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地方高校發展高職教育應解決的幾個問題

時間:2022-04-07 04:54:00

導語:漫談地方高校發展高職教育應解決的幾個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漫談地方高校發展高職教育應解決的幾個問題

摘要:地方高校舉辦的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它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地方高校高職教育必須明晰人才培養質量規格,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加強教學改革工作,形成立體教學模式;合理設置專業,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加強職教科研工作,服務于職教事業的發展。

在2005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社會就業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院校主要有五類:一是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學院和地方舉辦的職業大學;二是獨立設置的高等??茖W校;三是成人高等學校;四是本科學校舉辦的二級職業技術學院;五是本科學校舉辦的成人或繼續教育學院。m后兩類我們可統稱為地方高校高職教育,它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地方高校在發展高職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規模上,地方高校高職教育占高職教育比例較小;結構上,其專業結構還有待完善,人才培養還處于摸索階段,質量和效益的評價體系、監控機制等有待逐步健全和完善;經費投人主要靠收取學費運轉,資金來源單一,缺口較大;缺乏“雙師型”教師,等等。為使地方高校高職教育得以健康發展,必須巫待解決以下問題。

一、明晰人才質量規格,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

“以就業為導向”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職業教育確定的辦學理念與方針,地方高校高職教育同樣必須堅持這種理念與方針。這就決定了地方高校高職教育在人才質量的培養上,既與本科教育有別,又不同于中職教育,它必須要有自身特定的要求,即高職生既要掌握較強的專業技能,又要擁有專業核心理論知識。正如潘愁元先生所說:“今天的高職院校的學生也是大學生,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也應有所要求。只講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是不對的。我們既要培養一個職業技術人才,更要培養一個公民。人才不能夠只是工匠。當然,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有其特殊性,也不能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素質教育的要求與做法。;y)地方高校高職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出現那種狀況,即“如果高職院校畢業生如只掌握專業技能,而不擁有專業核心理論知識,那他就等同于中職中技生,在職業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如果高職院校畢業生只重視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沒有較強的專業技能,那他就在專業理論知識方面比不過本科院校畢業生,在專業技能方面比不過中職中技生,從而在就業市場上陷人被動。;[3)“目前,社會各界對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持兩種不同觀點:一種是把培養技術型人才作為高職人才的培養目標;另一種則認為應該側重于培養技能型人才。由于培養目標定位的不統一,導致了在對高職人才培養規格要求上的盲目性和不一致性。n(4)地方高校高職教育應解決好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定位,要求學生掌握“核心技能、核心知識”,在專業技能、專業知識方面既區別于本科生、又區別于中職生,通過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地方高校不僅要全面準確把握其實質,而且應根據自身辦學實際,有計劃有重點地在職育教育工作中加以落實。為此,地方高校應做好以下工作:(1)在高職生的培養模式上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不僅提高學生的適應市場、適應行業崗位要求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而且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誠信、競爭意識和敬業、合作、團隊精神,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是否有利于學生掌握就業本領,是否具備用人單住所要求的各項素質要求,以及能否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2)要建立起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保障機制。學校各級管理人員、教師要充分認識“以就業為導向”辦學方針的重要意義,提高教師、管理人員執行這一方針的素質與能力,建立起校內外實訓、實習的場所及符合辦學方針所需的專業設備。

二、突破教學改革難關,形成立體式教學方式

職業教育要取得大發展,必須重新建立一套新的課程教學體系,以顯示出技能型人才成才的優勢。與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相適應,地方高校高職教育必須對傳統的教育過程進行改革:在教學思想上,要突破應試教育的樊籬,明確崗位能力的目標;教學體系上,要突破學科體系的束縛,遵循技能體系的需要;教學過程中,要突破單純的認知學習,加強目標下的知識應用;教學評價上,要突破文化試卷的考試,檢驗學生會做什么事情。

