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水平的平衡關系
時間:2022-06-04 02:41:09
導語: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水平的平衡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消費結構影響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的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說,社會分工是為了促進社會勞動生產力的發展,為社會生產服務。社會價值管理分配應該圍繞社會勞動產品的客觀價值積累和社會消費可能,開展平衡管理??陀^分析社會消費結構,科學制定群體政策、待遇,才能很好地預測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發展趨勢,促進社會進步發展。
(一)社會勞動者消費與非勞動者消費的動態平衡分析1.有生產能力的消費大于無生產能力消費所占比例(如下式所示)是社會消費健康的重要標志。2.無生產能力消費結構中“暫時”無生產能力與其他無生產能力的比例適當平衡問題,即:未成年(兒童)與老人、殘疾人等的比例問題。如“暫時”無生產能力———兒童消費大于老齡人或殘疾等人的比例(如下式所示),則預示著社會未來的生機。從聯合國人口基金《2011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看,目前世界人口達70億。60歲以上老人數量達8.93億,占12.76%,25歲以下人口占43%,兩項相加達55.76%;若再剔除18-25歲等人群,全世界有生產能力人大約50%,即:有生產能力人數≈無生產能力人數。也就是說有生產能力人其在工作期的價值創造,用于自身消費的約占1/2。3.個體消費結余與過剩問題(1)人勞動多少年才能退休,要從人的平均壽命多長來考慮,考慮退休后養老生活消費水平,應該進行個體模擬測算并制定調整方案。平衡式是:人一生創造價值=勞動期間消費價值+退休后養老消費價值+人均對社會應貢獻價值。(2)勞動期間消費控制和價值積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制度、醫療保險基金制度、住房公積金制度以及稅收制度都對有生產能力的勞動者勞動期間消費進行調節,對個人創造價值積累進行強制轉移,以供本人其他消費使用。從國家角度看,正常個體消費不但要達到自我創造價值需求平衡,還需要有一定貢獻,以對無勞動能力者提供適當創造價值援助。(3)自然資源富足、人口稀少的國家,社會人均消費不受其人均創造生產價值限制。如中東石油高儲量國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等,石油儲量約占全球65%,人口約占世界7%,其人均消費靠出口原油或原油產品價值,并且消費水平還大大超過世界中等國家人民消費水平。地廣人稀的俄羅斯水力資源、礦產資源(如森林、天然氣、煤、鋁、鐵、錳等)儲量豐富,名列世界前茅,而人口只占世界的2%,該國家人均消費可以承受超人均創造價值這一問題。但從社會創造價值、社會消費平衡來觀察,這些國家的這些年消費都屬于資源掠奪性消費,是當代享樂主義,是不可持續的。(4)科學創造、技術發明密集型的國家,生產能力、生產水平會大幅提升,人均物化勞動也會大幅下降,產品成本大幅減少,再加上市場壟斷、價格壟斷,以至少數人、少數企業創造的少數產品價值就能給一個國家收入帶來大幅提升,國家通過財政、稅收手段對其超額利潤進行社會產品價值分配和再分配,有能力傾斜照顧一部分科學技術含量中低下的一般社會勞動者,這些一般勞動者也形成社會人均消費不公平占有群體。另一方面,如果這個社會上的人從事了這些勞動,但取得的報酬還不如不參加這類勞動取得的社會福利救助,那么大家還不如不去參加勞動。有生產能力人不參加社會勞動,形成社會負擔的現象,在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經??梢?,成為社會一大病根,這種病根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危險不小。
(二)衣食住行等生存基本消費與其他消費的動態平衡分析現代社會人均消費中存在著不同的個體需求,它們之間產生沖突是難以避免的。這就要協調好這些不同的個體需求,形成動態平衡關系,從而促進人均創造價值的提升。衣食住行等生存基本消費是現代社會人均消費個體需求結構的主體?!皞}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民以食為天”反映了在古代農耕社會衣食住行等生存基本消費的重要性,也體現了其在現代社會人均消費個體需求結構中的主體性。只有始終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生存基本消費放在第一位,大力發展,保證人民基本生活需求,才能更好促進其他消費的實現和發展。只有加快推進健康保障消費、社會進步消費、改善性消費和安全保障消費,才能促進人均消費個體需求有機協調發展,形成動態平衡關系。只有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才能更好地保障衣食住行等生存基本消費,提升人均創造價值水平,構建和諧、幸福的現代社會人均消費個體需求結構??上驳氖沁@些都已擺上黨和國家議事日程,并寫入了黨的十八大報告。
(三)超社會勞動的消費必將打破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水平的平衡關系,造成社會停滯或倒退進入文明社會,管理者一方面有能力按照客觀情況對社會創造價值———物質財富進行合理分配決定或控制人均消費;另一方面還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文化、民主、政治制度等因素影響,使他們很難做出符合客觀需求的決策,導致放縱人均消費欲望增長,破壞社會物質(總價值)總供求平衡。當人均消費需求大大超過人均創造價值時,社會經濟運行的機制將遭到破壞,運行出現停滯,引起社會、經濟、政治問題的頻頻激烈爆發,甚至引發上層建筑變革,即領導者變更。如當前的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從上述簡要分析情況看,人均消費占GDP50%就直接意味著不平衡和超消費(下表1)。
