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社工站下的社區建設論文
時間:2022-08-08 09:44:24
導語:社區社工站下的社區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第一,訪談法。根據訪談提綱對社工進行結構式訪談,向社工站負責人了解社工站基本情況、運行現狀;與專業社工人員了解其日常工作內容及在工作中如何發揮專業性、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難以及希望得到什么幫助等;向社區居民了解對社工站的滿意情況及評價,是否促進社區建設等。第二,參與式觀察法。與社工一起開展活動,參與到工作中觀察社工是如何開展服務,觀察社區居民在參與社區活動或社區事務中的積極性,是否配合專業社工等。第三,文獻調查法。查閱、整理大量資料,對學者研究進行二次分析,對專業社工在城市社區建設中的有關內容作文獻分析。
二、社區建設及其社工狀況——以X社區社工站為例
工作站專職社工及實習生等工作人員在對社區居民服務需求進行初步預估之后,結合本機構服務宗旨,自成立以來為促進社區建設開展了以下內容的服務:
(一)提供個案服務,傾聽居民內心煩惱
社工主要以企業中的單個員工為服務對象,運用專業知識和技巧,通過專業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增強和發展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社工站面對的群體主要是企業員工,工作壓力大是這一群體的普遍特征。社工經常接觸到的是情緒波動較大、內心苦悶的案主,為他們提供個案服務,疏導情緒是十分必要的。
(二)開展小組活動,促進居民行為改變
在專業社會工作者的協助下,通過小組活動的開展為小組成員提供有目的的互動互助,使參加小組的個人能借助集體生活加快自身的成長,獲得行為的改變,協調各類社會關系、促進社會進步與健康發展。工作站針對社區居民實際情況曾開展過自信心提升小組,“化解壓力、輕松生活”,“戰勝缺陷,面對生活”等小組活動。在小組活動中,社工帶領組員參與小組活動,在富有啟發的活動中獲得行為及態度的改變。
(三)策劃社區活動,增強居民社區歸屬感
依靠社區力量,利用社區資源,在社區內開展“提高社區福利、促進社區和社會協調發展”等社會服務或社會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促進社區居民參與解決自己的問題,提高社區居民的社會意識;調整或改善社會關系,減少社會沖突,培養互助關懷、彼此互濟的美德;促進社區進步和增強社區凝聚力。工作站成立以來,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如:艾滋病宣傳日活動、情系五月感恩母親活動、復古兒童節社區活動、社交禮儀培訓活動等其他有意義的社區活動。
(四)開設社工學校,提高社區學生學習、生活技能
社工站成立了“四點半社工學校”,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四點半輔導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小學生學習,每個年級配備一至兩名社工。輔導內容包括完成當天家庭作業,空閑時間則額外布置其他作業。根據每位小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進度施以不同的教學。同時,為全面提高小學生素質,社工學校開設了手繪工作坊、家務工作坊、親子工作坊等,培養小學生興趣愛好,處理不良親子關系,為小學生營造幸福快樂的成長環境。
(五)實施社會調研,為政府出謀獻策
社工在開展本機構服務項目的同時,也承接政府部門的社會調研項目。為將要推行的政策作前期調查,預估受惠人群及需要哪些部門參與執行。后期調查評估整個政策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群眾反響如何,實施過程中有哪些不足等,形成調研報告反饋給政府。
三、專業社工促進社區建設時面臨的困境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社區建設水平的提高,專業社工在社區建設職能進一步深入,社工在開展社區服務時亦遇到了來自社工本身、社區、政府等多方面的困難,阻礙了專業社工作用的發揮。
(一)專業社工自身素質有待提高
