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分析
時間:2022-11-21 02:50:22
導語: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綠色發展對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對維護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建設美麗云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則是實現綠色發展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路徑之一。結合云南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綠色發展總結了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意義及現狀,分析了云南踐行綠色生活方式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及原因,提出符合云南發展特點的綠色生活方式實施途徑。
關鍵詞:云南;綠色;生活方式;發展理念;路徑;社會引導
黨的報告指出,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綠色生活方式主要是圍繞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進行的。五大發展理念中的綠色發展對于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其中,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則是實現綠色發展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路徑之一。綠色生活方式是提倡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的消費習慣,倡導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1]。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邊疆地區、民族眾多、山區地形、社會經濟不發達是云南的最大省情。云南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稟賦,為促進云南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利基礎。與此同時,云南也面臨著生態環境脆弱、經濟貧困突出、發展任務繁重、人口綜合素質急待提高等現實問題。云南要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綠色生活方式,必須改變原有的傳統生活方式,科學引導廣大民眾踐行綠色的生活方式。云南綠色生活方式的實現對培植云南內生發展動力,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全省跨越式發展,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排頭兵、輻射南亞東南亞中心、民族團結示范區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一、綠色生活方式與實現意義
生活方式是一個具有廣闊理論內涵的多維概念,是個體與一定社會條件相互作用后形成的活動形式和行為特征,外顯為個體生活狀態及其所表現的活動、興趣和態度模式等。具有差異性、動態交互性與綜合性的特點。綠色生活方式就是生活方式的綠色化,是指個體始終將保護生態環境和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作為自身生活方式準則,以此準則為構建生活方式的基本前提。國際社會提出的綠色生活應遵循“5R”(即Reduce、Reevaluate、Reuse、Recycle、Rescue)原則,希望通過遵循5R原則能夠達到資源節約、綠色環保消費、重復利用、分類回收及自然界萬物和諧共生的目標,5R原則也為實現綠色生活方式指明了行動方向。我國環境保護部在2015年對生活方式綠色化給出的權威解釋是“開展綠色生活行動,推動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轉變”[2]。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功能退化、公眾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升的現實背景下,實現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當國際社會一致遵循“綠色環保、節能減排”成為的文明理念時,倡導綠色生活方式、順應世界潮流,對我國實現對外開放戰略、融入國際社會、提升公民個體文明形象等具有重要意義;2)在黨和國家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而努力奮斗的背景下,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對實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有著積極的助推作用;3)在努力建設生態文明過程中,倡導綠色生活方式,能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和群眾基礎,也能為實現生產方式綠色化改造提供持續需求。云南地理位置相對特殊、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在云南推進并倡導綠色生活方式,能有效改善社會生活質量,維護生態環境良好,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跨越式發展。對維護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建設美麗云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云南受山區農牧業、邊疆地區、民族眾多和社會生產力偏低的制約,影響了云南地區的社會發展,社會觀念、生活方式和經濟較發達存在一定差距。在云南地區以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為突破口,可以助推云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可提升云南地區民眾的綜合素質,實現建設穩定、和諧、文明、美麗云南的目標。
