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讀研干部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9-29 03:46:38
導語:軍隊讀研干部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深入扎實的教育管理。
首先,確保生源質量,為培養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武漢大學在“軍隊讀研干部”入學之前,就嚴格把好資格審查關,確保參考人員的基本素質;在入學之初,結合考生意愿調整相關專業,以實現人才優化配置、協調發展的培養目標;在入學之后,開展“教、管、導、育、評”五位一體的思想政治建設,加強對“軍隊讀研干部”素質的培養。并且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學習能力,在入學后的第二個學期實施有針對性的輔導方案,從而使他們能夠迅速適應大學生活,跟上教學節奏。其次,開展特色教育,關注“軍隊讀研干部”的身心健康。比如,學校在“強軍計劃”研究生的知識體系架構上,以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形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必修基礎課程必到,選修課程則根據部隊的工作需要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選擇。在以往的“軍隊讀研干部”座談會上,有學生因為角色轉換的原因而表現出部分心理沖突的負性情緒,如焦慮、抑郁等。因此學校為該群體多次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講、團體培訓和心理咨詢等活動,幫助他們調整動機、緩解壓力、重新認知社會角色,這一系列的舉措在讀研干部中得到了普遍認可,收到了良好反饋。
2.積極創新的組織管理。
學校特別注重結合實際開展工作,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為“軍隊讀研干部”培養工作設計了新的抓手、提供了新的平臺。第一,統籌安排“軍隊讀研干部”教育管理工作。一方面,學校在校內協調教學、后勤、組織等相關各部門的工作,共同完成培養任務;另一方面,積極與用人單位溝通,共同做好“強軍計劃”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此外,學校研究生工作部門把“強軍計劃”當作一項重要任務常抓不懈,尤其是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和服務、學生能力培養等關鍵環節上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并與軍隊有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系,注重提升“強軍計劃”研究生培養質量,盡可能多地為軍隊培養需要的技術人才。第二,針對學生專業特點實施分類指導和管理。“強軍計劃”研究生的特殊性,不僅表現在任務來源、培養目標上,還表現在學生的年齡、畢業時間和專業知識結構等諸多方面。學校對這種狀況進行了分類教育和管理,根據其特點制訂了有針對性的計劃、措施,以更好地完成培養任務,確保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當前影響“軍隊讀研干部”培養質量的因素分析
當前,“軍隊讀研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穩步推進,但不可否認的是,“軍隊讀研干部”的教育與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出現了一系列影響“軍隊讀研干部”培養質量的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1.思想素質存在下滑趨勢。
“軍隊讀研干部”黨員比例高,立場堅定、思想覺悟高、品德優良,是同輩人中的佼佼者。入學后離開了嚴格管理的軍營和統一規范的部隊生活,不少人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松懈的現象。一是“軍隊讀研干部”特別是“強軍計劃”研究生年齡偏大,學習生活與普通生有差別,在參加學生黨支部活動方面積極性主動性不夠。二是“軍隊讀研干部”入校后,互聯網已實現對“軍隊讀研干部”的“全面覆蓋”“全面融入”,各種腐朽思想和錯誤思潮不斷侵蝕他們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三是“軍隊讀研干部”和普通生住在一起,作息規律不一致,長期以來,相互影響,導致“軍隊讀研干部”自我約束能力下降。此外,部分普通生對時事政治批判過多,對某些熱點焦點問題言辭激烈,都在不斷侵蝕著“軍隊讀研干部”的“思想陣地”。
2.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
“軍隊讀研干部”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沒有充分考慮該群體的特點和需求。具體而言:一是“強軍計劃”研究生多年沒有摸過課本,但沒有適應課程的“緩沖期”,一入學即面對很多新課程,完全跟不上進度,導致學習興趣下降;二是“軍隊讀研干部”對一些自認為用處不大的課程如英語,學習熱情不高;三是“軍隊讀研干部”想選修的人文素質類課程幾乎沒有設置,諸如心理學、組織管理、歷史、外交、小語種等。
3.科研創新能力不足。
“強軍計劃”研究生在就讀的學校和攻讀的專業方面沒有選擇權,跨專業報考的比例大,入學后因為基礎知識薄弱,參與導師的研究課題后,其科研創新能力明顯不如普通生,由此導致部分導師在分配科研任務時在觀念上有失偏頗,認為“軍隊讀研干部”來校就是“鍍金”的,或者是“為了拿到學位”的。結果是,“軍隊讀研干部”參與導師的課題少,參與科研實踐的機會不多,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難以實現。
4.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國防研究生是指本科國防生畢業當年保送或者考取研究生,保留2年學籍后繼續到相應學校攻讀研究生,生源質量較好。但是,“強軍計劃”研究生是從參加工作至少四年的部隊現役專業技術干部中招收的,有的同學甚至是跨專業考取的研究生。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強軍計劃”研究生普遍存在著基礎知識薄弱、專業知識老化的現象。