社會工作者自身素質不僅具備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理論方面的知識,還應具備處理問題的具體手段和方法,熟練運用專業技巧。專業社工本身能力與服務效果直接相關,尤其是與特殊對象如精神病患者、殘疾人接觸時,良好的專業素養顯得尤為重要。造成社會工作者自身素質不高的原因有:第一,社會工作專業本土化發展不充分,社會工作專業課程教育設置不完善。中國的社會工作教育總體上是“重理論,輕實踐”,多引進西方成熟和先進的理論模式來指導中國的社會工作。社會工作本是一個實務性極強的專業,由于社會工作機構相對缺乏和發展不全,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實踐操作機會較少,缺乏實戰演練的平臺,尤其是在社會工作相對落后的內陸地區。職業社工集體表現出經驗不足和實務性不強。第二,社工接受的專業培訓有限。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的學生從事社會工作后,很少再有其他專業技能培訓的機會,社工很大程度是靠自己的摸索來吸取教訓和積累經驗。另一方面機構大多是非營利性質,經費有限。除用于服務項目的開支,很少有結余用來給專業社工提供技能培訓。機構間亦缺乏互相交流和共同進步的意識。種種原因導致專業社工自身素質不高,直接制約著與社區居民的互動和服務質量。
(二)社會認知度低,難以順利開展服務
我國專業意義上的社會工作只在部分地區的社區服務、社區救助等領域中較為普遍開展,大部分公眾對其缺乏正確的認知,甚至將其與傳統的行政工作聯系在一起①。專業社會工作者在社區工作中遇到的一大難題是居民的不了解、不認同。由于社區居民對社會工作不甚了解,造成居民對社會工作者的不信任。專業社工最初在社區開展社區服務,當涉及居民個人隱私如家庭地址、聯系電話和家庭狀況時,大多居民要么認為社工是騙子,騙取居民錢財;要么以為社工是做推銷傳銷,害怕上當。大多數居民會表現出自衛、抵觸心理,對社工的介入較為反感和不信任。因此,社工融入到某個社區是比較困難的,這需要社工耐心真誠地與居民相處,讓社區居民了解社會工作,信任社會工作者,以利于服務的開展。
(三)調動居民參與社區事務難度大
首先,居民對社區認同感低。社區參與即社區成員廣泛地參與社區建設與發展的過程當中,體現了社區建設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也是社區建設的必要條件和根本保證②。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事務中,是當家做主和主人翁意識的體現,但現實中社區居民參與情況差強人意。城市社區居民流動性大,異質性強,彼此間沒有血緣關系,是以業緣關系為主的社會關系,人際交往較為淡薄,社區認同感低,容易產生“社區冷漠”的文化現象③。其次,社區居民參與內容簡單,多是社區文娛體育活動,參與社區事務的決策管理少④。居民大多只對文體娛樂活動感興趣,對于社區管理和決策則不上心,認為不關自己的事,習慣依賴于社區居委會等行政組織。再次,根深蒂固的傳統家庭意識制約社區居民參與。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家庭,每個人在家庭中都扮演一個或多個角色,承擔著家庭責任。一個家庭的喜怒哀樂、榮辱興衰才是居民最關心的問題。家庭利益與居民息息相關,而社區利益大多居民則不太關心。長期的行政化單位體制令居民對社區居委會產生依賴,凡事依靠居委會解決,居民自主性極低。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夠,限制社工發展
社會工作與政府部門關系密切,它的發展要靠政府部門的鼎力支持。政府支持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政策照顧不夠。政府為加大社會工作發展會出臺一些有利于社會工作及社會工作者發展的政策,目的是從宏觀上給予社會工作政策照顧。但有些制度具有表面性、宏觀性和空泛性,全國各地區操作起來面臨的具體問題都不盡相同,這需要每個地區因地制宜,結合自己實際發展情況制定本地區適用的政策。現今對于社會工作者薪資待遇政策尤其重要,社會工作行業呼吁建立等同公務員薪酬福利體制,以提高社工積極性,吸引更多人從事社工。
2.資金保障不足。我國社會工作發展面臨著資金來源少、籌資面窄的問題⑤。社工機構主要資金來源于政府撥款購買服務以及少部分的社會捐助。專業社工在社區開展服務的數量和質量與資金充足緊密相連。大多數社工都反映開展一個服務項目時間長、見效慢、變數大。專業社工不是醫生,不可能立竿見影就解決所有問題,他們是通過在長期相處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居民行為,促使其行為改變。目前政府對社會工作還處在一個觀望階段,需要專業社工做出成績來證明政府的投資是有效的,能給群眾帶來益處的,這對社工的考驗相當嚴峻。
3.資源鏈接不到位。專業社工在社區建設中不是單打獨斗,往往是以小組或是團隊的方式開展社區服務項目。在日常工作中,尤其重視與民政系統、街道及群團組織等主要社會工作部門的溝通協調⑥。同時,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以及志愿者義工隊伍都是可利用資源。然而政府在資源鏈接中的角色不明顯。民政系統、街道社區居委會以其管理者的身份面對社工機構和社會工作者,他們不愿意配合社工或是提供所需資源,專業社工在開展服務項目時顯得捉襟見肘。此外,民政部門購買服務招標的形式令機構團體間存在競爭,民間社工機構團體呈單獨發展趨勢,缺乏強強聯合的合作精神。
