育,特別是高等林業教育發展。必須全面、科學地分析遼寧高等林業教育所面臨的緊迫形勢及自身實際,及時制定正確的、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人才優勢。這既是“生態立省”戰略目標得以實現的根本需求,也是有力促進遼寧經濟、社會、環境和諧發展的需要。
二、遼寧高等林業教育發展的不利因素
在東北地區,遼寧曾是唯一沒有設立高等林業院校的一個省。長期以來,遼寧林業所需的高級人才主要是依靠沈陽農業大學林學院輸送。直到2003年,遼寧省林業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立,遼寧林業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數量與質量才進一步提升。目前,上述兩所高等院校每年向社會輸送的林業畢業生達900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林業人才供需矛盾。盡管如此,遼寧高等林業教育還是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
1.高等林業教育生源市場進一步縮小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歷越高、能力越強的人才待遇越豐厚。而且,中國傳統家庭也最愿意傾其所有支持子女到熱門高等院校及熱門專業深造,以期有較大的發展和較理想的城市空間。但是,高等林業教育所涵蓋的林科類專業,大多是艱苦的專業,學生畢業后很難保證能夠得到良好的工作環境及較高的工資收人。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自己,多數人在選擇對高等林業教育投資時想的是以后生活憧憬,都抱著十分謹慎的態度。在面臨諸多非林院校、非林專業可供選擇時,家長和學生自然會論文關鍵詞:生態立省高等林業教育發展對策放棄對高等林業院校的選擇。筆者曾經對沈陽農業大學林學專業和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2000級至2005級的472名同學的報考志愿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第一志愿選擇林學專業的僅占45%,選擇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的還不足10%。其中,問起為何要選報林學類相關專業的原因時,60%的學生回答是“學費低”。所以,高等林業教育生源市場漸見萎縮的現狀不能不令我們擔憂。
2.高等林業教育人才市場不穩定
高速的經濟發展,促進了人才資源的加速流動,優秀人才的流失不可避免,這對于原本師資力量就短缺、財力就十分有限的高等林業教育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沈陽農業大學林學院近年來的教師資源因為出國、升學、考取國家公務員等原因而流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為了彌補收人低下間題,還有一些教師甚至還會通過到私辦公司或企業兼職等途徑謀求第二職業,這無疑直接影響了高等林業教育人才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3.高等林業教育辦學市場空缺
高等教育成為很多投資者的新興投資熱點。然而,無論是在國際合作辦學的專業中,還是在獨立設置的民辦學院中,幾乎沒有設置林業專業的(至少現實未見),這能夠從一個側面說明在依靠市場機制配置教育資源的作用下,林業高等教育也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
4高等林業職業教育問題尤為突出
遼寧省高等林業職業教育雖已經歷了近五年的發展,然而若仔細研究其發展歷程卻能夠明顯看出還存在如下問題:一是近兩年來由于普通高等教育門檻的相對降低,林業職業學校普遍出現了生源不足、招生困難等問題;二是受就業比較困難、學生全學程消費水平普遍提高的影響,中低收人家庭學生人學的積極性和經費支付能力明顯下降;三是辦學成本越來越高,而政府對林業職業學校的經費投人并不相適應,使辦學條件得不到根本性改善,欲實現教學設施和手段的現代化存在著較大困難;四是林業學校為了生存和發展,只能大量開辦一些非林專業的社會熱門專業,使林業專業不斷萎縮,有的學校只剩下少數幾個與林業相關的專業,與林業事業發展急需要大量林業專門人才形成巨大反差。這些問題的存在是遼寧省高等林業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三、遼寧高等林業教育的發展對策
事實證明,作為遼寧林業人力資源培養的主力軍與主要載體,沈陽農業大學林學院與遼寧省林業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必須抓住機遇,振奮精神,勇擔重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才能在遼寧可持續發展的宏偉戰略中發揮應有的重要作用。
1、調整高等林業教育的重心,把培養學生具有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放在核心位置
創造是發展的前提,學會創造是21世紀人們取得成功的關鍵。林業本科人才應具有提出新理論、新設想和新方法的創造思維以及發明林業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創造性技能。這種技能的培養要求改革現存的高等林業教育方法。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拘泥于書本,不墨守成規;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除此之外,還要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徹底改變現行應試教育中“高分低能”的現象,積極參與國際人才市場的競爭,并學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
