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村金融供給問題透析論文

時間:2022-12-24 10:31:00

導語:河南農村金融供給問題透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河南農村金融供給問題透析論文

摘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存在許多需要破解難題,而農村金融供給問題由于擔負了為發展三農提供資金、配置資源的重大使命,使得其成為眾多問題中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河南這樣一個比較落后的農業大省,農村金融供給更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迫切需要對河南省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供給進行研究和探討。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剖析河南農村經濟的金融供給現狀,尋找當前河南農村經濟發展新階段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政府進一步改善河南農業金融的供給提供參考。

關鍵詞:河南;農村金融;金融供給

目前,在中國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作為重要的要素市場,農村金融市場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而河南省作為中國第一的人口大省,截至2010年,河南省約9000多萬人口中約有7000多萬生活在農村。為農村人口提供金融服務一直是當地政府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一個健康的農村金融市場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速增長以及減少貧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政策性農村金融機構的金融供給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南分行的成立宗旨,一方面是充分利用政府資金和財政支持,實行獨立核算,自主、保本經營,企業化管理。另一方面是承擔糧、棉、油收購與儲備,國家專項貼息扶貧資金投放與管理,落后地區發展經濟貸款、貧困縣縣辦工業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貸款等財政貼息貸款,辦理國家確定的小型農、林、牧、水利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貸款,辦理中央和省級政府的財政支農資金的撥付等。

然而,截至2006年末,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南分行貸款高度集中于政策性糧棉油收購,用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糧棉油的生產、加工建設所需的貸款投放不足,對于農戶的一般資金需求及農業開發,像土壤改良、育種技術進步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等開發性項目基本不提供支持。對于農村道路、橋梁、水利、通訊、電力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建設等資金需求基本不提供支持。然而隨著農村經濟的日漸市場化,涌現出大批經營農副產品和農業科技的民營企業,而這些企業也難于取得貸款。特別是近年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市場定位也悄然轉移,將一些資金用于商業銀行涉足的領域。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南分行只在全省的47個縣設有支行。

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金融供給

農村信用合作社是目前中國分支機構最多的農村正規金融機構,其分支機構遍及幾乎所有的鄉鎮甚至農村。在農村信用社成為正規金融服務農村的核心力量的大背景下,河南省農村信用社的支農力度也有了很大提高,它發放的農業貸款占所有的金融機構放貸的絕大部分。據河南省銀監局統計,到2006年12月末,河南省農村信用社農業貸款余額中,60%以上為農戶貸款。

然而,近年來,河南農村信用社規??焖贁U張,貸款增速明顯快于存款,但是出于自身財務上可持續發展的考慮,河南省農村信用社通過各種渠道將其吸收的農村金融資本投向非農產業的活動和現象,商業化趨向嚴重。主要表現有:第一,在河南農村信用社吸收農村儲蓄存款不斷增加的同時,它在農村發放的貸款占其存款的比重卻有所下降。第二,河南省農村信用社發放的農業貸款組成中,用于第一產業的新增農業貸款有下降趨勢,而用于第二產業的新增農業貸款明顯增加。另外,農村信用社從農村吸納的資金明顯大于農村信用社向三農投入的資金,其存貸差額呈增長趨勢。河南省農村信用社存款余額較大幅度增長,而農業貸款余額以很小的幅度增長或零增長,大部分資金投放到了非農領域,而農民卻得不到應有的貸款,其經營漸漸偏離“支農”的大方向。

三、農村商業金融機構的金融供給

商業金融機構是完全以營利性為目的,提供各種金融產品或服務的法人機構,包括銀行、保險機構、證券機構等,農民更為熟悉的是各類銀行。對于河南農村地區來說,商業金融機構主要是郵政儲蓄和河南農業銀行。郵政儲蓄網點遍布城鄉,只存不貸,成為農村經濟的“抽血機”,而其“輸血”作用卻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河南農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受自身利益最大化驅使,實施“有所為有所不為”戰略,放棄農村,進軍城市。由于資金的趨利性、信息不對稱及無規模經濟的客觀現實,使得河南農業銀行不愿將資金投入到期限長、見效慢、風險高的農業項目,以及規模小、分散、缺少抵押擔保的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同時,就網點設置成本而言,與有限的預期收益、較小的客戶容量相比,河南農業銀行在農村地區遍布網點的代價太高,不符合成本收益核算的基本原則,撤銷縣域基層網點便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河南農業銀行的撤出確實造成了農村金融需求難以滿足和農村資金流出的消極后果。河南農業銀行對支行的資金貸款權上收過多,對支機構主動營銷貸款缺乏激勵和約束機制,使得一些應該發放的貸款而沒有發放,借貸規模逐年遞減,農業類貸款余額占貸款余額的比重逐漸降低。目前,河南農業銀行對農村經濟的金融支持主要是對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工程和大型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貸款,而對廣大的農村中小型建設項目和中小型產業化企業以及農戶的生產和經營缺乏應有的金融支持。而且近年來,河南農業銀行進行貸款結構調整。農村資金總量不足,不僅制約了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限制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順利推進,而且對整個區域經濟的協調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四、民間金融機構與個人的金融供給

