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三觀視角審視高職院老師教學質量

時間:2022-07-26 06:13:00

導語:議三觀視角審視高職院老師教學質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議三觀視角審視高職院老師教學質量

關鍵詞:三觀;高職院校;教學質量

摘要:從教育質量觀、學生觀和師生觀的“三觀”視角,系統闡述高職院校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新視野,提出要樹立全面的教育質量觀、正確的學生觀和和諧的師生觀。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高等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的規模穩步擴大,師資結構不斷優化,集聚高層次人才的能力不斷增強。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類型主要定位于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同時也承擔高級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因此,當代世界各國政府都極為重視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弊端,增加投資,并普遍關注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問題。提高教學質量自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如學校的辦學思路與指導思想的科學化問題,課程設置是否合理的問題,教材選擇是否具有前沿性的問題,教育環境、教育手段的優化與現代化問題,國內外校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的深度廣度問題等等,都制約著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尤其是教師隊伍的素質與水平更是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本文僅就大家熟悉的“三觀”闡述高職院校教師應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一、樹立全面的教育質量觀

什么是教學的高質量?這既是教學評估中的基本問題,也關涉到教師的教學實踐行為以及能否獲得滿意結果的問題。一些高職院校教師一生執著于事業,對科學精益求精,對學生嚴格要求,這種學者所獨有的精神是極寶貴且值得學習稱道的,在人才培養上是有貢獻的。但在對教學質量的認識上,他們中也有人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一些教師、尤其是理工科教師往往因社會對科學技術的迫切需要,而片面地認為只要給了學生專業知識,只要他們關心科學發展,熱愛科學事業,教學就算成功了。這就致使一些高校出現了人才培養上的實用性傾向,只注重了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的培養,而未同時去培養社會期待學生所應具有的諸如思想的、倫理的、智力的和情感的等方面的品質。事實上,教師應該對所有的學生實施全面的培養教育,既要彌補中學教育在學生身上造成的缺陷,還要同時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專長,要按照教育方針的要求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新生力量的重任,我們培養出的人只有既掌握了現代科學文化知識,能建設我們的國家,同時在思想上又是過硬的,能接社會主義的班,才是我們所說的教學的高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給學生知識,也要給學生思想信仰和價值觀;既應要求他們關心科學,也應要求他們關心政治;既要使他們熱愛科學,也要引導他們熱愛祖國。否則,即使我們培養的人都很有知識與技能,也只是關心個人的前途命運、得失享受,甚至不惜離開生養自己的祖國去外域定居,為國外服務。試問如果我們高校培養出的都是這樣的“世界人才”,能算是教學的高質量嗎?當前,落后國家的高學歷者大量外流,發達國家正無償占有使用著這些來自于發展中國家的大量人力資源,這是一場空前的、日益嚴重的、超出于物質資源百倍千倍的人力資源大掠奪,這些不爭的事實難道不該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教育界、尤其我們的高校深思反省并作出相應的對策嗎?

樹立全面教育質量觀的要義之一,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忽視和放松思想品德和價值觀的教育。同志早在幾十年前就曾告誡我們說,知識再多,方向不對等于無用,并多次強調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聯系今天的國內外現實,這些思想很值得我們高校教師深思、回味。在知識經濟與全球一體化的當代世界,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自然是一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條件,但任何國家與他國的交流合作都是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原則的,國家利益不僅是經濟利益,也包括政治利益。國際間的關系永遠是合作與競爭共存,共識與分歧同在。在政治利益主要表現為經濟利益時,不同國家間的斗爭形式會發生變化,也會出現種種非原則的讓步,但相互敵對的一面卻決不會消失。因此,我們教育界、特別是高等院校的教師一定要頭腦清醒,把好人才培養質量這至關重要的一關。從當前的形勢看,高校仍是各種社會意識形態沖突的焦點和中心,是各種思想、各種階級勢力爭奪年輕一代的重要陣地。令人擔憂的是,現實中的各種不良思想正通過各種渠道在對青年一生著影響,我們的思想陣地正在削弱。因此,在網絡化、信息化高速發達的知識經濟時代真正做好教書育人這篇大文章,已是關系到國家前途命運的大問題。

二、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學生是教師工作的對象,教師要完成社會交給的使命,把學生培養塑造成合格的社會成員,首要的問題就是了解學生,認識學生的一般特點及其成長的基本規律。教師應該認識了鏘自己的學生,就如同農民應了解熟悉土地和莊稼,工人應了解熟悉機器和產品一樣必要和天經地義。然而在教學實際中,卻有一些教師從不去研究認識自己的勞動對象,既不了解學生是一個具有怎樣特點的人,也不懂得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甚至不清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處何種地位等等。試想,這樣做教師怎么能搞好教學工作,怎么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

