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思維在鋼琴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11-04 04:47:06

導語:求同思維在鋼琴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求同思維在鋼琴教學的作用

一、鋼琴教學中音樂風格的確立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必須要建立相關認知體系,經由相互參照后才能得到一個確切的結果。與音樂作品的理解以及賞析而言,必須要積累相關領域的有效知識,對比領域內有關概念的異同,繼而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由此可知,在對有關領域知識進行學習中,其知識的分析、歸納與整理必須要應用求同思維。一般而言,領域學習主要強調領域內相關概念的了解,于音樂作品詮釋過程中,依據作品風格理論知識,結合音響概念,收集有效的知識信息,進而構建領域信息系統框架,擺脫知識單純積累。針對鋼琴而言,作為音樂表演技能的關鍵學習課程,不同于音樂史以及音樂賞析等學科,其在音樂理解活動上獨成體系。有關研究學者立足于心理學角度,證實了與音樂聽覺相關的聯覺對應規律,將音樂表演、音樂欣賞與音樂史學研究中針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納入了同一個領域。不同于音樂實踐領域,從音樂理解活動角度出發,這幾者具有相同性。由此可知,在收集相關信息過程中,可充分挖掘音樂史以及音樂賞析等領域。例如通過課程《鋼琴藝術史》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整合,編者充分分析每一時期的顯著特征,進而凝練并總結標題,有效展示了時代背景下的音樂風格,同時賞析了作品的音響。從本質上來講,這種科學認識活動結合作品音響給人極大震撼,展示了各個時期鋼琴音樂的不同美學特征,并將作品限于嚴格學術規范中。在此情況下,能夠確立彈奏要求,主要包括六個方面:一是觸鍵,二是力度,三是踏板,四是速度,五是分句,六是線條。如《法國組曲》第三組作品風格在確立時,首先立足于譜面分析角度,結合巴洛克時期音樂文化,進而收集有關信息,基本分類主要包括七個方面:第一,在樂譜特征上,具有歌唱性、復調性、裝飾性以及斷連性;第二,在音樂思想上,強調宗教精神的統治地位,但較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人們開始關注享樂;第三,在美學特征上,音樂與建筑以及美術息息相關,基于追求奢華的內部裝飾以及形態變化的基礎上綜合運用了建筑、繪畫以及雕塑;第四,在樂器特征上,已經擺脫了聲樂的主導地位,鍵盤樂器有三種形態,即楔槌鍵琴、管風琴以及羽管鍵琴;第五,在曲式類型上,主要是舞蹈組曲,眾多樂章均采用相同曲調,曲式結構具有相關性;第六,從音樂情緒上來講,主要是作者在續娶時所作,情趣盎然;第七,立足于聲音特點,可以用楔槌鍵琴來進行演奏,音色較為優美、柔和,發揮了求同思維的應用效果。這類分類概括加強了求同思維的效果,構建出了作品的客觀內心音樂風格,有助于指導彈奏技術。具體而言,其指觸主要為手指彈奏,體現了斷連奏特征,力度較為輕巧,延音踏板踩得妙處橫生,音色與弱奏變化得當,分句與呼吸均衡感顯著,同時指法設計優越,保證了多聲部音樂的進行,節奏律動與規律滿足相應技術要求,能夠準確呈現音樂風格。