四、改善專業社工在社區建設中困境的對策建議
(一)高校和社工機構:加強社會工作者專業培訓
職業社工應是具有社會工作專業教育背景的本、專科學生,接受社會工作系統教育,考取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證書。從源頭把關,避免半路出家的業余工作者影響整體質量。
1.高校多層次培養專業社工高校培養的對象要進行層次分工,注重不同層次的培養要有相應針對性⑦。如專科生側重技能和應用的培養,本科生側重理論與實踐綜合培養。社會工作是一門實務性極強的學科,因實習條件限制,大多學生缺乏實地帶領小組、開展個案服務和社區活動的經驗,場景模擬代替了實地演練。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在最開始從事社會工作時會表現出驚慌失措,發現實際與案主接觸時與書本理論知識完全不一樣。高校在分層次培養專業社工時也應注重實踐技能的訓練。
2.社工機構間多進行專業技能交流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的社工機構應多進行專業技能交流,輸送內陸地區缺乏實踐經驗的社工到發達地區學習先進經驗,將成熟的工作模式帶到內陸。每一位專業社工應有自己的專長領域,每個領域的工作手法和服務對象大不相同,把“一鍋撈”大雜燴式的社會工作細分化、專業化,每位專業社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開創出新天地。不同社工機構之間加強合作,把每個領域的專業社工定期組織起來交流,互相學習經驗,并共同開展服務項目,把專業化的服務帶給社區居民。
(二)社工站:發揮團隊優勢,擴大社會影響
社工站進駐到社區中是以一個集體形式出現的,在社會認知度較低的情況下,社工站應發揮團隊優勢,擴大社會影響。每次活動應及時在社區公告欄和網站進行張貼宣傳,告訴居民社工站又做了什么,了解社工站動態。除為特殊群體開展服務項目以外,在“3.15消費者日”、母親節、兒童節等節日開展一些全民教育和娛樂性活動,吸引居民積極參與,愉悅身心的同時增強社區凝聚力,亦可借機宣傳社會工作者。每次外出活動社工應統一著裝,佩戴勛章或帽子,也是一種無形的宣傳。社工站發揮社工影響力多以傳遞正能量為主,樹立積極向上和互幫互助的精神。此外,社工站可在社區內部招募志愿者,參與到社區活動、社區照顧中,并在社區居民間口口相傳。
(三)社工:工作方式多樣化,提高居民參與積極性
社區居民是社區建設的主體,他們的行為對于社區建設至關重要。一個社區建設優良的社區,應該是居民相親相愛,互相幫助;團結友愛,一致對外;社區設施完善,環境優美,衛生文明。要達到這些目標關鍵是要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社區事務中,促進社區發展。社工在開展服務項目時,應轉變工作方法,變被動為主動。與社區居委會合作,逐步把社區管理職能下放給居民和社區組織,選拔社區領袖,充分利用業主委員會和其他組織。社工除負責開展專業的服務項目之外,可號召居民成立各種服務大隊。如綠化大隊、保安大隊、行政大隊、外聯大隊、愛心服務大隊等,居民按照自己特長和喜好加入到服務大隊中,推選大隊長和小組長,讓居民擔任職務,強化責任感。每月一次評比,表彰工作開展好、居民表現積極的大隊,增加居民榮譽感,對社區事務更盡職盡責,改變以往漠不關心的冷淡態度。創新工作方法,把社區利益與居民利益聯結起來,提高居民參與積極性,促進社區建設。
(四)政府: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
從宏觀方面來說,政府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對于社會工作發展至關重要。政府應大力推進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制度,把優秀人才推選到社會工作崗位上;社會工作主管部門、社工組織和購買社工服務的行政主管部門密切配合,科學設置崗位,不斷完善社會工作崗位設置體系,保證社工質量⑧。政府部門從各方面重視社會工作的發展,成立專項資金用于購買服務項目和提高社工待遇。社區服務項目有政府的大力支持,盡可能多配置專業社工到社區服務,開展多項利民活動。社工待遇的提高吸引更多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到社區服務,壯大社會工作隊伍,提高服務質量。
作者:程建美楊梨工作單位:重慶科技學院
- 上一篇:電力系統智能電網建設論文
- 下一篇:社會學制度主義視角下的社區建設論文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