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學校實驗技術平臺搭建和預算論文

時間:2022-01-01 04:15:00

導語:探究學校實驗技術平臺搭建和預算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學校實驗技術平臺搭建和預算論文

摘要:目前,高校存在著儀器設備重復購買、使用效率不高、不進行經濟核算等問題。為提高科研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降低科研成本,提出構建實驗技術平臺的必要性和幾種模式,針對高校以學科群或學校投入為主模式的收支核算方法和對構建實驗技術平臺所面臨的人才、能否維持自收自支、共建的科研成果如何歸屬及分配等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見解。

關鍵詞:高校;實驗平臺;核算

一、高校構建實驗技術公共平臺的必要性

高校的實驗技術公共平臺是指在高校,以學科研究工作中方法學的共性為基礎,把各學科實驗研究中可共同使用,價值較高、大型精密儀器設備集中管理、使用、開展有償服務的一種充分利用儀器設備,提高使用效率,節約科研成本的使用方式儀器。

目前,高校儀器設備的擁有量是比較大的,少的幾千萬,多則十幾個億。如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用率,避免重復購買和閑置,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是很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從高校儀器設備的管理上看,目前存在著一些問題。

1.重復購買。由于各個學科單位只考慮自己使用的方便,而在一些高校存在著對某項儀器重復購買的現象。特別是10萬元以下的儀器設備,由于經費來源使用的是學科的經費或個人課題專項經費,而在經費的使用方面缺乏制度上的硬性規定,學校的主管部門審批也就十分容易,所以常出現重復購買的現象。例如,幾萬元低溫冰箱、二氧化碳培養箱,在各個學科更是常見。至于十幾到二十萬的酶標儀儀器,汕頭大學醫學院就有13臺之多。

2.使用率并不高。儀器設備由各學科自行購買,使用權歸小單位,因而缺乏全局觀念,則常限于本學科的研究與個人課題的使用。而其他學科或課題組需要使用要憑借個人的關系,也缺乏適當、合理的安排。使用率究竟如何,也極少有人去考核。近年由于高校引進人才的需要,不惜為一些引進的人才購進專用貴重的儀器設備,有價值幾百萬元,但由于某些原因,人才流出,購進的儀器長時間閑置,十分可惜。如汕頭大學醫學院十幾萬元以上的超低溫冰箱就有5臺,是否有此需要,有無閑置,卻無人常去過問和檢查其使用的情況。

3.沒有詳細進行經濟上的核算。各個學科和課題組科研人員著重考慮科研工作,出數據,出文章,而較少仔細進行核算。科研的主管部門只重視出科研成果,而輕經濟核算。目前的高校看重科研成果,以學術水平和科研論文的發表作為業績考核指標。各學科同樣是側重業績,并經常呼吁學校應對科研給予大力支持,課題給予配套經費。至于水電費的核算、維護費用、管理人員的費用,等等,無從查核,或只是象征性的扣點水電費。貴重儀器設備只有簡單的使用時數登記表。

以上可見,如何充分發揮學校的儀器設備的作用,提高使用率,防止資源的浪費,取得資源的共享與更好的效益,是科研經費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構建高校的實驗技術平臺,是擺在高校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二、構建實驗技術公共平臺的幾種模式

從目前高校的情況看,實驗技術平臺的構建主要有幾種形式

1.以學科(或學科群)為依托的組建模式。筆者認為,這種形式必須依據學科特點及需要,平臺大中型設備分別依托相關學科投入(或學科群),制定統一嚴格的管理、運作和考核制度,全方位為學科、全院、全校各學科提供實驗技術服務。適當地開展對外服務。從汕頭大學醫學院的情況看,屬于規模比較小的院校,所處的區域高校較少,地區的經濟和工業、科研并不十分發達,所以采取的就是這種以學科群投入的模式。并于2008年7月出臺了文件,設立分子實驗室、分析細胞實驗室等三個公共技術平臺。在2008年9月又出臺了《汕頭大學醫學院貴重儀器設備開放管理條理》,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共享,提高了儀器設備的使用率,促進汕頭大學醫學院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2.以學校投入為主的組建模式。儀器設備、場地,全部由學院或學校投入,人員直屬學院或學校,主要購買較大型的又比較普遍實用的貴重儀器設備。同樣制定統一嚴格的管理、運作和考核制度,為全校服務并積極開展對外服務。

