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職業價值觀研究淺議論文
時間:2022-01-06 03:10:00
導語:青年職業價值觀研究淺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青年時期是職業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關健時期,因此青年職業價值觀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文章主要從職業價值觀的概念、形成發展、理論結構、研究現狀、影響因素、以及未來發展等方面進行以下闡述和評價。
論文關鍵詞:職業價值觀;青年;工作價值觀
國內外的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管理學家對價值觀進行了各種縱向和橫向研究,發現了價值觀對整個社會和個人都有顯著的影響。價值觀在職業上的選擇就是“職業價值觀”,通常也稱之為“擇業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就是在職業生涯中體現的,一個人的職業生活濃縮其人生精華,職業價值觀是人生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對于青年來說,他們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和成熟的關鍵時期,因此研究青年職業價值觀對于青年的就業與指導、企業人員招聘、職業咨詢、員工考核等都將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對以往青年職業價值觀的研究進行以下述評。
1職業價值觀概述
1.1職業價值觀的定義
職業價值觀又稱“擇業觀”,在國外通常稱工作價值觀(workvatues)。盡管稱呼不同,但因價值觀是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系統,因此所反映的基本價值傾向是一致的。
目前關于職業價值觀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主要是國內外學者的職業心理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不同,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對職業價值觀下了定義:Super(1970)認為職業價值觀是個人追求的與工作有關的目標,亦即個人的內在需求及在從事活動時所追求的工作特質或屬性;;Elizur(1982)認為,職業價值觀就是個體對某種工作結果重要性的看法;Ros(1994)認為,職業價值觀就是人們對某種職業所取得的終極狀態(如:收人高)或行為方式(如:與同事一起工作)的信念;Schwartz(1999)認為,職業價值觀是指人們通過工作而達到的目標或取得的報酬,它們是更一般的個體價值觀在職業生活中的表現;寧維衛(1991)認為,職業價值觀是指人們衡量社會上各種職業優勢、意義、重要性的內心尺度,屬于個性(人格)的范疇;黃希庭(1994)等認為職業價值觀是人們對社會職業的需求表現出來的評價,它是人生價值觀在職業問題上的反映,是人生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方面;凌文栓(1999)等認為職業價值觀是人們對待職業的信念和態度,或是人們在職業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傾向;余華(2000)等認為,職業價值觀是人們衡量社會上某種職業的優劣和重要性的內心尺度;它是個人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并為其職業選擇、努力實現工作目的提供充分的理由;于海波、張進輔(aooi)等認為職業價值觀是人們依據自身和社會的需要對待職業、職業行為和工作結果的、穩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動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統,是個體在長期社會化過程中所獲得的關于職業經驗和職業感受的結晶,屬于個性傾向性范疇的概念。與國外學者所下定義不同,國內學者從更加一般和抽象的角度來概括職業價值觀的本質。
1.2職業價值觀的結構
對職業價值觀結構的探討一直是職業價值觀研究的重點。由于各個學者對職業價值觀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不同,因此職業價值觀結構的劃分表現出多樣性的特點。查閱國內外學者對職業價值觀結構的研究,概括起來主要有:
兩分法:著名的職業心理學家Herzberg提出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
三分法:由Super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的內在價值、外在價值和外在報酬;Aldeder在Super的基礎上劃分的內在價值、外在價值和和社會價值;Elizar劃分的情感、認知、工具;黃希庭、張進輔等人劃分的職業目標、實現職業價值的手段、職業評價;凌文栓劃分的發展、聲望和保健因素。
