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外語教師發展路徑探析

時間:2022-07-10 11:19:16

導語:“一帶一路”外語教師發展路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外語教師發展路徑探析

2013年,中國政府發起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倡議構想。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建設倡議正式啟動。2016年7月15日,中國教育部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以下簡稱《教育行動》),就沿線國家在教育領域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具體思路、重點合作內容和基礎性舉措等進行了闡述。《教育行動》明確指出:人才培養是實現國際政治經濟民生互通的重要支撐;堅持教育對外開放,深度融入世界教育改革發展潮流;推進“一帶一路”教育共同繁榮,為區域教育大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1]。《教育行動》作為“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在教育方面的落實方案,也再次將教育國際化改革和發展推向時代的風口浪尖。“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首先應注重教師的發展。由于外語仍為國際交流的首要媒介,因此,外語教師發展便在教育國際化發展的背景下成為當務之急。然而,在《教育行動》一年有余之際,外語教師發展對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意義還未引起關注,相關研究也幾乎空白。因此,本研究將分析“一帶一路”建設對外語的需求、外語人才儲備現狀、《教育行動》下外語教師面對的機遇和職責,并將結合筆者自身實踐,對新時期外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進行探析。《教育行動》下外語人才的需求分析在我國,外語教育一直分兩個體系進行:外語專業和公共外語(主要為大學英語),當討論“一帶一路”建設對外語的需求時,從這兩個方面來分析,可以較清晰地說明問題。“一帶一路”這項“大事業”是國家著眼于對外開放和戰略安全大局、優化區域開放格局、加快向西開放的一項重大舉措,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教育行動》作為“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在教育方面的落實方案,指出語言互通是教育互聯互通合作的一個重點。語言互通主要指:將沿線國家語言課程納入各國學校教育課程體系,聯合培養、相互培養高層次語言人才,發揮外國語院校人才培養優勢,推進基礎教育多語種師資隊伍建設和外語教育教學工作[1]。就這個重點而言,它包含了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兩項任務:一是加快培養小語種人才;二是培養高層次語言人才。《教育行動》明確了國際化教育以“育人為本”這一原則,指出:培養一大批共建“一帶一路”急需人才,推進合作辦學、人才聯合培養和師資培訓計劃,支持沿線各國實現政策互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1]。要實現這四通,就得依靠國際化人才。外語界認為,“國際化人才”應既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又具有跨文化素養和較強國際競爭力;跨文化素養是指“具有全球觀念和國際意識,具有很強的外語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通曉國際慣例和國際禮儀,能夠直接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國際競爭力是指在科技、經濟和文化等領域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能力[2]。關于合作辦學,《教育行動》指出:推進優質教育模式在沿線各國互學互鑒,鼓勵沿線各國高等學校在語言、交通運輸、建筑、醫學、能源、環境工程、水利工程、生物科學、海洋科學、生態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等沿線國家發展急需的專業領域聯合培養學生;各地發揮區位優勢和地方特色,緊密對接國家總體布局,積極搭建海內外平臺,有序與沿線國家地方政府建立交流與合作關系;有序與沿線各國學校擴大合作交流,整合優質資源走出去,選擇優質資源引進來;高等學校、職業院校要立足各自發展戰略和本地區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規劃,與沿線各國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交流;實施高度靈活、富有彈性的合作機制,優先啟動各方認可度高、條件成熟的項目,明確時間節點,爭取短期內開花結果。[1]分析發現,面對“一帶一路”教育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僅靠外語人才并不能滿足沿線國際人才市場需求,需要培養交叉學科、適宜外向型經濟文化發展所需的復合型人才,也就是說,語言互通還有另外一項重要任務應由非語言專業的人才來承擔。對一些急需專業的人才來說,需要在外語和母語之間進行國際交流,他們的外語能力也要達到適合國際交流的水平。外語教師發展的時代之需在我國,外語教育最早見于元代[3],但對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關注和研究起步相對較晚,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逐步成為一個研究課題[4],目前為止研究并不充分,成果相對較少。進入21世紀,作為對經濟和信息全球化的必要回應,教育的國際化成為歷史必然,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隨之,外語教師的發展逐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并成為教育國際化中的重要課題。在我國高校,外語教師主要有這樣三種專業背景:以文科參加高考的外語專業大學畢業生、以理科參加高考的科技外語專業大學畢業生、其他專業或有海外留學經歷且外語水平較高的大學畢業生。第一類為大多數,第三類一般教授專業外語。在基礎教育領域,外語教師主要以英語專業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為主。就存量外語師資來看,一般的外語教學和研究人才并不缺乏,但具備國際化視野、全球化意識,并熟練把握學科動態、掌握最新研究方法的戰略性高端外語人才的欠缺,已經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制約外語學科發展空間擴大的瓶頸[5]。對于目前只具“一般外語教學和研究”能力的外語教師來說,《教育行動》的實施無疑將帶來難得的發展契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外語教師將獲得更多參與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活動的機會。新形勢下,地方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將為包括教師在內的人才提供更多參與國際交往、接觸各國文化常識、鍛煉國際交往能力的機會。外語教師一方面將在教學中給學生灌輸一種良好的國際意識與國際理念,合理地嵌入一些國際交往和競爭所需內容;另一方面也主要參與學校與社會合力營造的教育國際化改革和發展。外向型經濟文化發展需求下,在與學生、學校、社會的互動發展中,外語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才能也得到發展和提升。其次,外語教師將獲得更利好的校本發展機遇和保障。《教育行動》以教育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為主要內容,將促使學校進行教育理念、教育體系、人才培養模式等的國際化改革;《教育行動》還指出,各地發揮區位優勢和地方特色開展“走出去”和“引進來”,這意味著人才培養可以做到因地適宜,充分發揮地方優勢教育資源在融入國際化中的作用。為了很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國際化發展的需求,各學校將力爭從“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市場需求出發,改進教育理念、教育體系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等。《教育行動》的出臺,帶來外語教師發展契機的同時,對外語教師提出了新挑戰,賦予外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新內涵。國家政治經濟發展要求教師既擁有符合時代精神的、科學的教育理念,還需要在這些理念指導下的教學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首先,外語教師要有高超的外語專業素養,而且應具備外語學科教學知識。其次,外語教師需要具備相應的跨文化、跨學科和國際化的知識儲備,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幫助學生構建跨文化、跨學科的知識結構以及國際化思維方式,從而培養學生適應多文化背景的世界競爭能力。所以,外語教師自身不斷提升國際化意識,進行國際化知識積累,提升自己跨文化溝通和交流技能,是指導幫助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和競爭的必備專業素養。基于地方優勢的外語教師發展探析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省級“一帶一路”建設分別意味著外語教師發展既要有“國際視野”,又要有“本土情懷”。一個方面是來自國家經濟發展“大機遇”,另一方面是著眼地方優勢教育生態資源開發規劃帶來的“小機遇”,這兩種機遇在“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過程中融合。問題關鍵在于如何融合。因此,筆者將結合自身實踐,對外語教師專業發展中如何開發利用地方優勢教育資源進行探析。

