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實現淺論論文
時間:2022-09-14 05:39:00
導語: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實現淺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本性和實踐品格的要求。馬克思主義的文本研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基礎,要在嶄新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將文本研究和現實研究結合起來,尋求文本研究與現實研究的互動與平衡。哲學創新要注意開放性和批判性的原則。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實現;原則
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本性和實踐品格的要求。只有扎根于社會實踐,傾聽實踐的呼聲,汲取實踐的智慧,接受實踐的檢驗,周而復始,才能不斷開拓創新。哲學研究的根據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唯物辯證法作為現實的哲學,要求對民族、國家和人類前途命運的根本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研究。局限于形而上學的思維模式,從純粹概念出發去構建林林總總的哲學體系,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路。
一、馬克思主義的文本研究是哲學創新的基礎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征。馬克思主義的具體結論和問題域是可以被超越的,但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方法論在總體上是無法超越的,馬克思的思考方式不會過時。我們不但要研究馬克思究竟“說了些什么”,更要研究馬克思是“怎么說出來的”,研究馬克思面對歷史和現實的反思方法,而不是拘泥于他的種種結論。因為時代已經變遷,我們面臨著全新的社會環境,不可能拘泥于馬克思所涉及的那些具體問題和具體語境。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問題仍然存在于現代社會的結構之中,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依然蓬勃地活在現代社會里,馬克思主義是現代社會客觀存在的一支強勁的影響力和支配力,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深藏于文本之中,因此,文本研究是哲學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研究。經典文本盡管不可能給我們直接提供針對現代社會發展現實情境的理論,但它提供了蘊涵著馬克思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寶藏。脫離文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真精神,就不能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要全面而透徹地解讀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著作,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真與其他人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開來,挖掘那些蘊涵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中極具價值卻未具體展開的論述,澄清以往甚至現在被誤讀的思想。展開馬克思文本研究需要做到:
(一)堅持歷史性原則。杜絕教條主義和主觀主義
結合作者所處的具體歷史條件來理解文本對于把握文本的本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馬克思主義文本研究要求我們一定要努力貫徹歷史性原則。對于我們而言,要想真正按照歷史性原則研究馬克思文本,就要通曉馬克思文本所形成的歐洲資本主義的歷史。阿爾都塞提出,要真正歷史地進入到馬克思自身的問題與思想深處,回到馬克思當年思考與提出革命性理論的具體語境中去,研究馬克思如何從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唯心主義襁褓中掙脫出來、走向現實的科學的視野,必須承認真實歷史對意識形態本身的影響,而不能內在目的論式地研究馬克思。在研究中,要防止主觀地把自己的思想粘貼到馬克思身上。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進程中,存在過和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粘貼現象”,使馬克思本人的思想受到極大的誤解和扭曲。只有堅持歷史性原則,盡力杜絕教條主義地理解馬克思文本,我們才能避免走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死路,才可能真正歷史地理解馬克思的本真思想。
(二)采用“問題對話一視域融合”的解讀模式
伽達默爾指出:“我們可以這樣來規定處境概念,即它表現了一種限制視覺可能性的立足點。因此視域(Horizont)概念本質上就屬于處境概念……誰具有視域,誰就知道按照近和遠、大和小去正確評價這個視域內的一切東西的意義。因此,詮釋學處境的作用就意味著對于那些我們面對流傳物而向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一種正確的問題視域。”贏得“問題視域”是在更普遍性意義上理解文本的必要條件。在馬克思文本研究中,解釋者必須重視“問題視域”的存在,努力贏得問題視域,融匯自己的問題視域和所要理解的文本的問題視域,實現與馬克思文本的對話,詮釋出文本的鮮活意義,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應用于社會實踐的領域。顯然,“問題對話——視域融合”解讀模式比起極具針對性、指向性的帶著某一或某些具體問題的文本解讀擁有較為寬廣的視界、較為宏大的問題容量和因此產生的較高的回答社會實踐提問的效率,這對于我們成功應對當前嶄新的社會主義實踐提出的問題與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二、在嶄新的社會主義實踐的基礎上將文本研究和現實問題研究結合起來
有人認為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文本和馬克思主義在當代已失去了理論價值,這種觀點實際上是割裂了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實踐有機統一的關系。蘇東背棄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使社會主義事業終歸瓦解。我們進行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所選擇的路線、方針、政策,都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和精神支柱的,我們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結合我國國情,建構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新形態,我們的事業才獲得成功。公務員之家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科學世界觀和生成性思維,其基本精神是回歸現實生活,哲學的創新更要以回歸現實生活為依據。不斷地制造“新”名詞、“新”概念不是哲學的創新,只有在文本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中國現實、深刻反思中國問題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根本出路。我們應當從正在研究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出發,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進行新的挖掘、新的研究、新的闡釋和新的運用。離開了現實問題的關注,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進行孤立的抽象的研究、解釋,并把自己的詮釋說成“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正宗的馬克思主義”,這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作風。
