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課改下對政治授課的幾點思索
時間:2022-03-28 03:37:00
導語:談論課改下對政治授課的幾點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課程教學與傳統教學有很大不同,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及教學過程主要體現學生的成長認知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是一位合作者與引導者,而不能是導演或灌輸者。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教學過程師生關系
在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我們沿用了多年的教學大綱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國家課程標準被推到前臺。課程標準作為國家對學生接受一定階段教育后的結果所作的具體描述,是國家教育質量在特定教育階段應達到的具體指標。那么如何在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理念,成為當前一線中學政治教師思考的重點。對于這個問題,應該分成以下兩個問題思考:
1傳統的中學政治教學過程
1.1教師中心主義
在傳統的政治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中心主義問題。教師把課堂當講堂,甚至是個人上演獨角戲的舞臺,教師按劇本“教案”上演“課本劇”,教師是演員兼導演,學生是觀眾和道具。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牽著走。師生活動是以短平快的問答為主,一切按事先預定的路線推出,教學環節銜接得天衣無縫。課畢,學生滿載著麻木與標準答案走出教室。而政治課堂上空洞的理論,干巴巴的說教令學生厭倦。
1.2教學只重結果而輕過程
傳統的中學政治教學只面向結果,而輕視甚至忽視學習過程。所謂的面向結果就是指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尋已有的說明、已有的結論及認證、已有的答案等活動來做為教學過程的第一任務,教學效果的衡量標準也是以學生接受了多少的知識為依據。只重視結論、不重視過程的教學忽略了學生思維,單純以為教學無須學生動手和動腦,只需要聽講和記憶,把知識掌握了就可以了。于是便出現了掌握了知識卻不知道知識是如何得來的,不去研究、思考、評判和推理知識的現象。這種枯燥乏味的背誦、題海訓練,脫離了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的有機聯系,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了,使得學生越來越背離課堂。
1.3重教書而輕育人
傳統政治教學過程僅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了學生人格的提升。傳統教學以政治學科為本位,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學,這種教學重教書而輕育人,把教書與育人割裂開來,它把教書看為本職,不注重學生的道德修養和人格的形成,致使教學過程不能成為學生提升道德修養和形成良好人格的過程。單純強化和注重學科知識,缺少對人的生命的存在和發展的整體關懷,無法體現人存在于社會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以政治學科為本位的教學活動困于固定、狹窄的認識主義的框框之中,片面的要求學生對知識的識記、理解與掌握,卻不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緒、挫折、意志、信念等內容的追求。
2新課程的中學政治教學過程
2.1中學政治教學過程的本質
新課程的提出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強調教學就是單純傳授知識的老觀念,把教學過程的實質變為如何體現人的生命價值,把課堂教學的活動拓展為討論、合作,體現了個人與集體及社會的不可分割性。超越了傳統的教學過程就是傳授知識的認識。首先,新的教學過程認為,教學過程教學是掌握政治學科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是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過程。不是單純的認識,更是實現生命意義的過程,是展現人生命價值的過程,是體驗對生命內涵的過程。其次,教學過程的表現形式是師生溝通互動,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就是學生和教師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合作、集思廣益共同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學生及時有效的溝通交流、互助合作的目的就是讓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學生的人格精神在教學過程中非常好的相遇,以達成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機統一。
最后,這種互助合作式的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表現為平等的師生對話。平等的對話,不單是教學的活動方式,也是師生關系是否和諧融洽的表現形式。對學生來說,互助合作就意味著心靈的敞開,個性的張揚;對教師來說,互助合作就意味著上課不僅僅是單純的傳授知識,更是一種精神的對生命的理解和對待,不單單是關注事物現象,更是要關注現象的實質,關注社會,關注人類,關注人類與社會與世界能否和諧共同發展。
2.2新課程教學過程的操作
2.2.1發揮教學在課程建設中的能動作用,變“教課本”為“用課本教”。
首先要對課本內容進行必要的增刪。任何一種課本,特別是國家同意審定的課本,其一般性、普遍性是否有利于我們的學生發展,往往需要我們根據具體的學情、教情,進行本土化、校本化的改造,該舍的舍去,該加的加上,不能照本宣科。其次要據本地的資源和環境,對教學內容加以改造。盡管目前的政治教材在編寫中盡可能地選用了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能有的材料,但對于有些地區來說,仍然存在不適應的問題,或者有更好的替代材料。
