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學績測驗以及考究
時間:2022-11-27 11:19:00
導語:基礎教育學績測驗以及考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學績測驗與成就測驗介紹
學績測驗與成就測驗,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考試,是學生發展評價的主要方式。我國中小學考試一直飽受社會詬病和學界痛惡。相當多的學績測驗“測驗目標不明確、測驗內容不統一、測驗標準不一致、測驗結果不精確”,一定程度上是惡化師生身心健康,降低學生的內在學習熱情,削弱其創造力和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因此,從方法論和科學性的角度關注我國的中小學學績測驗,顯得極為迫切。
CNKI中以“教育評價”為題檢索的文獻達1972篇,以“基礎教育評價”為題檢索的文獻共30篇,而以“學績測驗”為題檢索的僅有3篇,且無一篇涉及基礎教育。這說明,目前在基礎教育評價研究中,對學績測驗研究還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為了解當前我國中小學學績測驗的基本情況,我們編制了《中小學學績測驗問卷》(分教師問卷、學生問卷和家長問卷),以號稱“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的南通市為樣本點,隨機調查了中小學教師、學生和家長各100名。最后回收有效問卷272份,回收率為91%。
(一)教師調查結果與分析
采用封閉式問題,著眼于學績測驗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要求,分別就“系統學習過的工具性課程”、“掌握教育測量基本原理情況”和“使用雙向細目表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教師系統學過心理與教育統計和心理測量學這兩門工具性課程的,小學教師幾乎沒有,而中學教師也是少的可憐。絕大部分老師沒有系統學過心理統計和測量,這對于編制科學合理的學績測驗是一個巨大的缺陷。此外,調查表明中小學教師對于教育測量的基本原理知之甚少。雙向細目表是一個將所要考查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結合成基本的考核單元,并確定每一考核單元在整個測驗中的占分比而構成的二維表,它是編制合格學績測驗的必要工具,能幫助學績測量的編制者決定應該選擇哪些方面的題目,以及各類型題目應占的比例。調查顯示,在編制試卷時小學教師從未使用過的比例高達92.3%,初中教師也達到88.46%。沒有使用雙向細目表編制的學績測驗,很難說可以做到科學、合理和準確。相反,這樣的測驗必然會導致測驗目標不明確、測驗的結果不精確等后果。
教師問卷的第六、九、十一、十二、十三題是屬于開放式問題,分別是“您認為學績測驗的目的是什么?”“請問雙向細目表有什么用處?”“請問試卷分析有哪些質量指標?”“您認為中小學舉行的學績測驗對學生的學習發展有何效果?”“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水平的評估或測量,您有何建議?”對各題的回答進行整理,擇要分析如下:
(1)對學績測驗目標的認識。小學、初中和高中教師之間在這方面具有明顯差異。小學教師側重于認為學績測驗的目的在于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而初中教師則側重于強調學績測驗對教師教學成果的考查與教學效果的改進。高中教師對學籍測驗功能的認識則較為全面,強調考試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為教師教學改進提供反饋。不難發現,初中教師直接把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衡量自己教學成果的指標,這是對學績測驗的目標的扭曲和誤讀(當然,這種認識又與管理評價直接把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教學效果的測量指標有關)。如此一來,應試教育就不可避免。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與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信息,是學績測驗的兩大目標,兩者的內在聯系不可分割。然而從前面的分析我們發現,對學績測驗目標的片面理解與誤讀,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尤其突出。
(2)對雙向細目表的了解與使用情況。我們發現在回答雙向細目表的含義的時候,很多小學和初中老師直言“不清楚”,而其他老師則極少進行正面回答,只有個別高中老師能夠說明雙向細目表的功能是“為命題提供依據,檢驗考試的內容效度”。這說明我們絕大多數中小學教師對于雙向細目表這一心理與教育測量學基本概念與工具并不是真正了解,更沒有掌握和使用。這種情況不可避免會導致學績測驗的盲目與低效。
(3)試卷分析的質量指標。試卷分析的目的是考查試卷編制的質量,包括信度、效度、難度和區分度四項指標。但是,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教師,絕大多數都將“平均分”、“及格率”及“優生率”三項在管理評價中常常采用的不合理的統計指標,作為試卷質量分析的指標。這充分說明,中小學教師在編制和施測學績測驗的時候,并沒有自覺控制和掌握試卷的質量。另外,受教育管理評價體系的影響,教師錯誤采用“平均分”、“及格率”及“優生率”作為自己編制和實施學績測驗的質量指標,無疑是管理評價錯誤地發揮了其教學導向功能的結果。因此,管理評價體系必須在事實面前進行深刻反省。可以說,正是由于管理評價體系的不合理、不科學,成為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罪魁禍首。
(二)家長調查結果與分析
我們從“考試對孩子是否有幫助”、“對孩子成績的態度”、“是否會比較孩子的成績”、以及“對現行考試制度的態度”四個方面進行封閉式調查。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家長(90.4%)認為考試對他們孩子學習有用,只有9.6%的家長認為考試對孩子學習沒有幫助,這足以證明考試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只有5.4%的家長不看重孩子的成績,而大部分的家長還是比較看重他們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們發現,家長之間會互相比較自己孩子的成績,從而希望孩子考高分,能給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家長們對現行考試制度的態度,大部分(68.1%)集中在第二個選項,即認為這種考試制度應該肯定,但還需加以改進,因此,將近80%的家長還是認同考試制度的。