民間融資是產生并生存于民間的資金融通行為,因此被稱為“草根金融”。民間金融機構是指民間個人組建的私人錢莊、經營純粹民間借款業務的典當行或合會組織等。對于河南不少地區的農民來說,非正規金融市場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正規金融市場。據筆者對河南農村的調查,約有83.3%的農戶都曾經有過民間借貸活動,而且借貸用途不僅用于生活臨時資金急需如結婚、建房、子女上學等等,而且發展到現在不僅工業、商業,就連辦學校、辦醫院,也會采取向民間集資的辦法。近年來,民間融資呈快速增長、逐年活躍態勢,已成為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資金的重要來源。

同時,河南的鄉鎮企業很大一部分是靠民間借貸起家或發家的,據不完全統計,河南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63%靠民間借款。農村正規金融供給不足,為農村民間借貸提供了生存的空間。由于民間借貸手續簡便,相對于金融機構復雜的借款手續來說,更加適應民間資金融通“短、小、急”的特點,因此成為中小企業及個人選擇民間融資的重要原因。根據農行鄭州市支行調查,地下金融正在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各地級市中民間借貸的“盤子”要占到整個農村地區資金市場總量的1/4多,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占一半左右。除融資額度逐年加大,河南省民間融資還出現了許多新特點:利率逐年攀升,平均達到24%以上,均超出同期商業銀行貸款平均利率和農信社貸款平均利率。在目前中國現行金融管理體制的政策下,貨幣管理當局對一切非正規金融持嚴厲管制的態度,因此民間金融仍然處于初級發育階段,無法進一步擴展規模和經營網絡,從而只能為農村經濟和農民提供簡單的金融服務,無法充分滿足農村經濟和農民的融資需求。實際上,大多數資金充足的農戶對資金缺乏農戶的友情借貸數量畢竟有限,如果存在一個合適的金融媒介組織,就會滿足資金充足農戶與資金缺乏農戶之間的生產性信貸供求,因此,在河南農村經濟中,這些機構雖然長期被政府打壓,但是在一些民間組織的大力扶植下,仍然很頑強的生存并迅速發展起來。公務員之家

無可否認,民間融資的存在和發展,在銀行類金融機構力所不及的領域和范圍起到拾遺補闕作用,其在擴大農村生產經營資金、活躍農村金融市場、提高金融效率、特別是在促進農村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等方面起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其屬于非正規金融組織,自發性必然蘊藏一定的風險性,違約率高,易受市場形勢和政策變化的影響。它吸引了城鄉居民大量閑置資金,長期游離于國家金融監管體系之外,形成監管真空,造成金融信號失真。特別是高利貸引起的民事糾紛和刑事案件,更是增加了社會不穩定因素。如不加以正確引導和規范,將可能對社會穩定和金融秩序造成破壞和沖擊。

五、結論

在河南的大部分地區,農村經濟仍然主要以傳統農業為主,兼業經營的特征明顯,特別是在南部和東部地區,農村還比較貧困。在第一產業的生產中,由于規?;a程度低,農業生產不僅受到資源的約束,而且對資本和技術等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農戶及農村的經營實體在生產、流通中需要的大量資金,完全靠自身積累是不可能得到滿足的,需要大量的外來資金的注入和支持,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強烈。這要求我們政府要結合河南的實際,首先采取政策性金融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增加對農村地區政策性金融的供給;其次,根據河南農村現階段的金融需求和經濟發展實際,重新定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各類針對農村的商業金融機構的職能,增加對農村地區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經濟活動的金融支持;最后,對民間金融機構進行監管,同時在河南農村增設各種農村合作金融和商業金融的縣級機構,以便為農民和農村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通過改革和完善農村現行的金融機制,可以增加農村的信貸供給,改善農村的金融服務,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只有完善農村金融機制,才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需要的資金支持,進而縮小城鄉差距,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參考文獻:

[1]彭宇文.中國農村金融供給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探討[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10,(1).

[2]陳平,孫向東.因情求策新型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以江蘇省為例[J].集體經濟,2009,(8).

[3]董曉林.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5.

[4]闞先學.山西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探討[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