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育技術下高職課程教學新趨勢
時間:2022-12-09 10:18:21
導語:論教育技術下高職課程教學新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隨之發生了實質性的變革,尤其是教育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使課程教學方式、方法、手段、模式等都產生了全方位的改革與創新。以高職院校課程教學為例,許多傳統的教學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高職學生對課程內容,特別是實踐教學環節內容的直觀需求。但借助教育技術,尤其是將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機化的結合與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對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這就是目前高職院校將教育技術在課堂上的運用水平作為教師業務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的重要原因。
一、教育技術對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影響的發展歷程
在我國,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對學校課程教學產生重要作用,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在當時的學校教學中,課程教師利用計算機技術,在不同程度上將課程內容中比較抽象的內容,以課件的方式體現出來,使學生能夠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與直觀化。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相關政策激勵下,課程教師制作的課程教學課件不斷涌現,隨之而來的制作軟件也不斷出現,學生接受多媒體教學的環境條件也日趨成熟。但由于缺乏統一的規范要求以及學校教學經費等條件的限制,許多教師的教育技術僅僅停留在演示層面,交互性很少,可以說就是教師板書演示的一種替代,不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進入21世紀,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開展的一系列課件比賽活動,尤其是優秀課件在教師個人發展、職稱晉升、職務升遷以及年終評優考核中的剛性要求,使得教師制作課件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課件的制作水平和表現方式也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明顯從演示方式變成了演示與動畫手段的有機結合,基本上使以往的投影儀、錄音機、錄放機等淡出課堂之外。但從根本上還是沒有真正體現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有效結合。近十幾年來,探索教育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的內在價值日益明晰,極大地推動了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手段的信息化進程,精品化的課程電子教案、網絡課件、精品課程、網絡課程、在線開放課程等先后呈現了出來,使得教育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有機融合成為一種趨勢與教學法則。事實上,教育技術運用到課程教學以來,在很大程度上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極其重要的輔助作用。不管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教育技術已然對課程教學產生了重要影響,從而引起課程教學基本因素的進一步變化。
二、教育技術的新發展使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發生深刻變化
(一)加大教育技術與課程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力度。在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中,教育技術的使用在更多的程度上被當作課程實踐環節教學的輔助手段。但是,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已經把這種輔助手段的性能大幅提升,一是將教育技術滲透在整個課程之中;二是不僅把信息技術當作科學文化素質的構成要素,而且鮮明地反映了利用教育技術來實現課程教育教學內容重新優化組合的強烈追求。因此,加大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盡快實現教育技術的更新成為課程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任務。第一,運用教育技術的優勢來解決課程教學中難以解決好的問題;第二,運用教育技術優化課程的教學過程;第三,運用教育技術推進課程的標準化和特色化建設;第四,運用教育技術提升高職院校課程在地域學校乃至全國范圍內課程資源的共建與共享中的影響力。如果教育技術解決了課程教學中的這些問題,那么課程教學的優化目標肯定能夠實現,并對其他課程教學反思起引領作用。(二)教育技術的不斷創新引發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新趨勢。隨著教育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的不斷運用,尤其是面對學生抽象思維向邏輯思維以及辯證思維的演變過程,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使未來的課程教學發生深刻的變化。第一,課程的教學方式將發生巨大的變化。由于教育技術所提供的信息和技術資源的最大特點是具有共享性,這種技術的使用與完善化,不但有益于課程教學任務的完成,也孕育和發展著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提供了廣闊的平臺與交流機會。因此,微信、QQ、釘釘等許多軟件優勢作用的不斷應用,使得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必然會更多地采取合作式的學習策略,從而徹底改變傳統教學的教師單一傳授方式。第二,教師角色的轉換。在充分利用教育技術的課堂中,教師將成為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建議者。教師教學的責任更加明晰,一是要把教學時間更多地分配給學生從事探索與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二是利用教育技術使學生在課程內容和教學要求的學習過程中有效地進行討論和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三是要把學習的測驗過程轉向為更多地評價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真正體現學生思維活動的核心作用;四是繼續挖掘教育技術的潛在優勢,在學生原有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預設課堂活動中不可預測的內容與問題,提出學習活動問題解決的合理化建議。第三,學生思維過程的變化。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思維活動將發生重要變化,一是學生的思維過程更側重于調動各種認知策略去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二是學生能夠時刻監測自己的思維活動,從而在如何學習與如何思考上下功夫。此外,教育技術的運用也對課程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等等產生重要影響。正因如此,我們說教育技術的不斷應用必將帶來課程教學過程全方位的變化。