(四)社會生產力水平決定了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平衡關系在自給自足或小規模商品流通中,人們容易認知并掌握人均消費。在這種社會狀態下,消費水平不可能突破客觀供給,人均消費需求是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資源和勞動產品。在這一社會階段,不勞動者或無勞動力者是難以生存的。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升,資源被發現和利用,社會增加了許多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產品,為人類消費提供的物質不斷增加。社會勞動者不但能使自身生活水平相應得到改善和提高,也逐漸有能力承擔部分社會無勞動能力者所需的生活消費品,一定的物質基礎為體現人類關愛和社會文明提供了客觀條件。以下以中美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水平對比為例來說明:從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2011年世界各國國民生產總值(GDP)排行榜看,第一名:美國15.658萬億美元,占世界的21.51%;第二名:中國6.988萬億美元,占世界的9.98%。從聯合國人口基金《2011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看,第一名:中國13.476億人,占世界總人口的19.25%;第三名:美國3.131億人,占世界總人口的4.47%。計算得出:2011年美國人均GDP為48115.03美元;2011年中國人均GDP為5185.86美元。2010年,美國、中國分列世界消費市場第一名和第四名:100264億美元、18352.8億美元;人均分別為:32022.995美元/人、1361.888美元/人。人類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均創造價值不斷增加,引發人均消費量或消費水平不斷增加和提升,在一定時期內,社會產品存量價值與社會消費存在著不平衡。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社會產品存量總價值要大于或等于社會消費總價值。出現過度消費與超前消費,兩種消費行為都沖擊了平衡底線,長期看是不可持續的。主要原因是:消費透支的價值來源是債務,一個國家的債務償還從經濟學角度上講是要靠下一時間段社會勞動者的超額勞動來反哺,如果每一階段的勞動價值創造都不能自求平衡,債務不是減少,反而增加,必將會導致社會發展的停滯或倒退。
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水平動態平衡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改革分配制度、優化政府消費,促進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水平動態平衡的提升1.要切實扭轉“國進民退”現象,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總收入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根據國家統計局2000—2010年資金流量表數據,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由53.3%下降到47.8%,在國民收入中,政府收入占比由14.5%提高到18.0%,企業收入占比由17.9%提高到21.6%,居民收入占比由67.6%下降到60.4%。2.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兼顧公平。生產能力的增長速度快于消費能力的增長速度并最終造成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水平之間失去動態平衡,這就要通過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廣大勞動者收入,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要縮小貧富差距,兼顧公平,讓廣大勞動者共同富裕起來,以真正活躍消費市場,促進市場繁榮,實現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水平的動態平衡。此外,政府收入在分配中占了過大的比例,扭曲了消費平衡關系。因此,應建立健全公共資源和國有資本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支出的機制,重點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生產和消費協調發展。
(二)強化土地和房產資源管理,發揮其對經濟平衡的杠桿作用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這決定了每一塊土地的價值都具有特殊性,即不重復性。所以,價值具有一定的不可比性。土地房產的價值資源如被國家掌握,就可發揮意想不到的經濟運行效益。也就是說,土地房產有時可發揮貨幣或金融的作用。在國家經濟開始起飛,基礎設施建設還處于落后階段,如人均居住面積還比較小、條件比較差的情況下,土地開發運作可以彌補資本金不足缺陷,可促進經濟發展的空間比較大。綜上所述,保持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水平動態平衡關系,要不斷提升我國經濟實力和社會生產力,尤其是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把科學技術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產業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此外,要引入會計核算原則,量化經濟事項,促進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水平的均衡發展。國家管理充分引入或都有會計核算的穩健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和財政經濟平衡等理念,尤其是銀行、金融領域的內控機制要引入樸實的兩個會計原則及其理念,正視社會創造價值與貨幣流通的客觀關系,管好行業行為,為國家人均創造價值與人均消費尋找到平衡點,防止超消費、防止出現通貨膨脹,防止經濟衰退。
作者:陳津單位:福州市房屋登記中心
- 上一篇:全球金融治理結構模式的選擇
- 下一篇:汽車金融資本化的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