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行金融業務發展的問題與處理
時間:2022-12-27 11:02:00
導語:商行金融業務發展的問題與處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交通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先后上市,2006年末我國銀行業對外資銀行的全面開放已經進入倒計時,利率市場化以及金融同業市場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在資源配置和業務創新方面的競爭日趨“白熱化”。金融同業在客戶、產品;政策、隊伍等方面競爭加劇的同時,在業務發展過程中相互依存、強強聯合的格局愈加清晰。要提高我國金融體系的國際競爭力,在現有的分業經營體制框架內,加強銀行、證券、保險機構之間在業務、技術和組織等方面的合作,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范圍經濟,這樣既可以有效規避金融風險在銀行、證券和保險機構之間的傳遞,又可以為客戶、為社會提供“一站式”全面的金融服務,使安全原則和效率原則得到兼顧和體現。可見,金融同業合作對我國金融制度變遷的推動作用較大。
一、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同業業務的現狀
近年來,在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和保監會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國的商業銀行、證券機構和保險公司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合作。從一般型業務合作上,銀行、證券和保險機構互為客戶,相互之間提供融資便利和資金支持。但我國商業銀行已有的同業合作大多數合作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深層次的合作還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許多全面合作協議還僅僅具有備忘錄性質,一些合作條款在現實中還未得到落實和執行。我國金融同業合作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整體競爭力,推進金融制度市場化進程。為此,“高層次、寬范圍、新領域”應成為我國未來同業合作發展的方向。
二、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同業業務存在的問題
首先,對同業業務觀念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各家商業銀行對同業業務發展的整體認識尚不明確、不統一。很多商業銀行的同業業務還是和公司業務放在一起。已經獨立建立同業業務的商業銀行在總、分、支行之間,對于同業業務的認識及定位還有差異,直接導致不同地區同業業務拓展力度不均衡,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投入不夠。
其次,業務管理模式上有待進一步成熟。商業銀行過去開展同業業務長期分散在公司業務部、資金和清算等多個部門操作管理,營銷的組織形式松散多樣,統一管理,規范運作的難度較大。歸口管理部門不統一,加之同業業務從業人員數量少,滿足市場競爭需要的專業化和復合型人才更加缺乏,政策統一實施效率較低,營銷資源尚未得到最優化配置,商業銀行整體競爭合力尚未形成。
第三,違規操作帶來巨大隱患。從2005年銀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組織的金融行業案件專項治理的結果來看,不少銀行在同業業務經營過程中有不規范的操作,存在一些潛在風險,一些商業銀行將同業存款與一般存款會計科目混用,以達到虛增一般存款的目的;還有些收付業務,沒有履行報批手續,沒有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進行風險揭示、收益權違規轉讓等。這些問題能否盡快得到妥善解決,將直接關系到我國商業銀行同業業務能否保持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金融同業業務的必要性
首先,同業業務可以拓寬商業銀行的收入渠道,降低商業銀行對存貸利差收入的依賴性,從而增強綜合盈利能力。即使在同業資產業務項下,其收入也與貸款利差收入有所不同。同業資產的利差收入屬于金融機構往來收入,按照我國的稅收政策可以免征營業稅,其稅收成本明顯低于存貸款利差收入。
其次,同業業務風險小,可以降低商業銀行整體風險水平。同業客戶所受的監管更加嚴格,因而其經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往往高于其它客戶,對同業客戶低風險事實的認定也已經體現在我國的監管政策之中,銀監會制定的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將商業銀行風險權重定義為20%。發展同業業務,不斷提高同業業務的占比意味著低風險業務占比的上升,這對于分散風險,緩解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不高的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第三,同業業務風險資產占用低,有利于節約資本。在資本的硬約束下,大力發展同業業務,將能有力緩解資本壓力,推動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戰略和業務轉型,走出一條低資本消耗、高經營效益的新路子。隨著《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在全球的逐步推廣,我國監管機構的政策導向以及我國商業銀行資本不足的現實已經顯示,依靠傳統的粗放式、外延型和高資本占用業務求得發展的經營理念和發展道路已經日益受限,急需調整策略。