1.人才培養,國際水準

人才培養是教育的核心任務,教學實踐能力也是教師專業素養的核心,因此,教師發展首先應立足于人才培養的教學實踐,主要體現在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環節。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下,這兩個環節是教師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教師專業知識增長、專業教學才能提高的重要途徑。《教育行動》指出,教育國際合作要各地發揮區位優勢和地方特色,開展“走出去”和“引進來”。因此,各地方外語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教學實踐能力、學校辦學條件和地方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積淀,挖掘特色教育資源,開發特色國際課程,并利用實地教學和網絡平臺進行知識文化擴散和傳播。下面以筆者實踐舉例說明。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教師在工作中應自覺保持文化開放與文化寬容立場,既要吸納優秀的文化資源,又要傳承民族文化。筆者所在陜南地區位于秦嶺巴山腹地,處于漢水流域上游,是中華文明開化較早區域,有著甚為豐厚的文化積淀,尤其是兩漢三國歷史文化資源積淀豐厚。這些資源一方面在對外輸出中起到了吸引外國學生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培養本校學生國際發展素養中起到了傳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重要的地方優勢教育資源。近年來,學校外語教師陸續走訪了本地歷史文化古跡和展館,將相關文史資源進行了挖掘和整理,籌建了區域文化外語教學資源語料庫。其中主要包括漢民族文化、漢中兩漢三國歷史文化、陜南民間文學文化、漢中旅游、漢中美食、對外經貿、外事交流等系類文本。這些文本采取英漢(日)中外語平行對照的方式收入。語料庫資源主要用于口筆譯實務課程、雙語課程以及課外教學實踐實訓環節,例如,用于《漢中歷史文化選讀與翻譯》《兩漢三國文化選讀》《漢水流域絲路經濟文化貿易史選讀》等課程和外語專業翻譯實訓之中。這個語料庫的建設一直保持著動態更新,一是添加更多文本,二是在教學實踐使用之后改進外文翻譯。這個語料庫的另一個作用是匯集本地特色文化資源,為教育的輸出和引入提供資源。目前,該語料庫資源用在英(日)語專業、大學英語、留學生等的教學之中。另外,實踐教學環節對于人才應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涉外實習實訓、國際大學生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等實踐教學項目。從2015年開始,學校外語學院、管理學院、經貿學院等開展合作,組織師生參加由教育部、商務部、中央團委、各級政府等主管或舉辦的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職業模擬賽等。通過“外語+專業”的聯合,各專業學生在合作備賽過程中,不僅極大地增長了應用領域的知識,而且在比賽中與來自世界多個國家的選手競爭,獲得難得的國際模式職前或職業模擬訓練。可以預見,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學生獲得這樣訓練的機會將會增多。根據筆者經驗,外語院校可以組建國際化水準的外語(對外漢語)教學技能訓練營、外貿及翻譯實訓平臺、創新創業俱樂部、職業模擬實驗室等項目。以選拔的形式,分級別、分步驟、以國際發展為目標對學生進行國際化發展模擬訓練。這類項目或將是未來外語教育投資的一個重要方面。