地方高校高職教學改革存在以下因難:一是缺乏行業標準依據。高職教育的本質就是職業性,其發展的道路就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依靠企業、發揮行業作用。因此地方高校高職教學改革應建立適合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課程體系,但現在的問題是許多行業沒有技能人才的崗位標準和人才體系標準,有些行業只有技術標準,這樣就無形地造成地方高校高職教學與企業、行業實際分離的狀況,高職生只能以文化成績來分層次,而不是以崗位技能高低來分層次的境地,這又與高職教育的目的相背離,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受社會的歡迎。二是沒有較為成熟的教學模式可借鑒。作為教育的一種類型,職業教育是一種實用人才型的教育,從生源狀況看,職教學生人學的文化分較低,決定了他們更需要應用型的教育方式。然而如何進行深人的教學改革,建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現在還缺乏較成熟的模式可借鑒。地方高校高職教育應引領學生在職業目標下、在技能成才的目標下主動學習,學校應組織力量,加快研究探討教學改革,建立適合學生在技能道路上發展成才的教學體系,建立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三是缺乏合格的師資。職教的教學改革需要師資的強力支持,但是,對地方高校高職教育來說,其最薄弱的環節就是缺少合格教師?,F有的教師都是從事普通高教的教師,他們雖然有較深的理論基礎,但他們缺乏實踐知識,一些教師甚至鄙視、懼怕企業實踐,他們只熟悉傳統的課堂教學,而缺乏崗位指導能力,從而給高職教學改革帶來困難。因此,從事地方高校高職教育的教師應急需觀念的轉變和能力的提高,學校應加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并有針對性地從企業聘請或引進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教學工作,加快職業化的教學環境的建設,形成立體式的教學方式,從而建立起一支職業化的專業教師隊伍,帶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三、合理設置專業.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

服務于社會,是高校發展的一個重要使命。近年來為順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許多高校都創辦起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教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實際辦學過程中,存在著簡單把一些普通??茖I轉化為高職專業的傾向,而不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學校的辦學條件與能力來確定高職專業,這一現象在偏文科型的高校顯得更為突出,這不利于地方高校高職教育的發展。區域性是高職教育的最顯著的特點之一,這與地方高校的辦學特點相符合。地方高校在設置高職專業時,一定要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應,與區域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特別是要與區域經濟發展速度和支柱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重點發展產業的發展相適應,既立足經濟發展需要,又要適度超前。地方高校應努力打造高職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教育主管部門在審定高校高職教育專業設置時,應努力使高職專業設置能更好地貼近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目前辦學體制多元化、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環境中,地方高校發展高職教育應在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的前提下,依據自身的辦學資源和辦學實際,力求避免趨同,體現差異性,充分顯現各自的個性和特色,打造出自已的品牌。

職業教育應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目標,實行工學結合、產學結合的模式,以及開展分層教學,探索靈活學制等改革內容,都必須以教學過程為基礎?,F代職教課程應該從崗位或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發,反向推出需要的課程;文化課、專業課和職業道德要根據崗位能力重新構建、重新組合,都為崗位能力服務,在崗位能力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起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按這樣的體系展開教學,教學內容才能與工作崗位一致,學生具備了某一崗位的能力,才能開展工學結合,這樣的教學,才有職教特色,才能落實就業導向。

在高職課程體系建設中,要注重應用性課程與知識性課程的協調。目前在一些地方高校中,高職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直接影響教師的工作情緒,容易形成師生之間的惡性循環,其原因有:一是課程設置和學生的就業沒有關系或者關系不大,學生不感興趣;二是課程內容陳舊,缺少新的信息;三是教師本身素質不高,專業知識缺乏前沿性、實用性,或者沒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或者課程講解不生動,或者教師的責任心不強。就業壓力下,學生希望得到技能,而學校希望堅持素質。但是,我們應正確認識到實用性、職業化的課程體系是高職教育的題中應有之意。在加大技術基礎課程比重的同時,應注重對高職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構建一個“基礎寬、技能精、針對性強、適應面廣”具有高職教育鮮明特色的課程體系。

四、加強職教科研,在服務中尋求高職教育的大發展

地方高校高職教育發展面臨一個突出問題是職業教育科研力量普遍薄弱。由于歷史原因,地方高校的科研力量和重點基本上都在學科研究上,職業教育是一個新課題。在職業教育得到重視的今天,地方高校從事職業教育的研究人員不僅明顯偏少,而且主要從事職業教育理論研究,缺乏對職業教育發展政策、職業培訓標準、職業教育需求尤其是經濟發展變化對職業教育的需求研究,也缺乏對職業教育專業教學內容、規律與職業教育教師培養的研究,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地方高校高職教育的發展。地方高校要充分發揮其學科齊全、研究力量強的優勢,整合研究力量,以“服務決策、指導實踐”作為職教科研的主攻方向,重點應把握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加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結合,突出實證研究,在職業教育教學微觀領域取得進展;(2)強化對職業教育學科基礎理論方面原創性的研究,在理論應用研究取得成效,重視區域性職業教育問題的研究;(3)積極探索職業教育發展的實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