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

時間:2022-02-26 02:26:12

導語: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

摘要:高師學生作為鋼琴學習者和傳播者,必須具備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否則,鋼琴學習水平難以提高,將來的音樂基礎教育工作也難以勝任。鋼琴樂器本身具有音域寬廣、音色絢爛、表現可塑性強、審美資源豐富等特點,在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上面具有獨特的不可比擬的優勢。高師鋼琴教學,既是鋼琴技術訓練,又是審美教育。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不能偏廢,要并行并重。要通過鋼琴基礎教學、鋼琴欣賞教學、鋼琴實踐教學、建立教學審美體系和機制等途徑,著力培養和強化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高師鋼琴教學;音樂審美意識;音樂審美能力

鋼琴課是高師音樂專業的重要課程,對培養學生的鋼琴基礎技能和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關于高師鋼琴課的教學,近些年來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一些院校在處理技能訓練和審美教育的關系時,存在著重技能訓練,輕審美教育的傾向,以致學生鋼琴學習興趣普遍不高,感受不到藝術的感染和熏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鋼琴教學質量降低。筆者作為長期從事高師鋼琴教學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與鋼琴演奏水平的關系研究,深深體會到高師教學傳授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是進行審美教育更重要,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尤其關鍵。高師鋼琴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一、高師音樂專業學生具備音樂審美意識能力的重要性

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是鋼琴學習的主力軍。三年的學業中,鋼琴課占據了較長的時間和空間,鋼琴學習過程中,要耗費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在這個過程中,鋼琴學習者首先必須具備音樂審美意識。其標志是能夠認識和感知鋼琴音樂美。有沒有音樂審美意識,鋼琴學習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如果具備音樂審美意識,在鋼琴音樂美的氛圍中,流連而忘返,癡迷而陶醉,越學越愛學,越學勁越足。鋼琴彈奏水平也會穩步提高,感染力也會逐步增強。如果缺乏審美意識,不能認識和感知鋼琴音樂美,鋼琴學習就成為索然無味的技術學習,難免出現厭煩情緒,學習過程成了一個煎熬的過程,甚至堅持不下去,鋼琴演奏水平難以提高,也缺乏感染力。但是具備音樂審美意識,只是鋼琴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更重要的是要具備音樂審美能力。因為,音樂審美意識是客觀存在的美在人們頭腦的反映,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活動。而認識審美對象的關鍵是要依靠音樂審美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即人們以審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特殊能力,包括聲色感、審美操作技巧、審美感受力、表現力、想象力、鑒賞力、記憶力、意志力、創造力等”[1]。鋼琴學習者如果既具備音樂審美意識,又具備音樂審美能力,鋼琴學習就會由量變到質變,就會獲得深刻的審美體驗和審美認識,形成正確的審美評價,樹立進步的審美價值觀。如果缺乏音樂審美意識和相應的音樂審美能力,鋼琴學習只是一種技術性操作,鋼琴成了創造音響的工具,表現樂譜的“打字機”,彈奏不出美妙的音樂。這樣的彈奏不但彈著痛苦,聽著無疑也受罪。[2]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是音樂教育的接受者與傳播者。他們畢業后要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工作。基礎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是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健康身心,以培養新一代合格人才為目標的教育。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培養中小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作為將來從事基礎音樂教育的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如果自己不具備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將來靠什么從事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工作呢?所以,要想勝任將來的基礎音樂教育工作,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這種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需要學生從高師三年的音樂專業學習過程中逐步獲得,需要老師在鋼琴教學過程中系統扎實地訓練和培養。從能力形成的角度講,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個長期的艱辛的過程。高師鋼琴教學并非學生鋼琴技能和音樂審美能力的最終階段,它只是學生漫長學習過程的一個階段。但由于它是一個相對較長的學習階段,對學生鋼琴技能的掌握和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及增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對高師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二、高師鋼琴教學對于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意識能力具有獨特的優勢