3.聯合社會力量共建的組建模式。有的高校處于省會等較大的城市,與中央各有關部門或省相關部門或大型企業有著較好的聯系,雙方協作,互利互惠,建設相關的實驗室技術平臺,依托學校的科研力量,與企業合作,開展社會服務。例如,內蒙古農業大學與蒙牛集團共建的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科技園光電實驗室與入園的企業共建等,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三、實驗技術公共平臺的經費收支核算方式

高校的實驗技術平臺的核算,以上述的幾種構建方式分開進行。除聯合社會力量的形式比較復雜外,目前高校實驗技術公共平臺主要是學科群投入或學校投入的模式構建,因而這兩種核算方式最為普遍。由此,本文主要是探討學科群或學校投入的核算方法。

從總體上看,核算中最主要的是成本核算,如何進行各個項目各種儀器明細的分開核算,應由財務和主管部門進行協商,取得共識,原則是維護學校的利益,即在有較多收入的情況下,學校得大頭,部門得小頭。按勞取酬,多勞多得,勤儉節約,合理收費。

1.收入的核算。所有的收入按部門或各個小組進行核算,納入財務部門統一管理。主要核算各項儀器設備開展對內、對外檢測、觀察等的收入。平臺的構建主要是以為學校的科研服務為主,在此基礎上,為充分發揮儀器設備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可以逐步考慮對外服務。高校的實驗技術平臺,開展對外服務有利于該地區的科研工作的發展,加強交流,提高學校的科研能力和高校的知名度。但畢竟內外有別,收費的標準應高于成本,我們認為,對外的收費可較校內的收費提高100%~30%。每個項目的實驗收費標準,由實驗平臺的負責人根據成本核算提出方案,然后各有關部門進行研究確定,報有關部門審批,并在實踐中給予逐步完善。

2.成本的核算。實驗技術公共平臺的成本,主要是包括儀器設備管理人員的薪金、水電費、儀器設備的購買、耗材的支出、維修費的支出等。

從成本核算上看,還有一個儀器設備折舊的問題,但是一些貴重儀器的價值昂貴,其分攤后的費用如加入成本進行核算,那么,成本將是很高,例如,汕頭大學醫學院進口的透射電子顯微鏡需約240萬元。假如電子設備的使用年限為5年(新制度規定才3年),按平均折舊法計算,每年約為48萬元左右。由學科投入經費購買的,學科來分擔折舊的費用,負擔將過重。如是由學院投入的,一般使用的是專項資金,例如“211工程”公共服務體系項目的資金,從核算上無需提折舊。因為根據《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規定,目前高校的固定資產不提折舊,所以我們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特別是對剛剛起步構建實驗技術平臺或業務量不是太大的高校,可以暫時不提折舊。

(1)管理人員薪金的核算

公共平臺的建設主要是學科群投入的,則以學科群或學科作為一種管理模式,其主要的管理者、技術骨干的基本薪金,應該由學校負擔,其獎金應視管理者的業績而定。其他的輔助技術人員,其薪金、獎金應由學科負擔。由學校負擔主要的管理人員的薪金,是從考慮扶持學科的實驗技術平臺考慮,特別是剛剛起步或收入不多的院校,目前還是應以這種方式較好。如是由學院投入建設為主的,管理者、技術骨干、輔助人員的基本薪金,應該由學校負擔。其獎金應視業績而定。從另一個角度上說,在以學校投入為主的運行模式中,管理負責人在應聘此崗位時,也應自己提出一些方案與建議,對此問題供領導決策。我們可以采用兩種方法:第一種以每年的純收入(扣除應有的成本)或工作量作為一個基數,超過部分的純收入40%作為管理人員的獎金。例如,電子顯微鏡的觀察費,假設以每年的純收入基數為10萬元,實際純收入為13萬元,超過的3萬元,按六四分成的方法計算獎金;第二種以總收入為核算的,則扣除成本后,純收入同樣按六四分成的方法計算獎金。