文本研究的對象是文本的理論,但研究的指向卻是現實的實踐。馬克思主義文本研究的問題非常廣泛,哪些問題需要密切關注、迫切說明是由時代的主題、社會實踐和人民群眾的需要決定的。我們主張在研究當代現實特別是當代中國實踐的新問題中,通過對嶄新實踐的科學概括和現當代科學成就的提煉,實現哲學的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有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時代特征和時代精神,對時代的重大問題提出自己的主張,凝煉出富于建設性、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才能在文本研究和現實研究的互動中成功地發展自身。
同一文本、同一理論,由于研究視野和視角的變換,解讀者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可能大不一樣。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深刻內涵往往會通過研究視野和視角的變換與調整而得到進一步的揭示。而研究視野和視角的調整和切換,主要依據是對現實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的關注與思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不僅要關注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而且應該胸懷世界,充分考慮到當代世界的變化、當代科學技術的新發展以及國外哲學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成果和提出的新問題,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其他哲學和文化的溝通與交流,吸納人類新的優秀文化成果,進一步推進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研究。
三、尋求文本研究與現實研究的互動與平衡
學界有兩種代表性的關于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主張:其一,主張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研究,回到馬克思,重新理解馬克思;其二,主張面向當代社會實踐,加強對現實問題的研究。凸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性。這兩種主張都是形而上學地理解文本研究和現實問題研究,把文本研究和現實問題研究分別看成純文本的學理探討和無根的現實關切,背離了兩方面研究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辯證關系。簡單地“回到馬克思”,導致馬克思主義研究被限定在文本之中,容易誘發新的本本主義,喪失馬克思主義哲學應有的現實精神。只有準確而深刻地把握住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真精神,并立足于我國的現實社會生活的變化實際,才能對現存的眾多問題進行深刻的剖析,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符合時代要求、體現中國社會變化的理論成果來,從而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因此,保持文本研究和現實問題研究之間合理的互動,尋求二者之間平衡點,把“回到馬克思”與“回到現實中來”結合起來,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創新的正確途徑。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需要注意的原則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開放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開放性是針對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各形態之間、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哲學的關系說的。堅持哲學的開放性就必須走出哲學,又返回哲學,進而發展哲學。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不僅應當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為基礎,而且應當在與自由主義理論的對立與互動中發展。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與自由主義實現對立與互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任何意識形態,除了它具有的維護特定的階級與利益集團的辯護功能(價值—信仰層面)以外,它還具有知識的功能(認知一解釋層面)與實施(目標一策略層面)的功能,從而同時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
(二)強化哲學的現實品質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克服危機、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徑就是恢復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實的本真關系。哲學研究不能脫離現實,不應逃避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要成為那種徘徊于概念和范疇問的純邏輯推演式的學問,也不能淪為那種對現實生活世界漠不關心的、踏上純粹思想自我構造道路的文字游戲。必須突破那種對學術的純形式主義理解,特別是要掃除將學術與政治、學術與現實對立的陋識,注重從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現實、特別是從全球化和中國現代化的實踐中獲取真正的資源,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脫離無產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偉大實踐,“思想的閃電”偏離“人民園地”,馬克思主義哲學就不可能永葆其生命的活力。真正的哲學不是游離于現實之外的遐想,它是在思維中被把握住的它的時代,哲學研究則是時代的使命和工作。哲學對于現實是一種要投入更要超越的關系,假如我們能夠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所出現的這樣那樣的新問題作出有力的回答,并對實踐予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我們的哲學就一定能走出窘境。
(三)勿失批判精神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批判與實踐批判是不可分離的,前者拓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論域,使理論更具現實針對性,更深刻更具群眾基礎;后者則是合規律性與目的性的統一,使現實世界與思維世界進一步通達。理論批判是實踐批判的指針和導向,科學的正確的理論掌握群眾源自理論批判;實踐的批判是理論批判的繼續與深化。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沒有實踐批判的理論批判是空洞的批判,沒有理論批判的實踐批判是無根的批判。批判不能滯留于理論層面,必須推進到實踐的批判。沒有自我批判的實踐批判和理論批判是不徹底的批判。理論批判、實踐批判和自我批判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分別賦予哲學革命性、現實性和發展性的品格。科學的批判本身就是建設,是在“批判舊世界中創造新的世界”,堅持哲學的批判性,才能使哲學走出困境。
- 上一篇:藝術哲學談服裝品牌廣告論文
- 下一篇:小學教師以愛進行德育教育策略論文