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夢的哲學意蘊

時間:2022-10-20 04:10:12

導語:論中國夢的哲學意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中國夢的哲學意蘊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方式是真理與價值統一。中國夢的真理性即合規律性,具體體現為中國夢的實現路徑上;中國夢的價值性即合目的性,則具體體現為中國夢的內涵上。價值性是中國夢實現的精神動力,真理性是中國夢實現的根本前提,只有做到真理性與價值性的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才會有所保障。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夢;真理性;價值性

2012年11月29日,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過程中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1]中國夢是我們黨和國家根據我國現實問題和現實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方式把握社會現實、解決現實問題而提出的偉大構想,體現了我黨的理論自覺和哲學素養。

一、真理與價值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方式

在馬克思看來,實踐的基本形式是生產勞動,重要的不是人通過生產勞動去認識什么,而是如何通過消滅私有制來揚棄異化,達到人性的復歸。因此,正是人的實踐活動決定著人可能會改變哪些對象,而作為人類改造客觀物質性活動的實踐,是連接主體與客體的中介,是把“觀念存在”轉化為“現實存在”的手段。要想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世界圖景、觀念存在變成客觀現實,必須植根于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之中,必須做到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首先,中國夢的實踐合規律性。中國夢的實踐雖然是人能動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但是實踐的水平、深度、廣度都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和客觀規律的支配。其次,中國夢的實踐合目的性。中國夢的實踐就是要聽取人民的訴求和呼聲、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中國夢的實踐必須以不斷為人民造福為目的,這是“中國夢”的終極價值追求。因此,中國夢的實踐就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真理與價值的統一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真理是人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它要求人們必須遵從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按照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合規律性問題也可以稱之為真理性問題或真理性原則。價值是客觀事物(客體)對人(主體)的意義,它要求人們必須按照主體自身的目的和需求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使客觀世界適合于人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合目的性問題也可以稱之為價值性問題或價值性原則。正如馬克思曾經在《資本論》中提出的:“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筑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這個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了,即已經觀念的存在者。他不僅使自然物發生形式變化,同時他還在自然物中實現自己的目的,這個目的是他所知道的。”[2]馬克思通過對蜜蜂筑蜂房的行為和建筑師筑房子的實踐進行對比,旨在指出人是有目的、有意愿的使自然物發生形式變化,同時還在自然物中滿足自己的需要,人的實踐活動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真理與價值的統一是外在尺度和內在尺度的統一。對于這個問題,馬克思曾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作過精辟的論述:“動物只生產自身,而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處處都把固有的尺度運用于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3]在這里,馬克思關于“種的尺度”就是外在尺度,是客觀事物固有的規律性尺度,說的就是合規律性、真理問題;內在尺度是主體自身所特有的尺度,說的就是合目的性、價值問題。人的實踐活動是外在尺度與內在尺度的統一。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踐的角度看,堅持真理與價值相統一是夢想實現的根本要求。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前提,就是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的實踐只有結合中國實際,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才能獲得成功;同時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最終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實踐只有服從人民意愿,才能使實踐獲得意義。

二、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內蘊價值性

中國夢的價值性即合目的性,則具體體現為中國夢的內涵上。強調“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中國夢”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國家富強夢是中國夢的首要前提,民族復興夢是中國夢的核心價值,人民幸福夢是中國夢的終極目的。國家富強夢、民族復興夢、人民幸福夢三者是具有內在邏輯的理論整體,有機統一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當中。1、國家富強是中國夢的首要價值。國家富強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和首要前提。國家富強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展示。綜合國力,既包括以經濟力、科技力、軍事力和國防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國民凝聚力、文化感召力及政治影響力等精神層面的“軟實力”。綜合國力就是一個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統一。沒有國家財富的充裕、軍事力量的強大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等物質層面“硬實力”作保障,中國夢的實現就缺少物質根基;沒有價值觀念的認同力、國民凝聚力及文化感召力等精神層面的“軟實力”的指引,中國夢的實現就缺少精神支撐。因此,中國夢實現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既要提高我國以經濟和科技為主的“硬實力”,同時也要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2、民族振興是中國夢的核心價值。民族振興是實現中國夢的不竭動力和重要保障。民族振興是針對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落后、文明衰落與民族危亡的狀況而提出來的。當固步自封的清王朝仍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時,不料卻等來的是西方的堅船利炮、侵略剝削,正如馬克思所說:“滿族王朝的聲威一遇到英國的槍炮就掃地以盡,天朝帝國萬世長存的迷信破了產,野蠻的、閉關自守的、與文明世界隔絕的狀態被打破,開始同外界發生聯系。”[4]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的入侵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陷入沉重的災難和屈辱之中。面臨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中華兒女義憤填膺,為了救亡圖存,開始不斷尋求民族振興的道路。民族振興內在包含六個方面:“一是國家核心價值觀的振興,它是民族振興的精神動力。二是經濟振興,它是民族振興的物質保障。三是文化振興,它是民族振興的最高目標。四是教育振興,它是民族振興的基石。五是軍事振興,它是民族振興的安全基礎。六是國家民族與每個人共同振興,它是民族振興的和諧條件。”[5]民族振興凝聚了中國人民的共同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3、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終極價值。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最高目標和終極價值。人民幸福就是讓人民物質上富足、精神上滿足,使人活得更有尊嚴感、價值感和幸福感。人民幸福彰顯的是黨的執政理念和政治宣言。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6]中國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以人為本,讓人民幸福。無論是國家富強夢,還是民族振興夢,最終是為了讓人民幸福。人民幸福夢同國家富強夢相契合、同民族振興夢相貫通。國家富強夢是民族振興夢和人民幸福夢的前提,民族振興夢是國家富強夢和人民幸福夢的核心,人民幸福夢是國家富強夢和民族振興夢的目的。可見,中國夢內在包涵的國家富強夢、民族振興夢和人民幸福夢三者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之中。

