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民族社區建設探討
時間:2022-09-27 02:43:21
導語:“嵌入式”民族社區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逐步提升,城市民族工作也涌現出了許多新的問題。站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化層面進行思考,探究和剖析“嵌入式”民族社區,對城市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圍繞民族地區“嵌入式”社區建設現狀,提出了在民族地區建立“嵌入式”社區的建設策略,希望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關鍵詞:民族地區;嵌入式;民族社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設路徑
“嵌入式”民族社區最早出現在2014年的國家會議上,是強化民族交流,促進相互交融的有效手段,這表明中央民族工作發生了轉變,工作重心進行了調整,民族關系建設更加強調社會建設,并試圖借助社區民族關系的整合促進整個民族關系建設。打造“嵌入式”民族社區,強化交流協作已成為當下民族工作的核心任務,是實現民族團結、構建融洽的民族關系的有效手段。
一、藏族地區當前情況概述
藏族與其它民族共同組成了中國這個豐富多樣的國家,主要是青藏高原原住民,具體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以及甘肅等地區。藏族擁有漫長的發展史,在我國歷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截止到2010年,藏族人口數量達到628.2萬,在我國,藏族是第八大民族。藏族文學種類多樣、藝術豐富絢爛,具有濃厚、深遠的酒文化與茶文化,以家庭手工業為主,重視畜牧業的發展,其在生產活動中的比例甚至超過了農業。為維護民族地區的穩定,實現文化大繁榮,達到長治久安,應面向民族地區開展“嵌入式”社區建設,構建“嵌入式”民族社區,并對民族地區進行有效治理。
二、“嵌入式”民族社區簡介
1、本質屬性
市場經濟的逐步轉型、城鎮化建設的全面推進,使得單位制社區慢慢瓦解,開始出現城鎮社區。雖然,市場經濟固有的競爭精神可增強人們的進取心、提升積極性,但增加了冷漠,削弱了人情味,人際關系愈發復雜,使學術研究人員開始將目光轉向共同體社區。隨著研究層面的拓展,黨和國家愈發重視社區發展建設,并明確提出將城鄉社區打造成統一協調、文明友愛的社會共同體。
2、基本屬性
農村人口逐步轉移到城市,富余勞動力也開始涌向城市,這是全面實現現代化以及工業化的根本。與農村相比,城市能夠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廣闊的就業平臺。城鎮化進程促使城市整體人口民族構成發生改變,同時,居住格局形態以及民族空間分布均發生了改變,單一與多民族社區應運而生。若多民族社區逐步增加,表明城市雜居程度不斷提升;若單一民族社區慢慢增多,則代表城市民族隔離性提高。社區內部民族空間分布轉換進程彰顯著城市民族關系未來發展走向,體現了社區內部民族的人際關系,或者代表精神關系的遷移。
三、當前建設現狀
因生活習慣、邏輯思維等的制約,同一社區內的居民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摩擦。與此同時,差異將會引起糾紛。在構建“嵌入式”社區時,涌現出了幾方面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探索和思考。
1、服務管理機構面臨的問題
政府財政投入與實際需求存在差距,資金籌集途徑單一,無法保障建設經費,而經費是落實社區管理工作、組織踐行服務活動的重要保障。現階段,政府主導機構過度干擾社區建設,制約管理服務,資金方面對財政撥款較為依賴,投入具有一元性,且政府在此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經費保障不足,陷入捉襟見肘的尷尬境地。另外,基層社區因長時間、片面依賴政府,致使自我發展能力薄弱,無法整合社區內所有資源,更不能達成社會化運作模式。依據社會機構設置發現,社區實際上是一種自治組織,其成員主要為基層民眾,不存在固定編制,相關工作人員非常短缺。服務管理工作充滿行政化色彩,群眾參與性低下。社區居民是社區建設的基本對象,但現階段,社區仍然采用街居制這一陳舊的管理模式,在此種模式中,賦予社區居委會某些行政色彩,擔負政府職能,無法進行社區服務,也不能踐行社區管理。很長一段時間內,民族居民的地位均較為被動,自主參與意識不足,即便投身到社區公共事務工作中,也主要是文化宣傳推廣活動,很少涉及社區權利內容,這一問題的存在制約了對社區的整體認識,不重視社區發展。
2、社區民族居民引發的問題
民族人員并不太認可民族社區,相關融入度并不理想。將民族人員和城市人員對比發現,因原聚居地發展水平不高,生產力低下,法制觀念薄弱,教育程度有限,致使城市居民不尊重少數民族,在日常交往互動中發生沖突摩擦,甚至將個人問題轉換到民族層面上,提升了民族差別意識,進而在和其余民族交往之間形成了隔閡,少數民族人員即便涌向城市,但也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生存發展空間固定,社會資源短缺。少數民族人員涌向城市,一般是為謀求更好的生活。在對社區少數民族調查發現,少數民族人員遭受著社會資源貧瘠、職業技術水平等問題的困擾。城市內部的民族居民一般從事餐飲服務、零售等,與民族特色存在關聯的工作,具有可替代性,技術要求也不高。因個別人員缺乏市場意識,在現代化管理中表現出不適應性,時常出現強行買賣、違規經營、不服從執法監督等問題,制約了城市管理。另外,媒體消極渲染,輿論導向缺少公正性?,F階段,電視、微信等大眾媒體中與外來民族人員相關的內容帶有一定的消極性,通過長期渲染,降低了他們在城市居民頭腦中的形象,干擾了其城市生活。調查結果顯示,一些少數民族居民對媒體懷有一定的希望,渴望媒體可辯證、客觀看待他們,在批評特殊人員時,還應科學宣傳正面新聞。