從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的角度講,音樂專業其他課程,如聲樂、音樂藝術史等都一定的作用,但比較而言,鋼琴課程更具有獨特的優勢。從鋼琴樂器本身來講,它被稱為“樂器之王”“音樂王冠上的明珠”。它音樂寬廣,超越所有樂器,從單旋律到和聲,乃至四五聲部的復調音樂,其八十八個琴鍵,包括差不多同交響樂隊般的寬廣音域。能奏出樂隊中最高音和最低音,能奏出由弱到強的多種力度層次,能演奏各種體裁、各種織體的音樂。具有演奏技巧的多樣性和音樂審美的多元性。演奏鋼琴就像指揮一支交響樂隊,它的交響性是其他樂器不可比擬的。它音色絢爛,表現力豐富。優秀的演奏者可以通過觸鍵方法、觸鍵力度的變化,運用踏板,將音色分解為無數不同明暗色調,表現不同情緒和音樂風格,挖掘其無窮的音樂表現力。它具備展現多元音樂文化的功能,具有很強的表現可塑性。能演奏各種民族風味濃厚的音樂,并且可在演奏時因為技巧的不同,展現新的風貌。它是一個藝術寶庫,蘊藏著豐富的審美資源。它發展至今,積累了浩瀚的經典作品,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演奏風格,呈現出斑斕多姿的音樂藝術之美,鋼琴演奏對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有著特殊的功能。它對旋律的獨特詮釋,有助于學生感悟音樂的審美內涵;它特有的演奏技法,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審美的情感表達。學生通過長期演奏優美的鋼琴音樂,自然會引起激動、共鳴以及想象。這樣奏樂過程中的潛移默化作用,自然會帶來精神品質、意識觀念的升華,思想境界的提高。在鋼琴音樂的學習中,對不同國家、不同流派、不同作家、不同風格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學生自然會開闊藝術視野,豐富藝術修養,提高藝術審美趣味和能力。從鋼琴教育的角度開看,鋼琴課作為高師音樂專業的必修課,是各門理論課在實踐中的一個匯集點。既是提高學生音樂修養的專業課,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美育課,既要進行鋼琴知識的傳授、鋼琴技能的訓練,也要進行審美教育。在這樣的性能定位中,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必須成為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鋼琴教學的最高目標,就是要通過教學,達到以美育人,完善美的人格,凈化人的心靈,促進人的潛能的最大發展,從而把自己推向更高的人生境界。不管是鋼琴基礎課,還是鋼琴專業課;不管是鋼琴理論課,還是鋼琴技能課;不管是鋼琴課堂教學,還是鋼琴實踐教學,都應該在傳授鋼琴理論和訓練鋼琴技能的同時,把對音樂美的感受和再現貫穿到教學過程中去,既要看到鋼琴的工具性能,又要重視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要使學生既學到了鋼琴基本知識,掌握了彈奏基本功,又培養了藝術表現能力,提高音樂修養。在今后的基礎音樂教育中,能夠勝任講授、范奏和伴奏等教學任務,為音樂的傳播作出應有的貢獻。鋼琴教學中的技能訓練和審美教育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二者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方,剩下的一方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二者應該并行并重,不可偏廢。這就是高師鋼琴教學應堅持的教學理念,這個教學理念是由鋼琴課程的性質和功能決定的。所以,在高師鋼琴教學中重技術、輕藝術的學習是不科學的。[3]重技能、輕審美教育的傾向不能再繼續發展下去了。這應該成為高師鋼琴教學的共識。作為高師鋼琴教師,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發揮鋼琴教學的獨特優勢,努力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

