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鄉下基礎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與對策

時間:2022-04-21 10:19:00

導語:廣西鄉下基礎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西鄉下基礎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與對策

摘要科教興國是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但是教育投入現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卻難以滿足農村教育發展需要。廣西財力相對薄弱,這種矛盾更加突出,教育水平也相對落后。通過對廣西農村中小學教育投入存在的問題以及形成原因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解決農村教育經費和教育投入不足問題,促進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教育經費教育投入

科教興國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情況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縱觀世界發展的經驗,教育是基礎,是明天的事業,這些年來越來越為全社會所關注。而進入21世紀,隨著高等教育連年擴招,居于基礎地位的中小學教育,其經費不足的問題越發突出,尤其是農村中小學經費困難問題更需要著力加以解決。

1農村中小學教育經費現狀

1.1廣西教育經費投入與全國比較相對偏低

根據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2002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報》,我區教育經費投入在全國屬于較低水平。從農村來看,我區初中生、小學生生均教育經費支出也都比全國平均水平低。

國務院批轉的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必須轉變把教育投資作為消費投資的觀念,要切實地把發展教育作為基礎設施建設,把教育投資作為一種基礎性的投資,千方百計增加教育投入。”同時要求各級財政認真落實已出臺的籌措教育經費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這包括:①“三個增長”的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切實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年有新增長;②“1個百分點”的政策——逐步提高中央本級和省級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支出所占的比例。自1998年起,中央本級財政按同口徑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同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所占的比例,也應根據各地實際每年提高1~2個百分點;③4%的政策目標。黨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正式提出:“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20世紀末達到4%”;④財政超收和預算外收入用于教育的政策。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教育科技經費預算安排和確保教師工資按時發放通知的通知》(國辦發[1998]23號)的精神,從1998年起,各級財政每年超收部分和財政預算外收入,應按不低于年初確定的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

對照上述規定,廣西基本做到了“三個增長”,但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所占的比例沒有達到要求。2001年為19.51%,比2000年20.24%的比例還低0.73%,2002年為20.18%,比2001年僅提高0.67%。2000年、2001年、2002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分別為2.57%、3.07%、3.47%,都沒有達到4%的要求。

1.2廣西教育發展相對落后

由于經費缺乏,廣西教育發展落后于全國多數地區。具體表現在:

(1)學齡兒童、少年入學率較低。2003年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地九年制義務教育入學率均達到99.9%,而廣西同期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8.93%。且從1995年至今,學齡兒童入學率一直徘徊在98.5%左右。在農村,這一指標更是低于全國水平。

(2)“兩基”工作落后于全國大部分地區。到2003年底,全區尚有28.2%的人口以及27%的縣(市、區)未能實現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目標,還有1.07%學齡兒童少年輟學,這種情況大部分集中在邊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目前廣西還有41個“兩基”攻堅縣,“兩基”工作進入愈加艱苦的攻堅階段。

(3)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仍然沒有達到國家要求。雖然近幾年累計投入資金約30億元,共建設6692所農村中小學校,新建、改造和擴建校舍面積達到386萬m2,并充實了教學儀器設備,使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得到較大的改善。但是仍然有部分農村學生在危房中上課,如凌云、德保、東蘭等縣市有些鄉鎮小學危房尚存,有的只能搭個棚上課。

(4)農村教育條件和環境較差導致合格教師缺乏。由于農村教學經費不足、教學以及生活條件差,待遇低,很多教師不愿意到農村中小學任教,導致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水平和專業化程度總體偏低。2002年,農村和縣鎮小學教師專科以上學歷者分別占25.07%和40.03%,初中本科以上學歷者分別占11.36%和7.58%。到2003年底,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6.56%,初中教師合格率為90.51%,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原因分析

2.1財政困難財力不足是根本原因

廣西近年來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整個廣西財政總支出的1/6,即每6元錢中就有1元辦教育,如2000~2002年廣西教育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分別是18.9、19.1、18.9。雖然表面上看廣西教育支出在財政總支出比重上沒有低于其他省區,但是廣西年財政收入絕對數額低,財政支出的絕對數額也相應地較低,因此廣西教育支出的絕對數額是遠遠低于經濟發達省區的。由于廣西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低,人均財政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根據《中國財政年鑒2003》公布的統計數據,2002年全國人均財政收入為665元,我區為387元,在全國31個省份中排第23名。雖然中央決定實行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但發達縣份與欠發達縣份仍相差很大,如凌云縣2002年一般預算收入2196萬元,人口18.4萬人,人均財政收入僅為119元,連基本的支出都無法保證,難以承載“九年義務教育”之重。

