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有機系統科學分析
時間:2022-02-27 03:27:03
導語:馬克思有機系統科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馬克思將他的學說稱為科學,科學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標,他的幾乎所有重要著作都反映了這一點。馬克思追求的科學究竟是什么樣的科學?國內研究者對之似乎總找不到關鍵所在。其實,馬克思和黑格爾一樣,把科學理解為一個從普遍到特殊,從抽象到具體的有機系統,但又有重要的發展。在此意義上,馬克思所謂的科學與西方精神追求的科學也是一脈相承的。闡明馬克思的有機系統科學,展示其內在邏輯對我們的時代有重要的意義和啟示,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思維層次。
關鍵詞:馬克思;有機系統;科學;統一;內在邏輯;意義;啟示
在《1957-1958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將他的學說稱為“科學”。這對于我們來說似乎很好理解。自從西方的“科學”傳入中國以來,我們對科學就有一種通常理解。即:在我們的觀念中,科學能夠把握事物的實質,發現真正的規律,有著一套學科體系。所以,在社會現象中會出現“人人愛科學”、“專家訪談”等說法和風尚。可是,科學真的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這樣嗎?還有沒有更高的內涵和意義?馬克思的科學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科學?這是我們學界應當追問的。但是,即使當我們努力去追問和理解科學的時候,卻總是會停留于一定的思維層次。我們會搜羅很多長久以來一般教育所帶給我們的“觀念”,對這些“觀念”進行外在組合。得出的結論,往往只是一些大家已經知道的東西。這些追問和研究最典型的趨向之所就是所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將馬克思的科學也往這個方向靠攏。這些認識均有其不足和片面之處。其實,這一切問題都是思維層次的問題或者說系統思維能力的問題。“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背后是一種片面的思維方式,黑格爾稱之為“知性思維方式”。而我們應當認識到,在“知性思維方式”之上還有另一種更高的思維方式,即“理性的思維方式”。馬克思正是以這種更高的思維方式批判了古典政治經濟學。馬克思繼承了黑格爾的邏輯思路,但是他嚴格限制思維能力的使用,尤其是抽象能力的使用。抽象必須牢牢地把握現實,否則就將是空洞的和神秘的。在對他的時代的各種理論學說(尤其是傳統哲學和古典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基礎上,馬克思建立了一種嚴格的有機系統科學。這種科學依靠現實,反映現實,同樣又是內部辯證發展的,因為現實即是辯證發展的。
1馬克思對統一的有機系統科學的追求
提到馬克思和他的學說,總會浮現出兩種矛盾的觀點和態度。(1)認為他不過是一個社會經濟學家,并無太深的哲學理論,很多哲學問題都并未深入闡述。(2)認為馬克思有哲學理論,比如唯物辯證法。馬克思的著作也的確會讓人陷入這兩種片面的誤解中,所以表面上無論是經濟學家還是哲學家都在研究他。要厘清這個問題,看到馬克思究竟要追求什么樣的科學,必須要研究馬克思的科學思想發展的來源、脈絡和過程。這其中,黑格爾的邏輯學和辯證法對馬克思有重要的影響和啟示。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導言中說,“哲學史本身就應當是哲學”[1],哲學就是哲學史。在他看來,哲學就是哲學,尤其只有一門哲學。哲學不是我們現代觀念中的一門“學科”,哲學有更深邃的定位。黑格爾認為現代世界面臨著必然的“分裂”:所有東西都被割裂、劃分、固定,而其內在關聯卻并未被意識到。這是哲學的任務。