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管理的知識論及意義
時間:2022-06-16 06:06:00
導語:探索教育管理的知識論及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主觀主義教育管理理論產生的背景及知識論基礎
1.1主觀主義教育管理理論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
主觀主義教育管理理論的產生經歷了復雜的社會歷史變遷,一方面霍桑試驗以及人際關系學說的興起,使得以對人的哲學關懷為主要特征的非理性哲學、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境遇進行反思的存在主義哲學有了長足的發展,價值、倫理道德等諸多因素又重新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
另一方面,20世紀初以來,環境的惡化和各種社會問題所引起的矛盾的凸顯,讓人們開始反思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人們越來越質疑打著科學主義旗幟的教育管理是否果真達到了它所宣稱的那種客觀的、“價值無涉”標準,抽離了價值來談人和教育的發展,存在很明顯的弊端。由此,一種新的教育管理觀孕育而生。
1.2主觀主義教育管理理論的知識論基礎
1.2.1康德哲學
18世紀80年代初期,康德就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文中表述了人的認識能力及其范圍和限度,認為事物既不是純粹客觀存在的,也不是純粹觀念的東西,而是被劃分為“現象界”和“自在之物”世界。格林菲爾德根據康德的“自在之物”感染人的感官從而形成認識這一表述,提出了“組織的人類發明論”,強調組織依賴于個體,因個體的存在而存在,強調人在組織和管理中的作用,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差異性和創造性。
1.2.2費耶阿本德的無政府主義
列寧說過“革命階級為了實現自己的任務,必須善于毫無例外地掌握社會活動的一切形式或方面”,費耶阿本德采納了這種思想,并繼承性闡釋出他自己對于方法論獨到的見解,他指出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是階段性的,而我們想要探索的世界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個未知的實體,因此要保留自己的選擇權,不能剛開始就把自己裝在一個理論的套子里。同時,他又認為任何的思想理論,都能夠改善人類的知識維度,不管它是多么的荒謬和陳舊,之所以要這么做,是因為要去克服在此之前業已存在的“科學沙文主義”。
1.2.3馬克斯韋伯的理解社會學
馬克思韋伯認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并著重解釋了人們對社會現象的認知,取決于社會成員各自不同的經驗對于自己和他人的主觀理解和判斷。格林菲爾德借用此觀點,直接否定了科學主義教育管理在認識社會科學上的理論依據,即研究教育管理現象尤其是研究學校管理上所采用的邏輯實證主義標準。主觀主義的這種主張在強調注重研究作為個體的社會行動者的行為動機和價值取向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它又忽視了教育管理領域存在的一些為人所共知的規律,顯得失之偏頗。
2主觀主義教育管理理論對教育管理的指導意義
2.1理論意義
(1)宣揚人的價值的回歸——豐富了教育管理研究對象的內涵。教育管理不僅研究成為教育管理問題或對象的事實問題,也研究價值問題。在對于“價值”這一命題上,文德爾班認為:“每一種價值首先意味著滿足某種需要或者引起某種感情的東西,”其承載的主體是人。科學主義的教育管理有如中國女子纏小腳那樣,通過壓縮來殘害人性的一切突出的成分,使一個人根本上迥異于理想中的教育理念。
格林菲爾德認為組織是人創造的,沒有人就無所謂組織,那么可以明顯的看出他把人即組織的成員放在了核心位置,克服了科學主義教育管理理論長期以來只重(下轉第43頁)(上接第20頁)視組織而漠視組織成員的嚴重弊端,重新肯定了需要通過組織成員解釋各類事件來理解學校管理的重要性,更加關注學校里的校長、教師和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以及對各種日常事務的認知和理解。這種人的價值的回歸還體現在對人的非理性發展的重視,重新又把組織管理從科學主義教育管理理論所簡單機械化的現狀拉回到了實際上十分復雜的本來面目。對人和組織、理性和非理性關系的重新思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豐富了整個教育管理學科的理論體系。
(2)重視質的方法的應用——擴展了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的視野。在高校管理方面,僅僅運用邏輯實證等方法來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合理之處,這種局限性和不合理之處表現在對教職員工各自特點的忽視或“同質化”,對高校管理的組織復雜性和歷史性欠缺足夠的考慮。而“質”的研究更加的符合高校管理的特殊性要求,與單純數量化、客觀化的調查研究相比,“情景化的”、“主體間的”意義解釋在面對特定背景下的教育管理對象和問題顯得更為有效,尤其是在面對如此龐大的組織系統面前,也更具有人性化。
這種研究方法使得教育研究者們必須深入到學校組織系統中去,通過親身與研究對象的交流與接觸,收集原始資料,分析并進行意義的解釋。它要求研究要與一種政治主張相結合,必須建立在“實踐中的有效改變”這一信念之上,所有參與者必須共同合作才有可能實現這一信念。這種研究方法改變了以往學校管理研究只重視“自上而下”的視角來分析教育管理產生的問題和現象,為學校管理實踐提供了一種新的視野和操作方法。
2.2實踐意義
強調領導的藝術性——提出了學校教育管理新的要求。高校領導者在實現學校這一龐大和復雜的組織目標上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稍微學過管理學的人都知道,梅奧的霍桑試驗表明人不僅僅是經濟人,更是社會人。由此帶來的人際關系理論運動和人力資源理論的普及為領導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更為準確的說,是一種領導的藝術。它將學校管理的所有活動理解為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互動,一種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它更像是麥柯希所表述的那樣,“學校是一種從事于對話的文本,這將為轉換型的教育對話和實踐創造出有利條件,形成一種相互鼓勵和提升的關系。”這也是主觀主義教育管理價值在高校教育領導實踐上的具體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須關心教職員工,滿足他們的社會需求,培養學校組織成員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但是這在客觀上對高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也是更為苛刻的要求,即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全面的個人素質,更要懂得根據被管理者不同的需要來實施領導。
- 上一篇:強化知識產權試點匯報
- 下一篇:整治住房調查工作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