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影響要素的法制教育分析

時間:2022-03-03 11:31:11

導語:基于影響要素的法制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影響要素的法制教育分析

摘要:教育系統功能的發揮依賴于要素對于系統所具有的積極效能。文章實證分析了高校法制教育六要素有效性的現狀,從教育關系內部揭示了法制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為完善高校法制教育提供了對策依據。

關鍵詞:影響要素;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教育要素;實證分析

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是法制教育實踐活動在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堅定大學生的法律信仰和形成良好的法律行為習慣方面所表現的積極屬性。質量與效益問題是教育的永恒話題。沒有質量和效益的教育是沒有存在價值的。在根本意義上看,教育有效性是衡量高校法制教育成功與否的標志,是高校法制教育活力的體現。

1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1]法制教育不僅是教育過程的完成,更是對結果的追尋,有效性無疑是法制教育的原點和歸宿。但是,長期以來對法制教育效能研究以分散、局部的理論成果居多,少有以教育要素為視角的實證分析。系統功能的發揮依賴于要素對于系統所具有的積極效能。要素有效性在系統功能及活動有效性實現過程中所扮演的這種角色,決定了從要素出發進行系統或活動有效性問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也是一個應該由要素維度、經驗數據來分析的問題。厘清教育要素需要對教育內部結構進行考察。法制教育要素就是構成法制教育系統的必須具有的因素和元素,其確立需要在法制教育的整體框架下展開,必須處于相同的法制教育層面,是法制教育必不可少而又不能再分的。在各種學說中,“六要素”(即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環境)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囊括了教育各相關方面,是法制教育系統的基本要素。

2研究的設計

2.1調查的內容

基于教育要素與教育有效性的邏輯關聯,設計《高校法制教育要素有效性問卷》,問卷中的個人基本情況,包括學校和專業。問卷正文分為六個維度,分別為各要素現狀以及對教育效果的影響

2.2調查的對象

研究選取了國內11所高校,涵蓋部屬和地方高校,具有均衡性。調查對象是高校法制課的教師。

2.3調查的方法

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訪談為輔。各校均發放問卷20份,總計220份,有效回收216份,占總發放卷數的98.2%,數據運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

3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3.1高校法制教育目標的實證分析

根據“對當前法制教育的目標實現情況作出評價”調查,認為完全實現法制教育目標的僅有38人,占17.6%;部分實現的有157人,占72.7%;未實現的有21人,占9.7%。認為法制教育目標完全實現的不足兩成,八成多認為部分實現或沒有實現,可知大學生綜合法律素質的教育目標實現度偏低,法制教育仍然以知識教育為主,強調守法習慣的養成,具有片面性和單向性。根據對“高校法制教育目標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調查,有97人認為是目標不具體、不明確、空泛化造成的,占44.9%;有66人認為是目標缺乏可行性和實踐性造成的,占30.6%;有50人認為是目標太過于整體性,缺乏差異性造成的,占23.1%;有3人選擇其他原因,占1.4%。造成教育目標有效性不強的有多種原因,主要是目標過于抽象化、可實踐性不強和缺乏差異性。

3.2高校法制教育者的實證分析

根據“法制教育的效果”調查,有98人認為自己的教學效果好,占45.6%;有117人認為教學效果并不好,占54.4%。超過五成的教育者對自己的教學效果并不認可,反映出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不足。法制教育有效性不強原因具有復雜性。在專業素養方面,根據對教師專業的調查顯示,僅有54人為法學專業,占25%;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歷史等專業占75%,專業不對口情況嚴重。在“您是否提升、更新法學理論知識”調查中,僅僅有95名經常提升、更新法學理論知識,占44%;大部分人偶爾更新或根本就不更新,專業知識老化。在法律信仰方面,據“對自己的法律信仰做出評價”調查,有83人法律信仰堅定,占38.2%,不到四成,其余大部分處于不確定或有一點的狀態,反映教師缺乏法律信仰。在“部分教師教學缺乏有效性的最主要原因”調查中,有121人認為是教學方法僵化、單一不能激起學生興趣,占55.9%;有92人認為是專業理論功底欠缺,對法律知識把握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占42.6%;也有人選擇了其他原因,占1.5%。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教育者在專業素質方面存在非專業化、知識老化、法律信仰缺乏、教育方法單一的問題;少部分人將問題歸因于學生興趣問題,從外部找原因,這不符合唯物主義的內因對事物具有決定性作用的觀點,需要扭轉這種觀念。