這種任務并非是主觀努力和任意的創造,而是對“絕對”的自我意識。絕對讓一切產生并自我意識,從而復歸到自己。黑格爾哲學追求的就是深入事情的本質,展開思維真正的面目。黑格爾有這樣的努力:努力謀求思維與存在同一,試圖將世界重新統一起來。于是,黑格爾哲學是一個統一的體系。他所謂的科學就是哲學。這個哲學體系包羅萬千,世間萬物在其中似乎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并且這個體系是總體和諧的,人在其中則是自由的。并不是像某些學者說的:“從系統的角度看,黑格爾矛盾學說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沒有對和諧作出充分的論述,而和諧應該是矛盾運動的目的和核心”[2]。正如黑格爾所說,批判必須是基于內部理解上的批判。實際上,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最終就是追求達到一種先天和諧,試圖使得人與世界達成了和解。即:“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3]。馬克思吸收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沒有陷入到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維邏輯中,因為那種思維邏輯必然帶來資本邏輯。古典政治經濟學將知性思維方式發揮到很高的程度,在紛繁復雜的、偶然的經濟事實中找尋客觀的規律。但是卻將其視為固定不變的真理,從而走向僵化,成為資本主義的代言。馬克思關注現實的經濟運動,從這種經濟運動中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而這個經濟運動恰恰是辯證的。現實的經濟事實會走向它的對立面,從而走向否定之否定。但是,在馬克思的時代,德國更受哲學的牽絆。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對德國哲學進行了言辭激烈的批判。他認為德國落后英法一個時代,當政治經濟學在英法等國家已經充分發展,并已顯露缺陷的時候,德國甚至還沒有完善的政治經濟學。因為德國還陷在哲學的泥潭中。這其中尤其是黑格爾哲學占據了主導地位。馬克思對傳統哲學進行了很深的研究,他發現,在黑格爾哲學中,人成為了絕對精神的工具,人的行動只有從理性層面才能獲得意義。這個世界并非是先在的和諧的,而是應該建立一種和諧。“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4]。哲學作為形而上學有其脫離現實的神秘性,于是就必然在其內部有消滅自身的因子,必然會被現實世界所補充。在對黑格爾哲學批判的基礎上,馬克思將倒立著的辯證法重新正立過來。世界是統一的,但不是在哲學中。正是在這種理解性批判的基礎上,馬克思從哲學內部瓦解了哲學,批判了其神秘方面。馬克思對哲學的理解雖與黑格爾有根本的不同,但是那種追求科學統一以反抗分裂的趨向卻還是很明顯的。這種統一的趨向反映在他對科學的努力追求中。馬克思的科學正是在這樣的理論追求中走向一種有機的系統科學。馬克思追求的是這樣的科學,但是很多學者會認為馬克思更關注“實踐”。典型的觀點是:認為世界的統一當然不在哲學中,也不能在科學中,否則“實踐”將沒有本體論的意義。但是,實踐并非具有本體論的意義。“實踐不過是把已經存在的東西呈現出來……實踐從來都是一種功能和功用”。[5]“對馬克思來說,‘實踐’必須從整體上理解,從完成和實現的意義上理解,因而,對‘實踐’來說,沒有哲學的環節便是不完整的。同理,對哲學來說,沒有‘實踐’的環節也是不完整的”。[6]也就是說,我們對哲學與實踐的誤解,問題不在于哲學與實踐孰高孰低,而在于這種劃分本身。世界對哲學的補充不是建立在分裂基礎上的外在補充。就如另一些學者認為的:哲學不夠還需要“實踐”,理論和實踐相互補充。其實,在馬克思看來,這不過是外在的拼湊。馬克思也作出了“劃分”,但是卻是一種在統一基礎上的劃分。一切必須是內在統一和系統統一的。在知性思維方式下,各種事物(包括學科)之間必然是分裂的,這也就是“現代性”的表征。