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業助力和產業經濟發展及建議
時間:2022-07-05 10:53:24
導語:林果業助力和產業經濟發展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指出了和田縣發展特色林果業可促進當地產業經濟快速發展。分析了和田縣林果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產業經營模式、田間生產管理、產后加工、營銷運輸、政策補貼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措施及建議,以期提升當地特色林果業規模,促進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增加產品市場競爭力,真正實現林果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和經濟優勢,提高當地百姓就業增收。
關鍵詞:林果業;脫貧攻堅;產業經營模式;科技支撐;市場競爭力
1引言
依據國務院扶貧辦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的《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為了進一步提升經濟落后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促進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就業增收,急需發展當地特色優勢產業[1]。然而,多數貧困地區林果業的生產尚未形成規模、優質豐產技術落后、深加工仍處空白、銷售運輸能力不足等原因,導致資源優勢未有效轉化為產業和經濟優勢,阻礙農村人口就業增收的步伐。新疆同中亞、南非、大洋洲、地中海沿岸和美國加州并稱世界六大果品產地,自古以來享有“瓜果之鄉”的美譽。自21世紀以來,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全力將全疆營造成優質林果基地,將開發地域特色優勢林果產品作為今后的重點工作[2]。目前,林果業已成為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展現出“政府引導、部門負責、市場拉動、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綜合發展態勢。多年來,新疆林果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林果業收入在農民收入的占比穩步提高,已成為全疆經濟發展和農民増收的重要途經,在推進當地百姓就業增收和長治久安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本文基于和田縣地理氣候特點,提出應盡快打造區域特色的優勢林果產業,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形成規模效益,抵御各類風險;強化科技支撐,推動標準化生產加工,實現特色林果優質優價;建立產銷對接長效機制,提升產品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最終推動和田縣林果產業的科學、規模、高效、長遠發展,實現百姓就業增收。
2和田縣的地理氣候特點
和田縣位于新疆南部,北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鄰喀喇昆侖山,處于東經78°00′~80°30′,北緯34°22′~38°07′之間。全縣行政區域4.1萬km2,海拔1102~7282m;地勢呈北低南高,北部沙漠面積占比3.7%,中部綠洲1.3%,南部戈壁95%。全域屬暖溫帶極端干旱荒漠氣候,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28mm,蒸發量2986mm;氣溫年均12.1℃,年較差30.5℃,日較差12.8℃;全年日照2715.9h,無霜期212d。此外,和田縣多為淡黃沙壤土,占耕地面積的57.1%,其次是灌溉棕漠土、輕度鹽化灌淤土、沙板鹽化水稻土、細砂土。縣域內的沙壤地,無結構,供肥性、通透性和氣熱條件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偏堿性(pH值8~9),有機質含量低(0.6%~1%);而且土壤含氮量0.06%~0.08%(速效氮16~25mg/L),含磷量0.06%~0.08%(速效磷2~3mg/L),速效鉀含量200~300mg/L,整體呈現缺氮、極度缺磷、鉀含量豐中有缺狀態。
3和田縣的林果產業情況
據統計,和田縣現有經濟林3.76萬hm2。其中,核桃林2萬hm2,品種以溫185、新豐、扎343、新新2號等薄皮核桃為主;紅棗種植面積1.24萬hm2,以駿棗、灰棗品種為主;葡萄種植面積0.36萬hm2,以和田紅為主,并推廣了美國紅提、和田木納格、無核白等品種;另外,還種植有上萬畝的紅柳大蕓、杏等其他經濟林。全縣現已形成“南核、北葡、北棗”的產業布局,目前正依托縣域內的巴格其鎮核桃交易市場、布扎克鄉紅棗交易市場,加強推進品質管控和品牌創建,包括南部鄉鎮有序開展了核桃提質增效管理,北部鄉鎮落實了葡萄立架改造和紅棗精細化管理。總之,核桃、紅棗、葡萄等特色林果已發展為和田縣的支柱產業,并成為全縣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4]。
4和田縣林果業存在的問題
和田縣具有獨特的地理氣候特點,核桃、紅棗、葡萄等已發展為當地特色優勢資源,成為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然而目前,全縣特色林果資源優勢尚未有效轉化為產業和經濟優勢,減緩了農村百姓就業增收的步伐。前期調研發現,制約當地林果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如下。