大學生作為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一個特殊社會群體,他們首先還是未完成的人。就是說他們還沒有做好生活的準備,還不完全具備社會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思想品格和發育健全的身心素質等。他們雖然向往參與生活,渴望得到社會承認,學習動機強烈,對未來充滿希望,并具有很強的成人感,但他們畢竟還是不成熟的,有很大的可塑性,也需要教師多方面的幫助。而教師代表著社會的利益和要求,受過專門的培養訓練,他們有能力和責任去幫助每一個學生去克服那些不適合社會要求的方面,在學生即將步入社會的最后一道“工序”上把好關口“長善救失”,把大批合格的“產品”輸送給社會。其次,大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人。他們已不同于中小學生,他們具有很強的獨立學習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力、思考力與批判能力;他們思想活躍,希望教師給他們以真實的有價值的指導;他們向往未來,渴望獲得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因此,高職院校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學生的這一本質特點,在教學中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注重他們對教學過程的充分參與,并給他們最有效的引導。這就必然要求教師采用辯證式的、啟發式的、民主式的教學思想方法,徹底廢止教條式的、注入式的、專制式的教學思想方法,以全面培養塑造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這就對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思想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做到敢于教,更要做到善于教。至于現實中存在的一些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教學精力投入不足,甚至有得過且過不求進取的現象等等,這已不是有沒有正確的教育質量觀與學生觀的問題,而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了。因此,對于那些不關注社會前途命運,只把教書當做謀生手段,課上不負責任,或只念講稿,或大發牢騷,該講的不講,不該講的大講的人,已無須再發任何評論。但作為從事培養人這個最神圣事業的高職院校教師群體,他們無疑是知識界的精華,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思想與文化先導。因此,教師應該具有不同于一般的品格,是最應該講一點精神的。因為在社會發展已主要依賴于高科技與教育的時代,從某種角度講,正是高校教師的素質與水平決定著社會發展的前途命運。所以說,如果一個社會的整個高層知識界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發生了傾斜,甚至都成了金錢與物欲的奴隸,那么這個社會賴以存在的價值基礎與思想觀念就會徹底喪失崩塌,這個社會也不會有全新的一代人成長起來,社會也就不再會有任何希望。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有效的引導和幫助,自己必須首先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樹立和諧的師生觀

現代教育研究表明,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師生間的知識信息傳遞過程,也是人際交流與情感溝通的過程。師生間的知識傳遞、人格影響與品格教育的發生總是以師生問的情感交流為前提的。學生是受教育的客體,也是學習與自覺改造的主體,學生對教師的教育和影響具有選擇性。尤其是大學生,他們接受什么、拒絕什么更具有明確的自覺性與目的性。一般而言,師生間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存在,相互理解信任和尊重,則學生易于接受教師的思想觀點,教師的人格影響也才會發生作用。反之,如果師生關系不融洽,存在矛盾和沖突,或師生間只有角色關系,沒有感情交流,則學生往往會因不喜歡教師而不愿學習教師所教授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所應發生的一切教育影響也必然全部化為烏有。所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已毋庸置疑。但現實中我們所見到的卻總是有很多大學教師由于種種原因不注重師生關系的建立,不注重與學生課上課下的聯系和溝通,只注重對知識的講解和傳授。教師追求知識的科學性、深刻性和前沿性無疑是重要的,這既是為社會培養人所必需,也是建立真正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但如果教師總是冷若冰霜,最多只是與學生發生一些知識上的交流,則教師水平再高,教育效果也會受到限制。

教師應該建立怎樣的師生關系,應該如何去建立合理的師生關系呢?師生關系是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人際交往關系,是以教師為主導,以相互理解、信任、尊重為基礎,以培育學生為最終目的而建立起來的一種角色關系。就師生關系而言,既有一切都由教師說了算的“專制型”,也有教師對學生什么都不管的“放任型”,當然也有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共同決策的“民主型”師生關系。我們所要建立的正是那種教師對學生關懷愛護,學生對教師尊重信任,師生之間民主平等,配合默契的“民主型”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的建立無論對學生知識的學習,還是行為的規范、情感的陶冶、品德的培養以及心理的調節保健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義。大學生已具有很強的成人感,他們不滿足于師生間僅僅存在知識的傳遞關系,他們更渴望同他們所尊敬、崇拜的高水平教師進行各種人際方面的交往。但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并不是主要決定于教師的角色因素,而是決定于教師的非角色因素,教師的人格因素,決定于教師的學術水平與整體素質。

在建立師生關系時,應重視以下幾方面:

第一,教師必須認識、熟悉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學生,這是良好師生關系存在的前提。教師不認識、不熟悉自己的學生,是根本談不上師生關系的。這樣的教學過程最多只能存在師生間的知識傳遞,而不會有情感等其他方面的人際溝通。教師不認識自己的學生這似乎難于令人置信,而這又確實是當前高校所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

第二,教師要一視同仁地對待每個學生,要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優等生與差等生、男生與女生、城市學生與農村學生,盡管他們有很大差別,但他們都是教師的培養教育對象,教師應該公平地對待他們,給予他們同樣的幫助、關懷和教育。不應有所偏袒、有所好惡。良好的師生關系不是僅存在于教師與部分學生之間,而是存在于教師與所有學生之間;教師關心幫助學生也不應僅僅局限在知識方面,而應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這些都是教師為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第三,尊敬學生,理解學生,同時又要嚴格要求學生,愛嚴相濟。教師與學生存在著角色的差別,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貶低學生的人格,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條件。教師也只有真正理解學生、關心學生并嚴格要求學生,才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建立起有助于學生成長的人際環境。當然,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也不能不依賴于教師高尚的人格和較高的素養。教師既有敬業精神,又有廣博精深的學識,必會贏得學生的敬重。高校教師的整體修養是制約和諧師生關系建立的重要內在因素。

總之,高職院校教師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質,這是根本之根本。為了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合格的“產品”,教師要在全面提高思想品德素養、教育思想素養的基礎上,尤其應著重提高所從事的專業理論素養,力爭使自己走在本專業領域的前沿。只有這樣,教師才是真正的大師,才能為國家培育出高水平的人才。為此,國家和各高職院校也應該為教師創造進修學習、參加學術會議和去國外訪問交流的機會。否則,封閉自己,坐井觀天,孤陋寡聞,教學方法再靈活也難于培育出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