通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人們之所以會對馬克思產生前述兩種觀點和態度,一方面是由于對經濟學與哲學的現代性劃分,另一方面是未能看到馬克思在對傳統理論批判基礎上的對統一的系統科學的追求。所以,要理解馬克思的科學追求,必然得從克服現代性分裂,重新追求“統一”這個方向來著手。在科學中,一切只能是一種內在統一。要理解這一點,就要基于對馬克思有機系統科學的內在邏輯的研究。其實,科學的目標就是追求系統統一的真理,西方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傳統,無論其含義在每個思想家那里有多么不同。所以馬克思的科學與西方科學傳統在這一點上也是一脈相承的。
2馬克思有機系統科學的內在邏輯
我們知道,馬克思批判性吸收了黑格爾的邏輯學,以批判知性邏輯所建立起來的古典政治經濟學。馬克思關注古典政治經濟學家的具體而豐富的研究成果,但他有機系統科學最內在根本的邏輯卻源于哲學,其中最核心的是辯證法。馬克思的辯證法表現在他的科學的各個角落。但是,很多學者認為,辯證法是一種“方法”。其實不然。辯證法在古希臘是指一種通過論辯、指出事情各個方面及其矛盾,從而達到真理的論辯術。到了黑格爾那里,辯證法則成為其邏輯學的形式原則,這個原則的主要工作是否定。而黑格爾的邏輯學不是形式邏輯,而是思辨邏輯。他將這種邏輯學看作他哲學體系中最精彩的內容,甚至說邏輯是上帝創世前的計劃書,是赤裸裸的“枯骨”[7]。這種邏輯是整個全體、整個世界的運行結構和意義結構,所以他就把其它的兩個哲學部門(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稱為應用邏輯學。這種應用并非是現代觀念中理解的,對某種原理、理論的實際應用(僅僅是主觀意義上的應用)。這種應用是絕對必然展開的過程,必然展開的內容。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也不是外在固定的學科劃分,而是內在統一的。所以,嚴格說來,辯證法到了馬克思那里不能稱為一種可以拿來用的方法。馬克思批判繼承了黑格爾的辯證法,但不是當作一種方法來用,而是:現實的經濟運動本身即是辯證運動的。科學只不過是對這種運動的嚴格表達和反映。所以辯證法是馬克思有機系統科學的邏輯原則而非方法。但是,辯證法的展開除了否定的工作以外,還有從普遍到特殊、從抽象到具體這樣一個邏輯過程。我們可以從《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的下面這段話來探討這個邏輯過程:“……已經發育的身體比身體的細胞容易研究些。并且,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而對資產階級社會說來,勞動產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價值形式,就是經濟的細胞形式。”。[8]一般來說,對于科學研究總會產生兩種態度。第一:認為最初的東西不太重要,那不過是一些設定和開端,可以確定下來,不必探究。第二:認為最初的東西最重要,后來的東西建立在它的基礎上,后來的東西不過是順著最初的東西去推導。馬克思這段話的意思即是批評了第一種態度,但并不意味著馬克思贊成第二種態度。馬克思在《1957-1958年經濟學手稿》導言中還有一段著名的話:“人體解剖對于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反過來說,低等動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動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動物本身已被認識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資產階級經濟為古代經濟等等提供了鑰匙”。[9]可見,馬克思的真實觀點是:最初和后來的東西都很重要,共同構成一個邏輯整體,對科學研究而言都不可忽視。可是人們在這個問題上對馬克思的誤解卻很多。