4.1未形成規模化的生產經營模式
目前,和田縣林果業多為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分散經營。盡管全縣正積極推行“龍頭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但龍頭企業規模小、數量少;而農民合作社技術水平低、生產設施不完善,在稅收、信貸、用地等方面面臨著困難和問題;另外,廣大農戶自主經營能力低,因缺少培訓導致技術老化。總之,上述情況制約了和田縣林果業規模化發展,抵御風險能力弱。
4.2栽培管理技術粗放,未形成統一標準
和田縣部分林果主產區存在林地郁閉、樹齡老化、品種不優的低效園,仍沿用傳統粗放的栽培管理模式及技術;再加上當地農民對國內外綠色果品的質量標準和果品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了解不多,不能按照國際、國內和行業標準進行統一的生產經營管理,果品質量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嚴重減弱了林果的市場競爭力。
4.3深加工技術欠缺,產品附加值低
新疆多數林果加工企業存在生產規模偏小、加工能力有限、產品結構單一等問題,大部分果品以粗加工或初級產品進入市場;另外,林果采后處理水平低,甚至存在不分等級、包裝較差等現象。總之,因精深加工和二次增值技術落后,導致大量特色果品的市場價值未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多數產品很難打進高端果品市場,削弱了特色林果產業化經營進程。
4.4產品銷售、疆外運輸能力不足
政府和果農過于倚重生產環節,對市場變化趨勢、消費者口味習慣、產品銷售渠道等知之甚少;再加上缺乏有效引導、組織以及財政支持,導致營銷信息平臺欠缺、市場營銷體系分散等。另外,鮮果冷鏈運輸能力不足,存在“出疆難”“出疆貴”等“賣果難”問題,削弱了當地特色林果市場競爭力,制約了林果業規模化發展及其產業化水平的提高。
5對策措施及建議
針對當前和田縣林果業的生產尚未形成規模、優質豐產技術落后、深加工仍處空白、銷售運輸能力不足等現狀,本文提出應以發展優產、優質、綠色果品為著眼點,以提質增效為核心發展現代林果業;強化科技支撐,擴大當地特色林果的種植規模,促進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實現林果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推動百姓就業增收[5]。具體的對策措施及建議總結如下。
5.1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
為改善和田縣林果業存在的“散、亂、小、弱”現狀,和田縣正以行政推動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積極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推動林果業在種植規模、生產加工技術、產品營銷等方面逐步提升,形成強大的產業經營能力和規模效益,以及企業、合作社和基地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共贏機制[6]。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建立了和田縣的“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核桃)標準化生產基地”,包括成立以縣長任組長、縣直行業部門負責人為組員的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生產基地的技術標準、質量追溯、監督管理等相關制度,完善縣、鄉、村、戶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并加強農藥、化肥等投入品使用管理;組建生產技術服務隊伍,對基地農戶進行培訓指導,實現田間生產的統一管理。二是通過政策支持、宣傳引導,引進建設一批林果產業的龍頭企業、成立村民專業合作社,鼓勵企業及合作社參與基地建設,選好突破口、集中土地、統一規劃,推進全縣林果業規模化生產;同時,創新特色林果深加工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拓寬銷售渠道,以質創牌,提升企業和合作社的林果產品知名度及市場競爭力。
5.2提高田間生產管理技術水平
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以及對農產品優產、優質、綠色生產的要求,和田縣應加快新技術、新品種的轉化推廣力度,創建高標準林果生產示范園,帶動提升全縣林果業標準化生產經營水平,實現林果產量、質量及效益的同步提高,實現農民就業増收[7]。(1)營建良種繁育體系。全縣林果的品種單一,容易遭到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等的危害,影響林果的產量及品質,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目前急需對當地的林果種質資源加快收集與挖掘,尤其重視耐旱、耐瘠、耐鹽堿、抗病等良種選育[8]。其中,培育優良健壯苗木是提高林果品質的關鍵,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加大良種苗木政策補貼,建設以核桃、紅棗、葡萄等為主的苗木培育基地;二是根據當地地理氣候條件,選擇優良品種與當地種質進行雜交、試種,通過對雜交后代的篩選來培育新品種;三是制定和完善優良苗木繁育的技術體系,并強化良種苗木的規范管理,解決苗木多、亂、雜以及檢疫性病蟲害擴散蔓延等問題。(2)引進精準高效的生產技術及設備。為營建優質高效的現代化示范園,生產出優產、優質、綠色林果產品,需將智能化、信息化、精準化的生產技術及設備應用到田間管理中[9]。