第四,同業業務合作領域廣,可提升我國商業銀行綜合服務能力。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交易市場不斷興起,商業銀行面對的市場和客戶正在發生著顯著變化,這些變化對金融服務的要求更加多樣化、個性化、集約化、綜合化,而這種要求單純依靠傳統存、貸、匯業務已經無法滿足。這種跨行業的需求遇到了目前國內“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制度的限制,在銀行體制內無法解決。通過與同業間,尤其是非銀行金融機構間的業務合作,以代銷、等方式將不同行業的產品和服務集合到銀行平臺上,通過銀行渠道銷售產品既可節約渠道建設成本,又可短期內實現規模銷售,必將大大提升其綜合服務能力和品質,并實現向相關金融業務領域的滲透和延伸。
第五,同業業務合作方式多樣,產品豐富,金融創新空間廣闊。同業業務與公司業務和私人業務的顯著差別在于它的客戶對象是銀行和非銀行金融同業,它是橫跨信貸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綜合性和邊緣交叉性業務。不同市場的主體,在業務專長、經營機制、服務領域、客戶基礎和網絡資源等方面各有優勢又相互補充,共同服務于客戶的多樣化需求。跨市場的互動和交叉優勢的碰撞最容易激發和衍生出新型產品和服務。縱觀國內外金融行業的發展歷程就不難發現,同業業務由于其交叉性和復合性的特質使之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業務領域。
四、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金融同業業務的策略
首先,加強同業存放業務。在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中,存款是最基本、最活躍的被動型業務。2005年貨幣市場和利率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央行放開同業存款利率,使同業存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增勢,利率放開以后,商業銀行開始關注同業存款的性質,改行期限管理,使過去單一的同業活期存款逐步演變成為多利率、多期限的復合型資金來源,定期概念的引入可以提高同業存款的穩定性,為資金運用部門有計劃地安排資金運用創造了更為方便的條件,從而使同業存款的可運用性極大增強。同時各家商業銀行在客戶資源和業務準入資格上的不同導致了一些銀行有客戶而不能做業務、而另一些銀行能做業務卻沒有客戶。因此,國有獨資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可以采取相應的合作,利用各自的客戶資源,在利益共享的前提下引導存款流向,保證存款這一主要負債來源的穩步增長。例如,針對某些財政性撥款客戶群體,其存款只能在國有獨資銀行開立結算戶,因此國有獨資銀行可以利用合作方——股份制商業銀行特有的人際資源優勢,吸收進來存款,再以同業借款等利益轉讓方式與之分享成果,以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其次,利用產品加強同業的合作。比方,雙方在本行開出的承兌匯票進行貼現時,優先考慮推薦客戶到對方去辦理,同時給予相應的優惠。如一方作為牽頭行,可優先考慮聯合對方銀團貸款(亦稱辛迪加放款),以期共擔風險、共同受益。開展某些新業務的合作。如對于巨額的中長期貸款開展回購方式的信貸資產轉讓業務,根據協議受讓或出讓貸款后,出讓方承擔在約定回購日無條件向受讓方購回該筆已轉讓貸款資產的義務。在貸款轉讓期間,貸款的全部權利由受讓方享有,在貸款購回后,貸款的全部權利由出讓方(回購方)享有,出讓方須向受讓方支付回購利息。因回購業務只須信貸資產的出讓方和受讓方雙方簽訂協議,借款人無須參與,手續較為簡單,信用風險也較小,在國外開展得相當普遍。
第三,在支付系統業務上加強合作。國內商業銀行可以聯合創建銀行間支付系統的通用性,實行真正的“一卡通”、“神州通”和“全球通”。聯合建立“商業銀行資金清算中心”有助于加強商業銀行的整體競爭力,可以大大降低運營成本。而且,整合結算業務將是地域性商業銀行尋求聯合的一個突破口,符合全球銀行業整合潮流的做法。
第四、客戶信息的共享。中小企業分布散落,差異性大,信息搜集困難,在產品需求上也具有額度小、時間緊、擔保落實困難等特征。商業銀行信息的共享,既可以為國有商業銀行增加信息和客戶源,提高經營信貸決策的科學性,更好地把握中小企業的風險,又可以以這些信息為基礎,共同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的信貸產品。另外,全國個人征信系統的社會化問題,需要合作雙方統一的聯合行動,形成社會資源的共享。國有商業銀行與股份制銀行在這方面能夠大有作為。加強同業合作,建立雙方客戶信貸資源查詢系統,客戶信息共享,聯合打擊逃、廢債企業與行為,共同治理企業信用,減少銀行信貸風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金融事業快速發展。金融體制不斷健全、金融市場日益繁榮、金融從業主體逐步擴大、金融同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不斷加強,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經濟特別是金融業將面臨空前的機遇和挑戰。面對國際金融業的優勢,我國金融業應加強國內金融同業的戰略合作,通過業務互補實現業務服務功能的快速延伸;加快金融創新,豐富業務品種,擴大業務范圍,增強業務功能和競爭力。同時呼吁有關金融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大監管和引導的力度,加強相互協調與配合,積極為各類金融企業的合作、創新與發展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和良好的市場條件。
- 上一篇:移動前臺工作鑒定
- 下一篇:包裝廠社會實踐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