四分法:Surkis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得出內在價值、外在價值、社會價值和威望價值四個緯度,后來的Rone,Ros}Schwartz在此基礎上對職業價值觀的緯度進行了自己的研究與劃分;趙喜順提出的興趣愛好型、社會利益型、聲望舒適型、經濟型。
五分法:寧維衛劃分的進取心、生活方式、工作安定性、聲望、經濟價值五個緯度。
六分法:Holland劃分的六種職業興趣類型: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與傳統型。
1.3職業價值觀的理論
目前關于職業價值觀的理論主要是西方的一些理論,國內還沒有專門的職業價值觀理論。
(1)職業選擇理論。由美國職業指導專家Holland(1973)提出。他認為,大多數的人格可以分為六種類型: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與傳統型,每一種特定類型的人都會對應相應職業類型的工作,或者說對相應職業類型的工作感興趣;人們所處的環境也可以分為相應的六種類型,人們尋求能充分施展其能力與價值觀的職業環境。此外,Hoppock還提出了職業選擇必須適合個體需要的理論。
(2)職業發展理論。該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職業指導專家Ginzberg,他認為人們職業發展的有序階段和基本的人格發展相聯系,并且人們的職業發展包括幻想階段、嘗試階段和現實階段。他后來又提出,職業發展不僅僅局限于兒童和青少年,職業選擇并非不可改變。
(3)職業發展的自我概念理論。該理論的代表人物是Super,他強調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是一個前進的動態的過程,并且職業價值觀是隨著個體的自我概念而發展起來的。他強調青少年期是一個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個體探索和擔任職業角色,通過體驗各種角色來增進對自己的了解,自我概念也隨之得到發展,當自我概念發生較大分化時,其中一個特殊的方面即職業自我概念就成為職業選擇的關鍵因素。他提出,人們對社會上各種職業生活方式有三方面的需求,即滿足生活上的需求、社會人際關系的需求和各種勞動活動的需求。個人為了充分滿足這三方面的需求,于是就形成了自己的職業價值觀。
2職業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職業價值觀是一個人根據自身的特質、對職業的認識以及個人的實踐活動,同時經過自我調節、自我教育而形成和不斷發展完善的。因此每個人的職業價值觀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形成和成熟的過程,其形成和發展需要經歷以下階段:
(1)幻想階段(兒童期)。在這個階段,兒童的思維水平和自我意識的分化程度處于低級水平,對職業沒有明確的意識,主要是父母職業類型、工作態度以及周圍人的職業態度和觀念影響他們對未來職業角色的幻想。這種模糊的職業意識是不現實的,極不穩定,缺乏現實性。
(2)萌芽階段(青少年期)。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極大的發展,對各種職業的社會意義和價值有了較深的認識,職業價值觀開始萌芽。
(3)形成階段(青少年晚期和成年前期)。在這一階段,青年的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同時自我意識也進一步分化,使他們能夠對一些職業做出客觀分析,同時對自己的性格、能力、興趣等有了較深的認識和評價,對于自己將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也有了較為本質的認識,職業價值觀初步形成。
(4)成熟階段(成年期)。在這個階段,青年的思維能力和自我意識都已趨向成熟,而且也能夠對職業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并且能根據社會實踐做出具體的職業選擇,職業價值觀已經開始成熟。
3職業價值觀的研究現狀
國外研究職業價值觀始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隨著職業心理學的發展而興起的。國內對職業價值觀的研究是從八十年代初開始的,1982年天津市勞動局技工培訓處和天津市技工師范學院聯合調查組發表了《天津市技工學校學生的職業觀、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調查分析》,這是我國首次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青少年職業價值觀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索,從此揭開了從心理學角度來研究職業價值觀的序幕。
(1)研究對象。以往對職業價值觀的研究對象大多是在職人員和從未參加工作的學生。近幾年來,隨著心理學方法的逐步完善,已經擴展到對其它階層青年的研究。如:唐智松(1999)對少數民族職業價值觀的研究;朱成杰(2002)對編輯職業價值觀的研究;王燕(2002)等對警察職業價值觀的研究;文書生(2003)對下崗職工職業價值觀的調查研究等。
