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經濟發展與復雜性芻議

時間:2022-11-12 05:34:26

導語:云南經濟發展與復雜性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云南經濟發展與復雜性芻議

本文作者:郭和平陳路工作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在黨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程中,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是相當引人注目的;然而這種重要性背后的復雜性則較少被人注意,有時甚至被忽略。云南位于祖國西部邊陲,是少數民族自治或聚集較多的地區,它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所具有的非比尋常的歷史跨越性,是許多沿海和內地省份所沒有的,其間涵藏著種種復雜性;云南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民族文化優勢是巨大的,但它只具有潛在性,要把它變為現實性,其間亦蘊含著極大的復雜性。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已經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這就是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的國際大通道這三大目標,在實施這些目標的過程中,也隱含著某種復雜性。簡言之,云南未來的發展潛力是極為巨大的,發展前景是極為誘人的。然而同時,云南地區還具有上述的特殊之點和特殊復雜性。這種復雜性,有些人們已經認識到了,還有許多尚未認識到,或者說對發展的科學性還認識得不夠,若不慎重研究對待,則可能貽患于長遠未來。這就是說,這里還潛藏著某種發展風險,還具有某種發展難度———這就是云南地區現實發展所面臨的真正挑戰。

復雜性科學是當前世界和國內的哲學前沿理論。這個理論也還在發展之中。我們應與時俱進,從這個新視角,利用其已經取得的一些成果,比較集中、系統、深入地探討云南地區發展的復雜性問題。如何抓住歷史機遇,利用好而不是糟踐這些難得的資源———這些資源不僅是云南地區性的,同時也是我們國家的寶貴發展資源,這是需要給予充分重視并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以往在對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研究中,已經涉及到復雜性問題,這些研究是有價值的,但多少有些零散,顯得不系統或不深入。我們認為應當在以往基礎上予以集中化和深化,以形成帶有某種系統性的研究。貝塔朗菲曾預見到系統科學本質上是研究復雜性的科學。上世紀70年代以后,關于簡單系統的理論日趨成熟,系統科學才真正轉而以復雜性為主要對象。系統科學按復雜程度將系統分為4類:簡單系統、簡單巨系統、復雜巨系統、特殊復雜巨系統。在巨系統中,其組成種類繁多,并有層次結構,它們之間的關聯方式又很復雜(如非線性、不確定性、模糊性、動態性等),這就是復雜巨系統。錢學森則更進一步提出了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概念。以往的發展理論和社會決策方法往往把社會發展抽象為某一兩種單因素或主要因素,認為只要抓住它就可以自動地帶動其他因素,此類方法已不合時宜。現代社會發展要求把握社會發展的全面作用因素,要求更精準且長效的決策。而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則更增加了現代社會的復雜性。復雜性方法已成為應運而生的先進的理論武器。我們建議,主要依托和應用錢學森提出的復雜巨系統理論,同時參照借鑒國外的相關理論,緊密結合云南省情加以研究,力爭提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結論來,以給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如何應用復雜性科學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云南的經濟社會發展是充滿了復雜性的歷史過程。云南的地理環境、物種、生態、氣候以及歷史、宗教、多民族、原有的經濟文化水平等多種多樣的要素,還有多種多樣的關系(包括與周邊地區、周邊國家的關系),等等,它們在云南地區的實際發展中都同時起著作用。

