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教學案例對教師教學的影響

時間:2022-12-26 09:39:55

導語:漫談教學案例對教師教學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漫談教學案例對教師教學的影響

一、深入探究教材內容以夯實理論知識基礎

如何引領好學生做一個理性人,通過社會現實、國際事件的現象來認識其本質,堅定學生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學中的重要難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戰略戰術,似乎只有在戰場上才用得上,其實也可用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對于涉世未深、理論欠缺、過于感性的學生來說,教師只有充分理解《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的基本內容,把握好教材的重點與難點,尤其對一些理論界和現實中頗有爭議的理論更需要教師深入探究,這樣才能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在授課的過程中把它講深講透,并能深入淺出。這里的“知己”,不光指熟知自己要講述的主要內容、重點與難點,還指自己所掌握的實踐知識能否足以解釋說明所要講述的理論。“知彼”指的是要知道被授課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知道學生對社會的了解程度、對黨和國家的了解程度、對自身的了解程度及對國際問題的了解程度。教師在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課前,必須對課本理論知識、學生現實狀況要有一個比較全面而明確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宏觀、系統的理論體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為教師熟知理論、領悟其精華帶來了一定難度,甚至會因理解不清而容易對現實問題迷惑不解,從而影響到教學案例本土化的效果。比如,在講《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七章“社會主義改革和對外開放”和第八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有學生對改革開放過程中大力發展私營和外資經濟迷惑不解,甚至一些學生會認為我們實際上是在發展資本主義而不是社會主義,糾結于姓“資”姓“社”問題。從經濟特區到一般的經濟開發區,市場經濟的主體大多是個體、私營、外資經濟的公司企業,國有經濟及集體經濟的企業越來越少。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也是全國普遍存在的經濟現象,但是并不能以此否定我國還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理論,更不能因此而否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造成這種認識的原因在于學生沒有認識清楚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在于對“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理解不透。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必須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才能進一步深化對改革開放理論的認識,才能解釋清楚改革開放過程中盡管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但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益補充和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教育學生時,要教給學生“一滴水”的知識,教師就需要“一桶水”。因而,教師只有夯實理論基礎,充分理解課本知識,了解學生實際狀況,才能上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本土化教學案例課。

二、深入了解現實社會以獲取社會實踐知識

理論得于課本終歸淺顯,結合現實的認識與體會才會深刻。了解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是教學案例本土化的重要部分。但是,如果教師沒有對現實的了解,沒有實踐的切實體驗,便難以形成有效的本土化教學案例,要開展本土化案例教學也就成“無米之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本土化案例教學需要廣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深入社會實踐,通過參觀考察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切實體驗理論在現實中的應用及其產生的重大功效。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大量閱讀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資料,從政府網站和報刊雜志上及時了解現實發展狀況,這也是一種間接地了解實踐的方式,能從政策到實施效果等方面客觀掌握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2009年,、教育部組織全國100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師分兩個團隊對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蘇州和上海市進行國情調研。這對教師們深入解答“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如何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什么要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什么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問題積累了現實素材,也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說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江蘇省教育廳每年組織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師開展暑假培訓會議和社會實踐活動,目的在于通過聽取專家報告,加強理論學習,夯實理論基礎。同時,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的熱點與難點問題,組織教師實地參觀考察區域性經濟社會發展,并與社會一線工作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深入實際了解鮮活生動的事例,從而加深教師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增強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也為現實教學案例本土化積累相關材料。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都能積極開展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參觀考察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這為理論緊密結合實際的教學改革模式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成為全面貫徹落實2005年、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的重要措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要指導大學生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首先教師必須了解社會實踐,了解現實,否則就會導致教師瞎指揮,學生盲目開展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教育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

三、深入領悟時代問題以破解課堂教學難題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時展的內因與必然訴求,也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難題。馬克思指出:“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一個時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往往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甚至會影響到青年學生對時代主流思想的認同。對于大學生而言,當前的時代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層面:第一是黨內腐敗問題,比如各種貪污腐敗現象與官員不作為問題;第二是民生問題,比如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問題、教育不公平問題、醫療問題、就業問題和住房問題等;第三是社會和諧問題,比如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問題、經濟發展與社會誠信問題;第四是主權問題,比如釣魚島之爭、黃巖島之爭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學生非常關注的焦點問題,同時也是困擾著學生的問題。如不能很好地加以科學解讀、合理分析,就會使學生更加迷惑。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聯系當代中國現實,同時比較西方國家在發展中所存在的同樣問題,客觀分析與解讀時代問題。在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學過程中,解讀時代問題已成為重要的教學任務,也是實施實踐教學中不可回避的主要內容。2012年2月,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和共青團中央聯合印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各高校要把加強實踐教學方法改革作為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重點推行基于問題、基于項目、基于案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加強綜合性實踐科目設計和應用。問題式和案例式教學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改革的首推方法。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學,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把握好當地時代問題的闡釋,利用本土化教學案例作為闡釋時代問題的突破口,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高度與向度來向學生解讀好當地具有經典性的時代問題案例。

四、深入實施案例本土化以提升教師教學技能

教學技能是通過不斷的教學練習而獲得的比較穩定的教學行為系統,是教師順利完成既定教學任務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知識、技巧、心理特征和個性特征的功能體系,其目的在于創新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效果。教學技能主要包含教學設計技能、課堂教學技能、教學評價技能和教學研究技能等方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深入實施教學案例本土化能夠從以下四個方面促進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第一,教學設計技能提升。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整體把握,是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如何把本土化教學案例穿插于相關理論教學中及如何實施案例教學,這都需要進行設計。理論教學中,案例教學主要是為了解決理論的抽象性和增強理論的現實性。因此,對于淺顯易懂的理論,一般不需要配以本土化案例輔助教學,只有那些教學中的難點、重點理論才給予本土化案例輔助教學。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精心設計。第二,課堂教學技能提升。本土化教學案例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現實事例加工成教輔資料,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性地闡述與講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辟一片天地。如何吸引學生眼球、集中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教學的參與度及提升學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興趣,關鍵在于教師課堂上能否嫻熟地施展教學技能。案例教學本土化讓教師更好地把當地鮮活的現實案例進行技術化處理,結合理論教學需要、學生興趣點及案例關聯度等方面,通過視頻播放、文字講解和學生分析、教師總結等方式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第三,教學評估技能提升。案例教學本土化,強調的是利用本地教學資源,以學生身邊的事與人、經濟社會發展現實作為理論教學的支撐,同時能有效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并積極互動。這為教師考查學生的平時成績提供了很好的依據,尤其是過程性考評最注重的就是學生課堂表現。教學案例本土化能夠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學的師生互動,促進學生對現實案例教學進行分析、討論與思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這也成為教師對學生成績評估的重中之重。第四,教學研究技能提升。先進的理論指引先進的現實行動。以教學案例本土化的視角去選擇教學案例,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現實性、發展性及其開放性,近距離拓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學的廣度與深度,更能體現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現實價值。同時,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與路徑選擇。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通過精心準備理論教學的鄉土教學素材,細心挑選、深入挖掘、加工提煉與綜合總結等系列研究性工作,能夠很好地促進教師教學研究技能的提升。

作者:唐強奎單位: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