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印象管控的策略探尋

時間:2022-04-25 10:40:00

導語:教師印象管控的策略探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印象管控的策略探尋

【摘要】文章指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運用一定的策略對自我印象進行管理,有利于規范教師的言行以符合社會對其角色的期待,使課堂教學和師生交往有效、順暢地進行,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對教師的觀察和模仿中完成自我社會化形象的建構。

【關鍵詞】教師印象;印象管理;課堂教學

一、教師印象管理的概念界定

對于印象管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馬基雅維利里在《君主論》里有關如何控制人類行為的見解,但真正對印象管理有較深入研究并對印象管理研究有過較大影響的還要算是美國現代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歐文·戈夫曼。在其享譽世界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一書中,戈夫曼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交往的需要,我們常常希望給對方留下一個好的、恰當的印象,這種有意影響別人對自己形成符合自己期望的某種印象的過程就叫做印象管理。它既是人際交往順利進行的必要策略,也是人類社會互動良性發展的重要保證,更是人類社會化程度較高的一個重要標志。

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印象管理是指教師憑借其在學校中承擔的社會角色,在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的教育生活中,通過自我形象的塑造向學生投射某些信息,希望在學生心目中形成符合自己期望的某種印象。但它與其它人際互動中的印象管理不同的一點在于,它的最終目的在于試圖以此來有意識地影響學生,從而使學生發生某種期望的確認和轉變,這種行為就是教師的印象管理。

二、實行教師印象管理的意義

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有自我印象管理的意識和技巧,一方面能有效地使教師自覺約束與調節自己的言行,不斷地進行自我監控和自我管理,從而保證在教學中呈現出積極、良好的狀態。另一方面,由于判斷是否成功地給對方留下了一個好的印象是由交往的對象來作評判的,因此這也會迫使教師不再只專注于自己的表現,而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學生的需求和反映上,有利于形成師生間真正的交流與互動。

2.毫無疑問,教師的交往對象主要就是學生,在教學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會通過感染、模仿、暗示等途徑接受教師的影響。教師的思想境界、價值取向、行為方式、人格層次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舉止;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藝術影響著學生的智力發展和學習成績;教師的專業修養、對學生的期望,也影響著學生的個人抱負、升學計劃以及今后的專業取向。從教師那里,學生通過對教師的榜樣和示范的觀察和習得,來為自己的個體生命注入知識、思維、能力和人格等精神能量。[1]這就意味著,教師通過對自我印象的管理可以使學生在對教師的觀察和模仿中完成自我社會化形象的建構。

3.當教師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去贏得學生的信任,有利于教師從憑借制度和法定優勢確立起來的“地位偶像”轉型為建立在學識和人格基礎上的“精神偶像”,這種轉型可以內化成教師的個人權威,對于控制學生的不良行為、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學及良好的師生關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對教師印象管理策略的探尋

印象管理是戈夫曼擬劇論的中心,他采用戲劇理論的方法,將人們的社會互動類比成戲劇表演,并劃分了兩個表演區域:前臺與后臺。前臺是個人按一種一般性的固定方式進行表演、為觀眾規定特定的情景的舞臺部分,也即讓觀眾看到、使觀眾從中獲得一定意義的舞臺部分。后臺是不讓觀眾看到的、限制觀眾與局外人進入的舞臺部分。同樣,對于教師來說也存在著相對應的前臺和后臺,因此教師的印象管理就包括對前臺的印象管理和對后臺的印象管理兩部分。課堂無疑是教師展現教學技巧、專業修養的“前臺”,而對于學生相對封閉的教師辦公室則可視為教師的“后臺”區域。

1.完善教師的“前臺”印象。在課堂教學這一舞臺上,教師的儀表和言語、行為等都自覺不自覺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對知識傳授和學生教育產生影響。教師可以運用以下幾種印象管理技巧來塑造自己專業的“前臺”印象。

(1)強化第一印象。在心理學中非常重視“第一印象”,因為在人際交往中,最初留下的印象往往是強烈而深刻的,這在心理學上也叫做“首因效應”。學生對教師的第一印象的好壞,直接影響教育者威信的樹立和教學工作的開展,而且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改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首因效應”,掌握先入為主的交往主動權。教師要重視初次與學生接觸時的儀表姿態、言行表現和才學發揮,努力創造最佳的第一印象,為進一步的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同時,在塑造第一印象時要求教師要有清晰的自我概念,因為不同類型的教師對自己所期望扮演的角色都有不同的界定,比如說有些教師想要扮演的是“權威者”的形象,有些教師傾向于“合作者”的形象,也有些傾向于“指導者”的形象或“大朋友”的形象,這些教師的自我定位直接決定了他們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及行為,就要以相應的外表和行為與角色相適應。