3.3高校法制教育內容的實證分析

根據“以下內容是否在課堂上講授”的調查,講公共生活中的法律有159人,占73.6%;講國家安全法律的有114人,占52.8%;講法理學的有105人,占48.6%;講法治精神的有118人,占54.6%;講憲法的有119人,占55.1%;講刑法的有124人,占57.4%;講民法的有118人,占54.6%;講經濟法的有83人,占38.4%;講行政法的有98人,占45.4%;講勞動法的有124人,占57.4%;講婚姻法的有127人,占58.8%;講訴訟法的有86人,占39.8%;講國際法的有16人,占10.2%。教師根據個人偏好對教學內容取舍非常明顯,沒有一項均被作為講授對象,國際法部分被普遍放棄,只有極少數老師能結合學生專業開展法制教育,內容安排有差異性、不規范性和隨意性。在原因方面,據“當前法制教育內容與課時安排的關系”調查,有172人認為知識點容量多而課時量少,占79.6%;有44人認為課時數合適,占20.4%。接近八成的人認為法制教育的知識量龐大與有限的課時資源存在矛盾。在與教師的訪談中,不少教師感慨課時很少,感嘆“實在沒法教了”。

3.4受教育者的實證分析

據“對當代大學生的認知規律把握如何”調查,有25人認為很清楚,占11.6%;有181人認為基本清楚,占83.8%;有10人認為不清楚,占4.4%。這表明,非常熟悉學生認知規律的只有一成,比例很小,絕大多數教育者處于中間狀態,為大體掌握,也有極少數人的教學就沒有遵循過學生的認知規律,顯示出對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法律素質現狀把握不夠。在原因方面,據“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的調查頻次”調查,有25人每年調查一次,占11.6%;有152人很少調查,占70.3%;有39人沒有調查過,占18.1%。僅有一成能準確把握學生的法律素質現狀,而多數是不清楚的。據“課堂人數規模”調查,有22人為小班,不滿60人,占16.2%;有41人為中班,60人以上不滿90人,占19.0%;有140人為大班,90人以上,占64.8%。可知,高校法制教育主要采用大班制教學,學生人數規模過大,教育者應接不暇,教學針對性較弱。

3.5教育方法的實證分析

據“教育方法具有哪些特征”調查,在“方法是否科學”方面,有102人認為教法科學,占47.2%;有114人認為不科學,占52.8%。在“方法是否獨特”方面,有68人認為獨特,占31.5%;有148人認為不獨特,占68.5%。在“方法是否新穎”方面,有102人認為新穎,占47.2%;有114人認為不新穎,占52.8%。在“方法是否多樣”方面,有149人認為多樣,占69.0%;有67人認為不多樣,占31%。在“方法是否先進”方面,有25人認為先進,占11.6%;有191人認為不先進,占88.4%。近七成的教師具有教學方法多樣化的優點,但是存在方法的科學性、獨特性、新穎性、先進性低的問題。教育方法缺乏有效性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最常采用的教育方式”問題調查中,有105人選擇灌輸式教育,占48.6%;有73人選擇啟發式教育,占33.8%;有38人選擇灌輸與啟發結合,占17.6%。可知,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接近五成,此種教學模式是有局限的。在“能否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開展教育”問題調查中,有25人認為教育很有針對性,占11.6%;有159人認為教育有一定針對性,占73.6%;有32人認為沒有針對性,占14.8%。少部分能有針對性開展教育,但是大多數針對性不強。

3.6高校法制教育環境的實證分析

根據“當前法制教育環境對教育效果的總體影響”調查,有80人認為有消極影響,占37.0%;有58人認為無影響,占26.9%;有78人認為有積極影響,占36.1%。可知,超過六成的人認為當前教育環境是負效或無效的,僅僅有三成多的人認為是有效的,教育環境有效性不強。在原因方面,據“哪項環境因素對法制教育更具有影響力”調查,有105人選擇社會環境,占48.6%;有69人選擇學校環境,占32.0%;有29人選擇家庭環境,占13.4%;有13人選擇自然環境,占6.0%。接近五成教師認為社會環境是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學校和家庭環境,自然環境的影響非常有限。

4結論

根據調查情況,得出如下結論:1)綜合法律素質教育目標實現程度偏低,主要原因是目標過于抽象、實踐性不強和缺乏差異性。2)高校法制教育者有效性不強,主要因為教師具有法學專業背景比例偏低、專業知識更新不夠。3)高校法制教育內容低效,主要是因為法制教育課時資源有限,造成教育者對教育內容的選擇性較高,具有不規范性和隨意性。4)對受教育者的把握不夠,主要是因為教師對調視不夠和教學班級人數規模過大所致。5)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樣化,但是存在科學性、先進性、新穎性和獨特性不足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當前只要采用的教學方法依然為灌輸式教育方式而教育的針對性不足。6)高校法制教育環境效能復雜,存在負效、低效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社會法制環境不足造成的。本研究力求全面考察法制教育要素有效性的現狀及形成原因,以期引起廣大教育者對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現狀的重視,為提升有效性提供參考依據。

作者:任先國 單位:鄭州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