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造型設計教學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時間:2022-05-05 03:56:37
導語:產品造型設計教學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走出去構想戰略的提出,以及國務院批準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未來一段時期,珠三角產業發展的定位是:堅持高端發展的戰略取向,建設自主創新高地,打造若干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進制造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和品牌,發展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與港澳地區錯位發展的國際航運、物流、貿易、會展、旅游和創新中心。要實現這些規劃必須要有一批與之相適應的設計人才,如何培養與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創新性設計人才就擺在高校人才培養規劃上來了,本文結合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教學如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進行了一些分析與探索,并根據自身條件提出了人才培養方面的改革與辦法。
關鍵詞:設計教學;區域經濟;研究與發展
一、珠三角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規劃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未來一段時期,珠三角產業發展的定位是:堅持高端發展的戰略取向,建設自主創新高地,打造若干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進制造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和品牌,發展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與港澳地區錯位發展的國際航運、物流、貿易、會展、旅游和創新中心。珠三角要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相融合,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產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的主體產業群,率先形成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的現代產業體系。目前,珠三角制造業總體上呈現出“兩走廊、多基地”的發展格局,形成了珠江口東岸的電子信息產業和珠江口西岸的優勢傳統產業走廊,以及各具特色的裝備、汽車、石化、船舶制造等產業基地,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四市制造業產值占珠三角的80%.服務業總體呈現以廣州、深圳為核心,多點集聚發展態勢,兩個核心城市服務業產值占珠三角的60%.現代農業總體呈現非均衡分布狀態,廣州、肇慶、佛山、江門、惠州等地農業產值占珠三角的85%以上。三次產業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產業關聯度日益提高,分工協作體系初步形成。城市之間競合關系逐步確立,初步形成了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強化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產業的優勢互補與合理布局。廣佛肇經濟圈以廣州為中心,重點布局發展現代服務業和以裝備制造業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深莞惠經濟圈以深圳為中心,重點布局發展現代服務業和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珠中江經濟圈以珠海為中心,重點布局發展以重大成套裝備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依托優勢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配套發展現代服務業。三大經濟圈適度布局發展現代農業。發揮中心城市在資源整合、產業集聚和功能提升中的核心作用。廣州依托國家經濟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區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優勢,著力打造國際產業服務中心;深圳依托經濟特區、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優勢,著力打造國際產業創新中心;珠海依托經濟特區和科學發展示范市的優勢,著力打造國際重大裝備制造業中心;佛山、東莞依托制造業發展優勢,著力打造國際產業制造中心;惠州依托大石化優勢,著力打造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中山、江門依托特色產業發展優勢,著力打造國家級先進制造業基地;肇慶依托區位優勢和國土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集聚區和重大裝備制造配套基地。
二、區域經濟發展及企業需求的人才的現狀
隨著珠三角的發展與經濟轉型企業需要產品創新性設計人才,科技型人才,技能型等人才。珠三角企業要從產業鏈的中低端的勞動密集型向中高端技術資本密集型、從加工生產向研發設計轉型,離不開科技創新型人才的推動。科技創新型人才的進入不僅僅能夠提高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還能夠節約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產品的質量更高,性能更優;還能夠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幫助企業進行產品外觀造型的變化,更新換代,最后,還能夠促進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平衡、協調,實現清潔生產,使經濟增長可持續地進行。