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診斷學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9-03 03:27:48

導語:實驗診斷學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驗診斷學教學改革研究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檢驗醫學有了巨大的發展,目前已經與世界水平接軌。內容上,檢驗醫學實現了臨床微觀到宏觀的融合貫通,檢驗結果的作用從過去偏向于病后解釋轉變為前瞻性的預測;在技術上,隨著新的實驗方法和制造業方面的進步,實驗開展更具自動化、床邊化和精細化的特點[1]。這些進步在實現疾病診斷跨時代變革的同時,對檢驗人才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實驗診斷學作為檢驗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檢驗聯系臨床的重要紐帶,也是引導醫學生步入實際工作的橋梁。過去由于教學設備的老化和滯后,教導方式單一和枯燥,學科定位模糊和目標不明,學生學習到的知識與臨床實際應用存在較嚴重的脫節[2]。本教研室自2014年起對實驗診斷學進行教學改革,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校對實驗診斷學進行教學改革前后的兩屆醫學檢驗系共10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接受傳統教學的學生共計47名,作為對照組;接受改革教學的學生53名,作為觀察組。1.2方法。傳統教學方式緊貼教學大綱,理論課和實驗課的安排學時安排為3∶1,教學流程為“講課-實驗-考試”;改革教育方式的要點如下:(1)教研室成立實驗診斷學教學小組,師資力量由過去的單純的檢驗科老師增加為由臨床內科、檢驗科專業老師共同組成的團隊,教學小組績效考核項目納入學生對教育質量滿意度的評價;(2)教學目標以訓練學生臨床思維、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判斷能力為主,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樹立職業信仰,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3)教學方式增加病例引入式教學、增加學生臨床內科、檢驗科見習課課時、也增加學生在教研室科研項目中的參與機會,力爭教學內容當場消化;(4)課后作業增設文獻調查、案例分析和實驗報告等多種方式,旨在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與視野。1.3觀察指標。1.3.1期末成績考察。兩組研究對象均于學期末進行筆試考試和實踐操作考試,筆試考察包括基礎知識25分,檢驗原理25分,臨床思維25分和綜合能力25分,共計100分;實踐操作考察學生動手能力,共計20分;學生總成績中筆試占80%,實踐操作占20%,滿分100分,60分為合格。1.3.2教學整體滿意度調查。由學生在期末時在教務網上評價完成。調查表由課程安排、教學質量和教師教風三部分,共計21道題組成;評價等級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教學整體滿意率=持滿意評價的例數/總例數×100%。1.4數據處理。收集兩組研究對象期末考試成績、教學整體滿意率等于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研究對象期末考察總成績及合格率。教學改革后,觀察組期末總平均成績和合格率分別為(80.21±9.78)分和88.86%,均高于課程改革前對照組的總平均成績(74.23±10.25)分和合格率85.11%,對照組與觀察組的總成績比較用t檢驗,t=3.2678,P=0.001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的合格率的比較用χ2檢驗,χ2=0.26,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就考核具體內容分析來看,兩組比較用t檢驗,檢驗原理t=2.37,P=0.02,臨床思維t=3.41,P=0.001;綜合能力t=6.64,P<0.001;動手能力t=6.44,P<0.001。以上四項考核內容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基礎知識t=1.44,P=0.1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2.2兩組研究對象對教學整體滿意度評價。教學改革前后,對照組和觀察組學生在課程安排、教學質量和教師教風上的滿意率分別為(57.45%和79.25%)、(63.83%和73.58%)和(76.60%和86.79%),可見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整體滿意度較高,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3.1教學改革的急迫性。自實驗診斷學成為獨立學科以來,教材至今已經歷數次改版,檢驗醫學日新月異的發展也令教學內容不斷豐富。由書本不斷更新補充的內容來看,過去檢驗科工作的職能就是提供給臨床及時而準確的輔助資料以幫助醫生開展診療,而今醫學檢驗已經在逐漸向檢驗醫學過度,是著重于研究實驗數據的變化原因,即在解釋臨床病理、生理結果的同時能對疾病診斷、病情變化、療效評估、預后判斷這整個臨床過程做出前瞻性的判斷[3]。未來對檢驗人才的要求不僅僅是簡單的儀器操作員,熟練的操作能力、成熟的臨床思維和良好的創新意識必然才是適應未來檢驗醫學發展需求的職業素質[4]。為培養具有高素養的檢驗人才,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醫學教育不僅是醫學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臨床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國內外均有報道指出,課程改革需在教育觀念、教學方式、課程安排、考核制度上下功夫,臨床醫學教育更需緊密的與臨床實踐結合,為學生創造濃郁的學科環境[5-6]。所有的教學改革都是為了構造更好的教學環境,現階段高校均強調“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學生對教育整體滿意度的反饋能為教育質量提供循證數據,為教學的改革提供科學依據[7-8]。3.2實驗診斷教學改革成果。本教研室成立實驗診斷學教學小組,在教學改革上將實驗診斷與臨床的“橋梁”關系作為基本,重點強調課程的實用性,落實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臨床思維以及創新意識。教學改革使用了病例導入式教學方法,與同類報道相似[9],這種以“實例提出-獨立思考-自由討論-實戰演練-評價總結”為思路的方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能力,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就教學成果來看,觀察組學生在檢驗原理、臨床思維、綜合能力和動手能力上的成績分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學生對教學的整體滿意度較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的提高,說明實驗診斷學教學改革后的教學方式較傳統教學有更好的教學效應。3.3實驗診斷教學改革目前的不足之處和未來的發展方向。(1)由于教學經費限制,教研實驗室無法做到為學生提供最新的全自動化的實驗儀器,為避免教學與實踐脫節,在本科目教學改革中特地增加了學生見習課,然而由于臨床工作的嚴肅性,學生在檢驗科或臨床科室并無太多動手機會,存在走馬觀花的現象。(2)隨著檢驗醫學與世界標準的接軌,一些新興的或者有技術壟斷性的進口儀器設備都以英文界面操作為主,學生在見習課程中普遍反映了雙語教學的需求,這將是未來教學小組可發展的地方。(3)在期末考核成績分析中,教學小組發現學生在案例分析主觀題上失分率較高,這可能與教學中的案例教學均以“典型”為主,導致學生思考過程簡單化,臨床思維仍較片面相關。(4)現今“90”后大學生對移動互聯網上的新鮮事物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現今網絡公眾平臺[10],一方面突破教學時間與空間上面的限制,另一方面增加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實驗診斷教學小組應與時俱進,讓移動互聯網對課程進行有益的補充。

綜上所述,基礎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實驗診斷與臨床應用相結合是實驗診斷學教學改革的關鍵。只有通過強調教學的實用性,充分吸取先進的教學經驗,改良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學改革才可以在醫學檢驗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為培養未來適應社會臨床需要的檢驗人才提供助力。

作者:史際華 崔建嬌 單位: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實驗診斷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