這里僅就幾種復雜關系簡要地說一下。關于已知與未知的關系的復雜性。在云南的經濟社會發展中,除了多種已知的因素、相互關系、相互作用外,還有一些未知的因素、相互關系、相互作用,這些也都應當納入考慮范圍。未知的怎么納入考慮范圍?乍聽來似乎令人奇怪。這就是復雜性。去年末印度洋發生海嘯,這場災難奪去了20萬人的生命,造成的經濟損失無法估量。在對海嘯災難的反思中,瑞典的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首席科學家麥克尼利說“:為了在海邊建造養蝦的池塘,過去幾十年里岸邊很多紅樹林被砍光……當海嘯襲來的時候,珊瑚礁的阻擋會使其強渡減弱,岸邊的紅樹林能進一步減低海嘯的速度。雖然海浪還會沖上岸,但是很多能量早已經消失了。”紅樹林的價值此時才被人們認識到。在云南的發展中,可能會有一些類似紅樹林的未知因素或未知作用將發生影響。在把云南的發展作為多層次多方面動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進行探索研究時,既要考慮多種已知的因素、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復雜性,還要為未知的因素、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等預留下回旋的空間和余地。關于生態與環境之間關系的復雜性。幾乎所有的物種都依賴于其他一種或多種生物而生存,要維持和諧的生存環境,就必須了解各種生物的相互關系和需要。如果要保護彌足珍貴的古老樹種,僅僅是維持那幾棵上百歲的古樹的生命是不夠的,還必須考慮為它的種子傳播的動物的需要,要考慮花粉的傳播方式、種子發芽的條件和幼苗生長的要求,以及那些古老樹木菌根的生存需要等,只有完整地保護了這樣的環境,這個物種的長久繁衍生存才能有保障。這就要求我們應當對所處地區的生態與環境的關系作盡可能深入詳細的調查研究,所有正確的方案都必須基于對當地動態穩定的生態過程和環境系統的了解。關于生態旅游的復雜性。西部大開發的號角無疑催生著旅游業的發展,但旅游業也還有它的負面影響。如果管理上沒有科學的預籌和有力的措施跟上,只急于發展,只急于賺錢,只高興看到開發商和游客蜂擁而至,那必然引至災難性的后果。快速膨脹的旅游經濟很可能毀了那些“圣地”“、神山”和原始森林,而一旦損失降臨,我們將無力補償。因此,建立旅游和自然資源的共生關系,是我們發展旅游業必須考慮的。云南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是我們無與倫比的優勢,要加倍珍惜。要實現人類與野生動植物及自然資源的良性互動和生態循環,這才是人們所期望的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于“火災”的復雜性。據森林學專家的研究,森林一般有自然火周期。北方的溫帶森林一般是70~100年,南非Fynbos生態系統的自然火周期是12~17年,草原的自然火周期更短。但目前絕大部分風景名勝區的管理人員并不知道其景區的天然植被是不是存在自然的火周期,也不了解這個自然火周期應該是多少年。因此他們的管理措施就是防止火災。而事實上,有許多植物和動物的的種群繁衍需要有自然火的幫助,自然火創造了各種森林類型的鑲嵌植被,提供了植被的多樣性,因而也產生了野生動物種類的多樣性。一味地阻止“火災”的發生,不僅會導致更大的火災,而且會降低當地的生物多樣性。看來,人們的作為和監控,并非人自己想象的那樣簡單,我們必須尊重和遵循自然規律。總的看,云南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幾個顯著特點:(1)貧困和經濟發展壓力大。比較地看,同樣處于西部,內有“八百里秦川”和全國大都市西安的陜西省相對來說貧困壓力就要小許多。應當承認,云南屬欠發達地區,其中有的地方如一些山區少數民族地方經濟還較為貧困,社會發展較為落后,貧困壓力大,地區發展差距大,其渴求各方面發展尤其是渴求經濟發展的壓力就大。同時,這些地區少數民族的自我發展能力也較弱。(2)生態珍貴性和脆弱性。就自然生態講,云南三江并流地區可稱之為地球上所剩不多的最后的未開發的處女地,其價值顯然不僅具有云南地方性,還具有全國和世界意義。就社會生態講,云南等地一些少數民族,還保留著一些先祖傳統的民族文化生活風貌和習俗。這些社會生態,誠然有原始性甚或落后于當今時代的一面,但它更多展現的是如語言、文字、音樂等等原生態,有珍貴性的一面。這些生態,不論是有億萬年演化史的自然生態,還是經歷數千年延續至今的原生性的社會文化生態,都是極其脆弱的。在強大現代社會發展力量的作用下,如不小心呵護,不消幾十年時間,就可能蕩然無存。(3)滯后開發兩面性。與發達、中等發達和初等發達地區比較來看,云南的開發是滯后的。這種滯后開發性,又帶來了兩面性。一方面是后發優勢:可采用最先進的理念技術和方法,一張白紙,可大作文章,可畫最新最美的畫圖。另一方面是后發受限性:先行開發者由于人們認識的簡單且資源相對豐富而受限制性較少甚至可以不顧一切,而滯后開發者則由于人們認識的逐漸加深且資源相對減少而受限制性增加了。過去,一條江河,只要有一定落差,就可以筑壩建電站。現在不同了,還要考慮對物種、水土保持、生態與世界遺產、旅游景觀等方面的影響,不是說上就上了。