2.2教育支出結構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

教育經費撥款應當首先保證人員工資及基本的公用經費,而不是搞基本建設、設備采購及其他形象工程。現在有些地方熱衷于趕時髦,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去搞信息化達標、遠程教育、示范工程等等,耗資大、成效少。

2.3重視不夠,教育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仍然偏低

教育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與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極不相稱。根據《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02》公布的數據,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本級教育經費占本級財政支出的比重為11.11%,最高的是江蘇省23.38%,廣西僅為9.31%。雖然這幾年教育經費投入逐步提高,但與實際需要仍有相當大的差距。

2.4教育投入的指導思想即是公平優先還是效率優先的問題沒有處理好

教育投入與產出在區域上的不對應,不少貧困地區投入教育經費培養出來的人才都跑到發達地區就業,影響了其增加投入的積極性。貧困地區財政承擔的教育成本過高,超出其財力可能。對于基礎教育這樣的非營利性部門,應當體現公平優先的原則,保證每個公民的受教育權利。

3應對農村教育投入不足的有效措施

(1)按照中央的有關政策要求安排好教育經費,財政再緊張也要確保教育投入,并加大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力度。在預算審議時要發揮監督作用,重點對“三個增長”、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所占的比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財政每年超收部分和財政預算外收入的安排進行監督,更重要的是執行過程中的監督。應該在每個月根據財政支出進度審查教育經費是否達到要求。如達不到,馬上提出糾正,督促財政部門按批準的預算執行。

(2)加大中央專項轉移支付的力度,縮小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教育發展水平上的差距。曾有專家提出,全國農村中小學教師約690萬人,按每人年工資7000元計算,全年需要483億元,如果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擔的比例定為1∶1,則中央財政僅承擔大約240億元。可以采取區別對待的辦法確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擔的比例,發達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和其他主要教育經費中央不承擔或少承擔,而欠發達地區中央承擔比例高一些,極度貧困地區中央承絕擔大部分或者全額承擔,通過轉移支付的辦法為欠發達地區教育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

(3)應當明確規定每年增加的財政性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解決鄉村中小學教師工資問題、公用經費偏低問題、危房改造問題。縣鄉財政每年的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教育,一是保證教學基本用房的建設,二是解決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缺口,三是增加必要的教學設備。

(4)可以考慮采取對貧困地區考到外地高校的考生按人數給予一定財政補助的辦法,提高當地政府增加教育經費投入的積極性。

(5)發展慈善事業,制定財稅、土地、投資、人才流動等優惠措施,如減免個人所得稅等,鼓勵收入較高的人們設立教育基金會,長期支持農村中小學發展;爭取更多的希望工程資金投入農村;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大力支持和鼓勵社會資金出資辦學,在招生、升學、師資配備、職稱評定等方面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一視同仁。

(6)由于以往教育投入偏重城鎮,農村教學條件和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導致教育資源逆向流轉,城鎮必然比農村獲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在農村教育投入問題難以在短期內徹底解決的情況下,為緩解教育資源在城鄉之間不平衡的問題,要積極動員社會參與,扎實做好教育對口支援工作。要求城市重點中小學對口扶持一所貧困地區的農村中小學,在資金、人員培訓、設備、教學等方面全面扶持。

(7)加強監管防止資金流失。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教育經費與教育項目投資被截留、挪用現象時有發生。財政與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監管,不定期派出以審計部門牽頭的監察、計劃、財政、教育等部門參加的資金檢查組,對各地教育經費和教育項目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進行稽查。對那些不規范使用教育經費和教育項目資金的縣(市)、鄉、村要嚴肅處理,追究領導的責任,確保有限的教育投入能夠真正用于教育事業。

總的來說,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主要是投入不足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增加投入。政府作為義務教育的擔當者,有責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籌措教育資金,增加教育投入,促進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方寧.中部地區鄉鎮財政研究[M].北京:清華

大學出版社.2004

2嚴文奎,方荷生.地方公共財政支出管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3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3中

國財政發展報告——重建中國公共預算體

系研究[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