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的策略
時間:2022-01-16 08:43:12
導語: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相關教育部門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怎樣有效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音樂審美的全面發展,是廣大音樂教師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其中體態律動教學是有效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與審美能力。
音樂課堂中應用體態律動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興趣以及實踐創新意識,使音樂知識內容具象化地呈現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現階段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體態律動在教學的優勢和特點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音樂教師對律動教學的認知存在偏差,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將其融入教學方法中。因此,筆者希望通過對體態律動應用的分析探討,可以為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一些有意義的建議參考。
一、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體態律動在教學應用過程中主要通過調動學生的身體律動,來增強對音樂情感的體驗和感知。教師在課堂中通過合理地調整應用,激發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熱情,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中來[1]。第一,體態律動具象化的表現形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學生在身體律動中可以充分感受到音樂節奏帶來的美感以及學習音樂的樂趣;第二,由于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很難集中精神完成學習,而體態律動極大地豐富了音樂教學形式,通過身體對音樂的感知,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創新能力,有利于深化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和鑒賞能力。
二、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音樂導入環節通過體態律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態律動應用音樂教學非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特點,教師在課堂中開展體態律動教學,可以充分培養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樂的內涵和背景,讓學生通過肢體律動與節奏的融合內化音樂知識內容,將抽象的音樂元素轉變為直觀形象的肢體語言,在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的同時,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歡樂的氛圍中更具有學習動力,進而快速理解相關音樂知識內容[2]。比如,在教學《玩具兵進行曲》這首歌曲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跟隨音樂節奏一起表達歌曲的內容。教學開始前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的玩具叫什么名字呀?”當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讓學生各自扮演玩具的角色,并在歡樂氣氛中彈奏《玩具兵進行曲》,讓學生跟隨音樂節奏來設計自己喜歡的動作,這樣在增強學生對音樂理解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二)音樂教學中通過體態律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表現力。第一,小學時期的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他們天性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體態律動教學形式,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第二,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育的關鍵時期,豐富的教學形式有利于促進學生音樂思維的創新發展。比如,在教學《百鳥朝鳳》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在學生熟悉歌曲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來模仿各種鳥類動物的樣子,使學生通過肢體語言動作與音樂節奏的融合,生動形象地表現歌曲的內容。在表演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地引導學生,讓學生了解鳥類動物都有哪些,同時要對學生提出的建議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表演形式。小學生通常對音樂的節奏強弱非常敏感,教師可以使學生通過身體的動作來感受音樂的變化。比如,在教學《大雨和小雨》這首歌曲時,教師首先通過創設下雨的情境,讓學生去感受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強弱節奏感,并指導學生用拍手、拍腿、跺腳或敲擊桌子等豐富的體態形式,來表現大雨和小雨落在地上的動作。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明顯區分開大雨和小雨的節奏,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清晰地分辨出強弱節奏,同時還可以增強律動表演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來理解音樂節奏的變化,進而使學生充分理解節奏強弱對音樂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并有效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創新實踐。(三)教學中通過體態律動使音樂知識具象化。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體態律動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表現形式。小學時期的學生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較為有限,難以理解音樂課堂中體現出的抽象內容,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體態律動節奏感來培養學生對音樂文化的感知,從而有效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綜合發展。比如,在音樂課程中學生對音調的理解較為困難,教師可以通過體態律動教學將音調生動具象地展現給學生,從而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全面理解。(四)體態律動應用要做到因材施教。小學生對音樂的感知經驗非常少,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合理的肢體動作來表現和體驗音樂,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為學生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對學生音樂認知能力的調動,教師要盡量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比如,歌曲中雨點的關鍵詞,可以用“滴滴嗒嗒”來表示,這樣可以增強歌詞的形象感和節奏感。此外,在體態律動音樂課程中,教師還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性以及學生的個性發展,確保班級內每個學生都可以依據自我特點,跟隨音樂節奏開展體態律動。學生在學習體態律動時,并不需要優美的動作,而是讓學生通過肢體語言的律動去感受音樂節奏的變化,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例如,在教授關于動物的歌曲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依據教師所說出的動物,模仿具有個性的相關動作。教師在音樂課堂中要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表演機會,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對學生表現出的新奇動作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創新能力。豐富的教學形式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要讓學生懂得用身體去感受音樂的美,師生之間共同參與體驗、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在課堂中始終貫穿以審美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進而有效培養學生對音樂情感的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體態律動可以有效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體態律動教學強調學生的身體感知,教師在音樂課堂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主地體會音樂;同時小學音樂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形式,依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靈活調整體態律動的教學方式,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體態律動的教學優勢。
[參考文獻]
[1]董瑞琦.小學音樂課堂體驗式學習的有效策略——體態律動[J].遼寧教育,2014(01):66.
[2]姜璐璐.淺談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5):35.
作者:謝小青 單位: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第二中心小學
- 上一篇:法律進衛生院工作計劃
- 下一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