措施包括:一是利用物聯網技術,開展氣象和土壤墑情等信息的自動采集測報,灌溉用水量和施肥量的智能決策及遠程控制,進而實現林果生產的精準化管理。二是通過技術整合、生產規范化及管理標準化,研發應用新型生物源肥料,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蟲殺菌劑,以及普及推廣抗旱節水化控等一體化高效栽培新技術。三是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推動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高效對接,縮減流通環節,實現產品品質提高和成本控制,提高生產效益。(3)建立林果病蟲害的精準化防控體系。針對當前部分果農對一些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其有效控制技術了解甚少,再加上和田縣當地經濟林多為單一成片狀,林果園生態條件變化極易引發新的病蟲害,甚至造成病蟲害的大量爆發,影響林果產量及品質,降低農民收入[10]。為進一步做好病蟲害防控工作,要求:一是強化風險意識,堅持“預防為主、防控兼顧”,積極引進先進的監測技術,建立健全重大林果病蟲害的監測預警機制。二是摸清林業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及習性,針對其不同發育階段的危害特征,制定高效的生物、物理等綜合防治策略,實現綠色精準防控。三是各級政府通過宣傳引導,提高果農對病蟲害防控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做好責任分工、分類防控,確保各項防控策略落實到位。(4)創建林果產品質量的標準化體系。為提升農產品質量及其市場競爭力,和田縣應基于當地特色林果資源優勢,建立一套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實施精品戰略和標準化生產策略[11]。具體做法包括:一是充分提高各級政府的林果品質量安全意識和國內外市場競爭意識,建立健全與南疆林果品發展相適應的農業生產標準體系、質量檢測體系、產品認證體系和質量監督制度。二是結合林果深加工企業及合作社對原料產品的質量要求,加快推進林果標準化生產進程,落實生產加工各環節的管控要求,實現產品的產量及品質達到國內外市場要求。三是林果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進程中要嚴格落實“規范生產”、“危害分析和關鍵點控制”等產品質量管理;特別是在病蟲害防控投入品使用時,嚴禁使用影響環境健康的高毒、高殘留農藥。(5)強化科技人才支撐。目前當地林果業多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分散經營,農民文化程度低,對科學技術接受能力差;但他們卻是生產一線的真正實踐者,這就要求引進或制訂的技術標準、管理規程,一定要符合實際,采取農民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傳授[12]。具體對策包括:一是利用網絡、電視、報刊、宣傳冊等媒介,大力宣傳新型果農在新時代的作用和意義,調動農民參加技術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人才發展策略,“送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定期選拔技術骨干赴疆內外學習,積極引進高層次的創新人才來和發展;并通過示范帶動,提升全縣果農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三是鼓勵和支持專業技術人員通過科技承包、試驗示范以及下鄉支農等多種形式指導一線工作;以及引進互聯網技術提供在線遠程教學培訓,拓寬技術幫扶的覆蓋面。
5.3引進深加工龍頭企業
引進、培養林果深加工龍頭企業,目的在于加快和田縣深加工創新技術發展,提升當地特色林果業的精深加工能力,開發符合不同消費群體口味的高附加值產品,延伸林果產業鏈,提高市場競爭力[13]。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建立和完善立竿見影的優惠政策,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強化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經濟實力強、科技創新能力和產品研發能力一流的精深加工企業來和發展;二是政策引導和鼓勵現有企業、合作社遠赴疆內外交流學習,基于多年生產經驗,開展技術整合、科技創新、產品研發,穩步成長為林果深加工的龍頭企業。
5.4大力發展多元營銷方式
針對和田縣林果“出疆貴”、“出疆難”的“賣果難”問題,亟需發展多元營銷方式,提高和田林果產品的知名度,引導當地特色優質林果品與國內外高端市場的高效接軌[14]。具體對策包括:一是樹立現代營銷理念,建立有效的中間組織,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和合作社開展林果產品訂單式的生產、加工及銷售,實現企業、合作社和基地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二是建立市場信息中心,加大市場動態監測和預警,及時林果品當年生產、消費及進出口形勢,為林果生產者提供政策性引導和系列化服務。三是全力發展冷鏈運輸業[15],改善林果產品“原料-加工-流通”各環節的溫控設施,完善產地貯藏保鮮和銷地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實現產地和高端市場的有效接軌。四是推行品牌策略,標準化林果品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以質創牌,使品牌成為當地特色林果品的核心競爭力,開拓國內外市場的名片[16]。五是積極參加國內外各類展銷會、推介會和博覽會,建立健全網絡銷售體系,多形式的宣傳提高當地林果品知名度,拓展銷售半徑,延伸產業鏈。
5.5加強政策性補貼