二、云南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綠色生活方式現狀。綠色發展理念在云南經歷了較長時期的探索。在我國西部大開發背景下,云南地區憑借獨特的資源、氣候和區位優勢,針對目前區域內基礎產業薄弱、經濟結構單一和綜合素質偏低的劣勢,提出分步推進綠色發展的目標。第一階段,制定通過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國面向東南亞國際大通道的戰略發展目標;第二階段,到2009年,云南省委結合10年西部大開發成果,在八屆八次全會提出“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強省和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的戰略發展目標;第三階段,2013年云南結合我國“一帶一路”發展利好戰略,依托地理位置優勢,成為了“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支點;第四階段,2015年1月按照考察云南時提出的“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三個定位指導,確立了綠色發展的目標。隨著對云南綠色生活方式的穩步推進,綠色發展的地方性法律規章不斷完善、綠色生活方式的推進節奏不斷加快、綠色生活方式的理念漸次樹立,云南地區綠色生活方式階段目標得以逐步實現。1)制定和實施相關法規保護生態環境。云南省相繼出臺了《云南省環境保護條例》、《云南省珍貴樹種保護條例》、《云南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云南省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云南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規劃》、《云南省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云南省濕地保護工程規劃》、《云南省生態功能區劃》等地方性法律法規和文件,為保護生態環境目標實現提供制度保障。2)加強頂層設計、管理為綠色經濟強省保駕護航。云南省制定的《七彩云南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關于努力將云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的指導意見》等制度性文件,為將云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提供了政策支持。現階段,云南省有15個州市、70個縣市區步入開展生態州、縣的創建工作,已建成10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16個國家級生態鄉鎮、1個國家級生態村和218個省級生態鄉鎮[3]。3)公民綠色生活理念漸次樹立。傳統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單純向自然索取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變,綠色消費和綠色出行逐漸成為云南民眾日常生活的基本模式。以往衣、食、住、行的盲目消費、過度消費等狀況得到改善,逐步向注重環保和節約的綠色生活方式演變,“每月少開一天車,出行首選公共綠色交通等”成為出行常態。(二)推進綠色生活方式面臨的問題。1)確立綠色生活方式的觀念有待培養。受地理位置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民眾長期形成的傳統生活觀念需逐步改變。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全國范圍內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進程中,傳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觀念已不合時宜。云南傳統生活方式中的資源消耗大、浪費多、污染重,及盲目攀比、過度消費等情況,對于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和綠色生活理念的樹立不利。隨著綠色生活理念在全國范圍內漸次確立,如何在新形勢下,在更大范圍、更廣人群中倡導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有待繼續加強。2)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的渠道有待拓寬,力度有待加強,持續度有待提高。云南地方政府積極通過制定實施地方性行政法規、相關政策,并廣泛宣傳等多種渠道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培養綠色生活方式。云南引導民眾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管道有限,推動力量稍顯弱且持續性不強。如教育部門對有關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等內容的教育相對較少,且不夠系統;民間社會團體發揮的作用較小,影響范圍相對較小;公民在家庭、社會生活中樹立綠色消費理念,自覺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意識不強。3)推動公民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范圍沒有覆蓋到全省。云南的省會城市、地州行政中心城市區已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的社會氛圍,但農村地區受長期社會觀念、文化程度和自然條件等因素影響,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氛圍尚未形成,一些與綠色發展、綠色消費相悖的意識和行為依然存在。(三)影響綠色生活方式踐行的原因。分析導致云南倡導和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存在問題的原因發現:一方面,云南社會綠色理念樹立范圍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有待進一步擴大,民眾樹立綠色生活的觀念和意識有待加強。借助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和文化氛圍等優勢省情,云南省的首要目標是快速發展社會經濟、提高民眾收入、減少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另一方面,云南社會未能在對民眾綠色生活方式的引導上形成合力,社會力量的系統性協調性有待加強。云南各單位對中央、省委、省政府傳達的相關文件精神領會不深、重視不夠、執行不足,教育部門開設綠色教育課程不夠全面、系統;民間團體宣傳和帶動民眾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實踐綠色生活方式的融入度不夠;民眾不能及時跟上社會發展速度,把實踐綠色生活方式作為提高社會文明度的關鍵。
三、云南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路徑
(一)教育部門需增加有關綠色發展理念的教育內容。學校作為公民接受系統教育的場所,對系統、持續性地提升民眾綜合素質有重要意義。學校將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納入到教學體系和評價體系,推動社會習慣綠色生活方式。1)學校可結合實際情況,設立有關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的相關課程。教師注重對學生綠色生活意識的培養,幫助受教育者建立起愛護自然、節約資源、環保出行等觀念;學校重視自然、地理等與綠色發展有關的課程,適當開設與生活實際相關的生態文明實踐課程,培養受教育者的綠色素養和綠色生活習慣;學校應注重受教育者對生態文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提高。2)學校應幫助受教育者形成綠色的思維模式、樹立期綠色的價值觀、養成綠色的生活習慣。培養受教育者摒棄傳統生活方式和不良思維觀念,養成使用新理念和新方法分析問題,形成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新思維模式。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應從生活實際出發,養成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的生活習慣,養成自覺綠色消費和綠色出行意識。3)學校需建立、完善的生態文明教育考核和評價體系。