(2)研究方法。國內外對青年職業價值觀的研究方法多采用單一的問卷法。其中著名的量表主要有:斯特郎一坎貝爾的興趣調查表(SCII);庫德的職業興趣調查表(KOIS);霍蘭的職業愛好問卷(HVPI);高登的職業價值觀量表(OVI);塞普爾的職業價值觀量表(WVI);寧維衛對Super職業價值觀量表的修訂;凌文栓根據文獻自編的大學生職業價值觀量表等等。使用單一的問卷法測量職業價值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很多學者也采用了其它職業價值觀的研究方法。如:句子完成法、作品分析法、訪談法、模糊數學的多級估量法、SSA{smallestspaceanalysis)方法等。
(3)研究內容。國內外對職業價值觀的研究內容主要有:①個人因素(如:性別、年齡、地域、專業、受教育程度)與職業價值觀的關系研究;②職業價值觀與其它價值觀的關系研究,如:張進輔(1989)等對職業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Elizar(1999)等人對職業價值觀和生活價值觀、Schwartz(1999)等人對職業價值觀和文化價值觀、Mary(2002)等人對職業價值觀和宗教價值觀的研究;職業價值觀結構的研究,如:顧雪英(2001)對教師、管理人員及會計人員的職業價值觀結構的探討;寧維衛(1996)對城市青年職業價值觀結構的研究;王壘(2003)對北京大學生工作價值觀結構的研究等等;④青少年職業價值觀變遷的研究;⑤企業職工工作價值觀與職業行為的研究,如:馬劍宏,倪陳明(1998)對企業職工工作價值觀與組織行為的研究等;⑥不同人群職業價值觀的比較研究,如:余華(2000)對大學生和企業員工職業價值觀的相關和對比研究;何華敏(1998)對我國內地四類企業職工職業價值觀的比較研究等。
4職業價值觀的影響因素
價值觀是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一方面要受‘社會經濟、政治、道德、心態、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個人獨特個性的影響。概括起來就是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內部因素主要是個人的需要、興趣、能力、愛好、性格、氣質等。
(1)家庭因素的影響。父母的價值取向、教育方式和舉止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價值取向,影響著他們對職業的評價和選擇。首先,父母對子女擇業的影響,與其年齡和受教育程度有關。其次父母的職業是影響青少年職業選擇的直接因素,父母職業不同,使得青少年的擇業標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2)學校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學校所接受的專業教育直接影響著他們將來的職業選擇,教師的職業態度和職業評價,對學生的職業認識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學校就業指導教育對學生擇業意識的形成也起著一定的作用。國外學校就有很多的就業指導中心,從學生人學到畢業始終對他們進行指導,而在國內很少學校有這樣的就業指導中心。
(3)社會環境的影響。每一次社會環境的變化,職業結構都會相應地進行大的調整,使得人們的職業價值觀念不斷發生變化。職業價值觀具有時代性的特點,每一個時期不同的歷史社會背景對青少年的職業價值觀都有很大的影響,其中社會主導價值和社會輿論對其影響最大。
(4)個人因素的影響。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都會影響個人的職業選擇。興趣對于個體而言是有差異的,興趣上的差異就構成了人們選擇職業的重要依據之一。一社會上的任何一種職業對個人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個人的能力直接影響著自己以后所從事的工作。氣質、性格作為個人特性中較為穩定的成分,對于個體選擇什么樣的職業也有一定的影響。
5評價與建議
通過目前國內外職業價值觀的研究,發現職業價值觀的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1)關于職業價值觀的概念和結構爭論較多,而統一的理論建構較少。國內外的很多研究者大都是根據自己的操作性定義來進行自己領域中的實證研究,以至于職業價值觀的研究陷人比較混雜的局面,因此建議對職業價值觀在概念和理論結構上有統一的認識。
(2)職業價值觀的研究對象范圍比較狹窄,主要側重于工作在職人員和大學生,而對其它社會階層的人研究較少。因此建議增加對少數民族、經濟落后地區以及農村的青少年、下崗青年、殘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等這些特殊人群職業價值觀的研究,避免用大學生或在職人員的職業價值觀來描述、說明或代替整個青年職業價值觀。
(3)關于職業價值觀實質、發展趨勢的理論研究十分薄弱,建議今后加強對這方面的理論研究。
(4)關于職業價值觀的跨文化研究較少,大都側重各自國家的實證研究,建議進行跨文化的職業價值觀研究。
(5)缺乏系統地探討職業價值觀與職業行為之間的關系,而只是對職業價值觀現狀的描述。建議進一步深化研究職業價值觀,探討職業價值觀與職業行為之間的具體關系,以及加強對職業價值觀的指導與教育。
(6)建議對職業價值觀與其它心理特點進行相關研究,豐富職業價值觀的研究內容。
(7)針對20世紀90年代末期研究者提出的“整合基本價值觀研究”的趨勢,建議對基本價值觀和職業價值觀的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