和田縣要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林果業,應制訂優先發展的產業政策,加速推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和經濟優勢轉化[17]。一是鼓勵和支持林業、財政、民政、稅務、國土資源等部門,落實對當地林果業在技術、財政、信貸、稅費、土地等多方面的幫扶政策。二是通過財政資金引導,國家支持同農民、企業、社會投資相結合,加大對龍頭企業、合作社的投資力度,重點解決林果業生產加工投入不足、林果品收購流動資金困難等難題。三是建立健全融資貸款平臺,靈活使用林權抵押等各類小微貸款,實現產業全覆蓋入戶,推動當地百姓就業增收。四是設立林果自然災害相關險種或自然風險基金,降低各類風險給農民造成的減產減收;同時,針對農民繳納保費能力低,可采取國家、地方和農民各出一點的方式加以解決,穩步推進林果主產區保險事業健康發展。
6結語
核桃、紅棗、葡萄等現已成為和田縣特色優勢林果,并發展為當地農民主要經濟來源。然而,因縣域林果業生產尚未形成規模、優質豐產技術落后、深加工仍處空白、銷售運輸能力不足,減緩了林果資源優勢向產業和經濟優勢轉化,成為農村人口就業增收的瓶頸。為此,本文提出針對性對策措施及意見,包括:一是加快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不斷提升生產經營規模效益和銷售能力,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二是強化科技支撐,包括營建良種繁育體系、引進精準高效的生產技術及設備、建立林果病蟲害的精準化防控體系、創建林果產品質量的標準化體系,同時強化科技人才戰略,實現當地林果優產、優質、綠色的生產要求,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三是加強招商引資和技術創新,培養建立一批產品附加值高、產業鏈條長、帶動能力強的林果深加工龍頭企業。四是發展多元營銷方式,提高當地林果品知名度,推動產地和高端市場有效銜接,提升林果產品市場競爭力。五是加強政策性補貼,加大對龍頭企業及合作社的投資力度,實現產業全覆蓋入戶,以及減輕農民所承擔的各類自然災害風險。總之,本文提出的措施及建議,將有利于提升和田縣特色林果產業規模,促進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增加產品市場競爭力,真正實現林果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提高當地百姓就業增收。
參考文獻:
[1]佚名.精準推進產業扶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解讀《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EB/OL].[2016-05-027].
[2]林暄.新疆崛起特色林果產業集群六大特色推進林果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J].新疆林業,2013(6):12,13.
[3]蔡國棟.中國新疆加快林果產業轉型升級[J].中亞信息,2015(2):24.
[4]丁建國,劉曉媛,蘇武崢,等.基于灰色線性規劃法的新疆南疆干旱區農業系統優化研究:以新疆和田縣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3):145~153.
[5]賽熱奴·尼扎木東.推進南疆特色林果業發展的路徑思考[J].南方農業,2019(12):129~130,141.
[6]阿布都外力·馬合木提,陳淑英.伊犁河谷特色林果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9(8):308~310.
[7]姚小華.經濟林產業現代化的思考[J].林業科技開發,2004,18(4):3~6.
[8]孫鳳萍.當前林果產業面臨的問題及措施探析[J].中國園藝文摘,2014(6):63~64.
[9]崔培毅,劉曉芳.提高新疆特色林果基地效益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2008,45(6):1110~1115.
[10]魏東晨.林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探討[J].林業實用技術,2012(11):76~78.
[11]李磊.促進新疆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思路與措施[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05(2):12~15.
[12]阿麗婭·熱依木.新疆林果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1):16~17.
[13]李忠新,楊軍,楊莉玲,等.南疆特色林果加工的現狀及趨勢[J].新疆農業科學,2010,47(11):2177~2183.
[14]季江華,楊紅.新疆紅棗市場營銷渠道研究[J].當代經濟,2013(5):41~43.
[15]新疆特色農業在轉型中升級[J].農村工作通訊,2013(14):32~34.
[16]趙德英,程存剛,曹玉芬,等.我國梨果產業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0(5):501~504.
[17]王仁政.新疆林果產品市場需求分析與預測[J].企業導報,2015(7):85~86.
作者:徐亮 張慧敏 吳麗娟 力提甫·艾合買提 李柱海 單位:北京市大興區林業工作站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林業和草原局
- 上一篇:化工技術經濟預測分析方法及計算方法
- 下一篇:特色小鎮產業經濟創新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