對應開設的生態文明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實踐課程,通過建立考核機制和評價機制鞏固教育成果。形成多方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實現多方面、全方位的考核。(二)企事業單位應樹立起綠色發展的理念。云南企事業數量眾多,2016云南企業100強單位雖實現了營業收入達10792億元[4],但也發現少數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現象。為營造有利于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氛圍,云南的企事業單位有責任和義務樹立起綠色發展理念并堅持綠色生產經營方式。良好多樣的生態資源為云南綠色發展提供了基礎,企事業單位的綠色生產和經營活動為確保云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保障,為在云南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提供了動力。云南企事業單位須樹立綠色發展理念,遵循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原則,堅持走集約型的發展道路,才能實現生產方式綠色化的轉變。(三)民間社會團體應發揮良性引導作用。云南民間社會團體數量、種類眾多。民間社會團體作為一支重要力量,在云南的環保、慈善、扶貧、戒毒、醫療救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形成了和政府之間的良性互動。云南民間社會團體在倡導踐行綠色生活方式中也能發揮巨大作用,幫助社會民眾樹立起綠色理念并踐行綠色生活方式。1)借助云南民間社會團體的影響力,加強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宣傳和倡導。民間社會團體特別是環境保護組織與機構,在云南的環境治理、自然保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產生了持續性的影響。云南民間社會團體可依據中央文件精神和相關生態文明建設指導意見和方案,幫助實現樹立綠色生活理念和踐行綠色生活方式。2)深入基層推廣綠色生活方式的經驗。借助民間社會團體志愿者的親和力,深入基層宣講綠色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實例,幫助民眾深化綠色生活理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擴大實現綠色生活方式的覆蓋面。3)設置服務點幫助民眾早日樹立綠色生活觀,引導民眾踐行綠色生活方式。依據云南人口的分布特點,民間社會團體可在典型區域設置服務點倡導民眾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宣傳和實踐綠色生活方式,推廣綠色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影響范圍。(四)多種平臺方式宣傳綠色生活方式。利用現代網絡發達、交流渠道多、信息傳播平臺多樣的便利宣傳并倡導民眾實施綠色生活方式。通過新聞媒體、廣播電視、信息出版等單位的傳播優勢,營造出有利于綠色生活方式形成的社會氛圍。1)加強綠色生活方式倡導的宣傳力度。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等單位可利用自身信息傳播便利優勢,向民眾宣傳生態文明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新聞媒體單位應將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省市的重要文件精神及時傳播給社會,并進行解讀;信息出版單位可配合出版有關宣傳生態文明和綠色生活的理論和實踐叢書,為綠色生活方式的倡導奠定基礎;廣播電視單位可緊密結合云南省情編排主題節目,引起當地社會關注;信息網絡平臺可通過設置生態文明專欄等多種宣傳形式,向民眾倡導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意義。2)結合云南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豐富的特點,制作與生態文明、綠色生活相關專題記錄片,加大對生態文明和綠色生活的宣傳力度。通過在公共場所、公共電視頻道、公共網絡平臺播放高質量、高水準的,以生態文明、綠色生活為主題的專題片、紀錄片途徑,廣泛開展建設生態文明、倡導綠色生活的理論研討和征文活動。3)構建促進綠色生活方式形成的平臺。利用互聯網傳播信息具有及時性、便捷性的優勢,構建有利于綠色生活方式形成的平臺。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網站倡導綠色生活專欄,并及時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五)引導民眾自覺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綠色化需要社會公民樹立綠色生活理念、形成綠色生活習慣、實行綠色消費。1)民眾需改變傳統生活觀念,樹立綠色生活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強調,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此破解中國發展中的難題、順利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云南傳統的生活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生活的要求,只有及時改變傳統生活觀念,樹立長期綠色的生活理念,才能推動民眾綠色生活方式的實現。2)擯棄不良生活習慣,培養綠色生活習慣。在云南社會長期發展過程中,當地民眾形成了既定的生活習慣。倡導綠色生活方式需要繼承和弘揚良好的生活習慣,改進或拋棄不良習慣,并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注重勤儉節約、綠色低碳和文明健康,培養綠色的生活習慣。綠色生活習慣非一朝一夕能夠養成,民眾需要不斷提高認識,加強修養,才能為綠色發展作出貢獻。3)拒絕過度消費,倡導綠色消費行為。綠色生活方式是與綠色消費相輔相成的,實現了生活方式與綠色消費的循環互動就能實現生活方式綠色化的轉變。轉變價值觀是實現綠色消費的價值基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也提高,物質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給人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錯覺,產生“追求美好生活就是要超前消費、超額消費”的錯誤觀念和認識。倡導積極、健康、適度、理性的消費方式,需培養民眾的環保意識,引導其自覺接受生態文明教育,并學會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切實強化和鞏固自身環保意識,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轉變傳統消費模式,樹立綠色消費理念需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培養公民的集約意識,才能養成適度消費和理性消費的綠色生活習慣。
作者:王海亭 單位:西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信息加密技術網絡安全研究
- 下一篇:集團公司關聯交易涉稅風險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