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會“減負”看基礎教育改革

時間:2022-08-14 02:54:27

導語:從兩會“減負”看基礎教育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兩會“減負”看基礎教育改革

摘要:“減負”作為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措施之一,是今年兩會的熱議話題,為保證此項法令的落實,國家相繼出臺了多個與“減負”相關的政策、文件。這些“減負”的政策、文件所體現的精神內涵反映了當前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呈現的三大特征:首先,基礎教育改革更加尊重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其次,基礎教育改革更加注重提升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最后,基礎教育改革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質量。

關鍵詞:兩會;減負;基礎教育改革

長期以來,“減負”就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大命題,自國家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以來,全國各地紛紛掀起減負熱潮,但由于各方面對“減負”的意義、內容等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以及配套設施不齊全,“減負”工作收效甚微。2018年兩會前后,中央下發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確?!皽p負”工作扎實推進。首先,教育部等四部門于2018年2月底聯合印發了被稱為“史上最嚴減負令”的《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隨后,在兩會期間,“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又《關于規范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的公告》,全面清理規范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這一系列文件的出臺,表明了政府切實打好“減負”攻堅戰的態度和決心,同時也表明基礎教育改革以“減負”為措施之一,更加尊重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更加注重提升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質量。

1基礎教育更加尊重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學生的身心發展遵循一定的順序性和階段性,其認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也有一定的規律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萬不能揠苗助長,也不能搞“一刀切”。只有充分尊重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塑造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否則只能適得其反。近年來,隨著中小學減負工作的推行,小學放學時間普遍都提前到了三點半左右,這本是為了減負,卻給家庭造成額外壓力,讓孩子陷入各種名目繁多的競賽和課外培訓中,造成“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局面。很多培訓機構利用家長期盼孩子“金榜題名”的心理,在教學內容上對孩子進行“超綱教學”,在教學方法上無法做到因材施教,搞“一刀切”,教給孩子機械答題的“套路”。這樣一來,不僅把本該還給孩子發展個性的時間占據了,加重了學業負擔,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與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培養目標相悖。這些不規范的課外輔導機構和名目眾多的活動賽事,一方面在“量”上猶如大山一般壓得孩子喘不過氣,另一方面在“質”上用不恰當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壓制著孩子的求知探索能力和創造力。兩會“減負”提出清理和規范課外培訓機構和中小學競賽、掛牌命名等活動,將學生從繁重、不合理的競賽和培訓中解放出來,使其不再被揠苗助長,從而減輕思想上和學習上的壓力,使基礎教育順應學生的本性,促成人的內在覺醒和人性的完善。這是一項基于促進教育自身可持續發展和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的建設性策略,充分體現了基礎教育改革尊重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2基礎教育改革更加注重提升教師的素質和能力

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而學校教育的發揮主要是通過教育者即教師與學生主體的雙向互動而實現的,只有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升了,才可能提高課堂效率進而實現“減負”,因此,基礎教育改革對教師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也將在“減負”的呼聲中不斷提高。兩會對于“減負”問題的狠抓落實,對于教師來說,既是一次考驗、挑戰,也是一次發展自身的契機。我國中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表現之一就是“學習乃至整個學校生活過于單調、枯燥、無趣和壓抑,如大量重復性和多少有些無聊的作業、陳舊落后和僵化的教學內容、呆板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令人膽怯和窒息課堂氛圍、緊張的師生關系等等”。為學生“減負”,意味著不僅要減少不合理的學科課時數、枯燥、乏味的課堂講授時間以及大量的課后作業,還要減輕消極的課堂氛圍和緊張的師生關系所造成的心理負擔。因此,教師必須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下功夫,“教師要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壓縮課堂講授時間,精講精練,及時反饋矯正,每節課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以減少課下家庭作業的時間。同時,要根據記憶規律,深化復習課教學研究,及時查缺補漏,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蓖瑫r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形成一種積極良性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為學生“心理減壓”。這些都要求教師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嚴格把控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從備課、上課到作業的布置和批改,都要做到游刃有余。只有這樣,才可以在保證課堂效率的同時把學生“減壓”落到實處,即教師“教學的經驗和水平不高,學習負擔就重而教育質量不高;反之,教學的經驗和水平很高,學習負擔就不重而教育質量很高”。兩會將“減負”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表明基礎教育改革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越來越看重教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3基礎教育改革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質量

當今世界,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競爭,而人才和教育的競爭主要依賴于教育質量的提高。在任何時候,都要把提高教育質量放在第一位,提高教育質量不僅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動力,也是教育自身存在和發展的條件。提高教育質量至關重要,但如果以加重學習負擔為代價來提高教育質量,從而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那么到頭來反而毫無質量可言;相反,如果“減負”導致教育質量降低,那就失去了它原本的目的和意義。因此,我們所提倡的“減負”一定要緊緊圍繞著提高教育質量這一中心點而展開,切實做到既為學生“減負”,又提高教育質量。當前“減負”存在諸多誤區,其中一個就是認為“減負”即“拒負”,認為學生要徹底減掉學業負擔,甚至弱化和忽視書本知識的作用,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學生多方面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上。這種做法太過簡單化、片面化,會造成教育質量嚴重下降。在這方面,我們不妨借鑒蘇聯的例子作為警醒。20世紀20年代,蘇聯在教育上掀起一股輕視甚至否定科學知識的熱潮,廢除教科書、取消之前各級各類學校代之以勞動學校,嚴重降低了教育質量,到了30年代,不得不重新審視教育領域的問題和弊端,進行整改,自那以后,他們的教育質量之高舉世公認,可見,任何教育改革都不能以犧牲教育質量為代價。兩會發出大力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和全面清理中小學競賽、掛牌命名等活動,不僅為學生減輕了許多違背教學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的課外負擔,也體現了基礎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我們要認清“減負”與提高教育質量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減負”的呼聲越高,提高教育質量的訴求越強烈,越是提倡“減負”,就越應該重視教育質量,而只有教育質量得到真正的提高,學生才有望實現“減負”。在今后的基礎教育改革中,提高教育質量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并且發揮著目標性的導向作用。兩會將“減負”問題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并制定了詳細的方案和措施保證落實,體現了基礎教育改革三大特征。首先基礎教育改革更加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學生“減負”,表明在教育中順應學生天性、尊重人性將得到越來越明顯的重視;其次,基礎教育改革更加注重教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這既是“減負”對教師提出的直接要求,也是教師自身應對改革浪潮所做的必然選擇;最后,基礎教育改革更加注重提升教育質量,這作為“減負”的初衷和目的,同時也是整個基礎教育改革所追尋的最終目標。廣大教育者應該在正確的理論和政策的引導下,堅守基礎教育改革的初衷,順應基礎教育改革的特征和趨勢,多方開拓,努力探索,創造基礎教育改革的新局面。

作者:江露 單位: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