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金融危機對我國傳媒業的影響
時間:2022-10-18 10:00:00
導語:獨家原創:金融危機對我國傳媒業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07年2月,美國發生次貸危機。之后,危機從開始的房地產,逐漸蔓延到其他金融領域,并延伸至世界的實體經濟。目前,各國經濟均遭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此次由美國金融危機帶來的美國媒體行業危機充分證明,單一的產業結構難以抵御大的周期性調整。這就要求我們審時度勢,從調整產品結構入手逐步到調整整個集團的產業結構,在確立以傳媒發展的主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延伸到與傳媒相關的大文化產業、創意產業上,特別是可以快速獲得現金流和較高投資回報的文化復合地產業。
關鍵詞:金融危機;傳媒業;影響;
ABSTRACT
InFebruary2007,theUnitedStatessub-primecrisis.Afterthecrisisofrealestatefromthebeginning,andgraduallyspreadtootherfinancialareas,andextendstotheworld''''srealeconomy.Atpresent,nationaleconomieshavesufferedvaryingdegreesofimpact,thebytheU.S.financialcrisis,acrisisbroughtaboutbytheU.S.mediaindustryhasfullyprovedthatasinglestructureisdifficulttoresistalargecyclicaladjustment.Thisrequiresustoassessthesituationandadjusttheproductmixfromthestartgraduallytoadjusttheindustrialstructureofthegroup,inestablishingthedirectionformediadevelopmentinthemainpremiseofnotchanging,extendingintothemajormedia-relatedculturalindustries,creativeindustries,particular,itcanquicklyobtaincashflowandhighreturnoninvestmentoftheculturalcomplexrealestatebusiness.
KEYWORDS:FINANCIALCRISIS;MEDIAINDUSTRY;EFFECT
(一)金融危機對傳媒業的消極影響
1、對傳媒業的經營產生的影響
一些投資影視業的資本開始撤離,許多籌拍多時的影視節目流產。國內一些中小規模制作公司,近期紛紛傳出因資金困難中止拍攝計劃的消息。如新版《神秘的大佛》已經籌備兩年,原本得到了北京、四川等地制造業和奢侈品企業的投資。然而,就在要開拍之際遭遇撤資和縮減投資的打擊,不得不“流產”。香港著名作家梁鳳儀旗下的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與北京一家影視投資公司聯合投拍的40集電視劇,一直是央視關注的大戲,但前不久投資方已宣布停止拍攝。4年前執導《王保長后傳》的著名導演陳福黔,手上本來有一個很精彩的劇本,但因投資商擔心金融風暴來臨,電視劇賣不出去,突然撤資1200萬,導致陳福黔只好去拍一部低成本的紀錄片。美國知名投資銀行高盛10月中旬的報告顯示,已下調對美國報紙產業2009年的整體收入預期。隨著實體經濟的衰退,金融危機對中國報業的影響預計將在兩三個月后顯現,報業的寒冬也許正在到來,而2009年可能更會雪上加霜,這需要各家報社高度重視并積極應對。如果能抓住時機實現報業轉型,將在新一輪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否則在新的變革中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2.金融危機將引發傳媒變局
不同種類的媒體在此次金融風暴中所受影響也是不同的。網絡、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媒體所受影響都是有差異的。一些新媒體可能會面臨斷炊,時效性較差的雜志退市之聲此起彼伏。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傳媒市場將會出現分水嶺,強者會更強,弱者會消失。影視傳媒紛紛削減開支,壓縮成本。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外傳媒集團紛紛削減經營項目支出,一些燒錢的項目經費也被壓縮。
中國報業也開始承受壓力。由于廣告收入的減少,國內一些報社已經采取了減版面、減刊期、減發行量、減少贈閱以及控制無效發行等措施減少用紙量;一些報社還通過精簡隊伍、降低薪酬來縮減人員成本。雜志退市之聲此起彼伏隨著金融危機向各個行業蔓延,一向揮金如土的時尚奢侈品牌被迫壓縮開支,那些嚴重依賴時尚奢侈品牌廣告生存的時尚雜志備受煎熬,雜志退市之聲在2008年此起彼伏。
為應對金融危機,互聯網行業的巨頭紛紛提出裁員減薪措施。國外的互聯網巨頭雅虎、eBay、谷歌都宣布裁員來應對金融風暴,國內的一些大的視頻網站、房地產網站、招聘網站等也都紛紛大幅裁員,前景著實令人擔憂。有研究者認為,2009年對于中國新媒體市場來講極有可能是一個并購年。新媒體將會出現分水嶺,強者會更強,弱者會消失。比如最近新浪和分眾之間的收購兼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二)金融危機為傳媒業提供契機
1、新媒體受到重視
傳統媒體因為對廣告依賴性較大,因此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迫于經濟的壓力,不少中小企業轉移廣告投放方向,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備受廣告商青睞。近年來,我國新媒體發展迅速,不論是技術還是運營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及時性、便捷性等優勢。而在金融危機時期,人們對信息需求比以往更加強烈,對信息的及時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媒體以其優勢恰巧滿足了特殊時期的人們的心理需求,因此,金融危機對于新媒體來說會是一個機遇期。
2.口紅效應的契機