二、鋼琴教學中音色的設計

音色主要是指樂器或者人聲在音響上的表現特征,立足于設計作品,挖掘不同的音樂色彩,彰顯了作品的音樂表現力,有助于詮釋作品。一般鍵盤樂器音域較為寬廣,且聲源異常豐富,具有很強的模擬性。管風琴、鋼琴均能直接模仿其他各類樂器以及人聲與自然界的聲響。在音樂學習中,要積極感知音樂表現,掌握諸如節奏、音高、旋律、曲式、調性、織體、和聲等要素組合而成的風格、體裁迥異的作品,基于積累以及儲存各種樂器形成的單一音色與混合音色的基礎上,構建音源聽覺信息,完善內心音響。從樂譜標識角度出發,主要包括兩種:一是音樂術語提示,二是無音樂術語提示。而立足于作品織體分析角度,主要涵蓋單一音色與混合音色。作品音色的設計來源于對音樂鑒賞相關知識的求同思維包括綜合、聯想、遷移、分類等復雜的心理過程。針對有音樂術語提示標識而言,主要是指在樂譜上其音色要求表示明確,以李斯特的《狩獵》為例。其曲主要依據帕格尼尼第九隨想曲而進行改編的,生動地描繪了狩獵時的氣氛。譜曲主題開始模仿長笛音色,標識高音區p奏非連音旋律,提示構建明亮木管樂長笛斷音,運用彈吐法來強化吹奏音響,展現狩獵隊伍自馬蹄聲中由遠而近。由此可知,在觸鍵上必須要將手掌收攏,并繃緊指尖,控制下鍵與離鍵速度。同時,在譜曲中,還進行了音區f奏旋律上的標識,模仿圓號音色。圓號發音飽滿,音色與木管樂器較為相似,較為透明、柔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種圓潤且飽滿的音色,能夠展現出狩獵者的英勇無畏形象。在演奏過程中,區別于長笛模仿彈奏,大臂力量強大,觸鍵較深,和聲力量突出,推動了音樂的可持續發展。而就非樂譜提示而言,需依據研究分析來進行設計。例如韋伯《邀舞》引子始前六小節,基于明確樂曲沙龍風格的前提下,分析音樂色彩表現,借鑒柏遼茲管弦改編曲來進行音色設計。針對引子部分而言,主要有34小節,樂曲開頭4小節為單旋律,主要是模擬大提琴,借助其深沉、連貫的音色來開展設計,表現了男士邀舞時的動態,體現了其紳士氣質。由此可知,要掌握左手觸鍵角度。隨之而來的兩小節模擬木管吹奏樂的音色,展現了淑女假意托詞時的嬌羞表情,觸鍵角度要小,雙手立于鍵上,控制手腕橫向帶動力度,于指尖吹出音色。一般而言,混合音色主要彰顯了作曲家的樂隊構思,歌唱性旋律表現豐富,觸鍵方法多樣,琴鍵控制精確,于樂隊混合音響收集中要進行分類儲存,豐富鋼琴音樂表現。如海頓的降E大調奏鳴曲作品HobXVI/52第一樂章前4小節。1、2小節開頭運用左右手,將T-V和弦進行連接,強化了整個交響樂隊的齊奏效果,具有宏偉、莊嚴感。因此,要控制手掌支撐以及指尖貼鍵的警覺度,強化大臂發力的迅速,將其送至指尖,集中聲音,促使和弦合奏輝煌。第3小節將三和弦換成了單旋律,木管獨奏效果清晰、柔和,手指收句控制靈活。

三、鋼琴教學中文化的認知

音樂作品不僅彰顯紙上的音符,同時也反映了作曲家的生活經歷以及精神狀,更表現了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動態。由此可知,音樂作品研究不僅體現音樂本體,還要探究其文化內涵。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其個人性情、生活態度也是樂曲性格構成的要素。基于風格確立與音色設計后,還要進一步探究作品的精神內涵。例如莫扎特的《a小調奏鳴曲》,在第一樂章前4小節中,要用發散思維去分析,利用求同思維,分析內心音響。此曲創作于1778年,上層社會黑暗,作者生活貧困,母親病故,基于生活所迫,進而創作該曲。莫扎特作為天主教徒,于重復的低音和弦以及高音部分附點節奏中彰顯了宗教情緒。全曲為亡母祈福氛圍濃郁,彈奏時左手于柱式與弦整小節的重復時強化漸強處理,彰顯右手旋律,增大音樂空間感,變現緊張律動感。基于求同思維認知學習,有助于學生學習西方的宗教文化,完善彈奏技術動作,進而突出音樂內涵。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立足于心理學角度,采用求同思維,綜合考慮音樂理論學科知識,收集有關的信息,從風格、音色以及文化認知等方面去探究音樂實際意圖,完善內心音響,設計演奏技術動作,修正技術操作動作,推動技巧的可持續發展,彰顯融知識性、藝術性、技能性以及實踐性,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唐玲單位:湖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