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淺談如何讓消費券在拉動內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時間:2022-07-19 09:09:00

導語:獨家原創:淺談如何讓消費券在拉動內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淺談如何讓消費券在拉動內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始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正在全球蔓延,并已開始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導致經濟增長急劇放緩,2009年1月CPI上漲1.0%,增速連續第九個月回落,CPI的連續走低使通縮風險越發加大。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推出了多種措施來擴大內需,力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其中向市民發放消費券拉動內需是在短期內刺激經濟,恢復市場信心的較為有效的方法。

杭州市首開中國消費券先河。今年1月24日,杭州市向市、區兩級持證低保家庭和困難家庭(約1.55萬戶)、企業退休職工(約31萬人)、市本級注冊在內的小學、初中、高中生(26萬人)發放3個月使用期的消費券,每人100~200元,總價值為1億元。1月24日至2月5日的11天中,共回收消費券102.08萬張,回收額2041.6萬元,帶消費券的小票額4207.59萬元,拉動放大效應2.06倍。此外,成都市也向37.91萬困難群體發放了消費券,每人100元,總價值3791萬元,消費券轉化為真實消費的比率接近100,充分驗證了消費券在拉動內需中重要作用。

但是,對消費券拉動內需效果的置疑仍不絕于耳。有人擔心消費券反而會增加居民儲蓄,還有人顧慮此舉揚湯止沸,對全局作用不大。如何消費券在拉動內需,促進杭州經濟走出金融危機的過程中發揮大的作用,使杭州真正在全國樹立起有效使用消費券拉動內需的典范,就成為了我們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首先,要進一步明確發放消費券在拉動內需中的地位和作用。發放消費券是解決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預期、提升消費信心、擴大消費需求等消費四大問題的突破口和“催化劑”,不僅有利于擴消費、拓市場,也有利于提升杭州的知名度、美譽度和競爭力。圍繞“領得方便、用得滿意”,繼續發放好、使用好消費券,才能使杭州真正在擴消費、拓市場上做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

其次,要進一步克服發放消費券在拉動內需中的困難和障礙。中國百姓有著儲蓄消費的習慣,即“在儲蓄保障下消費”的心理定勢,哪怕后顧基本無憂的公職人員也不例外。這種習慣是消費券拉動內需的最大障礙。不改變這種心理定勢,就不能形成與發達生產水平相適應的消費心態,“內需拉動為主”的目標仍舊很難實現。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充分利用消費預期的支配作用,所謂“消費預期”,即評估消費結果對未來生活的影響。消費行為產生消費結果,消費預期支配消費行為。盡管很難在短時間里改變大眾消費習慣,但可以利用消費預期機制改變消費行為,實現在通貨緊縮或內需不振動時拉動消費的目的。因此,只有讓消費者產生動用貨幣儲備進行“搶購”的消費預期,才能讓消費券有效拉動內需。一要讓中低收入者成為消費券的持有主體。這是因為,高收入者有著完全不同的消費預期,發給他們消費券雖符合公平原則,但不符合效用原則。最好有一個策略安排,讓高收入者有自愿放棄消費券的可能。二要讓消費券的使用控制在日常生活消費范圍內;三要制定人民幣與消費券合理的兌換比率,通過“折扣效應”讓消費預期發生作用;四要規定消費時限。這種方法歸納起來就是:利用儲蓄消費習慣改變儲蓄消費習慣。

第三,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和有效落實市民消費券發放使用管理辦法。《杭州市市民消費券發放使用管理辦法》公布實施以來,在拉動全市內需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應該在健全完善和狠抓落實上下功夫,要建立配套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發放對象,并不斷地擴大受惠范圍;進一步提高發放標準,并不斷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進一步強化發放的組織工作,認真制定消費券發放方案,落實人員做好發放組織工作,在指定的時間內盡快發放到位,確保應發盡發,推動發放工作的有序有效進行;進一步擴大使用的范圍和提高優惠標準,有效提高廣大市民使用消費券的積極性;要進一步加強對消費券發放和使用的監督管理,確保消費券在發放、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嚴禁消費券倒賣、套現。要切實加強對消費券發放和使用的監察和審計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查處。

相信經過前一階段的有益實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的利用發放消費券拉動經濟增長的做法一定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市的也一定會在全國率先走出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