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時間:2022-03-18 04:47:00

導語: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1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無序開發嚴重透支國人的生存環境,發展面臨資源瓶頸和環境容量的嚴重制約。針對危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指出,我國必須走循環經濟之路。與傳統經濟模式相比,循環經濟要求按照生態規律組織整個生產、消費和廢物處理過程,其本質是一種生態經濟,是解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矛盾的根本出路。

循環經濟是按生態學原理和系統工程方法運行的具有高效的資源代謝過程,完整的系統耦合結構及整體、協同、循環、自生功能的網絡型、進化型復合生態經濟,是一種以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流動方式為特征的經濟模式。循環經濟可以為工業化以來的傳統經濟轉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提供戰略性的理論范式,從而從根本上消除長期以來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可以說發展循環經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2循環經濟的內涵與原則

傳統工業經濟是由“資源——產品——廢物和污染排放”所構成的單向物質流動經濟。在這種經濟中,人們強制把自然資源和能源開采出來,在生產加工和消費過程中又把污染和廢棄物大量排放到環境中去,對資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過程,使得在整個經濟系統以及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只產生很少的廢物。循環經濟評價原則,簡稱“3R”原則:

循環經濟遵循“減量化”原則(Reduce),以資源投入最小化為目標。針對產業鏈的輸入端——資源,通過產品清潔生產而非末端技術治理,最大限度的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耗竭性開采與利用,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資源為經濟活動的投入主體,以期盡可能地減少進入生產、消費過程的物質流和能源流,對廢棄物的產生排放實行總量控制。生產者通過減少產品原料投入和優化制造工藝來節約資源和減少排放;消費者通過優先選購包裝簡易、循環耐用的產品,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從而提高資源物質循環的高效利用和環境同化能力。

循環經濟遵循“資源化”原則(Reuse),以廢物利用最大化為目標。針對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對消費者采取過程延續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產品使用方式和次數,有效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強度;對生產者采取產業群體間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協作,使產品-廢棄物的轉化周期加大,以經濟系統物質能量流的高效運轉來實現資源產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循環經濟遵循“無害化”原則(Recycle),以污染排放最小化為目標。針對產業鏈的輸出端——廢棄物,提升綠色工業技術水平,通過對廢棄物的多次回收再造,實現廢物多級資源化和資源的閉合式良性循環,實現廢棄物的最少排放。

3循環經濟與綠色GDP

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GDP的增長只是反映了人類為社會創造的財富,通常被人們視為經濟活動的“正面效應”。然而,在GDP增長的同時也會產生“負面效應”,這種負面效應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人類無休止地向生態環境索取資源,使自然資源從絕對量上逐年減少;二是人類通過各種生產活動向生態環境排泄廢棄物使環境污染,或濫用資源使生態破壞。綠色GDP是為了克服GDP的缺陷而提出來的,它是指從現行的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后的剩余國內生產總值,它為構架循環經濟新體制指明了方向。

綠色GDP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切入點。把綠色GDP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切入點和衡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是在保證經濟增長的同時不會過度消耗能源,不對環境造成損害的有效途徑。

綠色GDP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外在動力。我國必須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結構性調整結合起來,完善核算體系,建立綠色GDP,才能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化。

綠色GDP是政府介入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有必要把綠色GDP納入干部考核的內容,作為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業績評價的重要參數,使政府更科學更積極地介入并實施循環經濟戰略。

資源——經濟——環境投入產出核算框架(綠色GDP是計算方法):綠色GDP=傳統GDP-(生產過程全部資源耗竭+生產過程全部環境污染+資源恢復過程全部資源耗竭+資源恢復過程全部環境污染+污染治理過程全部資源耗竭+污染治理過程全部環境污染+最終使用全部資源耗竭+最終使用全部環境污染)+(資源恢復部門全部新創造價值+環境保護部門全部新創造價值)。

由SEEA的基本結構表可以推算出:綠色GDP=傳統GDP-環境資源損耗-環境污染損失。

4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與實踐

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我國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3+1”模式,即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廢物處置和再生產業。

在企業層面,選擇典型企業和大型企業建立以清潔生產為核心的物質小循環,也就是根據生態效率理念,通過產品生態設計、清潔生產等措施進行單個企業的生態工業試點,減少產品和服務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實現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目前,我國已在20多個省(區、市)的20多個行業、上千家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計,建立了30個行業或地方的清潔生產中心,1萬多人次參加了不同類型的清潔生產培訓班。有5000多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幾百種產品獲得了環境標志。

在區域層面形成的中循環,按照工業生態學的原理,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業間的工業代謝和共生關系,建立工業生態園區。目前我國有廣西貴港、天津泰達、新疆石河子等11個園區為國家生態工業園區試點。

在社會層面上形成大循環,重點進行循環型城市和省區的建立。目前我國已有8個省、35個城市、300多個地縣開展試點,有的地區已初見成效。國家環保總局在遼寧省進行了以改造老工業基地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試點工作;在貴陽進行了以發揮當地資源優勢,構建新的產業格局為核心的循環經濟城市建設試點工作。

廢物處置和再生產業,建立廢物和廢舊資源的處理、處置和再生產業,以從根本上解決廢物和廢舊資源在全社會

的循環利用問題。

5結語

循環經濟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化和具體化,是解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矛盾的根本出路。立足于21世紀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國家的生態環境安全,推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是解決當前和今后面臨的一系列重大資源、環境和經濟問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唐孝炎.我國環境污染、環境健康、環境經濟與發展戰略[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5(2)

[2]王憲恩,趙曉霞,陳英姿等.循環經濟催生綠色GDP[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5(5)

[3]吳少宇.循環經濟:綠色經濟模式[J].管理與財富,2004(8)

[4]雷明.綠色國內生產總(GDP)核算[J].自然資源學報,1998(4)

[5]廖明球.國民經濟核算中綠色GDP測算探討[J].統計研究,2000(6)

[6]薛東輝.從可持續發展到循環經濟[J].特區經濟,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