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地方產業政策改變產業升級的績效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05 03:32:00

導語:探究地方產業政策改變產業升級的績效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地方產業政策改變產業升級的績效研究論文

關鍵詞: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技術政策

內容摘要:本文指出在制定產業政策方面應遵循生態化原則,發揮地區優勢,避免地區結構雷同,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力度。河南省產業政策在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目前產業結構總體水平較低,還存在較多問題。

河南省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政策現狀

(一)產業結構政策現狀

2006年,河南省結合本地區優勢,頒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實施意見》,制定了本省產業結構調整目標,即:優化農業結構,增強工業實力,壯大第三產業,提高二、三產業比重,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逐步形成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2006年了《中原城市群總體發展規劃綱要》,結合全省“十一五”時期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和國家“十一五”重點規劃發展的產業發展帶,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產業布局的基本架構。

(二)產業組織政策現狀

無論是國家層面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還是河南省制定的發展規劃都體現了對產業組織政策的重視。河南省出臺了《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百戶重點工業企業和50戶高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關于河南省鼓勵和支持企業集團和大中型企業建立技術中心的意見》、《關于開展全省大中型企業技術開發機構認定工作的通知》,以及煤化工等七個產業發展規劃等。這些政策的實施,有效促進了省內企業之間的規模擴張和產業化經營,規范了市場秩序,加快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

(三)產業技術政策現狀

在實施國家產業技術政策的前提下,河南省也相應制定了一系列產業技術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制定相關的產業技術政策推動產業技術進步。頒布了《河南省科技進步條例》、《河南省技術工程實施方案》、《河南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高新技術研究開發與產業化的決定》;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建立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并實行優惠和鼓勵政策,制定了《河南省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開展一批高新技術重點項目,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鼓勵技術合作與引進。根據河南省《工商聯手、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的工作意見》,開展各種形式的展銷會、經貿洽談會,實行經濟技術合作和技術引進(趙伶俐,2003),上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河南產業技術的進步。

河南省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績效分析

河南省第一產業產值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比重有所上升,產業結構逐步向合理化邁進。但是,總體上產業政策效應并不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產業結構總體水平較低。河南省自1978年以來的產業結構變化(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產業結構逐步向高級化發展。但是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處于低級水平,其中第一產業比重偏高,以2007年為例,河南省第一產業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為14.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5%;第二產業所占比例也偏高,全國第二產業所占總產值比重為48.6%,而河南省第二產業所占比重為55.2%;第三產業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較大,河南省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為30.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達10%。因此,河南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壓力仍然較大。三次產業內部結構層次偏低。河南省第一產業內部結構中,種植業比重偏大,畜牧業、漁業比重偏低。各業區域化布局不明顯,專業化生產水平低,生產經營規模小。在河南省歷年農林牧漁的增加值中,農業增加值所占比重最大,牧業、林業增加值遠小于農業的增加值,漁業增加值最小,說明該產業內部結構失衡較為嚴重。

第二產業方面,河南省資源稟賦好,自然資源相對豐富,采掘業在工業中所占比重較高,資源型工業的特征比較明顯;而電子、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相對薄弱,高技術產業還難以成為推動河南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此外,加工行業處于較低水平,其原料主要為農業產品,而非農業產品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產業結構的發展優化。

第三產業仍以傳統型產業如交通運輸、倉儲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為主,這些行業每年的增加值處于領先地位;金融保險、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新興產業發展較為緩慢。服務業缺乏創新,其營銷理念、方式、管理水平與國外同行相比有較大差距,難以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需要。

三次產業的相對勞動生產率差距加大。從河南省三次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見表2)的數據可看出,河南省第一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自1995以來有所下降。第二、三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明顯高于第一產業,說明河南省第一產業的勞動力投入較大,農業仍處于低水平發展,產業結構總體效益水平低。此外,河南省三次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都很有限,相對勞動生產率甚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說明在勞動力由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中,隱形失業逐漸向顯性失業轉化,經濟增長拉動就業增長的能力有限。