2.教學科研,取長補短

我國外語師資發展的現狀是東西部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差異明顯[6],對于普通院校的外語教師而言,教學能力和學術能力要得到進一步提高和發展,在有限的教育生態條件下結合自身條件,積極參加教學科研研修是一個良好途徑。據統計,學院56名專任教師中,近三年來,每年有逾20人次參加國內國外教學科研研修訪學活動,教師整體教學科研得到提升。此外,學校地處漢文化發祥地,文化歷史積淀豐富,因此,學校外語專業教師在對日本、泰國、美國、英國等國輸出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的交流互訪中,獲得較多機會。據統計,學院56名專任教師中,近3年共有近20人次獲得此類國外學習交流和工作的機會。從“發揮區位優勢和地方特色”角度開展科研也可以發現頗多機會。此外,由反思國際定位的教學活動帶來的科研關注也容易獲得成功。學校位處陜南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之地,是古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故里和“新絲路”沿線輻射區域之一。自“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實施以來,這樣一個區位特點,為學校教師提供了更具競爭優勢的科研資源。省級和校級項目對結合區域優勢方面進行的研究都給予傾向性支持,投入有較明顯增長。近年來,筆者在地方文化對外傳播、陜南民間文化對外傳播、地方高校英語人才培養生態等方面的研究都獲得了科研項目的支持。學界認為,教師合作是一種有效的補償性發展路徑[7]。教師在合作中專業知識、專業才能獲得增長和提高,專業情意進一步加深。如上文所述,本校教師合作建立的地方歷史文化中外語教學資源語料庫成為多個專業教師備課共享資源。外語專業教師相互合作并聯絡其他專業教師參與收集類似文本,合作開發本地文化翻譯、歷史文化選讀課程和編寫教材,參與者在教學和科研兩個方面都得到了提升。筆者認為,國際水準教學實踐中的教師合作,對于學校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教育管理體系等方面的國際化改革和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3.服務社會,拓展機會

外語教育的發展既要有國際視野,又要有本土情懷,外語教師的發展,還可以從參與社會服務方面獲得。瀏覽《陜西省“一帶一路”建設2017年行動計劃任務分工表》,發現除了科技教育、文化對外傳播兩個方面的多項工作與外語教師直接相關以外,國際旅游、國際貿易方面也與外語教師的工作間接相關[7],可以說,服務社會方面,外語教師還有很多發展機會可以挖掘。2016年10月,學校外語、經貿和計算機專業教師開發的漢中市中小企業對外業務發展平臺,在當年漢中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上獲得優秀獎。2017年4月,“漢中興元新區漢文化示范區”建設揭牌,迎來文化界和教育界眾多來賓,學校師生提供外語翻譯服務。學校位于絲路經濟帶輻射區,借助該經濟帶外向型經濟文化發展的有利時機,學院正籌劃以“社會急需+教師專長”為依托,為政府和企業定制化培養高層次外語人才。實踐證明,隨著參與服務社會機會的增多,外語教師將在文化對外交流傳播和經濟國際化發展過程中擔當起助力企業發展的作用,同時也使教師自身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結語根據《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要求,中國教育“走出去、引進來”需要將地方辦學條件與國際發展定位的關系協調好。研究結合自身實踐,就外語教師如何結合自身所具備的教育資源和發展條件,從而在知識增長、專業才能提升、專業情意加深等方面獲得發展進行了探究。研究對同類高校外語教師的發展具有借鑒價值。目前“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尚處發展初期,成功案例寥寥,但可以預見,隨著《教育行動》推進外語教育國際化改革和發展,外語教師將在職業實踐中獲得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2016-07-15)[2017-06-29].http://www.moe.edu.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274679.html.

[2]王雪梅:《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國際化人才的內涵、類型與培養思路——以外語類院校為例》,《外語界》2014年第1期,第65-71頁。

[3]高曉芳、宋志明:《中國近代歷史背景下的外語教育規劃》,載趙蓉暉:《國家戰略視角下的外語與外語政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第195-201頁。

[4]陳仕清:《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新路徑》,廣西教育出版社,2012,2。

[5]戴煒棟、吳菲:《我國外語學科發展的約束與對策》,載趙蓉暉:《國家戰略視角下的外語與外語政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第173-181頁。

[6]姜秋霞:《西部地區外語教育的生態語境及補償機制研究》,《中國外語》2012年第6期,第4-10頁。

[7]楊思帆:《美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及其經驗——以密西西比大學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為例》,《比較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第99-105頁。

作者:張俊 單位:陜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陜西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