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展望中國保險業

時間:2022-04-02 08:28:00

導語:論展望中國保險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展望中國保險業

展望世紀之交的中國保險業》論文范文由一世教育畢業論文網收集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只可觀摩不可抄襲,因抄襲展望世紀之交的中國保險業引起的版權糾紛本站概不負責,若本站對于該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刪除。

一、保險業的現狀

五十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伴隨著中國的持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中國的保險業有了飛速的發展。

到2000年底,中國的保險業務收入已達到1595.9億元,同比增長14.5%;截止2000年底,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3373.9億元,比年初增加649.5億元。從1980年恢復辦理國內保險業務以來,我國的保險業務收入以年均近30%的速度增長,遠遠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9.41%的年均增長速度。2000年的保險深度即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1.79%,保險密度即按全國人口人均交納保費約為130元,都比上一年有所提高。

在中國保險市場上,截至2000年底,共有31家保險公司,其中國有獨資保險公司4家,股份制保險公司9家,中外合資保險公司6家,外資保險分公司12家。保險中介機構從無到有,已成立保險經紀公司3家。另有30多家專業保險公司、5家保險經紀公司、3家保險公估公司獲準籌建。此外,還有重新批準的兼業保險機構約6萬家。約200家外資保險公司的代表機構在中國一些大中城市建立。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于1999年11月18日在北京成立后,一年多來已先后在31個中心城市設立了派出機構,擴展了保險監管的覆蓋面,加強了保險監管的力度。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于2000年11月正式成立,對加強全國的保險行業自律,維護公平競爭的保險市場秩序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經過20多年的努力,到上一個世紀末,中國在構造一個成熟的、健康的、規范的保險市場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以國有獨資和股份制公司為主體,中國和外資公司并存,多家公司相互競爭;保險法規逐步健全,保險監管日益加強;保險公司內部經營機制漸趨完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一大批優秀的保險專業人才脫穎而出;保險業同業其他部門的合作已經啟動;中國保險市場向著國際化的目標前進。所有這一切都為新世紀中國保險業的更大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2000年中國保險業取得的成就

回首2000年,我們高興地看到,這一年是中國主義改革開放和化建設進程中具有標志意義的一年。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順利部署實施。西部大開發取得良好開端。我國勝利完成了第九個五年計劃。我國繼續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逐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領域,加速了about我國入世的對外談判進程,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2000年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輝煌成績,而保險業作為的穩定器和經濟建設的催化劑,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正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2000年4月10日為《保險知識讀本》的出版所作的重要批語中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保險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造福人民具有重要的作用。”主席“希望各級領導干部帶頭保險的基本知識,努力和掌握保險工作的特點和,加強對保險事業的領導和管理,促進我國保險事業更好地為改革開放和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遵照主席的重要批語,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需要,2000年我國的保險監管部門和保險業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培育保險市場、維護保險市場秩序、發展保險業務、加強經營管理、提高服務質量、贏得經濟效益和效益方面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我國保險業在2000年所做的大量工作中,應當特別提到的有以下幾項:

(一)加強保險監管,健全保險法規。

如上所述,保監會設立了31個派出機構,在全國范圍內從從組織機構上加強了監管力量。在原有的保險法規的基礎上,這一年保險監管部門又頒布實施了《保險公司管理規定》、《保險公估管理規定(試行)》、《財產保險條款曲率管理智行辦法》、《機功車輛保險費率規章》和《機動車輛保險條款》等規章制度,對進一步規范經營行為、維護保險市場的公平競爭發揮了有力的作用。

(二)構建保險中介人市場,完善保險市場因素。

和我國其他行業一樣,保險中介入長期以來基本上處于缺位狀態,不利于為客戶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務。在已經實行的財產保險兼業人制度和1992年之后實行的個人壽險人制度的基礎上,2000年保險監管部門批準了—批保險經紀公司、保險專業公司和公估行,其中有些已經建成營業,還有一部分正在積極籌建當中。保險中介機構的增加,對于完善保險市場結構,活躍保險市場交易,為保險各方當事人提供服務,都有重要的意義。