我們通常認為科學的建立應該是從感覺開始的,概括之,也就是所謂的“從具體到抽象”。要深入研究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追問一下什么是“具體”,什么是“抽象”。我們平常認為感性的、能看到聞到摸到的,才是最具體生動的,也是最真實的。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就論述了這種“感性確定性”[10]問題。黑格爾認為那些感覺都能用“這一個”、“這時”來代替,已經是一種普遍的抽象,而且是最貧乏無內容的。也就是說,恰恰相反,我們平常認為最具體的,在黑格爾看來卻是最抽象的,而最抽象的卻是最具體的。這關乎西方的“努斯”和“邏各斯”精神。如果一個東西是具體的,那么它必須能被說出來、描述出來,而不能被描述的則是最為貧乏。這和我們東方思維的趨向相反,我們東方思維認為“言不盡意”,“意”才是最重要的,語言不但不能全部表達意,反而有壞處,誤傳了意。在黑格爾哲學中,后來的東西總將之前的東西包括在自身內成為自身的一個環節,并且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具體,直到最后又復歸到這個最初的東西。這是一個邏輯過程。絕對自行展開其自身,具體化豐富化是它自身的要求,因為它不會停留于最初的平凡和抽象。黑格爾通過這種思維方式追求哲學的統一或科學的統一,試圖將整個全體事情包納在科學之中。黑格爾認為感性的東西是最無規定、最抽象的,因而他很看不起感性,認為這是十分低級的階段。但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突破點恰恰在于感性問題。馬克思在其思想早期就十分強調感性個體的自由自發的創造性。這并非是簡單的對理性主義的反抗,而是在深刻理解理性主義之后的創建。類似于黑格爾在理性的基礎上統一起世界,馬克思則用感性來達到這一目的,因為他充分看到了理性哲學的片面和缺失。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提出,自然科學和人的科學應在感性的基礎上統一起來而建立為一門科學。于是,人在感性活動中創造自然、社會和人自己。理論也并不再與實踐全然分裂,而是必然的對應關系。馬克思認為,像黑格爾這樣的哲學家,追求最初的普遍性,追求形而上學,過度使用了抽象,從而制造了抽象,正確的抽象應當嚴格對應現實。馬克思追求的是“合理的抽象”。馬克思認為:“從具體事實出發的抽象,只要合理就是合理抽象”[11]。但并不是越來越干枯、簡單的抽象,而是越來越豐富的抽象。這種豐富既向前又向后,即:歷史必然是不斷豐富發展的。一切必然是歷史的,而這個歷史是辯證發展的,一切本質必須在這個歷史中才能得到描述和解答。“黑格爾的辯證法本質上是自我意識在時間邏輯中的運動與復歸,體現為一種歷史辯證法;馬克思對其的顛倒,既從人與物質存在的辯證結構中看到了中介性的否定關系,也從歷史的連續性中理解了中介性和暫時性,因此表現為一種歷史—結構的辯證法”[12]。追求最初的普遍性和形而上學,只是處于特定歷史階段的異化范圍內的想象。從以上這些分析可以充分看出馬克思的科學的內在邏輯過程。馬克思的科學成為了一個統一的有機系統,這個系統是辯證的,追求從抽象到具體、從具體到抽象的統一。馬克思用這個科學系統取代了傳統哲學,因為它嚴格反映辯證的現實。由于現代世界的最大問題是分裂,馬克思也必定要面對這個問題,所以他的學說不是對唯心主義的簡單顛倒,而是重新以他的方式面對現代世界的根本問題。唯心主義做了很大的努力克服現代性危機,但并未完成這個工作。馬克思做了更深遠的工作,而這個工作的成果必然是深刻的。
3馬克思有機系統科學的意義與啟示
