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兼愛思想與市場經濟道德規范論文

時間:2022-09-23 05:46:00

導語:墨家兼愛思想與市場經濟道德規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墨家兼愛思想與市場經濟道德規范論文

[論文關鍵詞]市場經濟兼愛交利道德規范

[論文摘要]市場經濟起源于西方,當它傳入中國以后卻面臨了種種問題,其在中國的發展產生了許多困難。墨家所主張的“兼愛、交利”思想正能給我們以啟示。它告訴人們在現實的功利世界,不要放棄道德目標,在思想深處實現內圣的理想。

我國的市場經濟活動中常常出現道德失范的問題。我們迫切需要尋找一種文化,既融合了西方市場經濟的思想,又不違背我國的傳統文化。

一、市場經濟的基本倫理道德原則

道德是一股無形的力量約束著市場主體的行為,它使市場主體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必須考慮幸福、正義、公平等因素。因此,倫理道德對于市場經濟而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市場經濟中的倫理道德問題

所謂市場經濟,就是一種通過市場調節社會經濟活動,配置社會資源的一種經濟組織方式,是商品經濟的社會化實現方式。構成市場經濟的要素有:第一,有自由、平等且目標一致的經濟主體;第二,有作為市場客體的用于交換的商品化社會資源,有明確界定資源的主體條件和文化條件;第三,必須有平等競爭的市場秩序;第四,必須有對自然資源認知的科技條件,有對資源進行大規模利用加工的技術條件和管理條件,有超地域大規模交換的技術條件;第五,有保障產權、保障主體平等地位和進行自由交換、維護法治并受法治限制的政府。

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每一個人都是自私的,因而在通常的情況下,每一個人都會盡力去追求個人自利行為效用的最大化,這是人類所有行為的基本動機和目的。但由于每個人都在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它們之間的競爭最終必然演化成這樣一種經濟局面:為了競爭中占得優勢,實現其經濟價值目的,他們都各自必須也必定會努力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擴大自己勞動產品的市場化潛力,而這種合乎理性的行為,最終必定帶來整個社會或市場的經濟效率的增長。這樣,在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這只“看不見的手”的指引下,市場經濟就達到了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效果。這也是經濟學的基本目標。

經濟活動中,我們不可回避這樣的問題,即人們對物質財富的追求和使用是否有某種既合乎經濟理性又合乎道德倫理原則的價值尺度。這就是市場經濟中的倫理道德問題。

(二)市場經濟活動中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則

首先,市場經濟活動應當堅持這樣的價值原則,即功利主義所提出的謀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功利主義主張,在你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樂的時候,你不僅應該考慮快樂的量,而且也應該考慮快樂的質;不僅應當考慮經驗的可感受的幸福,也要考慮到心靈的、精神的快樂和幸福。功利主義相信,如果每個人都以這種方式看待幸福和快樂,那么個人的算計理性就可能轉化為社會的集體合理性。

其次,努力提高經濟效率也是市場經濟中的美德。效率首先是人類目的性價值的直接體現。對于“效率”概念,倫理學上的理解認為,效率即是某種行為目的的價值實現。效率不僅意味著財富,而且也意味著社會美德。“美德”這個詞在古希臘文中有“成就”、“杰出”、或“優秀”等意思,而這些品質也可以被看作是人的道德行為的價值效率。

最后,市場經濟在分配過程中應遵循公正分配原則。市場經濟不論人的出身、門第、登記、親緣關系等,它只按照每一個經濟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做出的有效貢獻來分配效用價值。市場以它的市場效率為第一分配原則。哪一個經濟行為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付出的成本較低,同時具有價格優勢,那么他可能獲得的利潤或效益就相對多。

二、墨學中的“兼愛”、“交利”思想的主要內容

“兼愛”、“交利”思想是墨家文化的核心,且“兼愛”學說是現代人類公德得以成立的基本價值,也為市場經濟行為提供了道德依據。它的論證方式是“實踐理性”的方法,而現代市場經濟的文化正是依靠普遍的社會道德經驗事實的理性分析或推理來尋求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兩者是契合的。

1.“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提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為自己學說的宗旨,并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實現這一宗旨的基本原則。所謂“天下之利”,除指“天下之富”外,還包括“天下之治”,也就是社會各等級、各成員之間的“和調”;“天下之害”,就是相互攻伐、篡奪,即“交相賊”。墨子把“交相賊”的原因歸結為“不相愛”、“別相惡”。為了“興利除害”,他主張用“兼相愛,交相利”的道德原則取代“別相惡,交相賊”。墨子認為,社會成員雖然貧富有別、貴賤有等,但作為道德主體卻是平等的。為天下興利除害是一切道德行為的目的,也是道德價值之所在。道德之所以“貴”,在于“義可以利人”。反之,“虧人自利”則“不義”。