(三)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的改革有了良好的開端。

眾所周知,國有改革是中國政府三年以前提出的三項改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令人可喜的是,同有企業改革已經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而國有獨資的保險機構,經過1996年以后的幾次重組,機構的調整和重新設置也已經塵埃落定。從2000年年初開始,中國最大的兩家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即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先后邁出了改革的歲伐,改革的總的思路和目標是:根據市場競爭的要求,調整公司的組織結構,增強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實力;把市場機制引入人事制度中去,進一步體現勞動差別和人才價值;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標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應當說、改革只是初步的,也是有成效的,但與既定的目標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改革有待于進一步深化。

《展望世紀之交的中國保險業》論文范文由一世教育畢業論文網收集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只可觀摩不可抄襲,因抄襲展望世紀之交的中國保險業引起的版權糾紛本站概不負責,若本站對于該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刪除。

(四)保險創新開始浮出水面。

創新是保險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特別是在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尤其如此。2000年,我國保險業界已經注意保險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見諸于行動。

產品創新:在我國通貨緊縮、利率下調、證券市場日趨規范、投資渠道增多,擴大消費信貸、刺激內需,以及進行保障制度、醫療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情況下,保險業如果仍然固守舊有的保險產品,經營將難以為繼。因此,實行保險產品的創新勢在必行。這一年,各家人壽保險公司先后推出了具有保障和投資雙重功能的投資連結保險和分紅保險(應當指出,這些產品在國外已經推行多年)。有的財產保險公司推出了理財型的家庭財產綜合保險。有些財產保險公司還陸續推出在國外實行多年的職業責任保險等等。新產品的競相推出,拓寬了保險公司的經營之路,繁榮了保險市場,適應了客戶需要。

服務的創新:有些公司在全國范圍內開通24小時的服務熱線,提供險種咨詢、保單查核、預約投保、投訴舉報等多方位的服務。各家人壽保險公司都設有“客戶服務中心”、“客戶服務之家”,急客戶之所急,想客戶之所想,把服務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服務手段的創新:除了傳統的直銷、人和經紀人銷售外,網上保險也漸露頭角,不少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進行宣傳、咨詢、投保和理賠服務。

(五)保險業同銀行業、證券業的合作順應了金融一體化的潮流。

2000年這一年被我國保險業界人士視為銀保合作年,這是恰如其份的。從報刊等新聞媒體的報道可以看到,國內眾多的保險公司先后同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簽署了銀行和保險合作的協議,形成了強強聯合、信息共享、共同發展的“雙贏”格局。繼1999年11月中國保監會批準保險資金間接入市,即購買證券投資基金后,2000年保監會又幾次提高了各家保險公司購買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金額占總資產比例的上限(其中最高的可達15%)。這一舉措不只增加了證券市場上作為機構投資者保險公司的投資額,活躍了證券市場,而且也有利于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

以上都是在國際金融一體化的趨勢下出現的我國金融業各部門相互合作、相互滲透的新的苗頭,對我國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

(六)外資參股開始進入中國的保險領域。

新華人壽和泰康人壽于2000年先后成功募集外資股,此舉的意義不僅在于增加了兩家中國保險機構的資本,壯大了經濟實力,而且也說明外資看中了中國保險業的廣闊發展前景,他們不僅以合資方式,而且通過參股的渠道進入中國保險市場。這對吸引更多的外國人來華投資,盡快實現我國保險行業發展的國際化,都具有現實和深遠意義。

三、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市場框架

中國人民以主義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輝煌成績,送走了二十世紀,并滿懷信心地迎來了新世紀的曙光。

根據我國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2001—2005年)經濟和發展的主要目標,我國保險監管部門對我國未來五年保險業發展的整本定位是,大體形成一個經營主體多元化、運營機制市場化、經營方式集約化、政府監管法制化、從業人員專業化、行業發展國際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市場框架。同時,根據專家預測,二十一世紀最初幾年我國保險業將以12%的年均增長速度發展。到2005年末,中國保險費總收入預計可達到2800億元左右,保險費收入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全國人口平均人交保費為230元。