產業結構呈現非生態化趨勢。近年來,河南省內一些地區盲目追求經濟增長,不惜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明關暗保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項目?!笆濉逼陂g,河南全省GDP總量增長了1.7倍,能量消費量增長了1.85倍,工業廢氣排放量增長了2.1倍,尤其是在2003年,2004年,河南省能源消耗彈性系數分別達到1.59,1.71。2005年,河南省生產總值達到105352億元,占全國總量的58%,居全國第5位,但是河南省消耗了全國66%的能源,廢水、二氧化碳和煙塵排放分別占全國總量的5%、64%和79%,均居全國前列(趙水根,2008)。

河南省產業政策存在的問題

產業政策缺乏地方特色,沒有體現出自身競爭優勢。由于各地方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其優勢產業自然不同。這要求地方政府在制定本地產業政策時,充分考慮地方特征和地方利益,避免簡單模仿,造成經濟結構雷同,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河南省產業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了當地資源、產業現狀,同周邊省份的經濟關系等,但由于對自身優勢挖掘不夠,沒有充分凸顯特色,重復建設、行為短期化等現象仍然存在。

對高新技術產業支持力度不夠。河南省傳統產業由于技術含量低,缺乏核心競爭力,一些產品的主體設備和技術嚴重依賴進口。高新技術產業政策與相關的科研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社會保障政策不配套。產學研合作不匹配,盡管政府強調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具體的優惠或鼓勵引導措施,實際執行效果并不理想。

產業政策目標對環境保護重視度有待提高。從長遠來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環境保護相輔相成。在河南省十一五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綱要中,政府從省內實際情況出發,在投入方面提出了主要目標: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生態環境有效改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取得階段性成果,這充分體現了《綱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政策導向。

產業政策體系內缺乏相互配合。在河南省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中,政府主要是通過國家產業結構政策對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做出規劃,而對產業組織政策和產業技術政策重視不夠,影響產業結構政策的實施效果。因此,在今后的產業政策制定中,應充分重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組織政策的作用。

過分依賴行政手段,缺乏相應的經濟手段。產業政策的實施應以市場為主導,行政手段為輔。然而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過多依賴行政手段,缺乏必要的獎勵與懲罰機制來引導市場行為。這不但不能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還會導致這些企業的盲目擴張的沖動。缺少相應的利益協調機制,不能促使微觀主體主動遵守產業政策,產業結構失調的現狀難以改變。

政策建議

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產業政策。河南省在制定本地產業政策時,應充分考慮河南省的產業優勢,在遵循中央產業政策的前提下,引導本地產業結構向高級化、合理化、生態化方向發展,使區域政策與產業政策相輔相成。

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動河南省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努力壯大河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的規模,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力量。在產業政策中,明確指出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產業,充分借助各種媒介,加強政策的宣傳工作。完善政策間的配套工作,加大對高新技術的科研投入,完善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的保障政策,制定諸如提高科研人員的工資待遇等一系列的鼓勵政策,吸引國內外科技專家、企業家參與科研、生產和創業的優惠政策,形成開放、流動、人盡其才的用人機制(何芳,2007)。加大科技體制改革力度,吸引高校的科研力量到企業中去,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科技人員缺乏的狀況。

產業政策制定中遵循生態化原則。河南省在制定產業政策時要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簡單指出環境保護的目標,其效果有限,關鍵是通過一系列政策引導社會主體自覺保護資源環境。對于高污染行業,規定其排污標準,督促企業建立高效合理的排污設備,另外對于遵守或違背國家規定的,實行獎勵或高懲罰措施,促使其自覺遵守規定。

參考文獻:

1.吳玉萍,陳彥波.河南省產業結構優化的戰略選擇.焦作工學院學報,2004.5

2.朱濤.河南省產業結構調整及其政策選擇.中州大學學報,2008.4

3.喻新安等.河南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初探.河南社會科學,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