馬克思的有機系統科學對我們時代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啟示。馬克思在對他的時代的各種學說進行的批判性考察中,逐漸形成了新的世界觀,指明了新的道路。面對現代性危機,我們應當從馬克思的學說中找到超越現代性的鑰匙。我們知道,西方精神追求科學、追求真理(即使是其間的相對主義,懷疑主義等,實際上也是在這樣的道路中)。黑格爾哲學是這種科學精神的頂峰。“現代讀者往往會對黑格爾將自己的哲學體系標識為‘科學’感到訝異。這種訝異指示著一種常見的觀點:黑格爾哲學與現代意義上的科學毫無關系……”。[13]馬克思的學說源于這種西方哲學(科學)精神。但是,馬克思的真精神不是要回到傳統哲學,馬克思的有機系統科學也不可能是形而上學。在馬克思看來,傳統哲學自身證明現實世界必然是它自身的補充。黑格爾雖建立起龐大的哲學體系,可是“當哲學作為意志反對現象世界的時候,體系便被降低為一個抽象的整體,這就是說,它成為世界的一個方面,于是世界的另一個方面就與它相對立”。[14]也就是說,哲學當其完成的時候,就有了缺陷并埋下了消亡的種子。馬克思認為,黑格爾哲學只是為歷史的運動找到了抽象的、邏輯的、思辨的表達,“這種歷史還不是作為既定的主體的人的現實歷史,而只是人的產生的活動、人的形成的歷史”。[15]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影響,現在的許多經濟學家在已經建立的觀念框架中來看經濟學,從而以經濟學的方式研究馬克思。比如,有的學者認為,“講《資本論》的研究對象,與講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相同的”[16]。不可否認,《資本論》關乎政治經濟學,馬克思的真精神也的確是要回到政治經濟學。但如果只以經濟學的方式來研究馬克思,則會陷入偶然任性的經濟事實中,從而陷入知性思維的僵化的經濟原理中,最終逃不出資本邏輯。只研究馬克思的理論是否完美、完善的符合了經濟現象,有不符合即否定馬克思。實際上這不過是建立在簡單的“符合論”思維方式上。實際上,馬克思看到了人類的根本問題出在政治經濟學領域,研究了大量現實的經濟問題。他關注政治經濟學的無數事實證據。他的有機系統科學也是立足于現實,牢牢把握現實和嚴格反映現實,從而追求與現實達到統一。但是,事實證據應當經過批判,所謂的現實不是各種偶然性的經濟現象,而是一種邏輯學意義上的運動,也就是現實經濟運動的辯證法。這才是最具真理性的東西。抱住現象,而不深入其本質是無法達到真理的。同樣,只以哲學的方式讀像《資本論》這樣的著作,試圖找到某種教條和某種形而上學的東西往往也是徒勞。許多西方哲學家對《資本論》就存在這樣誤讀。其實,辯證法在《資本論》中的運行不是一種表面的形式規則,而是事情本身的運轉和發展,也就是自己為自己確定邊界,自己打破邊界,走向“否定之否定”。可以看到,無論是經濟學還是哲學,都涉及到其背后的思維方式。知性的思維方式追求“固定”和“劃分”,追求知性的確定性。黑格爾認為,它當然有其合理性和意義:能夠發現事物的規律,能夠解決問題。但是,如果只停留在這種思維方式中,則會變得僵化,而無法把握現實的真相。理性的思維方式則關注全體,關注整個系統,它牢牢把握事情本身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將西方精神中某一片面的內容無限放大。對于馬克思的著作,也應以一種龐大深刻的視野去看待。在知性思維方式下的哲學和經濟學,是難以達到對馬克思有機系統科學的真精神的理解的。我們應當與之保持一種恰當的距離和尺度。在對科學的追求中,時刻保持理性思維方式的縱觀,用理性的思維方式來達到對事情的統一的理解。在這種思維方式下,無論是哲學還是經濟學,都會有全然不同的視野。黑格爾以他的唯心主義方式統一起世界,將商品、貨幣、交換、消費等經濟方面的東西,也納入思維的運轉。而馬克思更關注這些內容,這并不是說馬克思比黑格爾更實際、更現實,而是基于他的“內部批判”。這也就是黑格爾自己所說的“逗留”的意義:敢于在之前的理論中逗留,而后突破,而不是下斷言(這和孩童認為世界上只有好人和壞人處在同一個思維層次上)。只有已經在思維上突破了之前的理論,才能走向下一步,也才能談馬克思的創見。總之,在對時論的批判中,馬克思找到了克服現代性危機的方向和道路。他追求統一的有機系統科學,這種科學有其嚴格的內在邏輯。通過不斷的研究,從一種總體的、系統的視角來看馬克思的科學,我們會發現這種科學背后大量的馬克思的“真精神”,這些真精神對我們的時代有重要的意義和啟示。
作者:徐海倫 單位:武漢大學
- 上一篇:醫學人文教育實踐分析
- 下一篇:全面從嚴治黨思想蘊含哲學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