根據我國和的總體規劃,考慮到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一新的情況,要實現二十一世紀最初幾年的保險業發展計劃,除繼續實行那些行之有效的保險發展產業政策、法規、監管原則和經營管理方式以外。我認為還應當和解決好以下幾個:

(—)培育和發展多元化的保險經營主體。

,我國的一些商業保險公司承擔了經營政策性保險業務的任務,這不利于政策性業務的開展,也不符合商業保險公司的利潤最大化的經營方針。應當將政策性保險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剝離出來,成立政策性的保險機構,如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農業保險公司等等,以明確劃分商業保險和政策性保險的界限。

按照《保險法》和有關規定,我國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只有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兩種:中資以外的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只有外資保險公司的分公司和中外合資保險公司。

借鑒國際保險市場的經驗,應當培育多種形式的保險機構,除已有的組織形式外,可在適當的時候設立相互保險公司、保險合作社乃至自保公司。據專家論證,相互制保險公司把政府、農民和保險公司三者利益集于一身,更適合于經營農業保險業務。至于外資保險機構,也可不僅限于中外合資和外資分公司兩種,可鼓勵更多的外商參股中資保險機構,也可設立外資保險公司在華注冊的全資子公司。根據國外的經驗,外資子公司既有利于其本身自主經營業務,也有利于當地保險監督部門的監管。

保險市場主體多元化,還包括設立足夠數量的保險中介機構(人、經紀人和公估人)和為保險業服務的律師事務所、師事務所、評級公司等。

《展望世紀之交的中國保險業》論文范文由一世教育畢業論文網收集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只可觀摩不可抄襲,因抄襲展望世紀之交的中國保險業引起的版權糾紛本站概不負責,若本站對于該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刪除。

(四)保險創新開始浮出水面。

創新是保險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特別是在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尤其如此。2000年,我國保險業界已經注意保險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見諸于行動。

產品創新:在我國通貨緊縮、利率下調、證券市場日趨規范、投資渠道增多,擴大消費信貸、刺激內需,以及進行保障制度、醫療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情況下,保險業如果仍然固守舊有的保險產品,經營將難以為繼。因此,實行保險產品的創新勢在必行。這一年,各家人壽保險公司先后推出了具有保障和投資雙重功能的投資連結保險和分紅保險(應當指出,這些產品在國外已經推行多年)。有的財產保險公司推出了理財型的家庭財產綜合保險。有些財產保險公司還陸續推出在國外實行多年的職業責任保險等等。新產品的競相推出,拓寬了保險公司的經營之路,繁榮了保險市場,適應了客戶需要。

服務的創新:有些公司在全國范圍內開通24小時的服務熱線,提供險種咨詢、保單查核、預約投保、投訴舉報等多方位的服務。各家人壽保險公司都設有“客戶服務中心”、“客戶服務之家”,急客戶之所急,想客戶之所想,把服務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服務手段的創新:除了傳統的直銷、人和經紀人銷售外,網上保險也漸露頭角,不少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進行宣傳、咨詢、投保和理賠服務。

(五)保險業同銀行業、證券業的合作順應了金融一體化的潮流。

2000年這一年被我國保險業界人士視為銀保合作年,這是恰如其份的。從報刊等新聞媒體的報道可以看到,國內眾多的保險公司先后同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簽署了銀行和保險合作的協議,形成了強強聯合、信息共享、共同發展的“雙贏”格局。繼1999年11月中國保監會批準保險資金間接入市,即購買證券投資基金后,2000年保監會又幾次提高了各家保險公司購買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金額占總資產比例的上限(其中最高的可達15%)。這一舉措不只增加了證券市場上作為機構投資者保險公司的投資額,活躍了證券市場,而且也有利于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