實踐力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實踐力是自學能力、研究能力、具體動手能力和計劃、執行、評估、調整等自我管理能力的總稱。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是社會的需要,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力、持久力、研究力需要明確的目標引導,除人生觀、職業理想教育外,還需對具備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具體項目的參與活動的刺激,才能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極創新的行為。除繼續加強沈陽農業大學林學院與遼寧省高等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遼寧省實驗林場、遼寧省清原林業高等職業學院教學實驗林場的教學實踐活動外,還要鼓勵和支持教師或學生拓寬視野,聯系純生產經營型林業場(站)開展教學、生產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盡量縮短學生由“學校”到“社會”的適應期。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是發展高等林業教育之本
國家興衰,系于教育;教育興衰,系于教師。教師本身的素質和參與教學改革活動的積極性,直接影響著教育產業的產品質量。要想培養出符合社會與時代需要的人才,教師素質的提高乃當務之需。
做為一名符合時代特色的林業專業教師,要具備如下基本素質:(1)要有嶄新的教育觀念。教育觀念是教師對教育的職能及如何進行教育的問題認識,包括: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注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重視過程學習;重視實踐活動,建立新型平等的師生關系,鼓勵大膽質疑與創新,勇于自我剖析,與學生平等研討學術問題,不恥下問,活躍學術空氣。(2)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夠掌握現代教育理論,熟悉創新理論方法,并能有意識地將其引進移植到教學過程中去,具備“博”與“專”相統一的合理知識結構,能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及科研活動。(3)要具備獨特的個性品質,如自信、喜歡挑戰性工作、熱愛創造型學生、富有幽默感、興趣廣泛、具有開放性等。(4)要有靈活的教學藝術。林業專業教師的教學應是充滿藝術性的教學,應該把教學安排得生動活潑、有聲有色,不斷賦予教材以新意和活力。(5)扎實的基層生產實踐經驗。鑒于林業行業的實踐性很強,教師還要盡可能地利用寒暑假去林業企業掛職鍛煉,熟悉林業企業生產,積累實踐經驗,注意引進吸收實用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全面提高業務素質與思想素質。
目前,遼寧高等林業教育的改革應以師資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一是要改革現存的人才選留機制,盡量避免“近親繁殖”,多引進一些外校的優秀畢業生,博采眾長,實現人才結構的優化組合。二是加快林業師資力量的培養,改善師資的工作與生活環境,真正調動起教師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強化林業師資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使命感。因為林業是艱苦的行業,從事林業的人決不能貪圖安逸,應該熱愛大自然,認識到林業與生態環境建設及國家社會的前途密切相關,要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身先士卒,才能將這種思想傳播給學生,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思想素質。
3.加強溝通與協作,積極探索與發展網絡教學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林業發展對林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必將發生深刻變革。網絡教育的好處是使學生在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方式等方面都完全能夠按照個人的意愿或需要來進行選擇,不受時空、教材、教室的限制。它不但要求學生轉換學習角色,調整學習心理,變被動為主動,能夠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而且還要求教師利用各種有效交互手段與學生保持密切接觸,并組織學生相互討論,把握難點和重點,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要創辦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高等林業教育,培養適應“人世”要求的林業人才,引人現代遠程教育是必由之路。這也是發達林業國家較完善的高等林業教育體系給我們提供的借鑒。沈陽農業大學林學院與遼寧省林業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盡管地處沈陽東陵與蘇家屯兩個區域,但這并不影響兩者聯合辦學的可能性,網絡教育便是更為可行的途徑。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優勢互補,整合教學資源。
- 上一篇:對中小企業稅務計劃探討
- 下一篇:安全標準化講演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