5.后勤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住宿比較分散。全校125名“軍隊讀研干部”中,95名分散居住于信息學部、工學部、國際軟件學院以及校外三環、宏博公寓等17棟宿舍樓內,其余30名學生在外租住或者住在定向、委培單位。“軍隊讀研干部”住宿過于分散,既不方便他們開展集體活動,也不利于學校對他們進行教育管理。特別是住在校外公寓的“軍隊讀研干部”,對學習生活上的不方便抱怨頗多。
6.育人合力尚未形成。
首先,在部隊層面,部隊有關部門和學校缺乏相應的溝通。由于部隊的生活、培養方式和學校有所不同,許多問題沒有得到雙方的共同協商和有效解決,培養效果沒有達到最佳。其次,就學校層面,有關部門對“軍隊讀研干部”工作思想重視但政策落實不夠,全校沒有形成上下互動的有利育人氛圍;就學院層面,對“軍隊讀研干部”群體關注度不夠,日常生活不關心;就導師方面,部分導師對“軍隊讀研干部”培養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責任心不強。再次,就“軍隊讀研干部”自身而言,一方面缺乏對學校文化、當地文化的了解,他們雖很想融入學校,渴望了解校史校情,但相關知識匱乏。同時,“軍隊讀研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軍隊讀研干部”并不能全面享受學校的優惠政策,在某種程度上被“邊緣化、特殊化”。例如在研究生獎助方面,他們享受不到普通獎學金;在乘車優惠方面,他們沒有享受到在校普通生半價購買火車票的優惠政策;在公費醫療服務方面,他們不能享受學校和本地部隊醫院的公費醫療服務,看病難、看病貴成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他們面臨的實際問題比較多,同時缺乏必要的溝通渠道和解決途徑,造成了“軍隊讀研干部”對學校的歸屬感和愛校情懷的缺失。
三、提升“軍隊讀研干部”培養質量的對策和建議
1.做好系統規劃和制度頂層設計。
學校有關部門應強化對“軍隊讀研干部”培養工作重大戰略意義的認識,建議教育部門和總政治部采取措施進一步推動“軍隊讀研干部”教育管理工作向深度、廣度發展。應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成才規律,因材施教。要探索拔尖創新高素質軍事人才培養新路徑,制訂“軍隊讀研干部”教育管理規章制度。針對“軍隊讀研干部”的群體特點和思想特點,制訂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培養方案,創造有利于拔尖創新高素質軍事人才成長的環境。
2.嚴把選拔關,確保生源質量。
高質量的生源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基礎。為了選拔優秀生源,建議部隊在下達招生指標前要認真進行調查研究,摸清考生的基本情況并建立儲備人才數據庫,將那些確實立志獻身國防事業、有較強科研能力和發展后勁的考生作為選拔對象,并要盡量報考對口專業。同時嚴格把好復試關,以往“強軍計劃”研究生復試這一環節容易被忽視,很少有考生因復試不合格而被淘汰,主要原因就是要完成總部和國家教委下達的培訓指標,因此,復試往往流于形式。在復試時,除了要考核考生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對其綜合能力進行考核,對報考動機不純、沒有發展潛力的考生要堅決淘汰,這對確保生源質量尤其關鍵。
3.優化課程設置和實踐環節,提升創新創造能力。
要增加針對性、應用性的課程設置,特別要考慮跨專業考生的知識結構,合理設置學科通科課。開設“軍隊讀研干部”人文素質提升課程,諸如心理學、組織管理、歷史、外交、小語種等。在提升科研實踐能力方面,要為每一名“軍隊讀研干部”量身定做培養計劃,著力提升科研創新能力,要引導、敦促導師更新觀念,注重培養這類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引導其參加重大科研課題、科研創新團隊、學術交流活動、重大學術會議等。要定期舉辦“軍隊讀研干部”喜聞樂見的前沿知識講座,通過學術報告會、學術討論會等活動,拓寬他們的學術視野,及時了解學科前沿動態,掌握新的研究方法與手段。要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鼓勵“軍隊讀研干部”學術自由與創新,培養他們在學術研究上形成自主創新的良好意識。要培養“軍隊讀研干部”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和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的精神。
4.做好服務管理工作,切實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首先,“軍隊讀研干部”高度關注獎助學金、乘車優惠、醫療保險等事關“軍隊讀研干部”切身利益的問題,軍隊和學校在“軍隊讀研干部”的獎助措施方面可進行專題調研,出臺相應的舉措,切實提高“軍隊讀研干部”的待遇,將國家和學校的關懷落到實處。其次,對“軍隊讀研干部”和本科生國防生統一教育管理,實行集中住宿,嚴禁讀研干部單獨在校外借住、租住。建立模擬營、連、排、班,嚴格落實軍隊有關規章制度,保持“軍隊讀研干部”良好的學習、訓練和生活秩序。再次,要對“軍隊讀研干部”進行特色化事務管理,做好“軍隊讀研干部”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對“軍隊讀研干部”統一組織畢業考核,進行德才鑒定;負責接收、轉遞“軍隊讀研干部”攻讀研究生學位期間的檔案材料等。最后,要做到組織健全、領導有力、制度落實和管理經常,嚴格落實“軍隊讀研干部”的組織生活制度,增強“軍隊讀研干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切實提高“軍隊讀研干部”黨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5.完善文化育人環境,形成育人合力。
針對國防生既受到普通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又不斷接受著軍營文化的熏陶這一特點,要將普通高校文化和軍營文化相結合,形成合力,才是適合國防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普通高校應積極主動與軍隊和軍校合作,充分利用三方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經驗及優勢,在實踐中探索切合實際的“軍隊讀研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以達到筑牢軍魂的最終目的。
作者:司文超單位:武漢大學
- 上一篇:街道工委黨的群眾路線整治方案
- 下一篇:街道辦事處安全生產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