在珠三角經濟結構調整進入加快優化升級新階段,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具有產品創新型人才,對企業的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產品質量和工藝水平提升、效益增加至關重要,在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發展先進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具有決定性及保障性作用。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未來一段時期珠三角產業發展的定位,在產品設計方面重點發展智能型家居產品設計、家用制冷電器具設計、家用空氣調節器設計、家用通風電器具設計、家用廚房電器具設計、家用清潔衛生電器具設計、新型平板顯示器設計、能源器具設計、照明器具設計等。其中,家用制冷電器具設計、家用空氣調節器設計、家用通風電器具設計、家用廚房電器具設計應朝家居智能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解決家電產品與家居裝飾有效結合以及家電產品節能環保的問題;家用清潔衛生電器具應朝人性化方向發展,滿足消費者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消費訴求;平板顯示器重點在外觀造型設計、材質選擇、色彩方案搭配以及產品結構設計方面融入創意元素,實現產品的功能提升和價值增殖。另外,一些傳統產業如皮具產品、珠寶首飾產品、家具產品等都需要提升檔次。正因為珠三角的經濟發展定位及未來的發展,企業需要大批與之相適應的的設計開發人才,如產品調研、產品設計策劃、產品結構設計、產品方案設計、產品包裝、產品展示等設計創意類人才。目前在珠三角區域,具有國際視野,引領國際設計潮流的設計大師極度缺乏,真正掌握產品外觀設計與產品內部結構設計的設計師也比較缺乏,很多企業熱衷于抄襲國外企業的產品,設計師也將就企業老板走模仿的路,所以很多企業無法走出獨立設計與開發的道路,更無法走向世界。隨著國家高層的重視,以及黨中央一帶一路的推進,我們的企業必須要面向國際,向世界輸出中國制造、中國設計。企業需要既具有國際視野,又具有創新觀念,還要具備良好設計技能的產品設計創意類人才,這些人才需要具備較好的造型能力,能夠熟練掌握手繪產品設計草圖,產品設計效果圖,熟練的電腦二維、三維效果圖表現能力,還要懂得產品的材料,產品的結構等。另外還要懂得消費者心理,掌握一定的市場營銷知識及技巧。這些就是企業對產品設計開發創業人才的需求。
三、目前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及現狀
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高校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特別是與企業銜接的校企合作等工作還不是很好,造成了學校培養的學生不能夠很好的適應社會以及企業的需要。學校培養的學生到畢業的時候去找工作,企業不是說學生沒有工作經驗,就是說學生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不適應企業,企業需要的人才找不到。這樣就形成了學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才這樣的錯位模式,其原因在哪?據資料顯示目前廣東110所大專院校已有40余所院校開辦了工業設計或者產品造型設計專業,但是大部分是近些年開設的,無論從師職還是設備上都不是很完善的,很多學校都沒有建立模型實訓室,即使有實訓室,但是確少設備,很難實現產品設計從設計構思到草圖、效果圖,再到產品模型的轉換,這樣就很難比較直觀的體驗產品設計的真實效果與感受。課程與區域經濟結合不夠緊密,與企業也缺少聯系,校企合作聯系更少,存在的問題是大部分中小企業缺乏產品創新的理念,這些也是與整個大環境一樣,不重視知識產權,抄襲成風,企業不愿意與學校合作,嫌麻煩。另外學校尋找合作的企業也不夠積極主動,因此,造成校企合作較少,成效不夠理想。另外,學校在師資方面也缺少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很多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到學校教書,沒有企業實踐經驗,因此,在教學上是沒有底氣和說服力的,比如對產品的結構,材料,生產制造工藝流程不了解,這樣在指導學生就沒有實際經驗,只能夠是紙上談兵。學校培養的學生要么是蜻蜓點水,什么都學,什么都不精通,要么是只學一門,看上去很專業,其實到了企業適應能力比較差。學校苦于沒有很好的教學模式,不能夠適應企業的需求及區域經濟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國際交流的進一步,以及遵守世貿協定,打擊假冒抄襲,國家必須重視知識產權,只有創新才是一個民族走在世界前沿的必由之路。不會落后挨打,受制于人。
四、改變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的一些探索
鑒于以上的狀況,我們欣喜的看到一部分高校的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工業設計專業進行了一些探索模式的教學改革。如廣州美術學院的工作室制,廣東輕工學院“創意工場”模式等。
1、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的工作室教學模式針對上面所講的情況,廣州美術學院進行了一個比較大的改革,改革中間就是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叫“工作室制”,一個是叫“課題制”,那么所謂的“工作室制”,主要是針對廣東的一些突出的產業領域,在2010年的時候在工業設計這個板塊中設立了八個工作室,每一個工作室都和特定的產業領域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說工業工程是專門定位在科技含量比較高的,如設備,家電,信息電子類產品的這種設計人才的培養上;生活設計工作室主要是針對家具這種低技術的,大量使用的,滲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小產品創新設計;家具工作室是完全針對家具產業,廣東的家具產業在全國是獨占鰲頭的;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是專注于汽車人才的培養,像廣州已經在全國成為一個汽車制造和研發的中心;那么交互設計工作室,在開始的時候更多的是與互聯網行業有關系,但現在已經逐漸在向硬件制造業,軟硬件交互這種人才的培養上發展;還有諸如公共與娛樂服務產品設計,是面對這種城市化的發展,公共場所大量的需要的一種具有服務特點的一些產品的設計研發;還有整合飾品,和服裝有密切關系的一些裝飾性,佩戴性的,比如說首飾,不會去做傳統的什么金、銀貴金屬的首飾,而是關注在現代化的批量化生產上,流行飾品的人才的培養上。“工作室制”用兩年的時間,讓學生關注在特定的專業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和培養,通過了解這個行業的市場規律,企業的生產工藝,包括材料等等,這樣的因素,讓學生的專業設計能力得到提升,這是第一個屬于改革性的方面。第二個就是“課題制”,這個“課題制”是在兩年的工作室教育中,做企業的研發課題,不是解決企業當下的市場,而是面向比較近的未來,比如說一兩年以后,兩三年以后,或者說更長遠一些的研發課題,帶入到教學中來。在這個過程中間,一些企業的設計總監,資深的設計師,都會參與到教學中來,把最新鮮的科技、生產、市場的信息帶到課堂上,通過教師帶領學生,包括企業的設計主管也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完成了能夠給企業的創新作為重要的啟發和參照的作品。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讓學生了解了企業,讓企業也可以認知學生,所以一些優秀的學生在“工作室制”和“課題制”的教學過程中就已經被企業簽約,他們畢業以后,可以“無縫鏈接”進入到企業。