儀器設備消耗性物資、維修和水電費等的核算。作為公共的平臺,其開展的項目實驗所需的試劑及耗材由誰申請的實驗,誰負責的原則。其耗材可以自購,也可以由實驗室購買,并按實際給予核算。日常的儀器維修,以一個標準的基數為原則,例如,單件材料為5000元,由實驗平臺負責,并攤入當年的成本核算,5000元以上至1萬元以內的在實驗平臺的發展基金負責,超過1萬元的由實驗平臺負責人寫出書面報告,經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提出意見,由學院領導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學科負責或由學校或學院負責支付。水電費的核算,我們采用安裝電表,按實際支出數核算,計入當月成本,并返納給學校。稅金的核算也應同步進行,當高校開展服務有收入之時,應注意按照國家的統一規定,向有關部門申請領取統一的發票,辦理稅務登記,按規定進行納稅。

3.結余的核算。收支相抵后,結余資金的處理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1)利潤的分配。利潤的分配,應考慮學校、學科群、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之間的利益,如在執行上述六四分成即學校得三成,學科得三成,管理人員得四成。利潤分配的比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最主要的是應視業務發展的情況,在剛起步時,管理人員的獎勵可適當提高,當規模越來越大,收入越多,應注意適當調整分配的比例。

(2)建立基金的核算。在上述的利潤分配后,歸屬學科或學校的利潤,應建立專項基金,作為購買大型儀器設備或大維修之用,用于實驗技術平臺的再發展。

四、構建實驗技術公共平臺存在的幾點問題

1.人才的問題。構建實驗技術公共平臺,目前最大的困難仍是管理負責人的人選問題。這個問題在規模不大的院校,尤為突出。從總體上看,負責人必須技術比較全面,大公無私,協調能力較強,總體素質較高,能全心全意為學校的各個學科服務,而不是為自己的課題服務。因此,應公開招聘,選出比較優秀的人才來承擔平臺的負責人的工作。但作為學校,其本人如何進行年度考核,應另制定相關的規定。

2.平臺是否能維持自收自支的問題。高校的實驗技術平臺,要維持自收自支,從內部看,必須提供優質服務和具備一定的業務水平,其收費合理,并且高校的規模較大,能提供全面的實驗檢測和觀察項目。從外部看,必須有一定的特色,在區域上位于較大的城市,有較多的科研單位和企業作為依托,開展對外服務的業務比較多,收入資金達到一定的規模,否則,較難辦到自收自支。但是,由于學校規模、特色、科研能力及所處的區域的條件的限制等因素,技術平臺的發展與創收會受到一定的制約。所以,依靠學校的投入主要的設備與大項的維修,還是比較重要的,使學科的科研工作得到扶持與發展。筆者認為,作為高校的實驗技術平臺,主要是為學校的科研服務,資源合理配置、達到共享,爭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其次,提高科研的層次與擴大學校的知名度。所以應綜合考慮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3.關于與企業共建的科研成果如何歸屬與分配的問題。與企業進行共建實驗技術平臺,在進行實驗之前,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科研成果歸屬、第一作者的署名、專利權等問題進行協商,達成共識,簽署有關的合同,以免日后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4.注意進行對技術平臺的宣傳。實驗技術平臺投入使用后,應注意把有關的儀器設備名稱、開展服務的項目、技術力量的水平等編印成冊,分發給附屬單位及社會上有關單位,并利用網絡、甚至新聞媒體開展宣傳、報道。開拓更多的合作項目與交流渠道。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國家教委.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試行)[Z]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512號,2007年12月6日

[3]教育部蒙牛集團與高校合作打造乳品生物技術平臺

[4]浙江大學浙江大學科技園面向社會開放公共技術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