2.志功為辨

墨子從強調功利出發,在中國倫理史上,首先提出了“志”、“功”這對范疇,認為對行為道德的評價,應“合其志功而觀焉”。有將動機與效果統一起來的思想因素。動機與效果是一對有關道德評價的基本范疇。在道德評價中,應該如何處理動機和效果的關系問題,墨子認為“今天下之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人們做事的動機是好是壞,要看事情的效果如何。要根據道德行為對社會的影響來評價其善惡與否同時,也不可以對人們的行為動機不聞不問,要“合其志功而觀焉”。

3.兼以易別,以兼易偏

墨子在尋找社會弊端的病根時,指責了“不相愛”的道德現狀。之后墨子又提出要以“兼相愛”來代替“不相愛”:“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無易之,譬之猶以水救水、以火救火也,其說將必無可焉。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別。”墨子在中國倫理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用兼愛代替偏愛”的命題。他主張的“兼愛”之普遍平等的愛,及不分血緣的親疏和等級的貴賤而給予無差別的愛。

三、“兼相愛,交相利”作為中國市場經濟道德規范的可能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建設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某些方面仍不夠完善,尤其是市場主體的行為,常常出現道德失范的問題。因此,如何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除了法律,我們還應該尋求一種人文精神,從思想上約束經濟主體的行為。而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這種精神正是當今市場經濟道德建設所需要的。因為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思想與市場經濟的基本道德存在著許多一致之處。

(一)興利除害與功利主義

在墨家的“兼愛”學說中,為天下興利除害的思想實質上是一種功利主義的道德觀,這與市場經濟活動中應遵循的價值原則——謀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是一致的。

墨子認為“交相賊”的原因是“不相愛”、“別相惡”,而事實上“別相惡”是由于人們在追求個人利益時,產生了利益沖突而造成的。所以墨子主張“兼相愛、交相利”,他認為應該“興天下之利”,因為只有當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得到滿足的時候,真正的個人利益才能夠實現。這與功利主義的價值原則是十分一致的,兩者都主張義與利的兼容,認為人的個體行為必須符合社會整體的利益取向,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功利主義對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市場主體在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必須考慮社會的公共利益,因為如果整個市場是“交相賊”的狀況,個人的利益根本無法得到保障,所以只有“天下之利”得以實現,才能使每個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的滿足。

對于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興天下之利”的道德思想是需要提倡的。近年來,中國的經濟領域出現了種種令人矚目的不道德行為:交易中的誠信缺失、為追求商業利潤而對環境的污染、傳銷行為的日益泛濫……這些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正影響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應該讓市場的行為主體明白,對公共利益的破壞并不能真正的實現個人利益,即使實現了,那也決不是長遠的、永久的利益,只有在保證“興天下之利”的情況下,個人的利益才能得到充分、全面、持續地發展。

可以說,經濟學提倡的重視效率,是相對于社會總體效率而言的。因此,評價市場主體經濟行為的效率應看其是否有利于整個社會的財富的增加,應把他的動機與效果相結合。首先,一定要注重市場主體行為的實際后果,要根據道德行為對社會的影響來評價善惡與否。同時,絕不能采取對市場主體行為的動機不聞不問的實用主義態度。即在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提高經濟效益,還要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目標來參與市場經濟的建設,把動機與效果用以起來,做到“合其志功而觀焉”。

(二)兼以易別與公平分配

墨子所提倡的“兼以易別”傳達著平等、博愛、民主的理念,這與市場經濟的公平分配原則極為類似。

墨子“兼愛天下”的道德理想從根本上反對了“愛有等差”的思想,認為應該以平等的、無貴賤之分的愛來代替偏愛,表達了墨子對民主社會的向往,體現了他對公平分配社會資源的理想。這種保證社會主體地位平等的原則正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前提,市場經濟不管人是怎樣的出身或等級,都按照每一個經濟主體在市場活動中所做出的有效貢獻來分配效用價值,它反對不勞而獲、無功得利。兩者同時看到了社會財產的公平分配對整個社會的重大意義,

公平的分配原則對當今的中國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既是公平的又是最優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努力尋求可行的“公正”配置機制,來解決社會收入合理分配問題,從而緩解貧富差距擴大的局面,以實現共同富裕,達到理想的和諧社會。

四、結論

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思想作為中國市場經濟的倫理道德原則是可能的,它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又與市場經濟的許多道德原則相一致。因此我們應該給予“兼相愛,交相利”更多地關注,它有助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能力本位觀的確立;有助于系統的建構和確立基于平民精神、平民的生存哲學或公共哲學;有助于確立個體本位與重視社群相統一的新價值觀,兼愛理論的闡揚可以作為當代人文精神的傳統生長點和創造性基礎。

[參考文獻]

[1]〔清〕孫治讓:《墨子間詁》,中華書局1986年2月版。

[2]〔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3]洪遠朋:《尋找看不見的手》,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1月版。

[4]胡海鷗:《道德行為的經濟分析》,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