三、高師鋼琴教學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的路徑和方法

(一)通過鋼琴基礎教學,為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鋼琴基礎課程是高師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作為一門必修課,它通過教授鋼琴基礎知識和彈奏技巧來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它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審美實踐途徑,使學生通過鋼琴藝術實踐獲得豐富的審美經驗和審美體驗,促進其個體的審美發展,對學生今后從事基礎音樂教育工作,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高師的鋼琴教師,要重視鋼琴基礎課程教學,從美育的理念出發,精心設計課程的要素。把審美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貫穿在課程的每一個關節之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美的存在。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圍繞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這個目標來選擇。第一,選用審美信息和價值含量高的作品。選用中外重要音樂時期優秀的經典作品;選用具有中國民族風格和特色的作品,選用現當代能喚起美感享受的音樂作品。選用一些典型的中小型樂曲。如貝多芬的《致愛麗絲》、賀綠汀的《牧童短笛》、巴赫的一些復調作品。第二,選用涉及多種風格與體裁的作品,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比如,巴赫之前的鍵盤音樂,巴赫及其同時代的主要鍵盤作曲家的音樂,古典時期的鋼琴音樂,浪漫時期的鋼琴音樂,19世紀歐洲民族樂派的鋼琴音樂,20世紀法國印象主義的鋼琴音樂等。中國各個音樂時期的重點作品。第三,選用各種表演形式的作品。比如,獨奏、四手彈聯奏、雙鋼琴曲以及一些歌曲或其他樂器伴奏作品等。在選擇作品時要注意,選用審美價值和技能訓練價值并重的作品。選用適應不同學生審美個體發展需要的作用的作品。在具體材料的選擇上盡可能多樣化。既有樂譜材料,又有音響材料,還有文字材料。對學生讀譜訓練、試聽訓練、理解作品、獲得審美經驗和體驗,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要強化對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培養。比如,在音響展示環節,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培養感知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凝神傾聽,用心感受,實現音響旋律的內化,為將來的精彩外化做準備。在作品分析環節,教師要結合文字材料,努力挖掘作品中的審美要素和人文價值,幫助學生分析作品和處理作品,獲得對作品的審美理解,讀懂鋼琴音樂語言表達,體會每一個音階、每一段旋律蘊含的生動的律動和力量。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比如,教授莫扎特的鋼琴小奏鳴曲時,可引入關于奏鳴曲、古典風格、莫扎特生平和思想、彈奏方法、彈奏風格等文字材料,與學生一齊分析作品,分析鋼琴演奏與作品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審美思維得到進一步鍛煉。在教師范奏環節,教師要重視感情的范奏,對學生起到樣板作用。要保持非常積極狀態,全身心投入審美活動中,通過自己的高水平彈奏,展示自己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詮釋作品與鋼琴彈奏之間的關系,把自己的審美感受充分表現出來。讓學生在欣賞鋼琴藝術的過程中,學習和模仿教師的精湛的演奏技巧。在學生彈奏環節,教師要教授學生審美表現方法,指導學生運用一定的技巧來表現音樂。講解動作要領及其與音響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明白“怎樣彈”和“為什么這樣彈”的問題。引導學生樹立音響表現的審美要求,設計在彈奏中表現音響聲音,在頭腦中形成音響概念,在音響的審美要求下彈奏。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審美反應,適當給予一定的情感提示,使學生的內在情感力在彈奏時充分表現出來。在彈奏評點環節,教師可采用比較方法,把好的彈奏與差的彈奏進行比較,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明白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樹立美與丑的評判標準,提高美的演奏水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學儀態和語言美,從感情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營造審美化的教學環境和氛圍。綜上所述,只有在每一個環節中都落實了音樂的審美教育,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才會逐漸形成和增強。(二)通過鋼琴欣賞教學,為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的提高注入強勁的動力。欣賞,即通過享受美好的藝術作品及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從中獲得感性認識,以提高藝術修養和能力。欣賞是學生聽覺感知、情感體驗、創造性思維等心理活動融為一體的實踐活動。除了培養學生對作品的節奏感、音強感、織體感、和聲感、音樂感外,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聯想能力和評價能力,可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欲望。音樂欣賞不僅是一個人審美修養的標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質水平的標志之一。從廣義上來說,音樂演奏、創作與教學活動都必須建立在音樂欣賞的基礎之上。音樂欣賞是鋼琴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教學活動。它有利于提升學生對鋼琴音樂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是因為,第一,欣賞的曲目都是經典,不論在藝術上還是技巧上都是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為學生樹立了一個樣板和標桿。第二,欣賞教學,注重的聽力的訓練,這樣可促使學生音樂理解能力的提高。而音樂理解能力“是人們在音樂感受的基礎上,運用理性思維對音樂作品進行認識和評價的能力”“是一種音響語言,一種多層次、多方面同時進行的思維方式”。[4]學生首次欣賞鋼琴經典作品會產生音樂感知,以后多次欣賞就會產生理解力,理解認識后又產生了音響記憶,記憶還會產生聯想比較,以至于加深音樂理解。在自己彈奏作品時,會自覺不自覺地將這種理解的意識滲透其中,從而大大提高自己的彈奏水平。第三,欣賞過程中的分析探討和交流,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審美思維能力。可以說,鋼琴欣賞教學對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的提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在鋼琴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發達的多媒體、互聯網、CD與VCD音響資料為欣賞活動提供便利條件。要引導學生聆聽、欣賞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層面、不同版本的鋼琴作品,以對鋼琴演奏素材的感知為基礎,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還要經常組織學生去音樂廳,欣賞較高藝術水準的獨奏、重奏、協奏等形式的鋼琴音樂會。在欣賞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先“入乎其內”,進入角色,進行樂感體驗,與審美對象產生情感共鳴。然后“出于其外”,在感受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冷靜的分析和理性思考,讓學生弄明白為什么這些曲目會成為經典?為什么人們會喜歡它?并寫出聽覺感受。在分析討論的基礎上,學生進行交流,教師總結評點,并進一步講解,加強對音樂本體分析。重點對音樂語言、音樂結構、音樂織體等音樂形式進行全面系統地剖析。比如古典音樂中常用穩定的功能性和聲語匯,浪漫派音樂中常用的色彩性線條化的和聲進行,不穩定的各類變和弦及頻繁的快速轉調帶來音樂的張力,和聲縱向和聲部的關系。也可以對音樂體裁、風格與流派作延伸介紹;還可以對作曲家的創造力和演奏家的表現力進行評價。促使學生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審美理想,從情感共鳴和理性鑒賞兩個角度切實感受到鋼琴藝術演奏的無窮魅力。真正認識到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情感美,進而提高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三)通過鋼琴實踐教學活動,為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和鞏固,提供有力保障。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不僅培養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而且培養的是創造美的能力。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需要在各種平臺上一步步構建和提高,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光看不練,光聽不談,是不能真正獲得音樂審美能力的。實踐性教學是高師鋼琴教學成果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徑和重要保障。現實經驗的獲得離不開教學活動中的演奏、創作和鑒賞等實踐環節,學生只有通過有效的實踐教學活動,才能真正獲得和提升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所以,高師鋼琴教學要探索有效的實踐教學形式和考核機制。實踐性教學可以采取三種形式:第一,提倡互動式的課堂實踐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以學習主體的身份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先從作品形式、作曲家創作風格、對作品的整體感受等方面進行自主性學習研究。通過預聽音響材料、查找文化資料、視奏樂譜,運用相關理論知識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初步形成審美理解。然后進行課堂談論,學生充分發表看法,師生對話交流,進一步加深審美理解。最后帶著這樣的理解去彈奏和練習。這樣一個互動過程,將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第二,構建校內鋼琴教學實踐平臺。組建學生鋼琴音樂社團,鼓勵學生參加聲樂伴奏、器樂合奏及合唱伴奏等功能性音樂演出活動。舉辦鋼琴視奏比賽,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的水平和感染力。第三,構建校外鋼琴教學實踐平臺。多提供鋼琴表演的機會。經常安排和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鋼琴演奏音樂會,走出琴房和教室,邁上舞臺,把自己的鋼琴演奏水平展示給觀眾。另外,從“師范性”的角度出發,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當地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活動,把高師鋼琴教學與基礎音樂教育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提高。(四)通過建立鋼琴教學的審美評價體系和機制,引導和激勵學生努力增強自己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高師鋼琴教學既然把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作為重要目標,那么,在教學評價和考核上也應該建立審美評價體系和機制。這樣才能使鋼琴教學始終沿著美育軌道前進,引導和激勵學生努力獲取和不斷增強自己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在評價的標準上,不能只限于掌握了多少彈奏的技能,能彈什么作品,彈奏時的表現水平等,應體現審美的要素,比如審美學習態度,在學習中情感的投入;對作品演奏和理解的程度;對音樂形象的感知能力、聯想能力、想象能力,對音樂性質的識別能力,對音樂美丑的分辨能力,彈奏的表現力,創造力等。在評價的方式上,采用自評與他評、互評