三、中國夢的實現路徑內蘊真理性

中國夢的真理性即合規律性,具體體現在中國夢的實現路徑上。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三個必須是立足于中國實際做出的科學理性選擇,也是實現中國夢所遵循的基本原則。1、中國道路是中國夢實現的根本途徑和正確方向。堅持中國道路是中國夢實現的根本途徑和正確方向。沒有正確的道路,再光明的前景,再美好的夢想,也是無法實現的。在這里,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具有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7]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壓迫使中國走到了民族危亡的關頭,中國的有識之士為了救亡圖存進行了一系列救國救民的道路探索。由于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運動、封建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都失敗了。血的教訓和歷史經驗表明,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革命實際結合起來,才能擺脫西方列強的剝削壓迫,才能改變中國的前途命運,才能取得革命建設的偉大勝利。堅定不移地走中國道路,既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反思,又是對社會現實的認真思考,還是對未來發展的正確預期。因此,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國夢實現的根本保障和正確方向。2、中國精神是中國夢實現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撐和現實需要。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愛國主義傳統具有深刻的歷史底蘊,改革創新具有嶄新的時代內涵。中國精神是實現民族復興的精神引領。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和屈辱,經歷了血與火、生與死的雙重考驗,正是憑著中華民族英勇無畏和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深刻影響并鼓舞著中華民族對自身命運的徹底改變和生存方式的嶄新創造。中國精神是凝聚中國力量的精神紐帶。在中國夢的實踐中,如何凝聚全體中華兒女的意志和力量,如何激發億萬人民的創造和活力?離不開偉大的中國精神,尤其是愛國主義精神。正如所強調,當代中國必須用中國精神引領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8]中國精神是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保證。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是經濟力和科技力,但是文化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中國精神是中國文化的歷史積淀,是國家的命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各國文化間交流與沖鋒、合作與較量愈演愈烈,如何在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和碰撞中掌握主動權,有效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為此,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從戰略上思考和謀劃“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凝聚全國各族人民之心,聚全國各族人民之力,投入共筑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之中。3、中國力量是中國夢實現的堅強保證和力量之源。凝聚中國力量是中國夢實現的堅強保證和力量之源。中國力量,就是中國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而匯聚成的力量。只有把各種力量凝聚起來,中國夢的實現才會由理想變為現實。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人民是中國夢的實踐主體和根本力量。要想贏得實現“中國夢”的廣泛群眾基礎,一是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自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直接受益者。國家的夢、民族的夢與個人的夢休戚與共,從而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部熱情、力量和智慧參與到中國夢的實踐當中去。二是要擴大人民民主范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中國夢和自己的民主權益是一致的。人民群眾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能大大激發人民群眾參與中國夢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要發揮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主人翁意識,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中國夢的前途同自身的命運息息相關。人民群眾認識到了自己的責任,才能為民族復興獻才獻智,推動中國夢的實現。因此,中國夢的實現要善于傾聽民意、吸納民智,凝聚共識。沒有夢想的民族是可悲的,而有夢想不能真正實現的民族同樣沒有前途。中國夢是在秉承歷史與現實統一、理論與實踐統一、真理與價值統一的哲學思維方式上提出并實踐的。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內蘊價值性,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是中國人的共同夙愿和崇高追求。國家的夢、民族的夢與人民的夢休戚與共,國家與人民是“命運共同體”。

中國夢的實踐路徑內蘊真理性,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是在總結歷史經驗和反思社會現實基礎上做出的科學理性選擇。人民是中國夢實踐的主體,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前途就寄托在每個中國人的手中,國家與人民是“責任共同體”。可見,“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中國夢的價值性,“責任共同體”凸顯了中國夢的真理性,中國夢就是真理性與價值性的統一。我們堅信,只要奔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目標前進,堅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和凝聚中國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作者:劉彩虹 單位:天水師范學院政法學院

【參考文獻】

[1]系列講話讀本[M].人民出版社,2016.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12.9.169-170.

[3][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12.9.57.779.

[5]單培勇.論中國夢的邏輯[J].社會主義研究,2015.5.9.

[6].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N].人民日報,2012-11-16.

[7]陳晉.從中國道路到中國夢[N].光明日報,2013-3-19.

[8].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京閉幕[N].人民日報,201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