2、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創意工場”教學模式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藝術設計學院是一個規模比較大,學生人數比較多,專業比較多,辦學歷史比較悠久的藝術學院,在多年的教學探索過程中摸索出一套適應自己的教學模式,即藝術設計學院校內實訓平臺“創意工場”,在“創意工場”里引入企業文化,構建職場真實環境,按照中型設計公司工作流程和崗位需要標準建設,集理論區、創意設計區、設計制作區于一體。做到“專業課堂就是設計公司,任務就是企業真實項目,指導教師就是設計主管,學生就是設計師,課堂作業就是項目成果”,建成了“藝術設計類生產性實訓基地”。其中包括:平面設計工作室、產品設計工作室、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裝飾藝術設計工作室、服裝設計工作室及數碼藝術設計工作室等。在“創意工場”內的教學過程由“傳輸式”的被動講授轉變為“影響式”的互動啟發,并結合由模擬項目向真實項目的過渡;學生在設計實踐中不斷提升分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職業能力。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國內外設計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代練,使學生由入門新手成長為具有創新精神的設計能手。
五、結合實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除了廣州美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外還有沒有其他模式?答案還是有的,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的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在這方面做了嘗試與探索,廣州涉外學院的學生既沒有廣州美術學院學生的素質,也沒有廣東輕工學院較好的教學條件,再加上各種原因,教學條件和實力無法與老牌的公辦學校比,所以我們根據自己學校的特點,吸收國內外各高校工業設計和產品造型設計專業辦學經驗,走一條新的教學模式,我們稱之為“2+1校企混合教學模式”。我們的做法是這樣的:把3年學習分為2個階段,即前2年為一個階段集中時間在學校把專業理論課、專業技能課,專業設計課都學完,后1年為一個階段(即5-6學期進入企業實習),第五學期就開始進入相對應的企業進行實習至第六學期。因為原本我校第五學期后半學期及第六學期就要去企業實習,所以我們干脆從第五學期開始就進入企業實習,這樣更連貫。因為企業有比較先進的設備,有專業很強的師資,這樣可以很好的解決學校因為沒有場地沒有設備,沒有師資等問題。我們根據廣州附近及珠三角地區的產業群,主要安排同學們去家具公司,珠寶首飾公司,皮具生產公司,家電等企業,因為廣州市、佛山市、深圳市及珠三角一帶有大量的家具、珠寶首飾、皮具、家電及數碼產品企業,學生根據個人的愛好特點選擇相關的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實習,教師下企業輔導。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充分利用學校教學的環境集中把基礎理論,專業技能(手繪、電腦設計等),專業方向設計課學完,后面集中到企業邊工作邊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好與專業相對應的企業。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在珠三角地區聯系了不少的企業,與這些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學生在企業實習,畢業的時候可以直接留在企業。通過校企合作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既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與設計,企業也可以找到適應企業需要的人才,使教學與生產無縫接軌,有力的促進教學與生產結合,達到學校與企業雙贏的結果。
六、結語
通過這些教學模式的改革,主要要解決的問題就是:
1、改革課程設置,使課程的教學與本區域的行業與企業更適應,解決了長期困擾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教學與企業需求分離的困境,解決企業對產品創新設計人才的需求。
2、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從而更好的開展實踐教學,培養企業用得上的設計人才。
3、培養學生良好的產品設計思維,獨立思考,獨立工作能力,通過加強動手能力,掌握企業最先進的設計。使學生畢業就能夠順利找到工作,并且畢業就能夠適應這些工作,很好的促進教學的進步與發展,從而使教學與區域經濟較好的結合,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更好的為本區域的經濟發展與建設做出貢獻,使教學與生產互動性更好,教學效果更好。
作者:聶晉秋 單位: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童慧明-廣東工業設計教育的戰略重構-2010珠江國際工業設計教育論壇論文集《工業設計教育新機遇》.
[2]彭亮-國際視野,本土實踐—珠江三角產業背景下高職教育家具設計專業的改革與探索-2010珠江國際工業設計教育論壇論文集《工業設計教育新機遇》.
[3][英]保羅?羅杰斯[英]亞歷克斯?米爾頓-國際產品設計經典教程.
[4]陶濤、劉壯青-家具設計與開發.
- 上一篇: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 下一篇:農村村級財務管理問題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