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農村土地使用中存在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05-12 03:59:00
導語:談論農村土地使用中存在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形勢下農村土地使用的重要意義,指出了當前農村土地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進一步規范農村土地管理使用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土地使用;合理使用
土地是農民的生存之源、發展之本,農民獲得穩定的土地權利是實現其他權利的重要基礎。妥善解決好農村土地問題直接關系到構建和諧農村以及農村的改革發展穩定。
為此,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農村土地使用中的問題就有了重要的意義。
1充分認識農村土地合理使用的必要性
1.1保護耕地是發展農業的重要基礎社會的穩定在于經濟的穩定,而經濟的穩定,有賴于農業的持續發展,保護耕地則是發展農業的重要前提。為此,黨中央、國務院一再強調農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重要性,并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作為我們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化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嚴格保護耕地,增加農業投入,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可以說,農業對任何國家都是不可忽視的重大問題。在我國目前農業科技水平和糧食單產沒有重大突破的情況下,穩定糧食產量,穩定農業,首先必須穩定耕地面積,只有這樣,才能較好的解決我國人口的吃飯問題。
1.2合理使用農村土地是經濟持續發展的保證國家管理土地的目的是使全社會合理利用土地,保證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農村土地能否得到合理使用,直接關系到經濟社會能否持續協調發展。農業一直是工業特別是輕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而且未來尖端技術工業也離不開農業。這就要求在為經濟建設項目分配農村土地時,既要考慮土地資源分配方案給有關農業生產單位和農民帶來的經濟損失,又要考慮占用耕地對整個國民經濟造成的影響;尋求既能滿足農業發展要求,又能促進經濟建設,同時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滿足人們各種效用的土地資源分配方案。
1.3農村土地使用問題事關社會穩定有限的農村土地資源,不但要承載城鎮居民的吃飯問題及全國工業化所需的原料,還必須負荷棲息在它上面的農民的生活來源,這就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對60%的農村勞動力來講,經營土地是一種福利和社會保障。
在我國整個國民經濟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城市待業人員逐年增加,鄉鎮企業尚未充分發展之時,農村勞動力不可能大量轉移。國家建設年年征用和批租土地,鄉鎮企業也要占用耕地,部分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就必然要以離土退田為代價,特別是國家建設占用城鄉結合部的大量耕地,把大量農民從土地上排斥出來,而有限的征地補償總歸有用完之日,他們由此而失去了生活的根基。為此,黨和政府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同時要重視和扶持農村經濟的發展,吸納因耕地減少而出現的剩余勞動力。如果這些問題不列入國民經濟計劃,不受到應有的重視和合理的解決,其后潛伏的將是不安定的因素。
2農村土地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2.1保護耕地意識弱化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錯誤地認為種糧食不如種工廠,打著招商引資的旗號,肆意圈占、破壞耕地。
2.2土地流轉不夠規范
土地流轉存在無序性和無償性,操作程序不規范、流轉中介不健全、流轉中政府定位不當等問題較為突出,沒有有效地建立起適應市場發展要求的流轉機制。
2.3違規征占矛盾突出,閑置土地問題嚴重土地征占存在強迫命令和不當行政干預問題,土地征占補償價格偏低,有的甚至無償占用集體土地,失地農民的生活和就業問題難以保障。個別單位受利益驅使,多征少用、早征遲用或征而不用,造成了大量的土地閑置浪費。
2.4宅基地的流轉無章可循
存在未批先建、少批多建、非法圈地、私搭亂建、協議出讓、私自買賣、破壞耕地等問題。
3幾點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經過調查分析,認為當前要確實把農村土地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3.1要健全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1.2×108hm2耕地紅線,應進一步強化用途管制,進一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一是層層落實責任,增強保護耕地的法定性和強制性。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應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總責;二是完善占補平衡等制度。
耕地實行先補后占,堅決杜絕只占不補、先占后補、占多補少、占優補劣的現象發生;三是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要在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對承擔耕地保護任務重、基本農田保護數量多的糧食主產區,由國家探索建立補償機制,注重采用經濟手段調動地方政府特別是廣大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
3.2要強化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
要認真做好延長土地承包期工作,著重抓好落實土地承包期不變政策的完善工作,確保承包期限、地塊、合同、經營權證書“四到戶”。積極推行“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政策,嚴格土地小調整程序,除依法進行必要的調整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調整農戶承包地。同時,切實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監督管理。
3.3要創新土地流轉機制
《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服務土地流轉。同時,要逐步創新土地流轉機制。
一是堅持原則,引導流轉。在長期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逐步實現“三個轉變”。在流轉的方向上從自發、零星、無序、無償流轉向連片、集中、有序、有償流轉轉變。在流轉推進上從行政手段配置土地資源到行政引導、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為主轉變。在流轉目的上,從主要解決人地矛盾,用于糧、棉、油生產,向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集約經營,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轉變;二是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流轉。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政策措施,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信息、技術、資金等服務,全力搞好土地流轉指導、合同簽訂及跟蹤服務工作;三是完善機制,規范流轉。
要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介機構,建立農村信息儲備庫和土地流轉市場,推進土地流轉市場化。依法規范流轉合同,嚴禁強迫農戶流轉土地或截留、挪用農戶流轉收益。
3.4要改革征地制度,切實保障失地農民權益要嚴格區分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明確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權和征用范圍,只有公益性用地才能采用征用的辦法。
3.5要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建立統一的農民不動產登記制度要嚴格執行農村一戶一宅政策,控制超標準建房。應在堅持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權益的原則下,合理引導農民住宅相對集中建設,加強對“空心村”用地的改造,盤活用好農村現有宅基地。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所節約的土地首先要復墾為耕地,調劑為建設用地的必須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納入年度建設用地計劃,并優先安排滿足集體建設用地需要。
3.6要進一步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農村土地開發整理是一項反哺農業、反哺農村、反哺農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催化劑”。多年的實踐已經證明,通過對農田特別是基本農田整理,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田生產能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可以有效改變傳統的農用地利用格局,擴大經營規模,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通過改造舊村莊,歸并農村居民點,可以有效改變農村面貌,提高農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質量。
3.7要進一步加大土地執法監察力度,嚴肅查處違法占地行為要認真貫徹對違法用地以預防為主、預防和查處相結合的方針,制訂國土資源動態巡查實施
方案,建立縣、鄉、村三級動態巡查機制,形成三級國土資源監察網絡,將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對那種經審批獲得土地使用權的,要搞好跟蹤管理工作,對不按出讓合同約定開發利用土地的,要依法收回其土地使用權,避免土地被閑置。就現階段的土地違法形勢而言,必須要求充分調動農村基層組織和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設立農村土地執法監督員,使農村基層組織的負責人成為土地執法的“第一”責任人,構建起法制宣傳、舉報監督、調查處理的協調聯動執法體系。
參考文獻:
[1]馬克偉.土地大辭典[M].吉林:長春出版社,1991.
- 上一篇:漫談寧夏縣域旅游業發展與策略
- 下一篇:漫談和諧發展觀與領導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