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人物畫教學理念研究

時間:2022-05-03 03:50:34

導語:工筆人物畫教學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筆人物畫教學理念研究

一、關于造型

造型的訓練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在造型基礎課(素描)和專業寫生課。各院校和教學機構在專業追求的方向上各有特點和體系,而對基礎性內在規律的把握上還是存在共識的。素描造型訓練是工筆人物畫教學的關鍵,其是專業寫生與創作之間暗含著的一條主線,和最后所表達的內容聯系在一起,貫穿始終。經美術家徐悲鴻、蔣兆和確立基礎地位的寫實素描,為中國畫教學提供了新的內容和方法。將素描視為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并作為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是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的一個主要特點。而素描與中國畫的關系一直是學界爭論的焦點,也是教學上問題困惑最多的地帶。到底要不要素描?怎樣融合?如何在深度刻畫的同時又不失中國畫的本質特征?這一系列問題推動著教學與創作的不斷探索。幾代藝術家和各教學單位的一線教師們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其中就有人主張用白描代替素描來進行工筆人物畫的造型基礎訓練。白描是一個高度抽象化的表現語言,用這種方式來進行工筆人物畫造型基礎教學,直接取代素描,難以解決實際問題,而容易流于簡單和程式化。葉淺予早在主持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學時,就認識到素描對于當代中國畫教學的必要性,提出中國畫的問題是解決“硬筆頭”和“軟筆頭”的問題。在造型訓練階段,素描比白描更適于操作,技術的門檻底,可修改,調整余地大,在理性的基礎上給個性化的造型表達留有更大的可能性。正如美學家宗白華所言:“素描的價值在直接取象,眼手心相應與造物肉搏,而其精神則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線紋或墨彩表現出具體的形神。故一切造型藝術的復興,當以素描為起點;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內心’,返于‘直接’返于‘真’,更是返于純凈無欺。”素描的合理配置在當下的人物畫教學中,依然是有效的方法。為了更好解決中國人物畫的造型基礎訓練問題,前人們做著持續的思考和努力。在經歷了光影素描(全因素素描)、結構素描等階段的探索之后,中國人物畫造型基礎訓練進入線性素描階段。線性素描對光影素描和結構素描進行了揚棄,也不同于傳統中的白描,是更加符合專業特色和基礎訓練的特指性素描概念。中國人物畫教學分為工筆和寫意兩個方向。由于工筆人物畫筆筆不茍、細致入微的造型需求,與之相適應的素描造型訓練也就必然有其個性差異。因此,推動了工筆性線性素描的形成。造型方式的明確,便于學生樹立中國畫平面性和線性審美的認識、觀察、表現方法。工筆性線性素描要求處理線與面的結合關系嚴謹精微,對形體和空間的理解濃縮提煉,結構關系交代清楚舒展。但切忌概念化,感覺上的精致微妙與視覺上的工細機械差別并不明顯,而這之間的藝術品質卻是霄壤之別。工筆畫在傳統上有“實處易,虛處難”的說法,即所謂實處是給人看的,虛處是供人去品的,因此對分寸的把握尤為重要。工筆性線性素描是在方法的限制中,挖掘造型語言的表現能力,使之與后面的專業寫生乃至創作更加自然地銜接。尊重客觀對象、樸素地感受客觀對象是寫生過程中應當具有的心態。尊重對象,并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而是抵御頭腦中的成見和樣式。體會模特的個性外化在造型上的特別之處,在具體的人的表情動態中包含有難以言傳的感覺,而對模特的感受自然也因人而異,這也會逐漸形成個人的風格差異。到了這個階段,尊重并不是照抄,因為有真實感受的鋪墊,進而追求充分的表達,這樣恰恰更加接近藝術表現上的真實。中國繪畫在宋代也經歷了偏向寫實、注重精細刻畫這一時期,到明清又出現了接近抽象注重開發筆墨自身表現力的大寫意花鳥畫。如果說再現式的寫實和純粹的抽象是繪畫語言的兩極的話,那么中國傳統繪畫從來沒有走到這兩個極端,而是在這兩極之間找到契合自己表達的點,表達感情和思想。工筆人物畫勾線過程中,線與造型的矛盾關系,主要通過“意象”造型的理念來解決。再嚴謹細致的刻畫,也要有意的表達來化解造型對用筆的障礙。縱觀中國繪畫史,中國人物畫始終沒有放棄用線造型的傳統,無論線的形態、內涵怎么變化,用線的意識貫穿始終。