四、具體的建設策略
社區是聯系城市行政管理工作和社會自我管理活動的紐帶?!扒度胧健泵褡迳鐓^不僅是一種目標清晰、方向明確的變遷,還是全面化的系統工程,是團結少數民族群眾、保障群眾利益的根本途徑。因此,針對當前的建設現狀,提出下述幾點建設策略。
1、完善體系,增強服務管理能力
(1)革新社會治理觀念,完善體系。群眾的實際訴求,有效協調民族關系,優化社會行為,緩和民族矛盾,合理應對民族問題,創建融洽、自由的保障環境。不斷改進基層民主體系構建工作,提升參與度,重視公眾監督,實施政務公開。開辟更加廣闊的公民參與地帶,創新參與方式,著重培養歸屬意識,增強參與意識,編制具體、成熟的公共參與流程,以此來保障社區各民族群眾參與的規范化和全面化。(2)優化公共服務體系,重視體系建設,不斷拉近各民族地區內部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正確看待民族差異問題,削弱民族色彩。構建社區運作體系,從上至下,在政府的領導下,充分利用社區居委會,全面利用非政府組織,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
2、改進民生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提升民生服務水平,獲取民族認同。借助社區基礎資源,構建服務站。同時,以此為主陣地,有效調動轄區范圍內的一切可利用資源,引導轄區范圍內不同性質的企業充分發揮專長,合理設定服務內容,打造集文化、娛樂以及生產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網點,面向廣大群眾提供生活服務與工作指導。采用引導扶持,強化民族融合。除了引導各民族勞動力快速融入城市產業,提升區域經濟,優化布局外,還應大力創新,促進民族互信。
3、加大投入,強化服務管理隊伍
持續開展街道隊伍建設工作,不斷強化社區服務隊伍,給予強大、有力的財政支撐,完善服務管理隊伍,保證每一項工作均有人負責,有效落實各民族人員教育培訓工作。另外,在社區組織建設環節,還應充分利用各民族代表人士,發揮榜樣作用。民族地區的流動人口轉移到城市后,一般會形成松散但不容小覷的社會聯系,其中部分核心人物發揮著聯絡作用。如果社區管理服務能夠吸引這些人員,使其融入到組織隊伍中,將促進自我管理,由他們出面負責調解內部糾紛,緩和內部矛盾,將會獲得顯著成效。
4、開辟新道路,實施融合發展
重新設立文化理念,提倡融合共生。一般情形中,社區文化是調整社區關系網絡、緩和人際關系的有效手段,“嵌入式”民族社區屬于多民族聚集體,自身結構的完善離不開文化建設。社區應面向各民族居民構建友愛、融洽的文化氛圍,借助核心價值體系帶動民族文化交融,讓社區居民逐漸形成融合共生的現代化價值理念。不斷增加內容的多樣性,擴大服務空間,強化服務內涵,構建良性循環。
5、合理引導,打造民族團結格局
利用社區資源自身的優勢,圍繞愛國主義,大力宣傳中國夢,積極弘揚大發展理念。面向學校以及單位等進行系統化的民族團結教育,大面積推廣,深入踐行民族政策,提升民族平等意識,擴大群眾包容度,指引社區群眾科學認識、有效調節民族關系,主張和睦相處,提倡共同進步,將民族發展重視度和中國夢的實現組建成統一整體外,還應重視流入地和流出地這兩方面的對接,雙方都應大力宣傳國家制定的人口流動方針政策,引導各民族群眾形成市場意識,確保思想觀念滿足時展標準。另外,應大面積推廣社區民族工作,借助榜樣人物宣傳,強化行政力量,拉近政府機構和民眾的距離,促進社區民族工作的深入發展,奠定扎實的輿論基礎。
五、結語
我國民族分布呈現大雜居、小聚居這一特點,當前的基本國情和發展歷史表明,城鎮化進程不能將城鎮社區打造成單一民族社區。若不考慮現實情況和歷史發展,硬性切割、盲目劃分城市居住空間,將引發各民族內部居住空間分異問題,進而制約城市交往,影響交流互動,最終損壞整個民族關系。針對民族地區構建“嵌入式”民族社區,有利于獨特民族社區的構建。因此,為實現該目標,應協調整合民族地區內部多種關系,保證區域內部關系融洽、和諧。
作者:胡潔 單位:西藏大學
參考文獻:
[1]張會龍:論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區建設:基本概念、國際經驗與建設構想[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36(1).
[2]李京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會建設中多重身份考量[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9).
[3]王巧玲:關于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形成的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5(3).
[4]郝備:推進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的思考———以哈密地區為例[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14(3).
[5]馬忠才:民族分層何以影響民族關系--轉型期中國民族問題的理論探討[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4(3).
- 上一篇:城市電網規劃建設問題及應對措施
- 下一篇:高職院校教風學風建設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