(2)理想的自我展示。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是師生交往中一張精美的名片,要想獲得學生長久的良好印象,還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以及自我展示的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在恰當的時候,以適當的形式在學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長處,進行積極的自我宣傳,展現自我特色和人格魅力,進一步確立教師豐富多彩的立體形象。比如說在贊揚某個學生取得的優異成績的同時,你不由自主地講起了自己以往學習階段的輝煌成績,這樣就自然地展現了自我,并且讓學生“內隱”地敬佩你,從而提高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但切忌過分表現自己,要及時關注作為觀眾的學生的反映,適可而止,以免引起學生的反感。其次,盡量控制教學程序的嚴密性以避免失誤。比如說在課前對教案進行精心設計、熟練操作各種教學工具、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等。教師應該牢記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在課堂中不能出現無意動作或失控行為,應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防感情用事,特別是控制面部表情和說話態度。

(3)密切觀察學生的暗示,調整自己的行為。在課堂情境中,當教師表現出令學生非期望、不可接受和不滿意的言行時,學生會利用某些行為向教師發出暗示。比如當教師沒有運用較好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時,學生在課堂上的不良行為就會增多。如果教師對這些行為或者加以忽略,或者視為破壞,不是著眼于修正自己的行為,2.維護教師的“后臺”印象。我們通常只停留在對教師“前臺”的控制和管理,而很少關注到教師的“后臺”形象會對其“前臺”形象具有“正效應”和“負效應”。比如說有的教師在課堂上舉止嚴謹,而回到辦公室后卻將腿翹到辦公桌上,如果此時恰有學生闖入這一“后臺”,則學生會更傾向于相信“后臺”的真實性,從而認為該教師在學生面前是虛偽的,這樣的判斷將直接影響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原有的印象。因此教師印象管理不僅是探討如何完善教師的“前臺”印象,更要注重對“后臺”印象的管理。

(1)保持教師集體的團結一致。教師之間難免會存在內部矛盾與意見,有些教師會在學生面前評論其它的教師或其它教師所任教的科目,其實這就好比是演出過程中演員之間的相互拆臺,最終只能兩敗俱傷。因此,教師間內部的矛盾與意見都不應呈現在學生面前。全體教師的舉止行為應表現出共同承擔了教師這個職業所應具有的道德責任和義務,以及對學生的熱愛、關心和期望。這樣教師就能維持一種和諧的“劇場印象”,這是教師進行前臺表演的基礎和支撐點。

(2)盡量做到后臺與前臺行為的一致。成功的印象管理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可信性。虛假的、前后不一致的自我呈現會使評價

者產生對被評價者矛盾的體驗甚至全盤否定的負面情緒。這種情緒有可能導致評價者對被評價者所有行為評價的降低。也就是說,當學生發現教師在后臺的行為與前臺不一致時,學生會傾向于相信后臺的真實性,而這會導致教師在前臺的所有努力都為學生所否定。

因此教師要盡量使自己在后臺的言行舉止與前臺一致。切不可回到后臺就粗話連篇,更不要在后臺與其他教師大肆談論學生的種種不足或對工作諸多報怨。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一貫的道德示范,積極地引導、影響學生,這樣才會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和愛戴。

(3)消極印象的修復。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的過錯行為是在所難免的,如果處理不當就會貶損自己已有的良好印象。當教師主觀上認為(或客觀上被認為)給學生留下了非期望的印象時,就需要及時采取積極措施來修復學生對自己的印象。它包括道歉、說明和補償性自我呈現等。當教師的過錯行為傷害了學生時,要真誠向學生道歉,即承認自己的應付的責任,并對自己的行徑表示自責和悔恨,以期獲得學生的諒解,這樣可以避免大面積惡化師生關系;說明是教師對非期望、不可接受和不滿意的行為進行合理的、有效的辯解,使過失言行盡可能合理化或者弱化,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影響;補償性自我呈現是指當教師不慎造成消極印象后,通過展示自己其它方面積極的特征來彌補這種消極的印象。教師對自己消極印象的修復,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和人性的真實,更能贏得學生的好感。

教師的印象管理貫穿在教師的日常教育生活中。恰當地應用有效的印象管理思想和印象管理技術進行印象管理,是樹立和保持現代教師良好印象的有效措施。教師印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要以“始終想著你的學生”為基本的教學價值觀,即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體察自己的一言一行。正如英國小說家福特對于其他小說家所說:“你必須永遠想著你的讀者,僅此就構成了——技巧!”同樣,倘若教師不能從作為接受者和觀看者的學生的角度考慮自己的言行舉止,那么所有的技巧和策略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參考文獻】

[1]李政濤.表演:解讀教育活動的新視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5]陳曉康.教師教學印象管理芻議[J].教書育人,2006,(8).

[3]金一波,王大偉,胡叢莉.教師印象管理:內涵與應用[J].當代教育科學,2006,(9).

[4]馬和民.教育社會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德]伊澤爾著,羅悌倫等譯.讀者:現實主義小說的組成部分[M].

[7]劉小楓.接受美學譯文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