危機中往往蘊藏著巨大的機遇。從歷史發展來看,每一次金融危機,反而都是娛樂產業上揚的時候。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口紅效應”。“口紅效應”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提出的經濟理論,認為每當經濟不景氣,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和消費行為等都會發生變化,使得如口紅這類廉價化妝品和文化類的產品出現熱賣。2009年春節期間,上海電視節目人均收視分鐘數由2008年的237分鐘上升到248分鐘,東方電視臺娛樂頻道黃金時段推出的8檔綜藝節目中,有4檔節目的收視率突破10%。在國內電影市場,2008年中國故事片產量達到406部,票房超過43.41億元,較2007年增長10.14億元,增幅達30.48%。新年賀歲檔影片總數則比去年多出1倍,達到近30部,而且其中多部影片實力不俗。
二傳媒業對金融危機的對策及建議
(一)成本須控制,報業要轉型
1、推行報紙精準發行
為了節約成本,報紙發行量并不是越高越好,而要達到發行量和廣告收益邊際效益的最大化。由于中國的報紙多是虧損發行,每發行一份報紙,報社就要多支付一份錢。過度發行會導致直接賣廢報的情況,這既讓報社多承擔一份發行成本又浪費了資源。畢竟,報紙廣告的增長不僅僅是靠發行數量的上升,最終靠的是影響力,也就是發行的質量,將報紙真正送到有需求和購買力的讀者手中。因此,目前一些發行量大的報紙為了降低成本,明年將控制發行量。很多報業集團面對高漲的新聞紙價格,紛紛采取各種節約措施,減少新聞紙浪費。
2、推行控制型發展戰略
此外,各報還在其他管理上控制成本。從節約一滴水開始,做好節約措施;加強成本核算,在管理上控制成本支出;注意統籌安排,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現階段應急的可行做法是,盡快控制報紙的期版擴張、給報紙盡量瘦身、降低報損率、降低直接成本等。
3、轉變報業經營方式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媒體專家巴克說:“作為一份報紙,如果你只有廣告,你的麻煩大了。”中國紙媒的主要支撐是廣告,所以在廣告的經營挖潛上要下功夫。另外還要考慮多種經營,進行轉型和升級,積極開展多元化經營,逐步向新媒體和數字報業轉型。
如《成都商報》進一步細分市場,創辦了一些期刊,獲得了幾千萬元的廣告收入,減輕了報紙的壓力。該報還尋求跨媒體全方位發展,進一步加速媒體融合。《天津日報》和四川日報報業集團也表示,會考慮資本運作,進行跨行業經營。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早在3年前就推出了“4i”新媒體發展戰略,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4、報業體制機制創新
中國報業面臨的經營之難,從根本上看也許是報業自身市場化生存的基礎脆弱,包括經營觀念、經營能力及其制度和人才的支撐。現在報業面臨第二次轉型,那就是要構建可持續成長的制度體系和內在活力,依靠自身機制的力量推動發展。目前,各家在內部機制和制度體系建設上沒有本質區別,都處在轉型“破題”階段。報業第二次轉型,就是回歸報業“基本面”——企業,解放和發展報業生產力。各媒體應該根據各自不同的特性、資源結構、戰略需要,有針對性、有選擇地采取一些應對措施,盡力規避風險,尋找商機,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
(二)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報業產業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必須緊密聯系內容和受眾,通過產業多元化提升盈利能力,采取新媒體策略及兼并整合等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積極打造A股市場運作平臺。本次金融危機傳導到產業資本和相關行業上是個漸進過程,對每個行業影響程度不同,金融、鋼鐵、汽車制造業等對資本依賴較強,而傳媒在資金利用以及與資本市場結合上相對較少,隔離層大一些。”中國傳媒業和國際巨頭相比較小,利用國際資本市場不充分,因此金融危機對中國傳媒業的影響較慢較小。傳媒行業是中信證券關注的重點行業之一,對于資本市場歡迎什么樣的傳媒企業,陳嘉剛指出中信證券重點關注的是,
(三)創新內容,擴大市場
金融危機下,經濟低迷,人們的收入與消費水平都降低。不少企業面臨資金困難或倒閉,就業難,人們的心理壓力也加大。據以住經濟危機的經驗,人們在物質上需求的減少使得人們轉向精神消費,在精神文化產品中尋求安慰。1929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時,人們紛紛涌向電影院,通過看電影去忘卻現實生活中的煩惱及緩解緊張的情緒壓力。因此,此次危機恰好給了媒體一個機遇去開發精神文化產品,促進文化消費。我國傳媒業者可緊緊抓住危機下人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去編寫電視電影劇本,開發適應觀眾需求的電視欄目,爭取廣大的受眾。
(四)政府加強敢于措施
本次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政府和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救援和調節措施,以保持經濟社會的相對穩定,如減稅、降息、注入流動性、援助房貸貸款人、加強對房貸的監管等。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干預這只有形之手已彌補了市場這一“無形之手”的過失。總理指出,面對當前的危機,一要形成合力。各國都要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共同應對危機。二要加強信心。危機時信心比黃金更加重要。三要堅持發展。中國一定要保持強有力的、平穩較快的經濟增長態勢。傳媒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美國如今成為傳媒業大國,政府的支持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為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我國政府部門應牢牢抓住機遇,出臺相關政策,對傳媒業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和扶持,大力推動傳媒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 上一篇:隱私權法律保護分析論文
- 下一篇:垃圾短信中侵權問題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