2.2.2建立教學相長、交往互動的師生關系,變“傳話”為“對話”
教學過程實現的主要形式是師生交往互動,這種交往互動的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就是平等對話。要實現真正的對話,教師要做到:首先,要確立師生雙方的主體地位。新的課程觀認為,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不是知識傳遞的關系,而是有著共同話題的對外關系,在對話中師生進行著知識為智慧的交流、精神為意義的溝通,師生雙方都是完整的人,以整體的人格相互影響。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中,師生不是單純的教與學的關系,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而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共同提高的過程,實現人格交融的過程。其次,師生相互尊重和理解是對話的基礎。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在這種關系中,師生互相尊重、互相信賴、互相激勵,尤其是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的個性給予理解和肯定,對不同的學生要做到一分為二的看待,教師對學生不要單純空洞的說教,要傾聽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真實的意愿,要做學生的傾聽者。教師要為學生展現個人獨特的個性提供一個空間,讓學生有一個能夠展示自我的平臺,讓不同生命的價值都能夠得以實現。最后,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思想引導和價值示范。在師生平等溝通互助合作的過程中,教師的思想引導是至關重要的。沒有這種引導,學生就有可能會偏離主題,甚至產生負效應。教師的示范作用、合作品質等對學生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2.2.3加強書本知識,同生活與實踐經驗的聯系,從“書中學”到“做中學”
教育的長遠利益要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不能單看的成績。學生學習的態度與方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靠死記硬背和題海訓練得到的高分與學生自主探究掌握學習方法與技能取得的高分決不是一個層次上的,含金量也絕不是一樣的。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會獨立思考和自己動手,要求學生親身經歷,親自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真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2.2.4注重學生素質的深層建構和整體提高,變“教書”為“鑄魂”
新課程要求我們圍繞“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核心理念,以人為本,服務與人的全面健康發展。所以,首先我們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尊嚴,都是自己的理想。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對學生應該有最起碼的尊重。其次,關注每位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傳統教育只注重學習結果,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過程。歡樂愉快的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其樂融融、非常有積極性的。枯燥乏味的教學課堂上的學生則是一種冷漠呆滯、愁眉苦臉、非常消極的態度。這是我們必須要關注的。同時還要求我們必須因人施教、用心施教。
2.2.5形成充滿生命力的課堂體系,建構開放、充滿活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模式
首先是要圍繞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根據本地的實際教學情況和教學水準來確定教學任務,根據學生的層次制定適宜的方式方法。突出師生活動的多樣性,教師與學生的組合、學生與學生的組合等以多種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其次是教師努力把教學課堂轉變成學生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場地。新課堂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為目標,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對運用知識的反思與歸納,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這種開放式建構知識的學習過程充滿了活力,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變重知識的接受為重綜合能力的探究性學習;變單一的認知性學習為多維體驗性學習;變機械決定性學習為互動的交往性學習。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精神享受,當成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最后是讓學生在每一堂課都能產生美好的生命體驗。教師要把那些能落實三維目標的因素和不可測得的事件作為課堂進一步展開的契機,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美好的生命體驗。
參考文獻:
[1]陳海蘭,盧更生.對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點滴思考[M].中學政治教學參考,西安:陜西師大出版社,2009,4:28~30.
[2]張行濤,郭東岐.新世紀教師素養[M].北京:首都師大出版社,2003.
- 上一篇:從真功夫看餐飲企業的發展
- 下一篇:外資企業和企業法制的協調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