三、教育技術條件下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教育教學實踐表明,教育技術條件下的課程教學改革就是一個“課程整合”理念的實踐活動,是把教育技術與課程教學融為一體的一種創新活動。一方面,教育技術廣泛進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解決傳統課堂不能實現的問題,如宇宙星辰的運行、地質地貌的變遷、人類進化的演變等等;另一方面,課程教學要廣泛采用教育技術,只有把教育技術與課程教學內容緊密融合在一起,才能顯示課程教學過程的現代化氛圍,體現融合帶來的最佳效果,事實上,這種融合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有機要素。所以,教育技術與課程教學要在“整”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下功夫,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育技術與課程教學的緊密融合。因此,課程教學運用教育技術,所涉及的將是課程的整體改革,二者的有機整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促進綜合效應的最大化。對學生學習課程來說,通過教育技術中的動畫技術、音頻技術、視頻技術以及虛擬技術等效應,可使學生有效地完成課程信息的加工、汲取以及思維能力的提升,提高課程學習信息輸出的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課程知識修養。這種綜合效應的實質就是從根本上極大地充實學生的課程知識與能力底蘊,將更多而先進的教育技術運用其中,使教育技術成為課程教學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實現二者綜合效應的最大化。(二)促進選擇空間的拓展化。在課程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充分發揮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最大潛力和內在優勢,都需要極大的自由選擇空間。所以,教師一定數量的課程知識儲備是非常重要的,必須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充足的選擇空間。因此,在充分了解學生年齡特征的基礎上,依靠教育技術,引導學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課堂教學實現學生學習空間的拓展和課程領域的拓展,為學生課程知識的積累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專業與課程知識素養。(三)促進學習過程的便捷化。對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課程教學內容的抽象化程度越高,學習的難度就越大。運用教育技術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事實上,在課程教學中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不僅使教學過程十分方便,而且能夠大大改進課程抽象化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通過網絡設施設備的運用,以大數據的方式可以獲取一系列必要的學習數據,對以后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及課程教學環節的運行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引進藍墨云以及雨課堂等教學方式,其教學的便捷性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與歡迎。(四)促進參與條件的完善化。學生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上,對抽象的內容以及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思考、質疑、提出看法、交互活動等都是教育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參與因素。這些因素的有效運用,完全可以突破以往傳統課程教學的種種限制,使教學過程不但即時,而且異步,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真正體現出教學過程的一目了然,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從根本上改善了學生自主學習課程的內外條件,從而使學生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迎刃而解。(五)促進共享范圍的擴大化。在課程教學中,教育技術的運用與深度融合,可以使優化了的課程教學資源成千倍、甚至成萬倍地擴大共享范圍,尤其是優質化的電子教案、網絡課件、慕課、微課、網絡精品課程以及在線開放課程等,都可以通過高職院校的網絡教學平臺、課程素材庫、專業教學資源庫以及全國遠程教育平臺等滿足教師和學生的共享需求,即可異地共享,也可異步共享,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質量,不斷增強教育技術對課程教學帶來的無限生機和活力,使課程教學實現線上和線下的有機整合,從而有效地實現“金課”的教學目標。
總之,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育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有機結合,不僅能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積極參與課堂實踐的內在動力,而且通過教育技術的有效輔助,不但優化了課程的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而且實現了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向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轉變與跨越,給高職院校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促進課堂教學的內涵建設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和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曉宏,李運福,杜華,楊方琦,周效章.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引入及教學質量認定現狀調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8(8):50-58.
[2]劉春華.信息技術與大學語文教學的整合[J].讀與寫(下旬刊)2013(20):9.
[3]蘇立康.中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張寧 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上一篇: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教育改革的運用
- 下一篇: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