以上都是在國際金融一體化的趨勢下出現的我國金融業各部門相互合作、相互滲透的新的苗頭,對我國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

(六)外資參股開始進入中國的保險領域。

新華人壽和泰康人壽于2000年先后成功募集外資股,此舉的意義不僅在于增加了兩家中國保險機構的資本,壯大了經濟實力,而且也說明外資看中了中國保險業的廣闊發展前景,他們不僅以合資方式,而且通過參股的渠道進入中國保險市場。這對吸引更多的外國人來華投資,盡快實現我國保險行業發展的國際化,都具有現實和深遠意義。

三、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市場框架

中國人民以主義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輝煌成績,送走了二十世紀,并滿懷信心地迎來了新世紀的曙光。

根據我國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2001—2005年)經濟和發展的主要目標,我國保險監管部門對我國未來五年保險業發展的整本定位是,大體形成一個經營主體多元化、運營機制市場化、經營方式集約化、政府監管法制化、從業人員專業化、行業發展國際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市場框架。同時,根據專家預測,二十一世紀最初幾年我國保險業將以12%的年均增長速度發展。到2005年末,中國保險費總收入預計可達到2800億元左右,保險費收入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全國人口平均人交保費為230元。

根據我國和的總體規劃,考慮到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一新的情況,要實現二十一世紀最初幾年的保險業發展計劃,除繼續實行那些行之有效的保險發展產業政策、法規、監管原則和經營管理方式以外。我認為還應當和解決好以下幾個:

(—)培育和發展多元化的保險經營主體。

,我國的一些商業保險公司承擔了經營政策性保險業務的任務,這不利于政策性業務的開展,也不符合商業保險公司的利潤最大化的經營方針。應當將政策性保險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剝離出來,成立政策性的保險機構,如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農業保險公司等等,以明確劃分商業保險和政策性保險的界限。

按照《保險法》和有關規定,我國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只有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兩種:中資以外的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只有外資保險公司的分公司和中外合資保險公司。

借鑒國際保險市場的經驗,應當培育多種形式的保險機構,除已有的組織形式外,可在適當的時候設立相互保險公司、保險合作社乃至自保公司。據專家論證,相互制保險公司把政府、農民和保險公司三者利益集于一身,更適合于經營農業保險業務。至于外資保險機構,也可不僅限于中外合資和外資分公司兩種,可鼓勵更多的外商參股中資保險機構,也可設立外資保險公司在華注冊的全資子公司。根據國外的經驗,外資子公司既有利于其本身自主經營業務,也有利于當地保險監督部門的監管。

保險市場主體多元化,還包括設立足夠數量的保險中介機構(人、經紀人和公估人)和為保險業服務的律師事務所、師事務所、評級公司等。

展望世紀之交的中國保險業》論文范文由一世教育畢業論文網收集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只可觀摩不可抄襲,因抄襲展望世紀之交的中國保險業引起的版權糾紛本站概不負責,若本站對于該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刪除。

保險創新除了組織結構的創新、制度創新、營銷手段的創新、技術和產品的創新,我們還應當看到在國際保險業現在已經出現的服務創新。

保險服務的創新,特別是保險延伸服務,在國外保險界已經推行多年,我國保險業應當借鑒國外的經驗,結合中國的國情,提供保險延伸服務,這就是利用保險公司自身的資源優勢,為客戶提供履行保險費任以外的附加服務,這是指除了一些保險公司已經開展的風險咨詢、風險管理等項服務外、還包括提供與再就業有關的服務,與消費信貸有關的服務,與養老、醫療、住房保險相關的服務,與有關的服務,與旅行出游有關的服務,經濟補償之外附加的補救、應急性服務,等等。做好這些延伸服務工作,將有利于完善保險公司的服務體系,起到吸引新客戶、鞏固老客戶的作用。

回顧2000年,中國保險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展望二十一世紀,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以及中國的行將入世,給我國的保險業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我們相信,在中國保險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有國外保險界朋友的支持與合作,中國保險業在新的世紀里一定會獲得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