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感培養小學音樂差異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04 11:42:11

導語:樂感培養小學音樂差異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樂感培養小學音樂差異教學研究

引言

差異教學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以“個體條件論”和“個人動機論”為基礎的。這一理論強調:每個人都有先天和后天的個體特征,如年齡、性別、興趣、經歷、價值觀等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且由此產生的心理(認知、動機)結構和行為結構也不盡相同。因此,面對同一信息,他們的反映不盡相同,甚至千差萬別[1]。所以,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會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節奏感 

“每個生命個體都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每個人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教育里應沒有差生而只有差異,教育要培養不同學生的差異化發展。[2]”這句話是黃寶國教授“差點教育”里面的一句話,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學生把事情都做到一樣,就連教師也不能保證把一件事情做到完全一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就告訴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因材施教。例如,在筆者的口風琴課堂上,以前每學一首曲子筆者都要求所有的學生必須學會吹這首曲子,可是每節課總是那幾個吹得比較好的學生能學會,其他學生都沒辦法完成。在接觸到了“差異教學研究”后,筆者反思了一下自己: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音樂掌握能力也不同,因此不可能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到一節課吹一首曲子。在認識到這個問題后,筆者便把班里的學生分成了A、B、C三個層次。A等是樂理知識掌握比較好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識譜能力,這樣的學生筆者讓他們自學,遇到不會的再問筆者;B等的學生樂理知識掌握的一般,需要筆者把難點節奏講一下,說說指法;C等的學生樂理知識較差,對于這樣的學生,筆者讓他們從最基本的學起,先認識鍵盤,等鍵盤認熟后再練習簡單的曲子。經過分層之后,筆者發現學生練琴的積極性提高了,一節課下來基本所有學生都會找筆者吹曲子。通過口風琴的學習,學生在節奏感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速度很均勻,每個音符吹得都非常準確,拍子不多也不少。同時,學生在唱歌時不僅能把音符的時值唱得非常準確,還能注意到很多的音樂記號。看到學生有如此進步,筆者感到非常高興。

二、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不同的情境,增強情感體驗 

從畢業以來,筆者就一直任教1~5年級的音樂課,并發現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都不一樣,所以在解決難點時,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環節。低年級的學生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但是注意力時間較短,所以教師要設計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在活動中解決重難點;而中高年級的學生心理較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成熟,教學環節也要設計得相對穩重些,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3]。在導入環節,通常在低年級的課堂中,筆者會以有趣的情境導入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多快樂呀多幸?!芬徽n時,筆者穿著藏族的衣服給學生上課,然后又以去藏族做客為情境引導學生對這節課產生興趣,教學片段如下。師: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大家庭,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很美很遠的地方,那兒住著一群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人們,老師帶來了一段這個少數民族的舞蹈,你們想看嗎?請在欣賞的同時,猜猜這是哪個少數民族的舞蹈。(播放《多快樂呀多幸福》音樂)生:藏族。師:你們的見識真廣闊。瞧,藏族的小朋友們正在舉行節日盛會,你們想不想參加?咱們要帶著節目去參加,帶著什么節目去參加盛會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藏族民歌《多快樂呀多幸福》,有信心把這個節目表演好嗎?

針對低年級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心強的特點,筆者利用少數民族的服飾和舞蹈,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情境中去,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學生也喜歡參與情境中的音樂活動。而高年級的導入就不同了,高年級的導入大多要帶著問題進行,讓學生多動腦,例如,五年級的《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課,教學片段如下。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領你們去一個美麗又神秘的小世界,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去看看吧?。úシ虐樽啵┞?,知道這是哪兒嗎?生:迪士尼樂園。師:是呀,它就是小朋友們都向往的迪士尼樂園。迪士尼樂園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游樂場所,不光有新穎奇巧、情趣各異的游樂設施,還有大家喜歡的童話人物和卡通人物。

通過對迪士尼樂園的了解,你覺得迪士尼是一個怎樣的小世界呢?生:好玩、有趣。師:是呀,這的確是一個好玩、有趣,又充滿著快樂和幸福的小世界,人們為了贊美它,專門創作了一首贊美它的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讓我們帶著歡樂的心情一起來聆聽!聽完后告訴我,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幾部分,為什么這樣劃分?音樂是怎么告訴你的?師總結:我們的結論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的情緒是歡快的,節奏是緊湊的,旋律是高低起伏的,音色是跳躍有彈性的,而第二部分的情緒是優美的,節奏是舒展的,旋律是平穩的,音色是連貫圓滑的。高年級的課更多的是要滲透給學生一些音樂知識,因此,導入的過程更多是引導學生欣賞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結語

總之,在教學中運用個體差異理論,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轉換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變革傳統的教學方法,要時刻以學生為中心,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有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學生,近距離接觸學生,適應不同類型的學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所需所想,從而設計出更加貼近學生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項慧敏.小學音樂課堂樂感培養探究[J].音樂時空,2014(21):194.

[2]黃獻霞.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啟學生樂感[J].小學時代(教師),2011(06):85.

[3]紀旭.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4(16):126.

作者:趙歡歡 單位:山東省威海高新區黃家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