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研究
時間:2022-12-13 03:48:12
導語:吉林省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財政上看,吉林省財力相對有限,客觀上也制約了吉林省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由于信息網絡發展滯后,信息化程度不高,也阻礙了吉林省與國際間的信息交流,吸引投資能力較差。
二、相關金融概念及中央指導性意見的提出
2012年4月7日,“金融四十人年會”上,謝平首次公開提出了“互聯網金融”概念。2014年3月6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從提出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只用了兩年左右的時間。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提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是本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主題,被稱作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加快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范發展”。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又對金融服務“三農”作了更加明確的指示:加快農村金融創新。強化激勵約束機制,確保“三農”貸款投放持續增長。支持金融機構增加縣域網點,對涉農業務較多的金融機構,落實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支持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立足縣域,加大服務“三農”力度,健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支持金融機構開展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訂單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深入推進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農業生產設施抵押貸款業務。加快農村各類資源資產權屬認定,推動部門確權信息與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共享,嚴厲打擊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
三、互聯網金融為吉林省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策略
(一)大數據助力吉林省農業智慧化。農業資源管理方面,基于“3S”(GPS、GIS、RS)技術,建立吉林省區域經濟地理地圖,對省內農業種植用地進行科學決策、精細化管理。在農作物生產管理方面,整合傳統統計數據及農業資源管理信息,對省內不同區域內農作物進行有針對性的種植管理。農業大數據技術的日臻完善和普及,對于加強數據挖掘、關聯分析、知識發現等大數據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夯實農業信息化技術基礎,提升以大數據為支撐的農業信息化、智慧化產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二)互聯網金融深耕農村土地流轉。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以來,借助互聯網手段,探索加快“三農”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了目前最為惹人關注的焦點。根據農業部的統計,截至2016年6月末,全國承包耕地流轉面積超過承包耕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達到4.6億畝。在部分東部沿海地區,這一比例已超過了50%。土地流轉對農村金融提出了巨大需求,而隨著國家對土地流轉市場的重視,農村金融還將探索更多激活土地市場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因此,互聯網企業、互聯網金融企業也適時推出了各種金融業務,除了提供農資貸款、農業保險,搭建銷售平臺等服務外,在近幾年較熱的土地流轉領域也進行了積極嘗試。借助互聯網平臺優勢,近兩年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以土地流轉為主營業務,提供信息服務、交易服務、金融借貸、保險和土地檢測等業務的第三方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形成了農地流轉O2O模式。比如,土流網、土地資源網、地合網、來買地以及京東金融投資合作的聚土網,都是專門從事土地流轉服務的平臺。在互聯網金融的席卷之下,新型金融機構開始深耕“三農”,并瞄準了尚處于“探索期”的土地流轉市場。(三)創新金融產品服務“三農”。2011年4月起,吉林省率先在全國首推“糧食直補資金和農資綜合直補資金擔保貸款”,開展至今發揮了很大作用,有效解決了貸款擔保不足的問題,降低了農民的辦貸成本。但從貸款的資金量上來看,仍稍顯不足。為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靈活變通的優勢,為吉林省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融資便利,結合目前我國土地流轉相關法令,借鑒互聯網金融貸款平臺1分鐘申請,10分鐘審核,快至30分鐘到賬,0抵押0擔保0接觸的模式。在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合作的基礎上,筆者設計提出了一款土地租賃權融資貸款產品,期望這款創新金融產品能夠為吉林省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新型地權融資貸款模型:()()111ttCrPrrε×+−=××+式中:P——貸款金額;C——土地租賃年金;r——貸款年利率;t——貸款年限;ε——調整系數。模型解讀:主要以土地流轉市場的市場價格為依據,根據家庭耕地面積的多少,農民以耕地租賃權為抵押,向銀行或互聯網金融機構申請貸款,若一旦出現還款困難或無力償還的情況,可由貸款人將土地轉而租賃出去,以租金收入抵償應收本息。
四、結語
在傳統金融領域,由于資金規模等種種原因,農民往往被排除在金融服務體系之外,這是傳統金融的通病。互聯網金融的出現,開始彰顯其普惠的意義。目前,互聯網金融得益于國家的重視、民眾的支持,正變得更加規范化、合理化,如何更有效引導互聯網金融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索的問題。
作者:趙瀏洋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
- 上一篇:互聯網在農村經濟轉變的作用
- 下一篇:房地產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