我們同樣采用開放式問題考查家長對學績測驗目的的認識。總結發現,絕大多數家長都認為考試能夠幫助他們“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或者“了解學生獲得知識的情況,檢測教師的教學成果”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少數家長將考試視為一種激勵手段,認為要“讓孩子在考試中感受到競爭的壓力,使學生積極向上”。從中可以看出,部分家長對考試的觀點明顯受到現行教育評價體系的影響,是應試教育觀念的折射。在肯定考試作用的同時,也提出了不少對學績測驗的意見和建議,擇其具有代表性的觀點陳列如下:(1)考試的目的要明確,不能盲目;(2)現行考試體系需要改革;(3)不能以分數來衡量學生的發展水平;(4)學績測驗只是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考查,并不能全面衡量學生的素質,尤其是能力水平;(5)正確對待考試成績較差的學生,不要責備和忽視;(6)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不要只考試。我們認為,家長對開放式問題的回答反映了家長對考試和應試教育的真實態度,而對封閉式問題的回答則是被動選擇。這充分反映出目前家長對學校考試的一種矛盾心態。
(三)學生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表1我們可以看到,考試焦慮在中小學生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其中小學生考前焦慮達79%遠遠高于初高中學生考前焦慮比例,初高中考前焦慮情況依次遞減,但是總體上,中小學學生考前焦慮情況還是占大多數的,這些數據足夠引起我們廣大的家長和教師的注意,學生普遍存在的考試焦慮或“考試綜合癥”等現象,不是對考試功能的一種否定,而是啟發我們應該對考試結果為何造成普遍的心理焦慮進行拷問。如何解釋考試分數,如何對分數進行比較,是需要嚴格遵循統計和測量原理的。嚴格說來,對以診斷性和掌握性學績測驗分數的解釋,應該以掌握標準為參照,而不應以常模標準為參照,直接以學生的考試分數進行橫向比較是沒有意義的。而事實上,正是這種不恰當的分數解釋和比較,才是造成學生普遍的考試焦慮的直接因素。
反映學生對考試作用的認識。我們可以看到,各中小學大部分數據集中在B、C兩個選項,說明在學生的眼中考試不能夠全面反映他們的能力,只能片面或者大概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甚至有6.25%的高中生認為考試對了解學習情況沒有幫助。高中生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趨向于成熟,他們在思考問題時獨立意識增強,開始傾向于從其他方面來考察和評價自己。
表3反映了中小學學生對考試價值的理解。89.5%的小學生認為考試對他們有幫助,高中生也有72.7%的比例認為考試對他們有幫助,而初中生中有62.1%的人認為考試對他們沒多大幫助。可見,初中階段對考試的態度有一個明顯的震蕩期。這說明我國初中階段的學績測驗更應進行反思和調整,同時應該加強學生對考試評價的認知引導及適應性幫助。
量表的最后兩道題目是開放式問題,分別是“說說你對考試的感受”和“當你考得不好時,你覺得自己怎么樣?”通過對回答的整理,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考試持否定或消極的態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負性情緒體驗,如“緊張”、“害怕”、“厭惡”、“焦慮”;
(2)反對頻繁考試。如“考試盡量少,因為老師都是拿成績來衡量我們”、“不喜歡太多考試”;
(3)害怕父母和老師批評責罵。如“考得不好很難過,怕家長責怪”、“很害怕父母的責罵,還有老師的批評”;
(4)消極意向。如“無所謂”、“痛恨”、“會覺得自己再也考不好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就會不再急了”;
(5)消極歸因。如“能力不強”、“自己沒努力”、“后悔,沮喪,自己是笨蛋,責怪自己考不好”、“覺得自己很沒用”。
可以發現,學生對考試的消極態度,包括消極認知、負性體驗、消極意向、消極歸因四個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成分。將學生對考試態度的質性分析結果與前面的封閉式反應的量化分析結果加以對照,不難看出兩者互為印證,具有一致性。必須指出:從以上結果的分析中,我們并不能得出學績測驗導致學生消極態度這樣的結論。但是很明顯,頻繁低效的學績測驗,正是通過父母和老師的非專業性的和外行式的分數解釋和比較,人為降低了部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心、自尊心和抱負水平,嚴重的會導致學生后續學習生涯的持續失敗,甚至整個人格系統的自我扭曲與貶低。由此可見,父母和老師如何對待考試,尤其是如何解釋考試分數,是學績測驗作用于學生的中介變量,是學績測驗能否正常發揮教育功能的關鍵因素。
三、結論
綜合上述對教師、家長和學生的調查結果,我們得出如下結論:我國當前基礎教育中的學績測驗,仍然是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為教師教學提供反饋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教育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不科學不合理,對以學績測驗為代表的學生發展評價發揮了不良導向作用,加上絕大多數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基本的統計與測量學的學習或培訓,因此現在實施的學績測驗普遍過于頻繁和低效,測驗的編制和施測的標準化水平很低,對分數的解釋和比較也比較隨意,不符合統計學原理和標準參照測驗的解釋原則,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學生和家長普遍呼吁應對對學生發展評價手段進行改進。
- 上一篇:財政編制工作匯報
- 下一篇:學校收費自查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