二、關于技法

臨摹是學習中國畫傳統技法語言的基本途徑,也是各院校的必修課。中國畫是傳承性極強的藝術,歷代大畫家都從臨摹入門。工筆人物畫的傳承是在一個有序的系統內進行的,延續著上古時代先民的表現方式,在審美品格上有著內在的自律性。“勾”和“染”仍然是工筆人物畫技法學習的主要內容,因特定歷史時期的局限,之前有過因過分強調寫生基礎,輕視臨摹,導致傳統根基不足的教訓,因此,當代的工筆人物畫教學對臨摹課都比較重視。但練就了純熟的勾線染色的本事,也不代表就懂得傳統的究竟,少了靈魂的線條和色彩,與傳統的本意也是貌合神離的。因此,用心體會線條和色彩有機組合成畫面的活力和趣味,以及畫家經營畫面各抽象因素之間關系的匠心,也是臨摹課的價值所在,所謂“以技近道”,才是正途。此外,教師的技法水平、視野、對繪畫的認識也影響著教學的成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趣味、知識結構也有了新的變化。即使到了今天,當代工筆人物畫技法仍是傳統中帶有意向性符號特征的線與色的拓展,這也說明工筆人物畫的基本形式能夠保持至今,與其傳承方式有著本質的關系。不論古典技法還是當代技法,都是為表達服務的,其價值要在具體的作品中得以體現,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問題。三、關于畫面關系如果說造型、技法屬于戰術問題的話,那么畫面關系屬于戰略層面的問題,統領作品全局。其作用有三點:第一,服務內容,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藝術趣味;第二,新穎別致,引人注目;第三,創造形式美感。畫面關系包括畫面結構和節奏兩大類關系:畫面結構主要是平面的經營布置,起骨架的支撐作用,重推敲,偏理性;節奏是在此基礎上,諸要素的對立統一,體現畫面的韻律美,重生發,偏感性。畫面關系的處理,決定著畫的品質,正如法國畫家亨利•馬蒂斯所說,畫面中沒有可有可無的部分,如不起積極作用,必起破壞作用。古人講究章法布局和畫理就是這個道理,重視體悟,但具體可操作的學習方式少有記載。當代的教學融合古今中外研究視覺藝術規律的成果,通過構圖、水墨構成等課程來提升學生對畫面關系的理解,通常把課程細分為經典作品形式構成分析、形態、質地、肌理、色彩、黑白灰、點線面等專項訓練。這種課程安排對工筆人物畫教學來說,技法的門檻降到最低,排除了具象的干擾,便于學生直接關注畫面抽象因素的本質關系,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訓練,學生的藝術感覺會得到挖掘和釋放,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個性趣味,自然會將獲得的認識融入臨摹、寫生、創作等課程,貫穿繪畫活動的始終,支持高質量的表達,進而明晰自己的藝術方向。

當代工筆人物畫教學理念,是在近代以來東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背景下,圍繞著與西方寫實造型的關系展開的。歷史的經驗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以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吸收,在揚棄中發展,會給我們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用心體驗,真誠表達,中國工筆人物畫也一定會生發出新的時代精神。

參考文獻:

[1]趙奇.教學實踐:魯迅美術學院中國人物畫工作室作品展座談會專輯[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2]齊鳴.現代工筆人物畫技法[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2.

[3]朱乃正.盧沉周思聰文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4]唐勇力.當代中國畫論著:中國畫教學研究[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

[5]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中國畫教學研究論集[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王丹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