這3個特點的相互關聯纏繞,組成了云南經濟和社會發展復雜性的重點和難點。由(1),必須要發展而且要加快發展;由(2)、(3)則發展又受到某種限制;這就是矛盾和困難之處,這就是復雜之處。不發展不行,發展是勢之所趨,是必由之路,發展是硬道理。不保護生態和環境也不行,而且要保護得好,要可持續下去。面對復雜性,就更要求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法。下面再就幾個問題著重地說一說。開發與保護問題。在云南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過程中,這是一個貫徹始終的大問題。我們一定要把合理開發利用資源與保護資源結合起來,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絕不能把大開發搞成大開礦、大開荒。過度的資源開發會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災難。因此,要注重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更多地調動和發揮非資源要素的作用。要搞好土地、礦產、水資源等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保護秀美山川,避免山川破碎。形成合理利用節約資源的有效機制,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和效率,在大開發中走出一條資源節約型的經濟發展路子。

發展與某種不發展問題。就云南整體講,要大開發,要加速開發,這是沒有疑問的。但就云南某個局部或特殊地方看,還可能出現小步發展甚或暫不開發而喪失經濟利益和發展機遇的情形,譬如有的珍貴生態地區或因是生物物種資源庫或因某些資源控制或因為其他地區提供良好環境保障等———可能“犧牲”這些地區的某種發展,才能實現全國資源的優化配置,當然這里就聯帶產生出生態補償機制問題,等等。這即是說,如同在許多地方真正實行大發展大保護需要勇氣和魄力一樣,在某個特殊地方講實行小發展大保護也需要勇氣和魄力。要在全國大局中考慮云南(及其中的某個地方)的發展與發展成本等問題。云南是中國重要的生物物種資源庫,同時也承擔著維護國家生態的重要義務,但長期以來卻沒有獲得過應有的生態補償。云南處于眾多河流的上游地帶,為中下游的黃金經濟帶提供良好的環境保障和水流水能資源,但森林資源和水資源等卻從來沒有收過費。當然這是在國家層面實施東西部區域間大跨度生態補償問題,但我省也應加緊進行有關生態補償的科學研究和.對策分析。

膽子大一點與步子穩一點的關系問題。這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新話題。為避免重犯發達國家走過的“先發展,再治理”的彎路,為避免再犯我省歷史上曾犯過的錯誤如滇池“填湖造田”及滇池嚴重污染事件,就一定要堅持用辯證思維的方法作復雜性研究。要慎重作出可行性與不可行性的對比研究,膽子步子都要建立在科學理性研究的基礎上。社會重大項目和重大決策,要向社會公開,決策機制與決策程序都要遵循科學民主合理的原則。歷史經驗一再證明,如果不尊重科學規律,好心也會辦壞事,也會受到規律的懲罰和報復。在復雜性研究中,應當作深入細致的綜合性實地調查研究,包括原有省情資料的重新審視。按照復雜性理論方法,闡述傳統線性、單因素分析方法在云南發展實踐中的局限性。對已付諸實施的一些決策的遠期影響,也應依據復雜性理論加以評估預測。應選取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典型事件或案例,用復雜性方法作重點分析研究。客觀存在的復雜性決定著人的認識的復雜性。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遠比人們現在已經認識到的要復雜得多,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是不可知的。復雜性的挑戰不是壞事,恰恰為展示人類才華和力量提供了高階舞臺。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就是明證。這個觀點,也適用于云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程。我們不要回避復雜性,而要正視復雜性。把復雜性科學理論方法引入云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研究和決策中來。基本思路是用復雜性思想來研究復雜性問題。既要發展現代化水電能源,又要保護環境、保護原生態;既要抓住歷史機遇加快發展,又要為千秋萬代后續發展著想;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在云南經濟與社會發展復雜性的兩難或多難之中,要走出一條智慧的路來。我們云南各族人民有智慧有能力,一定會取得偉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