相結合,定期評價與經常性評價相結合,理論考試與能力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評價中,突出音樂審美要素,確保音樂審美教育落到實處,確保高師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總起來說,高師鋼琴教育,既是培養中小學合格音樂師資的基礎課,又是提高彈奏水平的專業課,同時還是進行素質教育的藝術課、美育課。在這多元的性質定位中,必須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為根本。在教學中,既要重視鋼琴基本彈奏方法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又把對音樂美的感知、理解、鑒賞、表現和創造貫穿到教學全過程中,徹底糾正“重技能、輕美育”的問題,把技術訓練和審美教育融為一體,使鋼琴教學從純技術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體現其特有的審美價值和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也要明確,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不是短期的上幾次鋼琴課就會立竿見影的。需要高師鋼琴教師長期不懈地堅持,上好每一節鋼琴課,搞好每一次鋼琴學習實踐活動,這樣才能久久為功,取得明顯成效。

參考文獻:

[1]鄭茂平.音樂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266.

[2]于淳.鋼琴教育中的審美教育[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6(5):128-129.

[3]劉高揚.鋼琴教學的本質和核心是審美教育[J].天府新論,2007(S1):297-298.

[4]徐希茅,傅利民,鄒建林,等.音樂美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2.

作者:楊柳 單位:桂林高等師范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